方秀红
(德州市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 253000)
2020年,山东省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德州市德城区从2020年7月开始落实这项工作至今,目前已基本完成任务。现以德城区为例,围绕基层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现代社会在为人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保护资源的可持续性和资源的多样性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种质资源流失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大的方面,即自然力的影响、生物影响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全世界800万个物种中,有100万个正因人类而遭受灭绝威胁,全球物种灭绝的平均速度已比过去1 000万年里高出几十到几百倍。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以造福子孙后代的无价财富。所以,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问题被我国高度重视。
德城区这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区域内的农作物传统品种、地方特色品种、名优特异品种、野生近源及濒危农作物品种。通过种质资源调查征集行动,发现德城区具体存在以下情况。
德城区是市住辖地,平原地貌,交通发达,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德城区已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工业化程度高,农业辖区面积小,只有2个涉农乡镇、3个涉农办事处,耕地面积约7 667 hm2。在1956年,德城区的总人口数是7.28万人,农业人口是4.479 0万人,农业人口占比为61.5%,农业总产值为生产总值的30.1%。1981年,德城区的总人口数是25.29万人,农业人口是11.88万人,农业人口占比是46.9%,农业总产值为生产总值的7.1%。2014年,德城区的总人口数是43.7万人,农业人口是6.8万人,农业人口占比是15.5%,农业总产值为生产总值的4.97%。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德城区近50年的农业发展变化,农业人口占比和农业产值占比都在急剧下降,这种发展趋势直接导致了德城区的地方种质资源逐年遭受破坏和减少。
调查人员在德城区黄河涯镇的宋奇屯村及周围几个村子调查种质资源时,百姓中几乎没有人认识到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现在大部分百姓不会采取自己留种的方式,大田作物种植是购买优质种子,蔬菜种植是直接移植幼苗,过去种植的一些老品种就这样慢慢消失。越是富裕文明的村庄,采集到特有种质资源的几率越低。通过这次普查与征集行动,能提高人们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
在与老百姓的交谈中,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答复,这个品种前几年还有些,现在没有了。调查人员在乡村多次反复调查,发现一个村庄的道路、河堤、沟渠等被人为改变的速度极快,有些植株今天去看还有,过几天再去看,路重新修了,植株没有了。所以,这次普查与征集行动的意义与重要性就更加显著。
德城区过去的一个地方特产“德州西瓜”,名气极大。“德州西瓜”,地方著名特产,文字记载有300余年历史,以个大、皮薄、品质优良闻名,产地在德城区黄河涯镇。德州的地方西瓜品种主要有喇嘛瓜、白皮三异、梨皮瓜和三白等。1985年在山东省西瓜品评会上德州市黄河涯的“中育6号”获“特优”,五里庄二村的“庆丰”评为“优质”[1]。这两个品种是由中国农科院选育,在1975年左右引入德州种植的,属于引进品种。德城区2009年成立德州西瓜产业协会,并注册“德州西瓜”地理标志商标[2]。德城区2010年左右的西瓜种植面积可以达到533.33 hm2,而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还不到66.67 hm2。即使在今天的德州,许多在夏天卖西瓜的人还会自称自己卖的是黄河涯西瓜。可当调查人员在黄河涯镇征集“德州西瓜”的原地方品种和早期的引进品种时,虽经多次下乡,追查各种线索,追踪近十年来种植过这些品种的人,调查人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品种在三四年前已基本绝迹,最后征集到手的只有50 g左右的三白西瓜种子。德城区一直重视的都是发展现代农业,学习引进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但对一些优质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做得并不到位,没有成立或指定专门的政府性保护机构、保护组织。
就德城区收集到的44个地方特色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大田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的征集品种数据为零,小杂粮和经济作物类征集数据包括高粱、芝麻、绿豆、黍子、黑豆及其他豆类等13个品种,蔬菜类为茄子、茴香、北瓜、丝瓜、香菜、白菜、冬瓜、吊瓜、豆角和根瘩菜等24个品种。果树类为柿子、山楂、果杏、杜梨和刺橘等7个当地品种。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很清晰得出以下认知:在大田种植方面,因为优良品种的多年推广、杂交育种的优势和现代社会机械化的种植模式,致使一些早期的当地品种早已绝迹。同时因为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德城区当地的种业公司在大田育种方面业绩平平。其实就全国来看,大田育种技术也是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种业公司。因为受地理环境所限,德城区的果树资源也要比同在山东省的其他山区的市区县资源匮乏,但是也确有优质资源存在。数量最多的蔬菜类品种的保留继承是因为有些农民、尤其是年纪大的农民,习惯采用自留种,在自家的庭院里或是在小菜园种植蔬菜,供应日常所需,这种小农经济的种植方式反而保存了许多种质资源。
一些种业企业甚至走在了政府的前头:(1)此次征集行动的结果是出乎调查人员预料的,一开始调查人员认为在德城区内能完成30个品种的征集目标就很难,但最终包括德城区在内的各个县市区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并且收集到了一些非常好的种质资源。比如有百年栽培历史、皮薄无核香甜的本地贡柿,单体重六、七十斤质地口感极好的本地南瓜品种,极具地方特色、经济价值极高的大红袍茄子,尤其是德州特有的连心壮、小香把等白菜品种。(2)德城区的一家种业公司,20年来致力于白菜育种,在保留了一些当地白菜品种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其注册品牌系列下的很多非常好的白菜新品种,销售范围、种植面积都很广。这家企业一直在保护收集特色优质的地方品种,在开发白菜育种的同时,还收集保存了油菜、绿豆、茴香等品种的优质资源。这些有远见的种业企业的做法值得学习,同时也鼓舞了资源调查征集人员。
德城区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只要是满足征集条件的,已全部上交到指定的科研院所,并将通过专家认定继续入选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库,进行有效保存。在德城区的现有条件下,想办法建立“活”的地方种质资源库谱,进行地块优选、小面积种植,收集继承地方优质种质资源。并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学习其他地区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拓展多种途径,讲好德州资源故事,提高社会公众关注和支持;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采取进村入户、下乡赶集等措施,提高普通群众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进一步征集优质资源。
发展当地特色品种,优化种质资源,大面积推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特色地方品种。以德州特有的大红袍茄子为例,大红袍茄子抗病、产量高,亩产1万kg左右,很适宜大面积种植。大红袍茄子在德城区南部的一家种植基地多年来被连续大规模种植,取得了很不错的经济效益。德城区作为京津门户,首都的“菜篮子”,完全可以把这样一个优质的地方品种推广成像武城辣椒、夏津桑椹、乐陵小枣一样出名的地理性标志品牌。地方特色优质品种不仅能给当地带来效益,同时也是一张地方名片[3]。“德州西瓜”这样的地理性品牌,也可以继续做强做大。只有建立起普查-征集-保护-利用的一整套长效机制,通过开发利用反哺征集和保护,并形成良性循环[4],才能真正实现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德城区配合辖区内种业企业进行开发利用,实施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行动,以特色地方品种开发为主,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提升种业竞争力。德州市确定山东德高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为德州市农作物协同创新育种中心,及时调整育种技术路线和方向,摒弃传统老旧的育种方式,坚持种质改良与创新,产业体系要总结合作经验,壮大队伍,扩大范围,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农业种质资源开展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强化责任落实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深度发掘优异种质、地方特色品种,建立更加完善、更加优良的育种体系和高标准的育种环境。
现在,种质资源调查主要依靠的是国家资金。地方品种要发展,还需要地方专项资金的扶持。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领域研究、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运转经费上是管理的责任主体,建议设立资源保护利用专项经费,保障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高效运转。德城区的部分人大代表对此也在进行调研立项。
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行第三次修订,并自2022年3月1日开始施行。此次修改重点聚焦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新品种权的创新,为促进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种业要振兴,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措施,需要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德城区农业执法队伍在打击违法侵权、保护新品种方面一直做得不错,下一步的执法重点是加强执法人员技能提升、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多部门、多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德城区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与地理位置相似的涉农大县相比是逊色的,更无法与资源丰富的山区地貌地相媲美。但是,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发展,也能取得不俗的成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人力投入、科技创新、财政支持和执法保护等各方面的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全链条的工作。种业振兴,地方品牌发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根本。农业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种业自主创新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