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2-11-23 13:06苏玉香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合理手段小麦

苏玉香

(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显著增加,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小麦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加强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措施,同时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小麦产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麦栽培技术

1.1 小麦品种选择

在小麦栽种过程中,小麦的品种会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根据栽种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小麦品种,是小麦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选择小麦品种时,需要系统考虑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壤营养成分含量、风力情况以及品种生长特性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出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例如,当小麦栽种地区的风力较大时,就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的抗倒伏能力以及植株较矮的小麦品种,从而有效防止小麦受到风力的影响,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这对小麦种植的产量以及品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

1.2 小麦播种

播种是小麦栽培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应用正确的播种技术,对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麦栽种过程中,其播种技术的关键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选好小麦品种之后,在对小麦种子进行播种之前,需要做好小麦包衣工作。所谓小麦包衣,就是为了增强小麦对病虫害的抗性,在播种前根据要防治的病虫害种类,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农药,采用科学方法将农药与小麦种子进行拌种,也就是农药拌种或药剂拌种。对小麦进行包衣,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导致的小麦减产,这对增加小麦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有些小麦种子是已经做好包衣工作才出售的。因此在选种时应注意这一点,不仅要检测小麦种子是否已经包衣,还要检测小麦包衣使用的是哪种药剂,针对哪些病虫害,从而科学合理地选择小麦种子,保证小麦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需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小麦的播种时间,这对小麦的生长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小麦栽培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农业站对土壤养分的测量结果、温度情况以及空气温度等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小麦品种的特性,科学合理地确定小麦的播种时间,从而有效确保小麦健康生长,为提高小麦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做好根本保障。

最后,在进行小麦播种时,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参数。首先必须确定用于种植小麦的土壤的营养成分含量,这也是选择小麦品种时需要重点参考的依据之一,然后根据小麦品种的生长要求,合理确定小麦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也是影响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过密或过稀,都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小麦种植密度,是小麦播种环境的关键技术要点[2]。

1.3 小麦栽种的土壤处理和肥水管理

土壤对小麦种植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土壤是栽种小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种植小麦前,必须对小麦种植地区的土壤进行科学处理,做好施肥工作,从而为小麦栽种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做好基础保障。

首先,必须对小麦种植地做好翻耕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小麦种子的成活率。在进行土地翻耕时,其翻耕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全翻耕、半翻耕以及分层翻耕方法。需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翻耕方式。在翻耕过程中,保证土地翻耕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准确把握翻耕的时间和翻耕的深度。在处于土壤宜耕期时,必须保证田间的持水量,从而有效降低土壤的耕作阻力,从而使翻耕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持水量应控制在40%~60%之间,最有利于土壤翻耕。除此之外,在翻耕过程中,控制好翻耕深度,也是影响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采用畜犁方式,其翻耕深度一般在13~16 cm左右,而采用机犁翻耕方式,其翻耕深度可达到20~22 cm之间。结合经济因素考量,一般情况下机犁的深度不宜超过25 cm。

其次,做好肥水管理,也是小麦栽种技术的关键要点之一。要实现小麦高产,要求田中应保持在45 000~60 000 kg/hm2的有机肥施入量。对于中低产田地来说,有机肥施入量需要降低一些,应保持37 500~45000 kg/hm2即可。在施肥时,肥料中的钾、氮、磷等元素必须实现科学配比,从而既能够保证栽种小麦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能够确保肥料含量的合理性,任何一种肥料都不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这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3]。

在肥水管理中,除了要做好施肥工作外,做好灌溉工作,也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栽培技术。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此外,种植地区的雨水情况,也会影响小麦的灌溉工作。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小麦品种的生长习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灌溉,从而有效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栽培小麦时,田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实施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在小麦返青季节,必须及时做好除草工作,以免杂草与小麦争抢营养,影响小麦健康生长,还能有效缩小病虫害的寄生空间,对防治病虫害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如果发生病株,必须立刻清除并焚烧处理,防止病害的影响范围扩大,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2 小麦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

在小麦的栽培过程中,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小麦产量,优化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在小麦种植期间,一旦发生病虫害,如不及时处理,就会迅速扩散、蔓延,大幅度降低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不仅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更直接减少农民经济收入,降低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必须对小麦病虫害问题加强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避免小麦病虫害的发展。特别是对常见的小麦病虫害种类,更要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治,从而有效保证小麦健康生长,不断提高小麦产量,优化小麦品质。这不仅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直接的影响,更对我国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

2.1 物理防治手段

物理防治手段,是在小麦栽培过程中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之一。其主要措施就是利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除去小麦田地中的杂草,从而有效减缩病虫害的生存和传播空间,达到防治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的目的。除此之外,杂草还会与小麦争夺土壤中的养分,而且杂草的生长范围和速度,都高于小麦,如果不及时处理杂草,必然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大量流失,影响小麦的长势,使其产量及品质明显下降。及时清除麦田中的杂草,还能有效加强麦田的通气、蓄水功能,能够为小麦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无论是小麦栽培的田间管理,还是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物理防治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2.2 化学防治手段

目前,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就是化学防治手段。利用化学手段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其具体措施就是使用农药防止病虫害的发展。在小麦播种前,对小麦种子喷洒或搅拌用药,经过搅拌、干燥处理之后,使小麦种子具有一定的化学要素,从而有效增强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防止病虫害的侵扰。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稀释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后,将其喷洒在麦田的土壤之中,从而有效防止发生锈病和白粉病。针对小麦蚜虫,可以使用稀释的东果乳油对麦田进行喷洒,从而达到良好的防虫害效果。化学防治手段的优点是效果好,使用较为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但其缺点是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还会造成土壤和水污染,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手段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必须对化学药剂的浓度以及使用量,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尽量减少农药残留和水土污染,这对提高小麦的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5]。

2.3 生物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是根据生物链原理,利用小麦病虫害的天敌防止病虫害对小麦植株的侵扰,保护小麦正常生长,这种防治手段,主要针对小麦早害。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虫害就是蚜虫。在自然界中,蚜虫有很多天敌,如草蛉、蚜茧蜂等。因此,根据生物链原理,可以采用生物治疗方法,利用蚜虫的天敌来消灭蚜虫,从而有效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生物防治手段的优势是在有效防治小麦虫害的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具有极高的环保价值,而且不会影响小麦品质,对提高小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生物防治的应用环境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在防治实效性方面,逊色于化学防治手段。

2.4 农业防治手段

农业防治手段主要是指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加强对小麦的日常管理,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农业防治手段的具体措施,是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气候条件以及小麦品种的生长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小麦播种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太早播种,由于气温较低,会影响小麦种子的成活率;太迟播种,则易发生小麦锈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根据小麦品种不同,其播种时间大致可分为春季播种和秋季播种两大类。春季播种的小麦,也就是春小麦,其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而秋季播种的冬小麦,其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九、十月份。除了按时播种,防止大面积爆发小麦病虫害之外,对小麦的日常田间管理,也是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小麦田间管理的病虫害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播种之后,应加强田间巡视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小麦的出苗情况,并根据实际出苗率,特别是针对断垄情况,必须及时进行补苗,从而有效保证小麦的出苗率,这是保证小麦产量的重要基础。

其次,针对生长态势较强的麦苗,应及时将生命素喷洒在麦苗的叶面,从而有效对麦苗补充养分,促进麦苗二次生长,有效保证麦苗的健康状况,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6]。

最后,对于生长较快的麦苗,应对其生长速度进行有效控制。部分地区由于播种时间较早,使得小麦的生长速度加快,很快就达到了6叶的主径生长条件。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小麦的生长速度实施人工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防止其快速生长,从而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要有效提高小麦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必须科学合理地应用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两者都是保障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都对小麦种植的产量品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针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研究,是加强地区小麦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农业技术人员应对这一问题提高重视,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水平,从而对小麦种植活动提供科学、规范且先进的技术指导,为全面提高我国小麦的种植技术水平,使小麦产量再上新高,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农业基础,做好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科学合理手段小麦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才激励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