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峰,肖 苗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百年奋斗历程共筑精神谱系,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塑造了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革命烈士的伟岸形象,雕刻了一群群先进代表、英雄模范的不朽丰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各个领域凝结形成的精神形态多达百余种,每一种精神形态都是一个精神“坐标”,形成了长久涵养后辈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历史新的百年起点上,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不断地从党的百年精神谱系中提振精神,汲取奋进的力量,从而成长为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对于高校时代新人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构筑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永远把伟大的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一路筚路蓝缕,历经百余年锤炼而愈加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矢志不渝、坚守初心,不断在磨难中锻造升华自己,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树立榜样,为时代新人开辟前进方向。党的百年精神谱系与培育高校时代新人内在耦合、价值契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实践经验的沉淀与集聚,从中凝练出来的精神特质无不为培育高校时代新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5-8]。
理想信念是精神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在形势严峻的井冈山,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秉持着对于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怀抱着为人民谋幸福、为祖国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愈挫愈坚;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坚定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念,百折不挠;当疫情来临之际,一个个共产党员及社区基层工作者,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最美逆行者;还有“头可断、腹可剖、革命意志不可移”的杨靖宇,“宁可牺牲、绝不屈节”的郭隆真,“乱刀加身亦宁死不跪”的陈延年……一个个共产党人意志坚定、信仰执着,苦难可以凌虐他们的肉体,死亡亦可夺走他们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他们的信念,在他们心中信仰如山。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从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牢筑理想信念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成为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艰苦奋斗是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他们在逆境中艰苦奋斗,在绝境中砥砺前行。“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把荒漠孤岛变成海上绿洲的谷文昌,坚持回农村当农民的龚全珍,“红米饭、南瓜汤”,“朱德的扁担”……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一个个共产党人顽强奋斗、忘我奉献、前仆后继、接续奋斗,在革命年代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艰苦卓绝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奋勇前行。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要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力拼搏。
甘于奉献是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底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面对铡刀毫不畏惧的刘胡兰,为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的邱少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还有用身体搅拌水泥、用生命开采石油的王进喜,怀抱着“禾下乘凉梦”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一代代共产党人终其一生默默奉献,为了党和国家利益不死不休。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从中汲取奉献的力量,大力发扬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的奉献精神,弘扬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领导人们以“创新”为动力引擎,不断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进而形成了不断攀登、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两弹一星”精神,敢闯敢创的改革开放精神,“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等等。一代代伟人一路不懈地探索,引领着我们前进的航向。作为站在新的百年历史起点的时代新人,我们要从中汲取创新的力量,以各位领导人为榜样,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掌握新技术,善于总结和领悟,更要善于创新,凝集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中凝聚着磅礴的精神能量,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必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科学性;凝结着新的时代价值元素,表明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发展性;蕴含着对于个人意志品质的塑造,表明必须将其转化为自我内驱力,具有实践性。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时代新人的培育,能够为时代新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为其塑造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9-11]。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有助于坚定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源,信仰之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一方面,时代新人应该志存高远,具备奋斗潜力,才能成就个人梦想;另一方面,时代新人要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才能振兴国家。爱国精神亘古不变,无论任何年代我们都要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多元思潮中要坚守正能量,把握主旋律。心中有国家、有信念,脚下才会有力量。因此,党的百年精神谱系蕴含着涵养时代新人理想信念的宝贵资源,奠定了培育时代新人爱国情怀的坚实根基。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有助于加强时代新人的品德修养,传承百年精神力量。品德修养是立身之本,治国之要。个人品德直接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作为时代新人更应该将塑造个人品德放在首位、注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努力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主旋律高昂的德育氛围。党的百年精神谱系孕育了滋养时代新人的时代核心价值元素,将其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时代新人的品德修养有着思想上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有助于锻造时代新人自我意志,勇担时代使命。自我意志是精神品质,是内驱力。“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的自我意志力自古传承,对于时代新人来讲,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就无法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站在新的百年历史起点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荆棘丛生充满曲折的。部分意志薄弱的人面对挫折就会退缩,就会打退堂鼓,软弱而浅薄,不能堪当大任。因此,时代新人要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内化于心,不断塑造自身品格,锻造自我意志,从而外化于行,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的价值理念、思想素养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传承,能否后继有望。党的百年精神谱系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高校则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将百年精神谱系充分融入高校,并且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示范、网络协同、实践活动、校园熏陶以及自我培育等途径构筑全方位的培育路径,才能更好地为时代新人所掌握,从而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知识灌输的最基本途径。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充分挖掘其精神力量,培育好时代新人。首先,寻找百年精神谱系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比如在党史学教学中,讲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时,要注重阐释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讲到革命的光辉历程时,注重阐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所展现的听党指挥、坚定信仰、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讲到建党精神时,结合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真实事迹,有血有肉地还原历史人物,使学生感同身受。其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革命文化立体情景教学模型,采用主题式教学,以故事讲述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模拟具体的历史情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观看党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以及政论节目等,深化学生的所思所感,从而使其精神境界得以升华。
高校教师传授理论知识,是思想的灌输者。首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于党的百年精神谱系的学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要自己明道、信道,不仅要重视业务能力的提升,也要重视提升政治素养,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并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其次,教师应注重将价值观教育融入知识传授之中,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努力成为精神谱系的积极弘扬者、时代新人的坚定塑造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学会做人做事,健康成长成才,从而为培育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发挥引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交互主体,网络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如网上课堂常态化、教育APP多元化等等。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有利于党的百年精神谱系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进而推动网络文化传播和传统课堂的协同发展。建立线上课堂可以实现“一对多”,更加快速便捷完成知识的传递;教育APP的运用则可以直接把党史学习教育、精神谱系发展历程、英雄人物的事迹转化成模块化学习,方便学生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利用公众号进行推送,文章信息实时传递,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篇幅短小等优势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总之,推动网络文化与传统课堂协同作用,有利于党的百年精神谱系对于时代新人的精神塑造。
实践是真知的发源地,利用社会实践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更好地融入时代新人培育中,能更好地检验其学习效果,培养出真正的实干型人才。首先,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及社会公益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开展革命精神宣讲活动,以教促学,在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其次,建设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立足实际发掘革命遗址,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史纪念馆等,组织学生探访革命遗址,形成党的百年精神谱系的鲜活教材。另外,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红色精神故事挖掘研究,以小组访谈形式采访党史研究专家并进行实地调研,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讲述起到进一步的强化作用。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具有浸润和陶冶作用,校园中的一切事物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十分关键。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融入校园文化当中,有助于其更好发挥育人功能。首先,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如在校园内设置标志性雕塑,树立英雄典型示范,学习他们的事迹,传播他们的精神品质;在教室张贴历史人物画像,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其次,融入校园精神文化。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如以历史人物为主题开展班会或辩论赛、颂经典、唱红歌、党史知识竞赛、成立红色宣讲团等,来加强精神谱系的传承;将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创新精神等融入班训、校训、板报设计、学生团建中,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正向影响。
自我培育即自我养成,是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涵自觉主动地内化为自身精神品质,并且在行为表现中体现出来的过程。首先,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阅读党史方面资料书籍,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使其产生感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认清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其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加入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党史宣讲活动等,使之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提升自我的实践本领,进而努力成长为有远大理想、有超高本领、有高度责任感和自信心的时代新人。
将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然之举,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新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推动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融入时代新人培育,助力学生以百年精神谱系为思想指引,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可担使命的时代新人,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党的百年精神谱系,在新时代赓续精神谱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