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华
(浙江诸暨海亮教育集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各项改革措施的颁布,在各省、市专家引领下,我们的课堂逐渐倾向于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但城乡差别较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在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不能真实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知道单词、句型的生搬硬套;没有独立交际的能力,一旦脱离英语课堂,无法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英语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英语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易把阅读教学理解为“语篇”教学,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教学参考》2014 第12 期《例谈小学英语课堂“语篇”教学策略》中提到:“语篇”教学是指教师要有语言的滚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即结合教材将新知与旧知巧妙融合,寓语言学习于语言操练中、寓语言操练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中学习、积累、运用英语,培养语感。简单地说,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由词串句由句串篇”,使英语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滚雪球的过程。基于对上面“语篇”教学的理解,笔者认为“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中整体创设语境,融知识于语境中,对知识的学习随着情节的发展由浅入深地滚动复现,最后生成语篇进行语言输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英语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 PEP 六 年 级 下 Unit 4 Part A“Let’s learn”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基于学生,有效创设语境,实施有效教学。本单元的话题是“Then and Now”,Part A主要通过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学习描述学校的变化,Part B主要学习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变化。根据单元整体分析,基于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整体的教学思路如下:围绕“Change”创设了“Changes around us”这个整体语境,并设计三个情境“Changes in Yifan’s Grandpa’s School”和“Changes in Yifan’s Father’s School”,最后通过当下比较流行的穿越,通过时光隧道穿越到唐朝,过渡到“Changes around us”。在整体语境依托下,融知识点于情境中,并随着情境的发展层层递进教学,整堂课在设计上有层次地推进,体现学中用、用中学的特点,给学生思考和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如地运用语言。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在实施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语境创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有效语境指在英语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内,通过依赖一定的媒体手段,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英语学习和交流的语言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语境呢?接下来根据PEP六年级下Unit 4 Part A“Let’s learn”的教学设计思路,结合有效语境创设的四个特性进行阐述。
语境创设应体现生活化,即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层次和要求,设计联系现实生活的语言环境,做到语义真实、语境真实、语用真实,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萌发创新意识,拓展语言实践的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这节课的一开始笔者导入“Changes in me”歌曲,学生在边欣赏边学唱的过程中感知“Changes”这个词汇的意思,接下来围绕这个词汇,通过问题“What changes happened in Yifan’s Grandpa’s School?”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一:Changes in Yifan’s Grandpa’s School.通过对前面Let’s talk的复习,引出和操练句型There was/were...和There is/are...然后根据情境的发展进入新课学习,即第二个情境:Changes in Yifan’s Father’s School.通过听音、模仿、练说对话,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
语境创设要符合交际性原则,注重实践性。应强调对学生交流、探索、合作能力的培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助合作方式,让学生在交际互动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本节课的教材只有两个句型和几个单词,很明显达不到真实的交际效果,教师依据语境中情节的发展以及最后的语言输出框架,接着课本中的对话创编了一个小对话。原文本:
Father: There was no gym in my school twenty years ago.
Yifan: Now there is a new one in our school.
创编:
Yifan: Dad, look at that grass. We often play football on it .
Father: Great! But at that time, we couldn’t /didn’t play football on the grass.
Father: There were no dining halls in my school twenty years ago.
Yifan: Now there is a new one in our school. We had a dinner party last month.
Father: Amazing! At that time we couldn’t /didn’t have the dinner party.
这样适当地、合理地增补对话,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运用中的交互性和知识的滚动复现,而且也为最后的语言输出埋下了伏笔。
语境创设中各个情境的发展应体现完整性。在语境实践教学中要改变重语法、轻实际,重知识、轻运用的倾向,强调让学生感知、体验整体语言环境,碰撞学生的语言思维,达成共鸣,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的热情,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活跃起来。在课堂中,笔者比较注重英语知识点的滚动操练,语境创设围绕知识点的滚动,引导学生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知识点的不断滚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掌握,达成语用效果。如上面开始提到的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三个情景层层递进教学,这样的设计,情境线和知识线交融在一起发生发展,最后通过知识的滚动出现,让学生在比较唐朝和现代中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会不断地提升。
语境创设应凸显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情,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实践中充当主角,形成能力,培养语言能力和高尚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增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本节课中,笔者只是引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在情境中学习,接下来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操练,如上面Let’s learn的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师生一起根据听音、模仿、拼读规则学习,第二个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听音、小组讨论、完成对话、操练对话,最后以小组对话表演的形式展示。再看Let’s find的两个环节,通过时光隧道,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师生一起完成第一个环节,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根据语言支架进行语言输出,最后进行展示。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尽管学生表达时会出现细小的语法错误,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呈现时,那些小错误小瑕疵也会随着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提升逐渐消解,日趋完美。
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可能会出现多个毫无关联的情境,如本文中的这节课例,如果我们在学习词汇时创设一个谈论Yifan’s school的情境,操练时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最后语言输出时再创设一个Tang Dynasty的情境,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有兴趣,但让学生自主表达时学生的参与率会下降,在拓展语言输出时表现可能会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语篇本身,用多种丰富的情境来堆砌语篇中的语言意识,无关联的情境过多、过于夸张,导致学生沉浸于情境的表象,无法深入语篇的学习,也阻碍了对语言信息的内化,削弱了语言学习的初衷。
实施语篇教学切记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段创设不同的语境进行语篇教学。比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以趣味性比较强的童话故事语境;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创设日常交际型的语境;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创设思维发散性的语境。因为教学只有懂得学生的“需求”才能获得积极的认同与回应。
平时在实施语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前面一个板块是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凭空出现一个语言支架进行语言输出。如文章中的这节课,如果前面Let’s learn的环节我们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然后直接过渡到唐朝与现代的比较,里面涉及很多语言点(如couldn’t /didn’t...),学生会感到迷惑,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就会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久而久之,“哑巴英语”出现了,英语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就退化了。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更多、更有效的语言情境,提供更真实、更形象的语言环境,立足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才能真正做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交流能力,实现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我们一起认识语境、运用语境、创造语境,让语境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英语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