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滢之,汪枫祺,王正义,贾晓龙,蒋军辉
(1.宁波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宁波 315010;2.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球范围内男性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五的恶性肿瘤,是困扰老年男性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2020 年全球预计新发PCa 患者140 万例,死亡37.5 万例[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唯一用于PCa 检测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PSA 对诊断PCa 的敏感性不足,临床上大约有15%的PCa 患者血PSA 仍处于正常水平[2]。其次,PSA 对 诊 断PCa特异性差,PSA 只具有器官特异性,普通前列腺细胞也可分泌PSA,诸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有时也会导致PSA水 平 升 高[3]。在PSA 4~10 ng/mL 的患者中,有65%~70%的患者最终活检结果呈阴性[4]。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既增加了患者负担,还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缺陷大大降低了PSA 的有效性与临床实用性[4]。
近年来,越来越多准确高效的新型生物标记物被发现,这些生物标记物几乎囊括了PCa 诊断到预后的所有阶段。在诊断方面,这些生物标记物可以预测高级别PCa,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活检或再次活检。在预后方面,新型生物标记物可改善患者的风险分层,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
1.1 前列腺健康指数(prostate health index,PHI)血液中含有多种PSA 亚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proPSA)来源于游离PSA(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2 型([-2]proPSA,p2PSA)是proPSA 的一种同源异构体,因其性质最稳定、诊断价值较高而备受瞩目。PHI 为其衍生指标,将p2PSA,游离PSA(free PSA,fPSA),总PSA(total PSA,tPSA)合并为一个数字评分,其计算公式为:PHI=p2PSA/fPSA×。
既往已有多项研究证实PHI 对疑似PCa 患者初次或再次活检结果呈阳性的预测能力高于传统PSA,在PSA 4~10 ng/mL 的灰区患者中,PHI 对活检结果预测的准确率可达70%,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活检[6-7]。一项最近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了PHI 在不同地区PCa 患者中的诊断价值[8]。该研究共纳入2 488 例PSA2~20 ng/mL 男性患者: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当设定PHI>30,高级别PCa(high grade prostate cancer,HGPC)(Gleason ≥7) 诊断敏感性为90%,可避免33% 的Gleason 评分=6 分的PCa 的过度诊断,减少56%的前列腺穿刺;而在欧洲人群中,当设定PHI>40 时,HGPC (Gleason ≥7) 诊断敏感性为90%,可避免31% 的Gleason 评分=6 PCa 的过度诊断,减少40%的前列腺穿刺。这些数据显示,与传统PSA 相比,PHI 在PCa 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好的精确性,特别是其可鉴别HGPC。
1.2 4-激肽释放酶评分(four kallikrein protein biomarkers score,4Kscore)4Kscore 是 指 将tPSA、fPSA、完整PSA(intact PSA,iPSA)以及人激肽释放酶-2(Human kallikrein-2,hk-2)这4 种清激肽释放酶标志物与患者的年龄、直肠指检(directeral rectun examination,DRE)结果相结合,并通过特殊计算得到患侵袭性PCa 的危险百分比[9]。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应用4Kscore 可使活检结果预测准确率在统计学上有8%~10%的显著提高,避免大约48%~56%的不必要活检[10]。来自北美26 个泌尿中心的数据显示,4Kscore 在 漏 过1.3%~4.8% 的HGPC 的 情 况下,可避免30%~58%的前列腺穿刺活检[11]。
既往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对比了PHI 与4Kscore 在PCa 筛查中的作用,研究对象为521 例PSA3~15 ng/mL的男性。结果显示,两种生物标志物在检测所有PCa及HGPC 方面无显著差异[12]。4Kscore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值 为0.69 和0.718,而PHI 的AUC 为0.704 和0.71。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认为,4Kscore 可以用来在未进行穿刺活检或活检阴性的情况下筛选HGPC。
1.3 TMPRSS2~ERG 融合基因TMPRSS2~ERG基因融合是PCa 中最常见的基因事件之一,占PCa 基因融合的90%。且该基因对PCa 特异性高,在正常组织或其他癌症细胞中基本不表达[13]。TMPRSS 2~ERG 基因具有种族差异性,西方PCa 患者中约50%表现出TMPRSS2:ERG 融合,而亚洲人群中约27%的患者TMPRSS2:ERG 融合呈阳性,仅为西方人群的一半[14]。
既往的研究认为,单独使用TMPRSS2:ERG 融合基因似乎价值较低,泌尿外科医生更倾向将其与其他生物标记物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效能。密歇根大学在联合TMPRSS2:ERG 融合基因与PCA3 的基础上加入血PSA,创建了一个新的评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密歇根评分(MiPS)。该评分用于检测HGPC 的AUC 为0.779,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33.4% 和92.6%,显著提高了在初次活检时HGPC 的检出率,可减少了42%的不必要活检[15]。
1.4 外泌体外泌体是各种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主动分泌的胞外囊泡,作为生物标记物极具发展前景。EPI[ExoDx® Prostate(IntelliScore)]是首个获得美国FDA 批准的外泌体液体活检产品,MCKIERNAN等[16]发起的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了EPI 在PCa中的临床价值。在该研究中,使用EPI 联合传统危险因素(PSA、年龄、种族、家族史)用于诊断PCa 的AUC 为0.73,且可鉴别HGPC。当设置EPI 阈值>15.6 时,EPI 用 于预 测HGPC 的阴 性 预测 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可 达96%, 在 仅 遗 漏2%HGPC 的情况下可避免20%的前列腺活检。最近,该团队发表了这项临床研究第二阶段的结果[17]:研究对象为503 例PSA 2~10 ng/mL 的男性,在该阶段中,EPI 用于预测PCa 的AUC 为0.70,与第一阶段相当;当EPI 阈值>15.6 时,可避免26%的不必要的穿刺活检,≥GG2(Gleson 评分3+4)级别的PCa 漏诊率为7%;当设置EPI 阈值>20 时,可避免40%的不必要活检,NPV 为89%,共漏诊11%GG2 级别以上的PCa。鉴于这些结果,该团队认为,EPI 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有效鉴别HGPC,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1.5 SelectMDxSelectMDx 是指通过检测直肠指检后尿液中2 个基因(DLX1 和HOXC6)的mRNA 表达水平,并将其与传统危险因素如PSA、年龄、和家族史等结合,所形成的一种临床预测模型。VAN 等[18]发起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了SelectMDx的有效性,研究对象为386 例首次或重复活检、血PSA≥3 ng/mL、DRE 异常或有PCa 家族史的男性。结果显示SelectMDx 在预测HGPC 时的AUC 为0.86。SelectMDx 的有效性在随后进行的一项多国家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19]。在715 例PSA<10 ng/mL 的男性中,SelectMDx 的AUC 为0.82,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53%,NPV 为95%。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SelectMDx 可使每位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128 欧元,并避免41%的不必要活检[20]。NCCN 指南认为SelectMDx 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标记物,但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2.1 前列腺抗原3(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PCA3 是一条长链非编码RNA,95% 的PCa 患者中存在PCA3 基因的特异性表达,而正常前列腺组织及其他器官组织中基本不表达PCA3[21]。PCA3 分数作为FDA 批准的第一种评估是否需要重复穿刺的尿液检测方法,在减少PCa 过度诊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项美国癌症研究所发起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初次活检组的患者,PAC3 的阳性预测值为80%;对于重复活检组的患者,PAC3 的NPV 为88%,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活检[22]。AUPRICH 等[23]的研究结果表明,与PSA 相比,PCA3 对第1 次重复活检结果预测的AUC 为0.80,可避免72.2%的不必要活检;对第2 次重复活检结果预测的AUC 为0.82,可避免66.7%的不必要活检;对≥3 次重复活检结果预测的AUC 为0.79,可避免45.5%的不必要活检。PCA3 的应用有助于PCa 的早期诊断,但它无法评估PCa 的侵袭性及临床分期。
2.2 DNA 甲基化DNA 甲基化可调控基因表达,常可致抑癌基因沉默,是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GSTP1 甲基化在检测PCa 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显示,GSTP1 甲基化用于检测PCa 的灵敏度、特异性与NPV 分别为81.8%、94.9%、94.9%,但在预测HGPC 与患者预后方面似乎并无太大价值[24]。研究人员将活检组织中GSTP1、APC、RASSF1 等甲基化指标联用,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命名为ConfirmMDx。VAN 等[25]将ConfirmMDx 与传统危险因素(年龄、PSA、DRE)相结合,当可鉴别出HGPC 时,该算法的AUC 为0.762,NPV 为96%,与另一项纳入211 例男性的临床研究结果无显著差异[26]。鉴于ConfirmMDx 的高NPV,该指标通常被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活检。NCCN 认为初次活检阴性的患者在重复活检前,可以给予ConfirmMDx 评估[27]。
3.1 前列腺基因组学评分(genomic prostate score ,GPS)GPS 是指将12 个与前列腺侵袭性相关的基因与5 个参考基因进行量化所形成的一种评分体系,总分为0~100 分。GPS 结合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可评估患者在以下3 个方面的个体化风险:①Gleson≥4+3 或病理分期≥T3 ;②10 年内出现转移;③总生存期<10 年。
一项纳入395 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初步验证了GPS 的临床价值。在该研究中,GPS 评分每增加20分,患者患Gleson 评分≥4+3 PCa 的风险增加2.3倍,患T3 期以上PCa 的风险增加1.9 倍[28]。另一项临床研究评估GPS 与PCa 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术后患者转移及生化复发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报道,GPS 评分每增加20 分,生化复发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增加2.93(95%CI2.03~4.15;P<0.001)),发生转移的HR增加3.83(95%CI1.13~12.60;P=0.032)[29]。此外,GPS 评分还是PCa 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有研究显示,GPS 评分每增加20分,患者死亡的HR 上升3.23(95%CI1.84~5.65;P<0.001)[30]。这些结果证实了GPS 有助于PCa 患者的风险分层,并对PCa 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指导RP 术后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
3.2 ProlarisProlaris 与GPS 类 似,也 是一种用于PCa 患者风险分层生物标记物,通过将前列腺组织活检样本中31 个与细胞周期进程(Cell Cycle Progression,CCP)相关的基因及15 个参考基因进行量化,得出用于预测患侵袭性PCa 的风险分数,并命名为CCP评分,总分为0~10 分[31]。
CCP 评分与前列腺的预后密切相关,一项纳入236 例RP 术后患者的研究中证实了CCP 评分是PCa患者生化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在该研究中,CCP 评分为0、0~1 和>1 的患者5 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2%、80.4%和64.7%(P=0.03)[32]。CANTER等[33]在一项纳入了1062 例PCa 患者的研究中评估了CCP 评分与PCa 转移的关系,证实了高CCP 评分的患者更有风险在10 年内进展为转移性PCa(HR=2.93,P<0.001)。此外,CCP 还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加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既往文献报道,接受CCP 评分测试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从1.72 次降至1.16 次,有72.1%的患者减少了治疗,有26.9%的患者增加了治疗[34]。NCCN 指南建议对中低风险疾病且预期寿命至少为10 年的患者进行这项测试。
3.3 DecipherDecipher 是另一种用于RP 术后患者风险分层的生物标记物,由22 个基因组成,这些基因代表了多个参与侵袭性PCa 形成相关生物通路,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RP 术后患者转移、复发和死亡的风险[35]。欧洲专门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Decipher 与中高危PCa 患者预后的关系,共纳入RP 术后的中高危PCa 患者356 例,结果显示Decipher评分与生化复发、转移及PCa 特异性死亡率密切相关(P<0.01)。在接受RP 10 年后,低Decipher 评分和高Decipher 评分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2% 和47%,提示Decipher 评分可帮助判断中高危PCa 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36]。另有一项研究报道,在调整年龄、术前PSA、Gleson 评分等影响因素后,Decipher 评分是接受RP 10 年后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也是唯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Decipher 评分每增加10%,发生远处转移的HR增加1.72(95%CI1.07~2.81;P=0.02)[37]。
近年来,越来越多与PCa 筛查、诊断及预后相关的生物标记物被发现,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生物标记物,以帮助医生在PCa 的诊疗过程中做出最适合患者的决策。但现有的研究仍无法将生物标记物与其最佳适应证对应起来,未来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提供依据。此外,如何将各类生物标记物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互补结合,形成更加标准化评估系统,应是未来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