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2022-11-23 08:40:0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教学资源目标

袁 鑫

(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

体育教学是大学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比较滞后,大多只进行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放松心情、锻炼身体,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达不到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和要求,甚至很多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也需要创新和优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等,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1]。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特征和意义

1.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技能体育一样,都是体育教育的一种观念和形式,符合当前体育教学和学生培养的要求。是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生活品质;强调创新和变化体育教学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关键的是要求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终身体育锻炼,使学生终身受益。

2.终身体育的特征

终身体育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在体育改革和体育教学中需要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能够体现这些特征,以确保课程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一是,终身性。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育,基于此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二是,多元性。强调综合考虑和分析不同个体学生的差异和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有效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组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去坚持体育锻炼。三是,全民性。要求引导全民运动,让所有的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以不断提升自我身体素质,还要求为广大群众、不同年龄段和人群提供适合的运动项目和内容,营造全面运动的环境和氛围。四是,明确性。强调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并通过适合的体育项目,一步步地实现锻炼目标,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不盲目、机械,要避免过度锻炼对身体造成过的损伤。五是,受益性。强调体育锻炼不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还要求坚持长期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人受益终身[2]。

3.终身体育的意义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能促使体育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意识。新时期,推进人们健康发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质,也需要加大体育方面的重视,关注国民健康。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需要推进这方面工作有效落实。

二、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新时期,我国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国民健康,提供全民运动和锻炼。各院校也逐渐加强了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体育教学科学改革,贯彻和执行“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强调对体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进行科学创新,重视渗透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强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但体育教学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人们的需求,仍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基于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以及终身体育的目标要求,推进体育教学持续改革和创新[3]。

2.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视角方面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对终身体育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没有将终身体育目标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这方面工作未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以往,教师大多只进行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重点主要放在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方面,没有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化整合利用,也没有做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改革和创新的目标要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仍存在内容比较单一、课程设置和安排比较简单、课程教学比较单薄的问题,且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学生缺乏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的意识,无法将体育作为终生性的爱好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坚持和落实。体育课程教学大多是一些固定性的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是球类项目、田径项目、基础体育锻炼知识和健身操等,缺乏对不同个体学生的差异和实际需求的综合考虑和分析,组织和开展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不能为广大群众、不同年龄段和人群提供适合的运动项目和内容[4]。

(2)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很多学校都意识到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在积极推进体育改革,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等,但总体上来讲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还不够,在课程规划设计和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般只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且针对体育教学缺乏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只要求学生达到测试最低标准就可以了。而且,体育课程教学未能将德育、体育文化教育等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影响体育教育、引导等方面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后劲不足,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仍需要创新,终身体育的功能目标未能有效实现。

(3)缺少高水平专业教学人员。体育教学并不是放任学生自己锻炼,教师就不管不顾,这样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其承担好程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的身份,规划设计出高质量的体育课程。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学校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很多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思想素养等需要不断提升。而且,很多教师缺乏终身体育观念意识,体育课程设计和安排比较简单,只要完成基础性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不重视课程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学生是否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是否养成了良好体育锻炼的观念意识等,体育课程教学仍存在随意性、表面化、保量不保质的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体育教学基础不扎实。部分学校体育教育基础不扎实,课程规划和设计比较简单、教学内容和教材比较单一、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且部分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健全、场地和教学器材不足,导致体育教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且,很多学校的体育馆日常并不针对学生开放,或者是需要学生缴纳一些场地费用等,才能进入室内体育馆锻炼。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备也未能有效利用,学生对于单双杠等一些户外体育设施操作和使用不规范,不了解基础锻炼的技巧和方法,而网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并不外借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准备,且很多情况下没有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场地[5]。

三、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充分认识终身体育的内涵、特征和意义,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首先,需要认识到大学体育教育不只是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放松心情、锻炼身体,教授学生基础体育锻炼知识和技巧,更需要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提升生活品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终身体育锻炼,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课程规划和安排的时候,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将体育作为终生性的爱好之一,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其次,要加大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和分析不同个体学生的差异和实际需求、身体状况、体育水平等,尽量为其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和素材,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课程设计和安排还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去坚持体育锻炼,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准锻炼的目标。三是,要引导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标,通过适合的体育项目,一步步地实现锻炼目标。开设特色体育课程,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校的兴趣和积极性。四是,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促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激励、自我监督、参与等意识,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2.整合有利的教学资源。终身体育教学需要整合有利的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学资源衔接起来,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积极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科学改革和创新。强调实现教学资源的协同管理,实现分散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为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资源,满足其实际绣球,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等,广泛收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素材。强调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各类跑、跳、走训练、各项球类教学,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竞赛活动、实践活动等,还需要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内容渗透其中,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3.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大学体育教学要是一个系统化、完善的过程。为更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强调对课程进行科学规划和安排,并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反馈工作机制等,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科学设施考核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有效规避体育教学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科学地调整体育课程设置,如设置各类球类项目、舞蹈体操类项目、武术类项目、竞技比赛类项目等,为不同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教授学生体育器械的操作和使用等。体育教学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只局限在课程,还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培养学生锻炼技能。针对不用年龄段和需求的人,提供适合的体育项目,如在大学生群体中组织和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游泳等项目;在一些年龄比较的群体中开展一些舒缓和有益身心的项目,如太极拳、体育舞蹈项目等。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确保体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意识地提高教师聘用的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化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素养,并强化教师的终身体育观念意识,以确保体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和实施。教师也需要承担好自身的职责,发挥好课程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的作用,规划设计出高质量的体育课程。学校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能力和水平,确保其在课程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课程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学生是否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是否养成了良好体育锻炼的观念意识等,并做好体育教学评价和考核工作,强调对教师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也需要发挥好榜样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体育锻炼。

结语

新时期,大学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技能体育的有效结合,以确保体育课程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充分发挥锻炼人、引导人和育人的功能及作用;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能力,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创新和优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整合利用有利的教学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加强与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将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体育意识、体育精神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其中,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教学资源目标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我们的目标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3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