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稻田养蛙新技术

2022-11-23 08:11阙有清
农技服务 2022年6期
关键词:黑斑饵料稻田

雷 波,贺 兵,阙有清

(1.贵州省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铜仁综合试验站,贵州 铜仁 554300)

稻田养蛙采用“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生产兼作方式,打造稻与蛙结合生产的生态链,既能实现生态环保,又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1]。稻田给蛙提供食物,蛙发挥捕虫天性,捕食稻田害虫,减少水稻病虫害[2]。蛙排泄物还田后还可补充稻地肥力[3-4],可达到在生态稻地不施用化工肥料和农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稻蛙养殖模式中常采用黑班蛙,属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一般1年成熟,同龄黑斑蛙雌蛙比雄蛙大。黑斑蛙成蛙体长一般为7~8 cm,体重为50~60 g,最大体重为100 g左右。黑斑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一般选择2~3 龄作为繁殖亲本,一只75 g 左右的雌蛙在繁殖期产卵量为2 000 粒左右,水温在20℃左右时,受精卵2~3 d 即可孵化出蝌蚪,蝌蚪经2 个月左右发育成幼蛙,幼蛙经3个月养殖成成蛙。黑斑蛙的发育历经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 个时期,充分掌握青蛙发育生长过程,是铜仁市稻蛙养殖区域化发展的技术关键。为铜仁市稻田养蛙新技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从场地选择、田间工程、前期准备、蛙苗放养、水稻栽插、投喂管理、日常管理7 个方面进行稻田养蛙技术介绍。

1 场地选择

选择相对远离人群居住的田块,且相对规整、大小适宜、水源方便、天干不旱和雨涝不淹。田块不宜过大,对于较大田块可用围网(防逃网)分割为若干小单元,并在围网内留出距蛙沟约80 cm 宽的田埂,单元大小以200 m2左右为宜,过大不利于观察蛙群的田间活动、采食情况及人工驯化投料和集中饲养管理等。

2 田间工程

田间工程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或四周各开挖1 条与稻田长相等、宽1 m、深0.5~0.6 m 的“11”或“口”字型蛙沟,蛙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稻田宽度小于10 m 的长条型稻田,可在稻田中间挖1 条长条型蛙沟。二是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系统。在蛙类养殖稻田四周用40目左右尼龙网或纱布围起,网高1.2~1.4 m,埋入土中0.2~0.3 m,用钢管、木棒、竹竿等进行固定,间隔距离为2~3 m,稻田上方加盖防鸟网,防止鸟类啄食蝌蚪和幼蛙。进、排水口设置在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蛙沟地势最低处。

3 前期准备

3.1 环沟消毒

在稻田放水7 d 前,彻底清除稻田及蛙沟里的蛇、鼠等敌害生物及其他蛙类和野杂鱼。稻田用生石灰化水75 kg/667m2左右全田泼洒消毒。

3.2 水质培育

在蛙苗入池前,要对蛙沟中的水体进行浮游生物培育,可使用有机堆肥的方式培肥3~5 d。

3.3 搭建饵料台

将田埂平整并清除杂草后依次沿着蛙沟布置饵料台,根据蛙的数量,可采用单个或整条饵料台,适当补充活饵或人工饵料,确保饵料定点投喂以及残料收集方便。饵料台的规格及数量可根据田块大小、田块形状及蛙种密度进行合理调整,一般要求饵料台面积在1 m×1.5 m 左右或者更小比较好,有利于蛙进行摄食。蛙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体质弱小的蛙及病蛙易被吃掉。若稻田中的天然饵料不能满足大量蛙群的采食,且蛙群投放后未及时进行人工饲料投喂,则会造成蛙群生长不同步,导致产生蛙群内的自相残食现象。

4 蛙苗放养

4.1 蛙卵块放养

将卵块放在稻田的环沟中,必须注意将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动物极)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植物极)朝下。蛙卵的孵化率一般为100%,若蛙卵块被翻转,会导致无法孵出蝌蚪。

4.2 蛙苗放养

投放蛙苗的体重应大于7 g/只,为保证幼蛙成活率,体重最好大于15 g/只,但也不宜太大,蛙苗体重均匀是关键。

5 水稻栽插

水稻应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抗逆性强、适宜性广、高产稳产、米质优和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稻品种,按常规方式种植。秧苗在5月底至6月初移栽,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无论抛秧还是人工移栽,都要充分发挥宽行密植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栽规格为30 cm×15 cm,以保证蛙类在田间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6 投喂管理

6.1 幼蛙养殖阶段

蝌蚪发育成为幼蛙后,能逐渐适应陆地生活,此时逐渐降低稻田水位,使饵料台、休息台无水。幼蛙上岸后开始驯食,驯食可采用诱虫灯或人工驯食。在蛙池上安装诱虫灯,灯下放置弹性好的饵料台,饵料台上撒上人工饲料,晚上开诱虫灯,以便幼蛙取食。人工驯食可直接把饲料丢到幼蛙身上,让幼蛙在捕食昆虫时,跳跃到饵料台上,使饲料弹起,幼蛙误将弹起的饵料当成昆虫捕食。经过反复练习,幼蛙逐渐养成只要跳到饵料台,就有食料吃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驯化幼蛙捕食的效果。驯化后的幼蛙,只要把饲料撒在饵料台网上,便会自动摄食。

6.2 成蛙养殖阶段

蛙属贪食生物,为此要根据天气变化、蛙的摄食量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贪食性、抢食性导致黑斑蛙摄食量较大,不利于其生长,需定期对蛙饲料拌维生素C1、三黄粉等药物投喂,从而达到保肝、护胆的作用,以确保黑斑蛙能够健康生长。在更换饲料的过程中,应做到料型搭配,先大小型号料混合投喂,适应3~5 d,然后彻底替换。饵料台应定期清洗,除去残料。在养殖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升高,要及时搭建遮阳网。

6.3 注意事项

在投喂管理中,应注意食料量控制。不能为经济利益而对稻蛙进行大量投食,大量投食虽能保证稻蛙吃饱,但吃剩的食料会积沉在稻田中,经过长时间浸泡容易变质、滋生细菌,影响水稻和蛙的生长。同时稻蛙大量进食,也会导致排泄物增多,排泄物和食料混合后,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对稻蛙的生长非常不利。因此,对稻蛙投食要定时定量,且应尽量按照“量少次多”的原则,使稻蛙能吃完稻田中饲料而不产生浪费,同时还可保证每只稻蛙能吃到饲料。

7日常管理

7.1 巡查

坚持每日早、中、晚巡田,常观察蛙的活动、生长情况和水稻的长势、病害情况;经常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防逃网是否牢固或破损;及时驱赶蛇、白鹭等敌害生物;随时注意蛙沟水质,常排水换水,疏通蛙沟;特别是在下雨和打雷时要及时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7.2 田水管理

蛙类具有捕捉害虫和排便的习性,可根据水稻长势和病虫发生情况进行田间管理。但由于蛙类属于两栖类生物,水稻晒田总体要轻晒或短期晒,田中间不陷脚,田边泥土不裂缝和发白为宜。晒田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不宜晒得太久,以免蛙聚集在蛙沟,导致密度过大,对蛙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7.3 蛙的轮捕

蛙的捕捉是养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多在越冬前进行,也可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根据蛙生长与市场情况,适时将体重达100 g/只以上的蛙捕获上市。一般采用灯光照射捕捉,该方法铺捉效果良好。小规模的养蛙场,最好在傍晚或夜间,利用蛙喜夜间活动的特性,用灯光照射蛙的眼部,蛙受强光刺激后,静止不动,然后用带柄的捞网迅速捕捉。

7.4 越冬管理

稻蛙比较喜欢冬眠,一般情况下,稻蛙在水温12℃以下时就准备冬眠。蛙类冬眠时,喜挖洞。因此在稻蛙准备冬眠时,在稻田中添加比较松软的土壤,以保证稻蛙能顺利冬眠,并能顺利越冬,而不会因为冬天水温的下降而冻死。虽然冬天稻蛙在水中的活动较少,但仍要定期对稻田中的水源进行更换,保障稻蛙冬眠环境的水源干净。

7.5 疾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疾病防控方式,科学防治蛙类疾病。稻田养蛙中,常见疾病主要有肠胃炎、腐皮病、歪头病等,其中针对肠胃炎只需在日常饲料中添加少量抗生素(如土霉素)即可起到预防效果。对于腐皮病,在黑斑蛙入冬前,投喂少量多种维生素即可;目前没有防治歪头病的特效药,如发现少量歪头病病蛙,清除其即可,大量病蛙则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浸泡处理。

猜你喜欢
黑斑饵料稻田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香饵
香饵
居安思危的黑斑牛羚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牛蛙价格大涨 黑斑蛙行情难看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