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沟边傩舞初探

2022-11-23 07:48陈伊能
艺术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队黄石出游

□陈伊能

广泛流传于莆田市黄石镇沟边村的傩舞是当地群众在杨公太师“出游”仪式中表演的传统民间舞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演变,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俗称“十恶舞”。所谓“十恶”即隋唐时期为维护封建王朝而制定的十种罪名。追溯其历史,沟边傩舞与杨公太师出郊怖福巡游关系密切,有着特定的程式和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2010 年11 月,沟边傩舞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艺术价值,被列为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沟边傩舞的文化生态环境

沟边傩舞诞生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杰地灵的黄石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出生在莆田黄石镇的一代明妃“江梅妃”,她对黄石乃至莆田的文化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传,正是由于“江梅妃”入宫,唐明皇特赐给莆田一班梨园,宫廷教坊歌舞才得以流传至此地,才有了现在人们熟知的莆仙戏。从黄石走出去的许多有志之士功成名就之后并未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积极投身于黄石的发展建设中,将诸多艺术文化带回家乡,结合莆田的民风民俗,形成了诸多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黄石镇也因此孕育出众多绚丽多彩的音乐与舞蹈。近年来,莆田市荔城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美丽莆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申报了黄石镇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鲤舞和惠洋十音、第三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瀛高跷及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沟边傩舞。

二、沟边傩舞的艺术形态特征

黄石镇谷城宫一年一度的出郊巡游是当地最隆重的节日,街道上熙来攘往,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国泰民安。“出游”是以各村为单位开展的民俗活动,沟边村的傩舞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一部分。

(一)杨公太师“出游”仪式

据说,黄石镇出郊怖福巡游最早起源于宋代,“出游”的时间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黄石镇各村派代表到谷城宫后,由杨公太师“卜杯”来求得具体吉日。“出游”队伍由沟边傩舞、登瀛高跷、十音八乐、车鼓队、彩旗队等队伍组成。队伍穿过街道,鞭炮齐鸣,各家门前都摆香案迎接。杨公太师“出游”怖福的原因是当时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随着瘟疫蔓延,黄石二十四铺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由于医疗条件落后,无药可医,百姓只得求助五疫神——杨公太师,祈求他能够庇护人们平安,驱瘟逐邪。此后,百姓达到祈求的目的——瘟疫消失、幸福安乐。“出游”的项目由各村自由选择,沟边村认领了“十恶舞”,沿袭至今。

(二)沟边傩舞的表现形式

沟边傩舞共分为五个分队,塑造了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第一分队是三人舞,由“黑白无常”和“白无常”的妻子——安奶组成;第二分队组舞是“十恶”中常见的人物;第三分队群舞是由道教中的十二位守护神“六丁六甲”使者组成;第四分队是20~40人的群舞,由逐东、西、南、北、中五方鬼的“六丁六甲”使者和领舞的“刽子手”构成;第五个小分队的3~5 人组舞是“绿面孔白无常”。

傩舞第一分队的动作较为简单,“黑无常”手执“正堂令牌”,“白无常”手持扇子和旱烟枪,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黑白无常”作为阴曹地府中的鬼差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执行巡查的任务。安奶左手携手绢,右手持扇子,不断挥舞着手中的扇子与手绢,仿佛在街边闲逛,诙谐幽默的形象引得观众好生赞叹、掌声不断,安奶并无特定动作和实际职责,主要起逗趣的作用。

第二分队的“六甲”使者手持铁链,将铁链背在肩上拉着犯了“十恶”的“不孝子”“贪官”等人,“六丁”使者在其身后用铁叉推着他前行。“六丁六甲”使者重心靠前,而摇摇晃晃的“十恶”人物重心向后,依靠道具形成相互作用力。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将令人憎恨的“十恶”人物与充满正义的“六丁六甲”使者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和第四分队舞姿威武整齐,两队下身的舞蹈动作相同,以蹲裆步、左右腿交替蹉步配合,凭借鼓点,转身变化舞姿,跨距略大,步伐沉稳刚健。第三分队的道教守护神分为两个纵队,表演人员平视前方,手持令牌,手部动作大开大合,粗犷刚劲的态势尽显其中。第四分队是由两侧的群舞“十二守护神”在前开路,领舞扮“刽子手”在中央,左手提“人头”,右手持大刀,同手同脚,左脚上步时,身体向左侧,而后左手将“人头”往前提,右手将大刀指向天空,群舞两两相对,手持叉或戟向后刺去。领舞右脚上步,将大刀直指天空,身体向右侧,群舞两两相背,将叉或戟向前刺,相同动作不断重复,直至结束。

第五分队的“白无常绿面孔”右手持扇,左手持棍,同手同脚,上下肢相互配合,左脚向前上步时,将棍向前刺,扇子在胸前上下抖动,形成固定舞姿。右脚上步时,扇子向前平举抖动,身体顺势向前俯身低头,与地面平行,左手将棍往身后背,相同动作反复重复,跟随前方队伍不断前进。

三、沟边傩舞的文化内涵

“傩”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融合体,是一个在时空上跨时代、跨社会、跨民族、跨国界的庞杂而神秘的文化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宠儿。沟边村土生土长的傩舞是当地一个特殊的地域符号,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怀揣着人们最质朴的驱鬼逐疫、祈福求吉的愿望。

首先,沟边傩舞有着驱鬼逐疫的含义,舞者戴上凶猛、狰狞的面具或画着诡怪的脸谱,手持各种武器,舞蹈动作简单古拙,却有严格程式和独特风格,希望借助十二守护神的力量,还全村百姓平安健康。

其次,沟边傩舞还蕴含着祈福求吉的意蕴,村民们寄望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据说,过去在大埕,“黑白无常”和安奶都会参加盛大隆重的婚礼,婚礼仪式开始时,新婚夫妇必须吃三道特定的菜。之后,“黑无常”高声唱诵“赞句”,送这对新婚夫妇入洞房,分发红包给围观群众,表达对新婚夫妻喜结良缘的祝福。据传,是由于“黑无常”的介绍,“白无常”夫妻才得以喜结连理。在“白无常”与安奶的结婚典礼后,敲锣打鼓,鞭炮齐鸣,预示着新婚夫妻永沐爱河,人们幸福和睦。自此,沟边傩舞也就成了村民们寄寓纳福迎祥的途径。

四、沟边傩舞的社会功能

(一)聚群交际功能

沟边傩舞是当地百姓交流情感的有效载体,在“出游”开始前,人们相约聚集在宫庙、街道,等待观赏表演。正是由于人们对沟边傩舞的认同和虔诚的信仰才会汇聚一堂,人们有着共同的期盼和饱满的热情,大家人心凝聚,以求得到情感慰藉。对于群舞而言,舞蹈动作要求极高,需要整齐划一、符合规范。表演人员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给人以神秘威严之感。因此,在排练时,大家必须不断沟通交流规范动作、相互切磋。通过日常排练和演出,人们增进了感情,表演人员之间的情谊也更深厚。

(二)娱乐健身功能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健康中国”发展要求与实施措施,目的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纲要》指出了全民运动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沟边傩舞的动作简单易学,韵律古朴粗犷,以锣鼓伴奏。充分挖掘沟边傩舞的娱乐健身功能不仅有愉悦人们身心的作用,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傩舞表演过程有扭、仰、倾等动作,能够锻炼人们的腰腹、肩颈、下肢等,促使人们获得精神与肉体的放松。傩舞中的部分角色需要身背竹篾制成的套架。“出游”结束,人们往往汗流浃背,筋骨舒展,情绪得到宣泄,身体得到锻炼。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人们达到了身心合一的状态。

(三)规范道德行为功能

沟边傩舞中的“十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十恶不赦”有所区别,并非泛指不可饶恕、罪大恶极的行为。沟边傩舞中的“十恶”是指隋唐以来关于某些犯罪的罪名,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犯罪行为。因为它们“亏损名教, 毁裂冠冕”,是各种犯罪中尤为恶者,所以法典特别将之集成一体,称为“十恶”。沟边傩舞以舞蹈为载体,强调了犯错将受到严重的惩罚,警醒世人不要犯下这些错误。沟边傩舞影响了人们价值理念,强调了要维护家族秩序,遵守伦理道德,起到了规范道德行为的重要作用。

(四)旅游开发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开阔眼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沟边傩舞在锣鼓声中,不断变化舞姿,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黄石镇“出游”有着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展示,展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是一脉相承的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不仅受到当地民众的喜欢,还吸引了各地的游客。随着交通的便利,各地游客也会赶来大饱眼福,这产生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经济长足发展。

五、沟边傩舞发展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非遗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就沟边傩舞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壮大非遗传承队伍

沟边傩舞传承人老龄化问题对沟边傩舞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毫无疑问,壮大沟边傩舞传承的队伍,青少年尤为关键。沟边傩舞应走进校园,发现更多非遗兴趣爱好者,与当地的各中小学联合开展非遗传播活动,让青少年面对面感受非遗的魅力。同时,我们应鼓励青年人向传承人拜师学艺,加深青少年对非遗的认知,为培养沟边傩舞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相关部门可以在人流密集的广场开展非遗活动,展示莆田的各项非遗项目,并邀请媒体对这类非遗活动进行相关报道,在各种平台,如杂志、报纸、微信公众号、电视节目上加大对非遗活动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普及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资金投入,及时对各项活动进行经费的补贴,调动传承人开展非遗活动、进行非遗传承的积极性。多数传承者并非以此谋生,如果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又要花费很多时间教授徒弟,其生计可能会受到影响。政府应推出相关的政策,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给予师徒双方相应的经济补贴。这不仅有利于让非遗传承人无后顾之忧地传承非遗文化,还有利于激发民众参与和学习的热情,慢慢缓解沟边傩舞传承人才匮乏的窘境。其次,政府应推动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学者、传承人与市场之间的合力,推动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各方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一定的便利与保障。

(三)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沟边傩舞是当地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舞蹈,但是多数民众保护意识淡薄,认为这是国家的事情,无关自身。然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全民共同的责任,应激发民众对非遗的关注兴趣,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调动人们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唤起人们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沟边傩舞与谷城宫杨公太师出郊怖福巡游关系密切,舞蹈风格别致、舞姿淳朴、节奏明快,已不仅仅是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是当地传统民间舞蹈的一个缩影,是宗教民俗文化重要的一环。在驱鬼逐疫、祈福求吉的精神作用下,沟边傩舞流传至今,有着聚群交际、娱乐健身、规范道德和旅游开发的功能。但我们通过探究沟边傩舞的现状发现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广大民众需要提高保护非遗的意识,青少年要向传承人拜师学艺,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各界人士积极地加入保护与传承的队伍中。

猜你喜欢
分队黄石出游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与伙伴一同出游
不下跪的人
告别战火丛林女兵换红妆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薇coco薇》编辑们的出游心水鞋包推荐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大卫出游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0首文本分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