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高校油画教学差异比对

2022-11-23 07:48钱永
艺术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油画韩国创作

□钱永

中韩两国经过多年来的交流和合作,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让中国对韩国艺术院校的油画教学模式有了更为详尽的认识和了解。对韩国油画教学优势进行分析,比较中韩两国的教学观念、意识和方法,总结我国教学方面的优缺点,有利于新形势下我国油画教学的全面发展。

中韩两国互为近邻,有着各自出众的文化和艺术传统,在东亚文化和艺术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和艺术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中韩两国人民对油画的接纳过程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间接导致了两国油画发展及教学截然不同的局面。中韩两国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必然造成当下中韩两国油画教学体系的极大差异。这样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基础教学、理论实践、多元化发展等多方面的不同。

一、中韩高校油画基础教学现状

中国的近现代油画体系的建立得益于徐悲鸿、林风眠等从欧洲留学归国后引入的欧洲美术学院教育模式,即“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上的法国体系。”美术学院的名称和办学机制主要继承和融合了西方相关教学体系,现今已作为现代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受政治因素影响,我国的美术教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长期受到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注重理性、结构、光影的教学体系。长期以来遵循的旧式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艺术发展需求,因此,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对美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但现阶段,我国在基础教学设置、教学方式和创作教学等方面与完备还有一定的距离。现阶段,中国油画基础教学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强调学生应在规范、理性的基础上接受素描、色彩、构图,透视等一系列广义上的基础训练;另一方面,在这些基础训练中,尤其是素描基础在中国油画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静物、人体、写生、创作等方方面面的油画教学基本都围绕其展开。中国绝大多数的美术院校在大学一年级都会开设专门的基础或造型专业课,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基础强化训练,经过一年的训练后再细分专业。客观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大多数学生今后的创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长达一年的以“素描”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当今艺术发展背景下显得保守和古板,结合中国现有国情下庞大的艺术受教育群体,一时又无法给这种固有模式找出合理的代替方案。

韩国在这一方面和中国是截然不同的。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由于韩国艺术家不满足于保守的表现方式,油画的题材和表现方式趋向西方模式,追求西方的前卫语言。自此,韩国的油画开始进入多元发展的状态。经过20 世纪80 年代“民众美术”运动的洗礼,韩国出现了“韩国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的回归”,韩国油画开始进入对民族化和主体性的思考。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韩国油画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家开始不局限架上绘画,整合多样的美术形式,使韩国油画全面走向国际化,其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对当今韩国的油画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韩国的油画教学从不反对基本的基础教学,也不反对在许多技术的基础上强调“草图基础”,但不主张通过基础训练将艺术演变为一门单纯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使其变成一种机械化的劳作。相较于中国,韩国油画基础教学在大学一年级呈现的是一种和创作相融合的方式,在教学上更多地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结构、体积、光影的基础上代入自己的主观感情。韩国教师认为,“素描”只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形式,是和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伴随着思考、探索等非常具体的过程。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的语言,还有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学识和修养。整个教学计划以油画创作为轴心,每时每刻都突出油画的专业特征。但不可忽视的是,这样的课程安排也让韩国部分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这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是近年来韩国在教学上有意增加技法课、材料课、构成课的重要原因。

二、中韩高校艺术理论和批评类课程教学现状

中国传统的油画教育体制忽视了人文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味地重视艺术的功利性,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中国高校油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也有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人文必修科目,但相对于专业课中学生的全程参与而言,理论课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不高,这就使这些课程常年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充当“走过场”的角色。除此以外,国内美术批评教育的缺失显得更为严重。美术批评是现代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学生对艺术史上重要的作品和艺术思潮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当代艺术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国内高校很少有学校对此课程进行安排和讲授,导致国内高校当代艺术研究处于滞后状态。在教学安排上,国内高校更多地侧重技法训练,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美术批评教育缺失造成的思想空洞、重技法轻理论这种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往往使作品缺少飞扬神采和哲理之思,没有神来之笔和穿透灵魂的张力,显得“中规中矩”。

和中国相比,韩国绘画理论和批评课程的安排较为完善,这得益于韩国特有的教育体系。中国油画教育更强调专门性,多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主;韩国则更多依托综合大学的土壤来发展油画教学和艺术教育。另外,韩国更多地承袭了美国教育学家埃利奥特·埃斯(Elliot.W.Eisner,1933—2014)所提出的“DBAE”教学方法论,即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批评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至今,韩国艺术院校在保留原有的技法类科目的同时,还加入了很多研究型的实技课程。例如,弘益的现代绘画研究、檀国大学的同时代美术研究等都属于研究和实技相结合的课程。它与中国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互为主体。与中国高校中教师大包大揽不同的是,对于课程的设置,教师只提供引导,授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结合展览、画家传记来研究画作与画家之间的思想关系,以及这些思想的美学价值,促进学生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方向。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美术理论和艺术思潮,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为之后的创作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三、中韩高校油画教学方式的现状

我国在油画多元化教学方式上呈现发展单一、教学内容较为固定的特点。

一是部分高校油画教学观念落后。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油画绘画经验,导致学生接受教学的范围较为狭窄,接受的油画教学方式较为被动,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是教学思路单一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如今,在高校油画教学中,油画专业的课程安排如出一辙,多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由于教学思路单一陈旧,学生油画艺术修养很难得到提高,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是教学环境固定。中国大部分院校把画室作为主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仅限于室内,较少开展室外写生、美术馆参观讲解互动等活动。这影响到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导致学生创作的油画缺乏新意和灵气,对油画教学的发展而言是一种阻碍。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缺失体现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并且,从全局来看,中国高校油画创作大多存在为了创作而创作的问题,学生毕业论文和创作之间的联系不大,理论并没有和实践相结合,导致理论研究和实际创作脱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部分高校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始进入高校课堂。例如,中央美院很早便在油画系分出了多个风格迥异的工作室对学生因材施教,摒弃了以往的“大熔炉”式教学方法。四川美院成立的油画第三工作室、天津美院的现代艺术学院都是对油画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韩国油画教学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性的艺术探索,运用更为广泛的艺术媒介。一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探索,而不再采用以写实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例如,檀国大学西洋画专业开设了专门的表现技法练习课程,让教学不再局限于具象的领域,使学生体会到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二是让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美学、美术史、艺术哲学等课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创作理念、当代艺术的发展变化及新成果。这部分内容在国内大多由理论教师负责,但在韩国大多数是由专业课程教师讲授的。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来授课,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艺术前沿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开阔视野。三是跳出课堂和专业限制,通过观看展览并结合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与雕塑、设计等多学科相结合,打破专业壁垒,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艺术理想可以得到充分的尊重,这体现在创作上为毕业展开始关注艺术作品对共同构成艺术发生的场域的影响,也就是说,韩国学生的作品除了作品本身,还需要思考如何拓展到现实空间领域,和整个社会发生密切的关联。油画创作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作品画面,还应看作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韩两国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积淀,相互交流、融合必定能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油画在韩国的发展呈现出的不同样貌间接影响了韩国高校油画创作和教学。韩国油画教学的轴心以创作为主,基础课和理论课是以辅导的形式和创作平行设置的,韩国油画重创作的模式同时也存在缺少系统性的训练、基础薄弱的问题,过多的主观情感介入使作品缺少了必要的人文关怀。我国的高校油画教育有着严密充分的基础教学,大部分学生拥有理性表现对象的能力,但我国油画教育稍显保守和古板,缺少创造性、艺术性和主观性。我国高校油画教师应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积极借鉴他国先进教学理念并融合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油画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油画韩国创作
韩国“第一步”
万类霜天(油画)
聚焦韩国大选
《一墙之隔》创作谈
油画去哪了
创作随笔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