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代农业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2-11-23 05:00王春明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卷叶螟飞虱二化螟

王春明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浔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常德 415700)

水稻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占重要地位,考虑种植及管理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较多,在实践阶段还需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编制完善的防治方案与措施,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细节上严谨处理。同时,考虑到不同虫害及病害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程度有明显差异性,需强化农户防控意识与技能,通过各项防治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并对现代农业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实例分析

本文选择常德地区地区农业水稻种植及综合成效详细探析,了解该地区本地貌轮廓呈南北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凹的特点,区域划分为长江中下游范畴,每年均会有梅雨侵袭,入梅时间为6月初期,出梅时间为7月初期,该地区的梅雨季将持续约一个月的时间,影响水稻种植及农作物长势。

受自然因素影响,该地区农业部门加大水稻农作物的种植力度,主要是考虑水稻在该地区总粮食种植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也影响着粮食总产量,成为该地区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针对该地区水稻综合成效分析,受病虫害危害,植株长势、产量、质量等均受到严重影响,选取该地区2019年的水稻种植及病虫害的防治情况探究,了解主要面临的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等;虫害有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需在实践中认真分析引发各类病虫害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与措施,避免影响水稻植株良好生长,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主要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结合水稻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程度,通过对防治措施的合理选择与规范实施,整体防治成效更理想,进一步提高水稻农产品质量与产量。

2.水稻病害分析

2.1 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病害中的一种,在植株各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均易发生,严重威胁着植株长势与农产品产量。对此,为保证此病害有效的防治效果,还需针对此病害的特点详细探究。其中,如果是叶鞘染病,受害部位呈暗绿色,边缘有较模糊的小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大侵害范围,模糊小斑呈椭圆形或云纹形,叶鞘的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同时,受破坏的组织呈半透明状,以此形式长时间的发展,会使叶片逐渐发黄、枯死,直接影响着植株的长势与健康,也是引发水稻植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如果是穗颈部受害,在初期阶段呈污绿色,随着病情加重逐渐转变成灰褐色,植株不能抽穗,谷粒数量减少、千粒重量下降。尤其是在环境湿度较大条件下,受侵害的位置也会长出白色网状菌丝,集中汇聚后形成白色菌丝团,呈深褐色、易脱落。而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会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主要成分是病菌的担子与担孢子,使病菌不断传播,一旦一棵植株患水稻白叶枯病,就会使整亩植株面临患病威胁。

2.2 稻瘟病

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病斑形状近似圆形,受侵害的叶片两面均会产生褐色霉层,如果发病初期并没有及时发现与处理,会逐渐转变成慢性型病斑。

慢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小斑,病情加重病斑面积扩大,并以梭形斑为主,其中央呈灰白色,边缘为褐色。通常情况下,病斑会以连片形式存在,无规则。

穗颈瘟:初期阶段呈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侵害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发展到穗颈部,使该区域也呈褐色,严重的引发枯白穗,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与质量。

节瘟:侵害位置是水稻节上,呈褐色小斑点,病情加重,侵害面积加大,发病位置呈黑色,水稻秸秆易折断,可引发水稻植株大面积死亡。

苗瘟:病苗基部呈灰黑色,上部呈褐色,幼苗阶段就会出现卷缩现象。如果种植环境的湿度较大,会使发病位置形成灰黑色的霉层。

此外,随着植株病害的加重,防治难度也会加大,易在此方面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整体效益不理想,甚至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2.3 黑条矮缩病

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主要是以昆虫为传播介体,使病毒侵害面积扩大,具有爆发性、突发性特点,增大水稻病害防治难度。同时,部分昆虫自身体内就会携带病毒,如:白带飞虱、灰飞虱等,均成为黑条矮缩病病毒传播的主要条件。例如:灰飞虱获毒时间最短为30min,仅在短短的1-2d内就可充分获毒,病毒在其体内可循回8-35d,如果接毒时间为1min,此病毒就会在水稻植株接毒后有14-24d的潜伏期,易在晚稻及稻苗幼嫩阶段发生,防治难度较大。

3.水稻虫害分析

对该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程度较大的虫害主要是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3.1 飞虱

飞虱科的虫害程度较严重,也是我国各地区水稻生产中特别注意的防治害虫。针对飞虱特点及习性分析,食性专一,只食取已经发育完成的水稻,成虫以水稻职责的基部吸汁为主,会因害虫的唾液中能分泌出有毒物质,水稻植株中的营养成分逐渐流失后,会减少水稻产量与质量。同时,随着成虫数量的持续增加,繁殖速度加快,使植株的基部面临更大的侵害,逐渐变黑、腐烂,使水稻植株在极短的时间内死亡。

3.2 二化螟

二化螟虫害主要发生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所呈现出的具体症状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在分蘖期的受害,主要侵害位置是植株叶、茎、根等位置,是引发枯心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孕穗期的侵害时间会持续到抽穗期,易出现枯孕穗、白穗等现象;灌浆期侵害时间持续到乳熟期,水稻植株的秕粒增多,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植株易倒折,也影响着水稻产量与质量。

此外,二化螟在侵害初期,主要是以幼虫群集的方式在水稻植株的叶鞘内侧取食,也呈现出叶鞘外水渍状黄斑的现象。随着叶鞘的枯黄及叶片死亡,水稻植株进入到了枯梢期。受侵害的位置均会有众多黄色虫粪,也是引发水稻植株秆易折断的影响因素之一。

3.3 三化螟

在水稻种植及管理阶段,也易发生三化螟虫害,主要是在苗期、分蘖期开始发生,幼虫主要啃食植株的心叶,一旦受害后植株会因缺失营养而纵卷,颜色上也发生显著变化,通常情况下,呈青白色,在外形上与葱管相似,也被称为“假枯心”。待其变黄后死去,成为枯心苗,叶片也为青绿色。此虫害的发生不易被发现,主要是因三化螟在取食阶段所产生的蛀入孔极小,并只有孔内有粪便,所以在外观上无法观察。

3.4 稻纵卷叶螟

关于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影响有具体的数据记录:

稻纵卷叶螟密度3.75头/m2,产量损失率0.73%,卷叶率0.76%,空壳率14.22%。

稻纵卷叶螟密度7.50头/m2,产量损失率1.11%,卷叶率1.11%,空壳率14.43%。

稻纵卷叶螟密度11.25头/m2,产量损失率2.20%,卷叶率2.22%,空壳率15.34%。

稻纵卷叶螟密度15.00头/m2,产量损失率3.37%,卷叶率3.54%,空壳率15.95%。

稻纵卷叶螟密度18.75头/m2,产量损失率5.05%,卷叶率4.72%,空壳率16.87%。

稻纵卷叶螟密度30.00头/m2,产量损失率6.78%,卷叶率6.73%,空壳率17.10%。

针对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数据分析,随着虫害的数量持续增加,水稻植株所面临的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在后期管理阶段进行防治有一定难度,整体成效并不理想。为保证实施成效与预期目标相符,还需在此方面把工作重心落实在实践中,通过适合防治技术手段规范操作,才能持续降低此虫害发生率,为水稻植株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4.防控措施

4.1 生物防治

利用水稻病虫害天敌进行有效防治,依然是考虑该地区稻田的生态系统及综合效益,如果稻区害虫量较少,可以适当地选择是否投入捕食性天敌。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控工作,要结合稻田生态系统及病虫害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能避免威胁水稻植株良好生长。

例如:释放害虫寄生蜂、昆虫病原微生物和捕食性天敌,可发挥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再考虑对田间生态系统的保护,可以借助蜘蛛、青蛙等进行自然捕食。同时,该地区的农业管理部门开展了“养鸭除虫试验”,把各环节中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最终分析掌握1只0.5kg左右的鸭子平均1h能捕食11400-15900头稻飞虱,并在鸭子活动的过程中惊动飞虱,影响虫害群体结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在13.33hm2的稻田中放200只鸭子,经过1h的虫口减退率分析,超过94.8%,有效提高虫害防治率。再根据稻田面积及虫害数量精确鸭子投放数量,既不会对稻苗造成伤害,又能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针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在生物防治技术手段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是水稻植株的良好生长,分别考虑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的植株长势,避免因防治技术手段不合理反而加重病虫害危害程度。建议在防治中使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每亩控制15-20克;或者是24%噻呋酰胺悬浮剂,每亩控制15-20毫升;或者是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每亩控制15-20毫升,兑15升水,借助背负式喷雾器或弥雾喷雾机均匀喷洒,发挥较强的防治作用。

4.2 物理防治

首先,借助灯光诱杀防治方法,主要原理是害虫趋光性特点,通过对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能对稻田中的害虫起到引诱作用。例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使稻田中的害虫落卵量得到有效控制,逐渐降低虫口密度与基数。该地区也对物理防治技术合理应用,控制频振式杀虫灯与地面距离1.5m-2.0m,安置数量控制每频振式杀虫灯间距为20-30cm,单灯控制半径100m,诱杀高峰时间段在20:00-23:00,虫害防治效果最佳。

其次,性信息素诱杀。借助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器,缓释性信息素引诱雄性成虫,并对其捕杀,降低雌雄交配频率与幼虫量。尤其是在成虫发生期,在害虫密集处放置害虫诱捕器,高度控制1.2-1.4m,每月更换一次,投资成本较低,虫害防治效果突出,符合该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

4.3 农业防治

先对抗(耐)虫品种的研发与培育。通过增强水稻自身抗虫能力保证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在自然条件探究水稻品种的不同,稻飞虱虫害的发生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各时期的虫量动态变化与稻飞虱种群结构变化存在密切关系,依据“因种治理”理念,关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敏感性的稻飞虱详细探析,降低水稻病虫害的预防难度,突出抗虫品种防治属于一项最经济的方法。

再加大田间管理力度。如果是大片种植防治,需采取统一化防治手段,能对害虫扩散、转移等起到较强的阻碍作用。再加上农田轮作,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地质处理方面,始终都能保证土壤酸碱度适宜,根据种植品种改良团粒结构,控制大田播种与移栽时期一致,依据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及严重性,适当增加诱捕设备数量或采用药物防治措施,均能为水稻植株的良好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常德地区就在此阶段把工作重心调整到水肥管理方面,通过智能设备的检测与数据分析,掌握水稻植株各阶段的生长情况,能对土壤中的各类营养物质、水分等数据全面记录,有针对性地编制防治方案与措施,并在水肥施加方式上大力创新,建议以喷灌方式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性。同时,还能在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及时施肥,对施肥量与类别精准控制,发挥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水稻植株整个生长周期中均能保证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实施成效才会达到预期防治目标。

最后,是对虫源越冬消灭处理。其中处理成效较明显的就是二化螟越冬幼虫,建议通过低茬收割、田边稻草处理、冬闲田深灌水等方法应用增强防范及控制成效,精准的防治方法能显著提升虫害减退率,至少达到90%。再从水稻桩中所残留的害虫数量探究,常规性水稻会残留40%的越冬幼虫,易在水稻杆距离地面10cm的位置,也有少数越冬幼虫在水稻杆距离地面20cm的位置躲藏;超级稻的越冬幼虫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在水稻杆距离地面10cm位置的越冬幼虫约14.3%,在水稻杆距离地面20cm位置的越冬幼虫约39.2%。根据该地区水稻病虫害的危害实况,建议采用隔离育秧方法,在第二年的春季时期阻碍二化螟害虫在稻田中繁殖,有效降低虫害发生量,整体防治成效也比较理想。

5.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能了解到该地区水稻种植及病虫害的防治情况,为避免对水稻种植及农户们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在此方面发挥职责作业,了解到该地区易发生的病虫害包括纹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均会对水稻植株各阶段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情况,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措施有效处理,既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又在根本上有效防控,为水稻植株营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保证农产品质量与产量,在此方面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卷叶螟飞虱二化螟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句容市稻飞虱灯下种群发生情况分析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美人计”诱芯绿色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报
水稻二化螟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浅谈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请不要给我全部真理
农药会影响稻纵卷叶螟产卵及生理生化指标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