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茶产业发展现状浅析及前景展望

2022-11-23 05:17刘耀坤漆彦平
茶业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陇南茶园茶叶

刘耀坤,漆彦平

陇南茶产业发展现状浅析及前景展望

刘耀坤1,漆彦平2*

(1.甘肃省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甘肃陇南 746000;2.甘肃省陇南市农业信息中心,甘肃陇南 746000)

本文对陇南市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剖析,并在新品种繁育、地标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质量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发展措施。

陇南茶产业;茶叶标准化;智慧农业;发展措施

1 产业现状

1.1 产业布局和生产情况

陇南茶叶主要分布在文县、康县、武都区三县区交界处三角地带12个乡镇、147个村,覆盖2.6万户群众。文县主要种植区域有碧口镇、中庙乡、范坝乡、刘家坪乡,武都区有洛塘镇、裕河乡、枫相乡、五马乡,康县有阳坝镇、两河镇、铜钱乡、白杨乡。陇南茶区属我国江北茶区中的北缘茶区,也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茶区海拔多在800 m上下,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湿润过渡气候区。茶区远离城镇,谷深林密,与文县白水江大熊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都裕河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康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共生,环境清洁,空气优良,负氧离子含量高,森林覆盖率80%以上,无工矿企业污染,生态资源条件优势明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绝佳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陇南绿茶高纬度、高海拔、高香气的“三高”特质,孕育了陇南绿茶“青翠透金、栗香甘醇”的品质特征。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甘肃陇南市康县望关镇石猫梁上古道旁发现半块残碑,刻有“茶马贩通番捷路”7字。这首次实证了甘肃陇南茶马古道的存在,也使康县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发现茶马古道碑刻的地方。印证了康县茶马古道是中国北茶马古道由川北和陕南进入甘肃到达藏区的主要通道之一,是川陕甘与西北藏区茶马贸易的便捷通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甘肃陇南立足“陇上江南”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茶产业重要论述精神,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推动茶园标准化改造建设,持续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依托“一带一路”全力打造青泥蜀道、茶马古道、陇上茶乡等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甘陕川三省交界精品茶文化生态旅游圈。截止2021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2万hm2,其中投产面积0.8万hm2,近年来连续引进“龙井43”“中黄1号”“中茶108”“黄金芽”等高端无性系优良新品种,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已达2666.7 hm2,年产干茶1400 t,产值2.7亿元。已认证绿色食品基地2620 hm2,有机产品基地200 hm2;注册茶叶商标62件,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保护登记3个;培育发展茶叶加工营销企业68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24个。成立了市级茶叶协会和茶叶流通协会,三县区都成立了茶叶协会。

1.2 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无性系良种茶园太少。全市3个县区12个产茶乡镇,都属于边远山区,平地少,坡地多,部分茶区交通不便,水电配套设施不健全,多数茶园没有灌溉条件,受自然条件限制,陇南现有茶园绝大多数都是种子直播建园,品种混杂,品质参差不齐,低产茶园比例大,无性系良种茶园太少,茶园平均效益不高,严重制约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

二是加工水平低。目前陇南虽然有加工营销企业60多家,但没有年产值千万元规模企业。企业设备落后,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由于缺乏较大规模的茶叶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夏秋茶原料大多被浪费,茶叶精深加工就更谈不上。

三是产业链不完善。目前全市茶叶专业市场体系不健全,网络销售能力弱,宣传陇南茶文化的窗口少。名优茶市场还是以礼品为主,大宗茶开发与销售基本未开展,导致茶农效益不佳,生产积极性不高。

四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市茶叶科技人员不足30人,且多是转行而来。乡镇一级没有茶叶服务机构,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培训不到位。

五是缺少知名品牌。陇南茶叶企业品牌五花八门,市场规模小,品牌效应弱。小规模企业特别是个体小作坊的生产难以保证茶叶质量,市场茶叶名目繁多,质量不一,级别混乱;企业、个体户各自为政,无序竞争,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六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市、县财政困难,对茶叶产业的投入有限,茶叶生产的投入与产业开发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尤其在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加工厂建设和市场建设上的投入远远不够。

2 发展目标

2.1 总体计划

2.1.1生产基地建设

通过努力,扩大新优品种引进、繁育、推广,新增茶园面积1400 hm2,使茶园总面积达到1.33万hm2,实现茶叶适宜区全覆盖。改良低产低效群体种茶园1333.3 hm2,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点22个,打造千亩以上茶叶产业化示范区3个。

2.1.2加工能力建设

培育壮大县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1家,总数达到26家,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68家,支持加工企业发展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及仓储运输体系,大力开发生态茶、绿色茶、有机茶,扩大夏秋茶加工规模,2023年使茶叶产量达到1700 t,产值达到3.18亿元。

2.1.3品牌体系建设

以品牌整合为重点,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使用“公用品牌+企业商标”模式,推广“陇南绿茶”公用品牌,新增“三品一标”12个。

2.1.4市场体系建设

以建设西北茶叶交易中心为目标,在规范扶持壮大武都“陇南茶城”的基础上,在康县阳坝、文县碧口各建成1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每个市场配备1个保鲜库,完善仓储冷链体系。在武都新建一个茶叶博物馆,提升陇南茶城知名度。

2.1.5质量体系建设

依托甘肃省茶叶产业工程实验室,建立省级茶叶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推广应用陇南绿茶区块链溯源平台、5G“互联网+”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陇南茶产业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加强茶叶科技研发和科技转化,培育陇南地方良种;以陇南市茶叶行业协会为依托,发挥协会及陇南茶产业联合会作用,加快农民技术培训,提升茶叶生产科技水平。

2.1.6 三产融合

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在文县碧口、武都裕河、康县阳坝等地共建茶叶产业联合体10个,建设“阳坝—裕河—碧口”生态旅游线,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知名品牌,提升茶业综合开发效益,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2.2 年度计划

2.2.1 2021—2022年

引进国家级茶树良种30个,其中无性系20个,有性系10个,建成种质资源圃2 hm2;在陇南茶区选择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学特性表现好的单株进行扦插繁殖,选育陇南茶树地方良种。选择交通便利、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在康县阳坝、文县碧口各建成一个甘肃省茶树无性系种苗现代化快繁中心;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点8个,新增茶园面积533.3 hm2;规范提升茶叶加工企业3家,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27家。在规范提升武都城区陇南茶城的基础上,在武都新建一个茶叶博物馆,提升陇南茶城的知名度;在文县碧口新建茶叶交易市场1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

2.2.2 2023—2024年

新增茶园面积466.7 hm2;新建茶叶标准化示范点8个,更新改良老茶园666.7 hm2;规范提升茶叶加工企业4家,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29家,在康县阳坝新建茶叶交易市场1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

2.2.3 2025—2026年

新增茶园面积400 hm2;新建茶叶标准化示范点6个,更新改良老茶园666.7 hm2;规范提升茶叶加工企业4家,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32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

3 发展措施

3.1 陇南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

一是建设甘肃省名优茶种质资源圃。在康县阳坝镇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的地块2 hm2左右建设种质资源圃。引进适应性好、抗性强、经济性好的全国名优茶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选择最适合的品种大力推广。同时在陇南茶区选择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学特性表现好的单株进行扦插繁殖,选育适宜陇南的地方茶树良种,通过几年努力,审定2~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陇南茶树良种并开展繁育进行推广。

二是建设茶叶无性系良种快繁中心。在文县碧口、康县阳坝各建一个标准化、现代化茶树无性系良种快繁中心,开展无性系茶树良种扦插繁育,为陇南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奠定基础。

3.2 建设高质量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适宜区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400 hm2,改良更新低产低效群体种茶园1333.3 hm2,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避开采茶用工高峰。在文县中庙、武都裕河、康县阳坝打造千亩以上茶叶产业化示范区各1个。围绕茶园标准化建设打造22个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在示范点建立标准化茶园轨道车,提升茶叶鲜叶采摘及运输能力。开展茶叶机械化生产示范,通过在茶园开展机械化修剪、机械化中耕、机械化采摘,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茶园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3 提升经营主体加工能力

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茶叶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进程,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茶叶产业化开发能力。规范提升茶叶加工企业11家和农民合作社68家。引导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多元化开发红茶、白茶、茯砖茶以及茶食品、茶用品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超微茶粉、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艺术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做好手工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手工与机械加工并重,提升效益;开发以养生茶为主的拼配茶,拓展茶品品类,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加工企业发展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完善冷链储藏运输体系。

3.4 打造陇南茶叶知名品牌

全力打造“陇南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及“甘味”知名品牌,利用媒体、广告牌大力宣传提高陇南绿茶的知名度;推广“陇南绿茶+企业商标”模式,规范公用品牌使用规则,统一向外宣传推广陇南绿茶品牌,力争实现“陇南绿茶”品牌入选中国百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做强“李子坝”“龙神”“金陇红”等地方特色品牌,提升甘肃茶叶品牌价值。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3年内新认证12个。

3.5 加强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

根据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茶叶专业市场,保护外来客商合法利益,积极构建自由公平的交易平台。强化礼品茶的宣传与推介。出台扶持政策,在规范提升陇南茶城的基础上,在文县碧口、康县阳坝分别建1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在武都区建设茶博馆1个,完善武都城区陇南茶城,打造陇南茶店、茶馆一条街,面向西北销售陇南茶,兼营全国各地名优茶及茶具、茶包装等,并开展茶文化休闲活动,提升陇南茶市场影响和销售能力。以县(区)为单位,每年组织开办一次茶博会。组织实施茶叶专业评比等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扩大品牌影响,提升陇南茶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陇南绿茶”“甘味”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促进茶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建设“陇南茶叶网”和陇南茶叶电商平台,宣传推介陇南茶,拓展省内外市场,扩大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3.6 推进茶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以茶产业发展为主线,在文县碧口、武都裕河、康县阳坝等地共建茶叶产业联合体10个,建设阳坝—裕河—碧口生态旅游线,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知名品牌。以茶文化旅游为突破,茶文化建设为平台,实现茶叶生产、茶园观光旅游、生活体验、康养模式、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的三产融合发展,促进茶园生产经营多样化。

3.7 促进茶产业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

将互联网与大数据发展应用于茶叶生产,推进互联网、区块链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逐步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智能化,从气候、土壤、加工、仓贮、物流数据共享,管理精准操控,使产业参与者与消费者追根溯源,了解产业链全过程。

3.8 陇南茶文化建设项目

以县区为单位,在文县、武都、康县轮流举办茶叶博览会,开展陇南茶叶品牌宣传展示,征集陇南优质茶叶样品,开展茶叶专项评比,推动陇南茶叶加工、审评、茶文化发展。

3.9 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品牌建设、认证及维护。以品牌整合为重点,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使用“公用品牌+企业商标”模式,推广“陇南绿茶”公用品牌。新增“三品一标”12个。

二是茶叶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依托甘肃省茶叶产业工程实验室,建立省级茶叶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推广应用陇南绿茶区块链溯源平台、5G“互联网+”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立1个省级茶叶质量监控中心。

三是茶叶科技体系建设。依托陇南茶产业专家工作站,加强陇南茶叶科技体系建设。按照陇南市政府与中茶所战略合作协议,充分依靠中茶所专家技术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实施陇南茶树良种选育及茶叶加工技术研究。

四是建设茶叶生产、加工、售后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参照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陇南绿茶”地标使用规范和生产技术标准及“甘味”知名品牌生产技术规范,实施标准化茶叶产、加、销技术规范体系,健全茶叶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茶叶加工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茶园环境、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标准12个。

S571.1

B

1006-5768(2022)02-055-004

2021-12-10

刘耀坤(1995—),男,甘肃靖远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E-mail:2234116887@qq.com。*通讯作者:漆彦平(1993—),男,甘肃会宁人。E-mail:1980979750@qq.com。

投稿平台:https://cytb.cbpt.cnki.net

(责任编辑:徐千懿)

猜你喜欢
陇南茶园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A Study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Oral Ability
茶园观色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甘肃陇南市青联推动青年创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