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宇 姚万琪
党的十八大以来,利用动画作品和漫画作品(以下简称动漫作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愈来愈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参与。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有助于未来能更好地利用动漫作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信息过剩的大背景下,普法宣传工作在利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余,更要开拓新载体新形式,不断丰富普法手段,而利用动漫作品开展普法宣传就成为普法手段创新的重要选择。全国普法办公室明确提出“制定运用动漫作品开展法治教育的方案,加强法治动漫作品创作,不断提升吸引力”。①
从现实看,利用动漫作品开展普法宣传是响应中央和国家层面的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等等。创新普法宣传手段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央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开展动漫普法实践活动,如《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继续开展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扩大影响力。
从实践看,自1985年以来每五年一个阶段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普法活动”,至今已进入“八五”普法阶段,其中有众多动漫作品来进行普法宣传。2004年以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等主办的全国法制动漫作品征集大赛,注重政治性、思想性、法治性、艺术性相统一,已经进行了多年,作品种类由起初的动漫作品扩展为动漫动画微电影、动漫微视频,推动普法动漫发展到新高度。2020年5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表决通过后,“漫画民法典”一度成为热潮,比如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专门推出了系列普法小视频宣传民法知识。利用动漫作品开展普法宣传,其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从创作主体看,开展普法动漫创作的主体呈现多样化,形成了中央和国家倡导,中央、国家各部门由上而下引领,社会群体及部门、企业、社会上独立个体集体参与的格局,且各创作主体之间有一定的联动和互动影响。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制作的动画视频《民法典遇上四大名著》,通过动漫将民法知识介绍给社会公众,掀起了动漫普法的热潮,各地有关部门的官网纷纷进行转发。又如全国法制动漫作品征集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有关部门、高校大学生等各群体的广泛参与,《讽刺与幽默》等报刊、公检法系统的官微等都成为组织、传播的渠道。
从动漫普法宣传的对象看,现在形成的共识是:普法宣传的基础是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关键是国家工作人员、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②司法部原部长张福森认为普法宣传有三个层次至关重要,一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二是广大青少年;三是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
从动漫普法的内容看,多立足于重大节日、重大时间点、重大主题进行创作宣传,涉及内容上至宪法下至各项法律法规。创作风格各异,漫画、动画、动漫栏目剧、动漫音乐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人群观看,时长多在10 分钟以下,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受众学习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从动漫普法的形式与途径看,主要分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类。传统媒体包括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宣传挂图、漫画展等。如《第一本法律漫画书:图解日常法律知识》通过漫画向读者介绍法律知识;报纸《讽刺与幽默》刊载的众多法治漫画,涉及维护消费者权益、防范诈骗、消防、税收、防范毒品、反腐倡廉等;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制作的普法动漫剧《小司来了》在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治专线》首播,生动活泼、幽默轻松,让广大基层群众在愉悦中受到普法教育。
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站、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腾讯视频、B站视频等。“利用新媒体优势,以网络、电视、手机客户端为载体,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广覆盖的普法体系,有效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其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新闻漫画网、智慧普法平台等优质网站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代表作用。其他如借助移动LED屏幕进行展播也是一种方式,海南省海口市司法局自创普法动漫,在多条公交线路上进行播放;河北省深州市在购物商圈、高速公路等显示屏上播放自创的普法动漫,皆取得很好的普法效果。
当前利用动漫作品开展普法宣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普法动漫作品的创作系统性有待提高,在创作中如要打磨出优质的内容和产品,准确性与通俗性需一并重视。如果原创普法动漫缺乏通俗性,无法吸引广大民众,那么利用其进行普法宣传就成了无稽之谈。如果准确性不够的话,普法就成了误导。二是普法动漫作品的推广力度需加强,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产品的完成只是传播过程进行到一半,优质的内容必须借助强大的渠道才能有效抵达。三是普法动漫作品发布后,需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机制,加强普法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如何更好地利用动漫作品开展普法宣传?微观层面,普法动漫作品要获得群众的喜爱,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动漫作品紧贴大众生活;第二,针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的普法形式;第三,集思广益,多多益善,选取优秀作品。宏观层面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从中央层面引起重视,建立健全动漫普法作品创作的机制体制,确保在制度层面有保障;二是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后,需要加强普法动漫作品创作的检查工作和筛选工作,确保通俗性和准确性并重的高质量作品投放;三是推广机制和推广力度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除了提高动漫普法作品的“六进”④之外,还要重视其他容易被忽视的普法角落,争取做到全面投放;四是坚决抵制官微、客户端“空壳”现象,加强专业的新媒体工作人员,确保人才储备,以此加强官方账号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收集官方账号受众反馈,形成创作、投放、及时的受众反馈,及时解答受众疑惑,满足受众需求。最终目的是实现创作、投放、推广等不断调整的良性机制,促进普法动漫作品高效发展和快速成熟,发挥好普法宣传教育的作用。
注释:
①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http://www.moj.gov.cn/pub/sfbgw/zwxxgk/fdzdgknr/fdzdgknrtzwj/201904/t20190403_207793.html。
②洪波、王发新:《深入学习贯彻“七五”普法规划扎实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国司法》2016年第6期。
③《普法动漫〈宪法关系你我他〉上线》,《新东城报》2015年7月10日第3版。
④普法“六进”指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