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台智能手机加上稳定的网络,就可以开启一场移动端的直播。从电视台的直播车到一个记者的单兵作战,小屏直播让“用直播覆盖一切重要的新闻现场”成为可能。
突发新闻直播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呈现”,借助直播设备,运用动态展示和声画兼备等方式,完整清晰地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让“直播镜头”成为代替受众进入现场的“眼睛”,给予受众最直观的体验,这也是移动新闻直播的魅力所在。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往往让记者措手不及。为了能够占据首发优势,常常要求记者一抵达现场就立刻启动直播。有些时候,记者的直播连线报道在前往现场的途中就已经开始了。这对记者的日常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事实证明,记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功夫在平常。2019年4月21日,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等多地先后发生8 次连环炸弹袭击,涉及至少3 座教堂及3 家酒店,并且有华人受伤。新京报视频报道部第一时间派出两位资深记者前往斯里兰卡恐袭地点,这两名记者也成为国内最快到达现场的市场化媒体记者。
新京报视频记者要求24 小时随时待命。接到出发任务后,两名记者电话沟通了设备需求,直接购买机票出发,从接到任务到收拾行李到达机场出发2 小时内完成。两名记者于4 月22 日下午1 时许,抵达科伦坡。进行直播探访爆炸中伤亡最大的圣安东尼教堂时,在记者身边90 米外,突然再次发生爆炸。事发时记者正背着4G 背包,右手拿着手机拍摄现场图片,左手拎着摄像机,佩戴的耳机里正和直播组导播做沟通。偶遇爆炸瞬间,记者把镜头反向对准了爆炸发生地。这时所有人基本已经扑倒在地。记者一边拍摄,一边半蹲弯着腰寻找安全点。现场烟雾腾起,可以轻微感触到一波热浪。斯里兰卡发生的第9 次爆炸,就这样以记者亲历的方式,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向受众直播了全过程,爆炸瞬间成为年度突发新闻的经典。
不快不破,突发新闻的报道非常考验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视频直播是争夺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优先话语权”的最佳方式。以前的新闻事件中,如果记者没有到达现场,媒体就无法获取具体画面。而在今天,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比如重庆公交车坠桥事件,公交内部的车载镜头画面最后都被公布了出来。因此,UGC(用户生成内容)视频对媒体来说非常重要,是做突发新闻直播时绝对不能放过的。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发生1 小时,新京报视频直播上线。最先撑起直播的是事发地附近的拍客,虽然是非专业人员,画面也非完美,但在全网第一时间给受众传递了现场画面。此后,后续抵达的记者在现场采编的专业内容和UGC内容结合在一起,持续进行直播报道。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现场正在发生的才是核心内容,直播中是否有核心内容也决定了直播的成败与流量。一场直播报道中,如果前方记者离现场核心较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会造成直播现场气氛不浓,缺乏报道穿透力。而抵达核心现场,就需要考验记者自身能力、耐力和脑力。
以《浙江舟山渔民海上捡来豪华游艇》为例。2018年12 月19 日,浙岱03158 号渔船在东海发现一艘无动力漂流的无人豪华游艇。消息传出后,网上热议一度登上热搜榜首。新京报视频部两名记者携带摄像机、TVU 等直播设备抵达浙江舟山,在码头包下渔船出发,追赶在海上漂泊的无人游艇,在海上带来了独家的视频直播,并以移动直播的方式陪同船员一同用绳索牵引游艇,拖回沈家门渔港。这次直播以伴随式直播方式,揭秘了豪华游艇内部画面,且直播过程中接力回应网友问题,让网友通过即时互动的方式参与到现场直播的过程中。
一场移动新闻直播,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只是一名记者、一个或两个机位的镜头,但背后需要的是一个前后方团队的配合协作,工作十分琐碎。
一场直播最低的配置是前方2 人、后方2 人。前方记者需要突破现场,给大家带来实时的消息和画面。后方编辑整合背景资料挖掘直播中的关键细节放在主播厅,帮随时进入直播间的网友迅速理解直播主题和内容。平台和新媒体运营负责用标题、封面图、关键词标签等各种手段,让直播获取更多的推荐位和曝光度。还有一位大管家——导播,统筹前后方各个工种以及所有环节,定得了方案,写得了标题,修得了页卡图,切得了机位,剪得了片子,还要懂点技术,能在各种艰苦条件下用各种办法实现更多的直播呈现手段。如果赶上大型系列直播,后方协同工作的人将会更多。
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的工具被应用到突发事件直播中,如VR 眼镜、谷歌眼镜、运动相机(Go Pro)、全景相机(Insta 360)等。以《四川宜宾珙县地震》为例,新京报记者做常规直播的同时,就在背包上方架设了一部全景相机,让受众可以360°直击地震现场。在《武汉解封首日24小时大直播》中,新京报视频团队采用了车载VR直播的形式,带着Insta360影石Pro 2相机设备,在武汉市内绕城行驶,机内信号通过TVU 采集编码输出1080p 5Mps 信号到后方导播设备,混音后推流至媒体平台,此外还聚合使用6 张4G 网卡、1 张5G 网卡保障全城范围移动传输,第一时间为受众还原真实现场,360°记录下武汉开城首日的景象,留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