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英山县水产中心(438700) 王文彬
池塘养鱼,需突出一个“早”字,即采取早放养、早施肥、早投喂、早调水、早防病、早上市等“六早”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鱼种早放养有两大好处:一是增加鱼类生长期,二是鱼类尽早适应养殖环境。传统养殖一般采取春季放鱼,实际上,冬至到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水温较低,鱼的鳞片紧密,便于捕捞操作和运输,此时放鱼可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同时由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待水温回升后即可投喂,给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鱼体能增强抗病能力。为此,应采取提早放养,变春季放养为早春放养,一般水温达到10℃左右时即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间。
鱼种放养前对水体提早施肥,可以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种提供优质天然的生物饵料,还可以调节水质,为鱼种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新开挖的鱼塘或瘦水塘,放种前要早施基肥,施肥量可根据水体的底质、水体的基本条件及肥料的种类而灵活掌握。一般,在鱼塘消毒后约一周,将鱼塘注水至正常养殖水位,每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施用经腐熟的人畜粪肥400~600 千克,直接遍洒全池。同时,在开春后鱼种生长期,视水体水质条件提早强化追肥,可施用生物肥或有机肥。
早投喂可以保证鱼种及早适应环境摄食生长,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早投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季节上提早。有人认为冬春季节鱼类不必喂食,实际上,当水温适宜、达到10℃左右时完全可以进行少量多次的投喂,以促进鱼类生长。因此,在冬季或开春当气温有所上升,且鱼类活动逐渐加大时,应提早开始投饵,促进鱼类尽快生长。投喂的饲料要以营养全面、配方科学的优质饲料为主,可少量多次,按鱼体总重量1%~2%的标准循序渐进,并要求定点投喂,使鱼类有规律地摄食,投喂次数可根据天气、气温、水质及鱼体等情况灵活掌握。二是时间上提早。在投喂时,不能等到鱼种饿了到处找食才投喂,否则会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平时要多观察鱼类生长和摄食情况,把握其摄食规律,尽量在时间上提早投喂。
“肥、活、嫩、爽”的良好水质条件对鱼类生存生长极为重要。在水质管理上,一定要注意,不要等到水质变坏了才开始调节,要提早抓好水质调节。一是要注意正确使用增氧机和溶氧仪。按照“三开两不开”原则,即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机、雨天半夜开机、傍晚不开机、阴雨天中午不开机。在具体实践中,不要等到鱼类开始浮头了才开增氧机,因为此时水体中的溶解氧已经到了相当缺乏的状态,时刻有泛塘的危险。养殖户应该配备溶氧测控仪器,定时测量水体中的溶解氧,当水体中的溶氧下降到3 毫克/升时,就应该开增氧机,当溶氧达到4~5 毫克/升以上时,应及时关闭增氧机,以节约用电。二是要注意定期换水。鱼塘每隔10天左右要换水,适时排掉老水加注新水,换水比例在原池水的1/4 左右。高温季节应增加换水频率,适当加深水位。同时,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还可以定期使用生石灰,按每亩1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杀灭致病菌,净化水体,使水体呈弱碱性,利于鱼类生长。
池塘养鱼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提早防病。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清理池塘。在放养鱼种前,必须清除鱼塘的淤泥,使淤泥保持在10~20 厘米左右即可,并深翻泥块,使其暴晒,按每亩池塘施用150 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杀灭病原和有害生物。二是鱼种消毒。在鱼种放养入池前,使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鱼体5 分钟以上,以防鱼种带病入池。三是器具消毒。在养殖过程中,要将养鱼的饵料台、生产工具、投喂器具等充分消毒。四是病害预防。及早对鱼塘采取定期药物预防,每半月用生石灰或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一次,同时在鱼类饵料台上挂漂白粉或硫酸铜药袋预防鱼病。定期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也可使用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五是加强管理。日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池塘周围注意安静,减少人畜活动,以免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诱发病害。塘内的死鱼、病鱼要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发生鱼病应立即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对症下药。一般在鱼病发生初期,对症治疗,治愈机率高、效果好。
早上市是渔业经营策略的创新,提早上市既可以降低池塘载鱼量,有效防范水体事故,又可以适时增加池塘产出,提高养殖效益。当水体中鱼类长到一定规格,此时可采取“捕大留小、均衡上市”的策略,做好轮捕轮放,先捕捞一批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类上市销售变现,再根据水体中容量大小适当补放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鱼种,科学调整好水体中的载鱼量,做到捕捞和补放相结合,均衡上市,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