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科非常重视。教师应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儿科教学质量,改进儿科教研方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结合经典案例进行教学,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并采用经常变换的教学方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科教学不再呆板无味,而是教师通过的精心设计,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自学和启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地给予教学支持,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培养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重要。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医学生忽略儿科学习的情况很常见,特别是男生,他们总是觉得儿科的知识相对“简单”,因此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予关注。教师要先把握学生的心态,尝试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儿科的首节课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授课。当医学生看到多媒体视频中所展示的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因为疾病没精打采,会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从而对这一学科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孩子是世界的希望,孩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着重于医学生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们意识到,儿科不但在日常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有用,而且与外科、妇产科、内科等关系十分紧密。这样,医学生对儿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2]。
导师制教学法是紧贴儿科教育实际的教育方法,这是由于儿科教学必须贴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并且能够与病例讨论相结合,采用导师制,根据教学大纲自行安排教学任务,能够就儿科疾病先查房,然后分析和提问,使儿科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临床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导师丰富的经验。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就具体的病例展开自主思考,然后又在导师的帮助之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尝试,并能在一些问题出现时,请教师帮助答疑解惑。导师是领路人,导师制的教学方法,给了医学生更大的学习底气,从而能学习儿科诊疗中最基本的操作内容,并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系列新的体验。在课堂上,资深教师进行“三基培训”,重点是儿科病案的写作和体检要求、儿科疾病的诊疗和用药特点、常用无菌技术及化验结果分析、正常小儿胸部 X线检查特点及头颅 CT片、心电图阅读、医学生心理发育特点,使之牢固掌握儿科临床的儿科诊疗基础医学知识,基本熟悉应具备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
儿科教学采取以大课授课为主,同步使用启发式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举例教学等,都不能一成不变地将教学“教”到最后。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尝试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4]。
在大课授课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教材是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料,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然后紧跟医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思路,学习新的医学技术资讯,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之心。教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重点细致说明,让医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融会贯通,对所熟知的部分有一定的认识和领悟。讲授法是一种能够对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化、基础理论的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举例教学相融合,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解决医学生阅读教学中情感内容的不足,促进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儿科教学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授课的时候,坚持根据考试大纲设定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知识的讲解也变得更为细致,这是每个教师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一种尝试。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用简洁的词语来表述,使学生便于记忆。比如,医学生的动作发展可以概括为“二举四翻六会坐,七滚八滚,一周会走路”。而语言的发展,就是“一哭三笑四知母亲,五言八语一周识人”。教师授课的语言风格应该更加简洁,或者采用一些非常容易记忆的方式给学生授课。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把知识记忆得差不多,而帮助学生概括儿科教材中的必要信息,使这些关键信息不会遗漏,也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将儿科常用的几个治疗方法整理出来,方便记忆,也容易被人误解。比如:医学生体重的计算方法,以及身高的计算方法。例如:骨龄计算公式、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血压计算公式等,以及某些病症的临床症状和病因之间的联系,都可以通过图表或者箭头的方式来表达。儿科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琐碎,有很多知识涉及学生的记忆。为了能够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需要对知识的内容加以整理,同时又要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授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稍微轻松一些,不会因为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而产生畏难心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和教师就某些问题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概括关键信息,进行周密思考,加以详细记录。这些方式均能给儿科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儿科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值得领悟的地方,儿科诊疗技术非常重要,与儿科患者的沟通也很重要,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医患关系等均影响着儿科治疗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这些疾病的临床变化、注意事项、发病机制以及处理事项等,从而实现儿科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丰富的话术和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记住所讲的内容。如果教师的语速快、语调清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情感,启发他们的思考,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丰富的情感表达有助于学生对画面的内部印象,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一举一动、眼神、手势都能刻画出各种复杂的情况,传达内心的想法,揭示内心的情绪,加强话语的影响,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达到化静为动、化远为近的教学引导目的。教师的积极的情感状况对激发学生思考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常常能够构建良好的教育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愉快、振奋的情绪,并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想象能力,增强思维的创造性。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情感类的话术,还可以讲一些儿科诊疗过程中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种情感引导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很受用的,学生愿意听到这类儿科诊疗故事,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为其后续的儿科诊疗时间带来一定的帮助。
基于问题的教学(PBL)也称为问题导向的或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的小组讨论和自主的教学模式。在讲课之前,教师会事先按照课程的规定,向学生们提问一组“问题”。下课之后,教师把问题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在介绍儿童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时,为了凸显儿科小患者的生理特征,教师按照教材的要点来询问:“儿童的流感和成年人的流感有何区别?有哪些特别的上呼吸道感染?”在解释肾脏疾病综合征时,教师会问:“肾脏疾病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在问题被确认之后,教师首先要让同学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来做解答,但是现在教师没有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答复。很多学生在儿科教学中会结合一些自己的想法,而教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固定的回答方式有条理而简单地回答一些问题,然后又能够对更难的问题产生兴趣。教师的引导不仅激发了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其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进行系列性的自主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诊疗对象的特点更细致入微观察的过程。当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提问,为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那么,儿科医学教学的进程将更为顺利,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习的初衷。
教师经常在思考如何激发医学生在儿科学习时的积极性,不仅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之下顺利学习,而且还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演示效果,为学生提供学习互动的机会。在儿科的教育中,常常有一些问题,如儿科医学知识内容抽象化,不易理解,缺乏与实际相联系,缺乏直观的感官刺激,从而降低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展现出许多优势。多媒体应用、音响、图片等、视频等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许多优点和特色,具有美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无可取代的效果。我们的儿科学教研室一方面要在临床工作中,把有价值的材料随时地记录,同时也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搜集大量的材料,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利用3D动画和录像材料,把一些用传统的挂图很难解释的烦琐流程进行了生动展示。教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和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儿科临床实习中,多媒体技术在儿科临床实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儿科实习和临床实习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循环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的,因此,临床实习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往往是无法见到的。针对于此,将典型病例、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测及诊断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便医学生更好地了解典型病例,系统地学习儿科知识,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非常直观地给学生提供教育演示服务,而且还可以让一些典型病例呈现出动态化的演示特点,并加入更多实际案例中所涉及的视频访谈记录图片等,还具有知识的总结性特点,便于学生的记忆。
教育方法在医学专业的授课中非常重要,教育目的是让儿科授课的理论知识能够被应用到实践之中,实现水乳交融的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医学生,深入医院,多与患者交流,通过观察和实践收集病例,研究病例知识,对所学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医学生不仅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也对儿科病例有了一手资料,有助于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当医学生真正理解了患者的需求,就能做到医者仁心。教师尽量介绍本学科国内、外新进展、新动向,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通过临床见习实践,夯实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模式,成为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医学人才。
教师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加上整个教学团队的合作,其教学工作在整体上必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从期末的理论考核到日常的临床实践,都体现了医学生对问题的剖析和深化理解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问题处理水平有所提升,学生的临床思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实践中,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还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儿科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准备,课后又进行大量的实践,把自己所已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内容相结合,使学习小组的讨论热火朝天。教师索性把教学任务安排为社会实践类的任务,请学生在医院内讲述故事,或者,可以在临床试验的时候对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梳理,请学生做好笔记,以足够的时间积累,结合课程组织来梳理各类问题,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达成良好的教育实践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教学来说,为了使医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性,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教学思路。对儿科学生而言,现有的学习能够给其带来更多帮助,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灵活地学习各类知识,分析病例,并且在记忆和思维方式逐渐深化的过程中,使儿科理论知识成为实际工作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