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2-11-22 10:17:50王宇茹王运武周新
数字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维度教学质量

王宇茹 王运武 周新

(1.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2.江苏师范大学 智慧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

引言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播教学迎来发展的契机。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同步课堂纷纷开启直播教学模式,打造专属直播课堂。直播教学借势把互联网与教学紧密联合起来,助推教学模式发生变革,满足了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实时交互,使教学活动由异步转变为同步。同时直播教学使教学环境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临场感,提升了课堂教学资源的价值。但从目前的直播教学状态可以看出,直播教学并未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因此,对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有利于推动直播教学高质量的发展和促进传统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综述

(一)直播教学概念内涵

网络直播技术实施以来,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迅速走红。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的发展使网络直播技术进入了教育研究领域,直播教学依据其技术性及特殊性,给学习者带来了具有真实感的远程学习,同时也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将直播分为传统直播和网络直播。传统直播主要指在媒体上进行实时传播的教学活动,其主要借助媒体的传播。网络直播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直播的教学活动,其主要借助网络环境,相较于传统直播而言,网络直播具备灵活性、临场感较强以及交互性较强的特点[1]。本研究的直播教学是指在网络直播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主播是授课的老师,观众是学生,讲课的过程以视频呈现,以弹幕和语音通话为互动方式,目的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二)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堂教学质量(表1)和在线教学质量(表2),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目前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一,从课堂教学外部因素(教学环境、教师等)和学生自身因素出发研究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二,从学科背景下教学参与者包括师生双方角度研究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三,偏向以学生视角划分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表1 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文献追溯

表2 在线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文献追溯

较之课堂教学,在线教学的影响因素则更倾向于教育信息化角度,如多媒体课程的开发、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运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等。

二、研究过程和结果

(一)建立影响因素维度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直播教学的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实际出发,深入直播课堂,依据文献研究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教学支持等方面进行直播课堂观察研究。并且采用了系统工具“多重原因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整理(见图1),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为五个维度:教师维度、学生维度、技术支持维度、感知风险维度、社群影响维度。

图1 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多重原因分析图

为了保障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具有参与直播学习经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维度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问卷126份,回收率100%。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见下页图2),对于不足总数二分之一的数据进行剔除,最终确定了直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教学实施能力(LTA)、直播素养(LQ)、学习活动设计(LAD)、教学互动(TI)、自我效能感(SE)、学习动机(LM)、学习投入(LP)、自我管理能力(SMS)、认知负荷(CL)、平台界面设计与功能(IDF)、网络通信(NC),同伴影响(CI)、家长支持(PS)、教师激励(TS)、平台广告(PA)、视觉压力(VP)共16个影响因素。

图2 影响因素调查图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1.问卷方法、收集

用于研究实施的问卷包括三个部分:问卷说明、基本信息、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量表。问卷的具体题项分布见表3(见下页)。

表3 问卷题项分布

本研究的正式调查对象为D学校有参与直播学习经验的学生,调查回收问卷322份,其中有效问卷319份,有效率为99%。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66人;在文理科上,理科124人,文科195人;在年级分布上,高一181人,高二87人,高三51人。

2.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用SPSS中信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若系数大于或等于0.7,则说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此次调查问卷通过信度分析(见下页表4),Alpha系数为0.976,说明问卷信度良好。为了保障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研究中对问卷各维度的题项均做了维度分析。

表4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通过表5(见下页)可以看出,该问卷的KMO值为0.928>0.7,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9865.896,显著性P值=0.000<0.05,说明问卷效度良好,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数量为16个,旋转采用最大方差法来提前公因子,1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解释量达到74.620%,说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公因子提取结果良好,即因子分析效果较为理想。

表5 问卷的KMO和Bartlett检验

3.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进行教学实施能力、直播素养、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互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认知负荷、学习投入、自我管理能力、平台界面设计与功能、网络通信、平台广告、视觉压力、家长支持、同伴影响、教师激励测量变量的因果关系之前,需要先观察测量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最大峰度值为1.308,最大偏度值为1.296,由此可以说明此数据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进行后续分析。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见表6),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均值在3.51~3.78之间,都处于中等水平。将各维度数据进行均值对比,在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全部研究变量中,影响中学直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包含教学实施能力、学习活动设计、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网络通信、同伴影响。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直播素养、教学互动、认知负荷、学习投入、平台界面设计与功能、平台广告、视觉压力、家长支持、教师激励是影响中学直播教学质量的次要因素。

表6 各维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基于理论基础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变量之间关系验证的一种模型,其亦被称为验证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结构方程模型融合了因素之间的分析与路径系数的分析,它相较于SPSS等统计分析而言,能够处理多变量之间的复杂问题。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全部变量中,同伴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机、教学互动、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能力、网络通信是影响直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因素间的结构方程模型(见下页图3):

图3 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图(初次构建)

从图3中可以发现,该结构方程模型共包含7个潜变量(指不能够直接观测出的值):同伴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机、教学互动、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能力、网络通信。其中网络通信为外援潜变量(只影响其他变量,而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在结构方程模型中,除外援潜变量外,其余潜变量均需设置残差项(指实际观察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模型中椭圆中的变量为潜变量,每个潜变量连接的矩形框中的值为观测变量(指人们能够直接观测出的变量,获得的数据可以直接转换为量化数据),圆形框以e开头的值e1~e22表示误差项(指测量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e23~e28表示残差项。

依据以上所构建的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重构模型,本研究提出了11种可能存在的关系假设。

假设1:网络通信对教学实施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2:教学实施能力对学习动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3:教学实施能力对学习活动设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4: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设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5:学习动机对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6:学习动机对同伴影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7:学习动机对教学互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8:学习活动设计对同伴影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9:学习活动设计对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10:学习活动设计对教学互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11:同伴影响对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

研究采用修正指标(MI)作为修正依据来对我们的结构方程初始模型进行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改善。如果修正过程中,修正后的拟合度指标仍未满足标准,则再一次按照修正指标进行修正,直至模型拟合度满足标准,则修正结束。通过对修正指标分析可知,e23与 e16的修正指标统计量的值最大,对二者建立关系,并再次进行模型拟合度检测,其结果如表7所示,达到标准值,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表7 模型拟合度检测

最终形成的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图如图4(见下页)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网络通信对直播教学实施能力产生正向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网络通信具备支撑直播教学顺利进行的作用。教学实施能力对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学习动机具备直接作用,其对二者具备正向影响关系,它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提升,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投入。同时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对自我管理能力、同伴影响以及教学互动均产生正向影响关系,对整个直播教学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模型中最右边的三个变量:自我管理能力、同伴影响、教学互动,均受着其他因素的正向影响,同时同伴影响对自我管理能力起着正向影响,则可以认为自我管理能力这一因素为直播教学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图4 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图(修订版)

(四)研究结果

综合以上问卷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在中学直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全部研究变量中,影响中学直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包含教学实施能力、学习活动设计、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网络通信、同伴影响;直播素养、教学互动、认知负荷、学习投入、平台界面设计与功能、平台广告、视觉压力、家长支持、教师激励是影响中学直播教学质量的次要因素。

三、中学直播教学提升策略

1.教师维度: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知识体验与内化

直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注重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直播教学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具有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直播教学实施能力。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针对如何提升教学实施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直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并着重体现在其教学理念上。教师应具备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运用相关优秀的教学案例或者自身对直播教学平台的熟练使用程度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此外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研究教育信息化资源,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进而提升自身的特有魅力,提升直播素养。

2.学生维度:深入学情分析,强化学生技能

直播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较低的学生,由于缺少直播学习经验,平台的功能、教学过程的实施方式、互动方式的转变成为其学习中很大的挑战。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充足时间了解直播教学以及熟悉该平台的使用方法,避免学生因恐惧而产生“厌学情绪”等负面影响。同时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设计多样化直播教学活动,如利用直播教学平台“屏幕分享”“共享白板”等功能设计头脑风暴活动,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此外,在直播教学过程中,家长作为极大的教育影响者之一,应帮助孩子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快速找到参与直播教学的归属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16]。

3.技术维度:加强网络平台管理,提高学习体验

直播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直播教学的实施者,是一定要进行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设计的,5G技术作为直播教学高速信息传播通道的支持[17],为其带来全新技术环境体验。以5G技术为核心的直播教学,能够获取超高清的教学资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超高速分享,进而提升直播教学质量。随着5G技术的日渐成熟,触觉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直接催生直播教学场景的全新转换,高质量呈现教育媒体的专业性、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临场感[18]。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开展“5G +”全息互动直播教育,打造师生全息课堂,加强双向教学,实现跨时空的远程教学,为城乡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开放教育提供教育新形态。

4.感知风险维度:降低感知风险,稳定学习状态

直播教学过程中,视力问题一直是学生很难克服的问题。区别于传统课堂,直播教学过程的实现离不开电子设备的支持,但过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容易造成学生的眼睛酸涩,导致眼睛近视度数的上升。因此,针对直播教学中的视力问题,首先教师应尽量缩短直播学习的时间,可以将教材直接习得与直播教学进行融合,降低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其次家长应提供舒适的直播学习环境,这样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最后作为直播教学的核心技术支持,教学平台应加强对学生视力问题的关注,注重界面色彩搭配,增加时间控制提醒等功能,以降低视力风险,进而提升直播教学质量。

5.社群影响维度:提升社群影响,激发学习动机

直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处于空间分离的状态,尽管直播教学相较于传统在线教学而言,已经加强了教学的临场感,但是仍然存在着教师讲授式“灌输”知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存在感等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在直播学习期间,由于缺少交流对象,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压力过大的现象。因此,直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同伴影响,加强学习同伴之间的协作交流,通过教学活动创造学生交流的机会,如在线共同编辑文档能够对学生之间的想法进行有效收集,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进而实现思维的升华。同时,可以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自己产生评价的同时能够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进而提升作品质量。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维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