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何爽 杨凤娟 杨佳丽 丁倩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国内具有较高发病率,以40岁以上男性为主要发生对象,病死率高[1]。手术为临床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呼吸功能明显受损,使患者身体、心理均产生应激反应,加之大多患者缺乏对疾病、手术、护理、预后等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导致其心理恐惧程度加剧,甚至拒绝配合展开呼吸功能锻炼,影响呼吸功能康复,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重视加强专业护理,通过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升依从性,改善预后水平[2-3]。现阶段,临床关于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以常规方案为主,尽管可一定程度改善其病情,但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患者知信行等方面的综合需求,效果有限[4]。反馈式健康教育为新型健康教育方法,由护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后,引导患者通过自身理解并以语言形式进行复述,护理人员再予以核实及澄清,以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5]。反馈式健康教育现已在脑出血、冠心病等患者中应用,在促进患者康复及提升满意度方面取得显著效果[6-7],但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资料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收集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满足《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19年版)》中相关标准[8];年龄18~75岁;具有手术指征,于本院行胸腔镜手术;术后预计生存期>6个月;既往意识、认知、沟通能力等正常;知晓研究过程与内容,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病变组织出现远处转移;并发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性疾病;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既往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7~74岁,平均59.86±4.10岁;肿瘤部位:胸上部13例,胸中部26例,胸下部1例;学历水平:初中10例,高中或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14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95±4.12岁;肿瘤部位:胸上部14例,胸中部25例,胸下部1例;学历水平:初中11例,高中或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学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理论学会批准。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通过口头宣教形式介绍食管癌、胸腔镜手术及配合方法、术后康复途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等知识,同时发放健康手册,积极安抚患者情绪,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结合患者康复情况与机体状况指导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反馈式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组建反馈式健康教育团队:由科室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及责任护士(3名)组建反馈式健康教育团队,护士长任组长,邀请专家进行培训,组织成员学习食管癌、胸腔镜手术、呼吸功能锻炼、反馈式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考核通过后上岗。
(2)制订并落实反馈式健康教育方案:小组成员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订针对性反馈式健康教育计划,并加以落实。①传递信息。了解患者对疾病、手术及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整理后,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册、语言及PPT等形式予以详细介绍。②复述信息。信息传递完成后,引导患者根据自身理解,自主组织语言对教育内容进行复述,并且演示各项健康技能与相关内容,鼓励患者提出内心疑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③澄清信息。对患者的复述、演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如果患者复述内容准确,演示内容到位,可酌情结束本轮健康教育活动;如果患者复述内容中存在错误理念或遗漏之处,予以积极纠正与指导,重复前期各个步骤,直至患者充分掌握各项知识后为止。重复展开健康教育工作时,团队成员要合理把握护患沟通方式,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避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④理解信息。待患者充分掌握各项健康教育知识后,采取开放式提问形式予以再次提问,协助患者理清各项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理解程度进行再次评估,直至其充分掌握健康教育信息。健康教育过程中,每轮教育活动只针对一项内容进行,待患者充分掌握该项内容后,再对其他知识进行下一轮教育。
(1)知信行水平:干预前、后依据王玉琴等[9]编制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知信行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估,包括3个维度:知识、态度、行为,分别有31、18、25个条目,知识维度中各条目计0~1分,总分0~31分;态度维度中各条目计1~5分,总分18~90分;行为维度中各条目计1~4分,总分25~100分。患者所得分数与知信行水平呈正相关。
(2)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干预前、后通过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两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程度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12个条目,各以1~5分计,总分12~60分,患者得分与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呈正相关[10]。
(3)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后参考文献[11]中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评估。主动配合展开呼吸功能锻炼,各项内容执行率≥90%,即完全依从;能配合展开呼吸功能锻炼,各项内容执行率介于70%~89%,即依从性良好;在医护人员的提醒下可展开呼吸功能锻炼,各项内容执行率介于50%~69%,即依从性尚可;经医护人员提醒后,仍拒绝配合展开呼吸功能锻炼,各项内容执行率<50%,即不依从。
(4)呼吸功能水平:入院时、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Borg评分量表、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Borg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指导患者展开6 min步行试验,再评估患者试验中的呼吸困难程度,总分10分,所得分数与呼吸困难程度呈正相关[12]。同时,以德国耶格MasterScreen Pneum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的MVV、FEV1。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知信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恐惧疾病进展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MVV、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入院时、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水平比较
近年来,国内食管癌发生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13]。现阶段,食管癌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可将病变组织切除,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受病情影响,食管癌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受损,且术后康复期长,康复难度大,而大多患者对于疾病知识、康复知识的认知十分薄弱,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待提升。研究表明[14],加强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指导,通过增强其知信行水平,从而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但常规健康教育方案缺乏针对性与严谨性,应用效果有限。因此,研究适合食管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是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反馈式健康教育基于常规健康教育方案发展而来,强调采取双向信息传递方式,达到全面预防教育目标,从而提升健康教育质量[15]。本次将反馈式健康教育应用于食管癌患者中,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知信行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FoP-Q-SF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反馈式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食管癌患者的知信行水平,缓解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反馈式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双向互动与交流,通过传递疾病相关信息,患者复述信息内容后,护理人员再予以评估,对患者的错误理解与认知缺陷进行及时纠正,再通过提问形式协助患者对各项内容进行整理,进一步增强其认知,丰富患者对于疾病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促进其知信行水平提升,对自己病情及治疗方法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降低因缺乏了解而形成的恐慌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与治疗,改善病情状况,有助于缓解恐惧疾病进展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VV、FEV1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反馈式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反馈式健康教育中,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深刻了解到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对于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积极意义,主动转变健康理念,积极配合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并养成自主锻炼行为,提高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增强锻炼效果,改善预后水平,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综上所述,反馈式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患者中应用,不仅能增强知信行水平,缓解恐惧疾病进展程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但本研究仍有诸多不足,例如病例选择性偏倚、数量少、指标具有较强主观性、未作远期随访观察等,后期工作将致力于进行多中心研究,延长随访时间,增加指标,从而实现对反馈式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