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内涵及措施研究

2022-11-22 03:28黄莉刘忠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9期
关键词:真性活态大运河

黄莉 刘忠国

(1.南京博物院,江苏 南京 210016;2.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99)

我国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种类繁多、内涵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确保保护价值与效能,需要在观念上采取开放式的深层次保护措施,不能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采用静态隔离封闭式保护。研究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内涵,通过传承性、活态性、旅游化和生产性等保护措施才能传承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都采用静态保护方式,而对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通过各种活态传承方式进行保护。尤其在传承后继乏人、传承意识薄弱现状之下,一定要提高对传承人的关怀与保护力度以及传承技艺的重视程度,人亡艺绝是非常可惜的。政府要转变传承人的“自发”保护为有目的性的政府“自觉”保护,重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精神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性保持,最好是在其本真性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有序传承。我国大运河沿线的非遗处于不同地域、种族和背景之下,其在交流、共享和传播过程中处于一种活态流变状态,保护和传承也在不断变异,活态保护措施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特点和国情因素。

1 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内涵

很多非遗具有活态与流变的本质特征,活态传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非遗存活的生命力,而流变的特性决定着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要创新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眼光弘扬特色文化遗产,注重“以人为本”,通过保护观念的创新、立法和制度建设、资金投入、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才能真正活态传承和弘扬我国大运河沿线的特色文化遗产。

1.1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序性

传承有序主要包括历史的一贯性、技艺和文化内涵的稳定性。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的历史过往、文化记忆与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个体得以持续传承,业已形成了纵横交织的经纬链条。大运河沿线孕育出来的文学与各种艺术,并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细沙,以文化遗存的方式成为家喻户晓的内容。通过集体和个人的方法进行文化遗产传承,也可以通过家族父子和师徒相授等方式完成传承,在持续的有序传承链条中,追踪文化遗产本源和流程变动趋势,能为历史真实发展提供基础。例如,无锡惠山泥塑拥有传统的手工艺,泥塑传习任务中,民间艺人从未得到过官方和上层文化的重视。他们所掌握的泥塑传统技艺一直以来都通过大脑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下来。还有唱腔婉转细腻的昆山昆曲、典雅轻俏的扬州扬剧、浓丽古雅的苏州桃花坞年画、精巧典雅的园林、玲珑的玉雕工艺、构思巧妙的惠山泥人、精致典雅的苏绣等文化遗产的传承(图1),无不是通过民间艺人的记忆和活态传承得以持续发展的,都依靠自身的生命力和持续的传承方式,最终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并且产生一种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一贯性。向云驹提出:“传承实际上是一种延续,即民间文化保护最大的价值和意义。”①

图1 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大运河文化遗产技艺和文化内涵的稳定性

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在其时空不断变幻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也都在不断演变着,但其文化内涵和基本技艺却一直未变。在传承过程中人的决定性因素和有序的传承方式,让这些文化遗产都能保持其稳定性和基因的纯正特性。例如,天津的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年画的画样和版样都在不断创新和变异,但工艺制作流程却一直未能改变,其祈福纳祥与驱灾辟邪的文化内核也一直未变;昆曲在传承演绎过程中不断融合了花鼓灯、南曲、北曲、南北合套曲、山坡羊、山桃红和绵搭絮等曲调,融合了“豁”“叠”“擞”和“嚯”等唱腔手法,但昆剧的抒情性、动作的细腻性、歌舞结合的巧妙性与和谐性等特点一直未变,其蕴含的浓郁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一直不变。正因为它们在诞生之时就已经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记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文化内涵,才不会被另外一种文化形式取代,这是它们得以区别于它类的“根”,否则就会失去其独特的个性和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1.3 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的本真性

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如淮海戏、金湖秧歌等非遗,王致和腐乳、六必居酱菜、王麻子剪刀、天津十八街麻花、河北衡水内画、山东德州扒鸡、曲阜楷木雕刻、泰山水陆画等大量的非遗产品,这些文化遗产在其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都保留了其本真性。所谓本真性,实际上是真实、原生历史文化信息表现,只有关注和尊重这些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才能保护其本真性。很多非遗承载着运河两岸历代生活制度和行为规范内涵,许多非遗大都是以口头传承形式流传下来,劳动人民可利用口传心授、约定俗成等方式进行传承,进而反馈民生价值,传递民生情感态度;众多文化遗产实际上属于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魂和民族根,也是现代文化发展不竭的源泉。那些脱离本真性的文化遗产传承也只能是外表光鲜而内无神韵,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发掘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观念,通过活态保护其本真性,保留大运河文化遗产历史信息、文化价值,有助于提高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有效地防止伪遗产占用可贵的保护资源。

1.4 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

活态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模式,以此彰显人类文化丰富性、多元化等特点。所谓整体性保护就是对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目前,保护工作存在条块分割、点面断裂、整体规划缺失、难以形成整体联动等问题,整体性保护就应当防止单纯的文化碎片化的保护。由于缺乏文化整体性的理念,人为地把它分割开来造成形式上的保护,实际上却破坏了这些文化遗产固有的整体风貌和价值。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要求必须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不能将这些文化遗产从大运河生存环境与背景中割裂,进而判断自我更新和创造力。活态保护要尊重其内在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命特点,更要注意它们依赖的构造性环境,关注它们存在方式和存在过程(图2)。

图2 大运河沿线历史街区整体性保护

2 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可行性和保护措施

很多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被置放于博物馆实施静态保护,将观赏者稳定在固定空间中,感受时空距离,使历史与现实通过博物馆空间进行隔离。而那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通过心口相传的活态形式得以传承下来的,实施活态保护就需要在原生环境中保存和发展。非遗文化活态保护的核心是再创造力的确定、判断核心价值观念、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都是在变异中求生存、在实践中获发展的,非物质文化再创造性是一种生长着的文化,生长性就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因此,对于生长着的非遗进行活态保护,就必须弄清楚它的生长要素与再创造点,进行吐故纳新的传承。非遗价值体现在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之上,集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非遗原创力可以给当代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提供“源头活水”。另外,共时性和历时性的非遗保护对象,并且遵守生活文化、表达个性特点、多样性特点等基础逻辑。

那么如何进行活态保护?第一,要尽快建立大运河特色文化遗产信息库,尽快制定整体保护规划,尽快形成完善保护体系。第二,规范非遗旅游作用机制,如提高非遗保护文化自觉性,强化非遗旅游资源开发效果,完善非遗开发保护激励制度,提升对非遗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第三,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体系创建工作发展,并开展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健全非遗保护的法律体系,建立非遗保护的名录体系,加强其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非遗旅游开发过程,科学设计非遗旅游产品,提升非遗旅游开发聚合效应,实现非遗旅游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遗产旅游者的保护主动性。第四,实现非遗原真性动态传承,加强非遗活态传承教育宣传,注重非遗保护中的原真性和活态性,建立非遗保护区机制,培育非遗传承人。第五,将传承者作为保护的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创建文化生态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积极组织学术研究建设工作。总之,保护大运河特色文化遗产的物像本身和它的生命之源,正视文化遗产的现时状态、发展和流变。只有坚持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原则,才能有效保护它们的本真性和文化内核,才能继承完整的中华文化传统。

3 江苏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江苏段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很具地域代表性,其尤为完整的运河文化资源,文保级别相对较高,如世界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国家级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化遗产数量在全国各运河段处于领先地位。江苏段大运河沿线大量的文化遗产,整体保存情况较好,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大运河旅游资源,也是当地运河资源的代表。江苏段大运河文化遗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运河河道及其附属设施,运河河道包含重要支线河道、涵洞、码头等地方,主要附属设施则包含水志桩、潜仓、桥梁、码头等。第二部分的组成与大运河遗迹密切相关,例如:运河城镇、建筑等。大运河本身属于独立的运输线路,在运河持续发展的同时,能促使沿线地区运河经济的高效发展,进而推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当地所展示的资源也较为丰富。第三个部分主要包括大运河周边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直接贯穿南方和北方,形成旅游辐射带,保持较好的拉动作用;积极开发宣传和推广功能;对遗产保护效果良好;在实施系统整理开发时,具备深远影响和意义(图3)。

图3 在大运河江苏扬州三湾段建设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江苏段大运河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数量众多;沿线旅游资源多样化,保持较强的丰富性;在沿线按照城市基础建设进行修葺,整体公共服务质量良好;文化色彩更为丰富多样,并且创建关键的旅游集聚区,有利于拉动江苏省运河沿线旅游健康发展。从现阶段情况看,江苏段大运河客观存在治理相关问题。例如: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挤占运河岸线,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等;水上旅游景观需要持续改善;沿岸景观建设质量有明显的差距,同质化问题较为明显;遗产保护开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此拉动旅游吸引力提高;运河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和固定,缺乏集中化的旅游形象,不利于统一化品牌建设。所以,需要明确判断治理和开发标准,确保符合融入大局、水陆统筹、部门联动、古今并重的基础要求,并提出关于运河遗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策略;实现统一化的规划,创建运河旅游区发展新方向和格局;合理使用协调机制,完成统一化管理模式建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属于系统性更强的工程,需要整合多方主题的资源,并形成工作合力。第一,政府需要发挥主体功能,积极推动文物、水利、交通为主导的运河保护协调机构。第二,提升规划引导效果,对运河保护机制进行合理的规划,积极推动城建、旅游、交通等配套建设。第三,提升法律法规的保护效果。大运河项目涉及诸多大型文化遗产,但是因为地方保护观念的影响,所以在保护措施上难以形成统一,在出现破坏问题时无法追求相关者责任,所以需要出台更全面的政策进行规范协调。第四,引导公众适当参与活动,通过社会资金向其提供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强化舆论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公众保护运河效果提升。第五,提升社会监督功能和效果,主动凝听专家的建议,并主动向社会公开,发挥社会监督效果。

4 结语

我国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内涵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特点而言,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传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动态关注传承者、传承主体、文化遗产生态空间的保护工作,并基于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还要加强立法保护和制度建设,以此提升群众的参与意识,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开发发展;还要坚持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坚持地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和保护利用性等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几项基本原则。

注释

①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110.

猜你喜欢
真性活态大运河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主体间性与个性:本真性伦理如何对抗新资本主义精神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建筑原真性探微
关于藏羌彝文化走廊壤巴拉藏戏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福州喜娘 活态传承的闽都婚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