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琦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 广州 510623]
近年,文化遗产收藏机构(以下简称“收藏机构”)开展展览业务的现象愈渐增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其他文化机构举办展览时或多或少会展示纸质藏品。本文中纸质藏品是指书画、中文古籍、民国文献、碑帖拓片等我国传统文献,还有西文古籍、现代书刊等。相较于其他材质的藏品,纸质藏品对展览环境较为敏感,而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展览中人为风险因素的增加也提高了藏品在展览中发生风险的概率,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风险影响的范围。为降低展览带来的安全风险,收藏机构应重视纸质藏品在展览中的保护问题。
用于展览的纸质藏品经历从库房到展厅、再回归库房的过程,面临由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将会对纸质藏品的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损伤。
纸张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材料,不同的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使纸张的柔软度、酸碱性等性质存在差异。随着时间的积累和保存环境的变化,纸张原有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发生酸化、焦脆、虫蛀等,从而影响纸质藏品面对展览风险的抵御能力。
纸质藏品的风险系数还受装帧形式的影响。书画类藏品多为卷轴装,中文古籍有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碑帖拓片有大尺幅单页文献、册页装、卷轴装,民国文献的装帧较为多样,西文古籍有竹节装和圆背等特色,而现代普通书刊有胶装和机械线装等。不同的装帧方式采用不同的装帧材料,对藏品的危害也有所区别。例如:经折装折页处磨损严重,易断裂;蝴蝶装中缝处的糨糊经过长年保存,黏性降低,书页易脱浆、散页;书芯厚重的书籍采用非平放的展示方式时,书脊结构受力加重导致变形等。
纸质藏品被提出库房后,面临的环境与库房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温度、湿度、光、空气污染物、生物侵害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纸质藏品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从而影响纸质藏品的保存寿命。
1.2.1 温湿度
温度和湿度是纸质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关键因素。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有利于减缓纸张老化的速度,延长纸质藏品寿命。然而,展厅中的温湿度难免因为观众参观而发生变化。在运输途中,受恒温恒湿设备的有限使用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纸质藏品面临的温湿度变化风险更是严峻。
温湿度对纸质藏品的附属材料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温度升高,这些物质的质变速度也将加快,黏合剂发干、结构解体;湿度过大,油墨、颜料易脱落;湿度过小,空气中的水分下降,易出现封面皮革开裂、缝线断开、卷轴天杆木头开裂。温湿度的波动变化也容易使各种物质发生变形。如图1所示,展览期间的温湿度变化使西文古籍的封面皮革发生收缩,皮面紧绷、书籍无法闭合,造成永久变形①。
图1 展览后无法完全闭合的皮质封面西文图书
1.2.2 光
对纸张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以及纸张的累积曝光量。展览中除自然日光外,还有荧光灯、卤素灯一类的人造光源会产生紫外线等有害光线。紫外线可使纸张褪色,加快纸张中木质素的化学反应,导致纸张发黄、变脆;红外线能引起热效应,加速化学反应;可见光也会对纸张材质产生一定的破坏。此外,纸张吸收的光能会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对纸张产生的伤害具有累积性②。
1.2.3 空气污染物
空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和尘埃颗粒。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容易与水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硝酸附着于纸张表面,使纸张纤维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③甲醛会使纸张中的纤维素加速降解、酸性提高,黏合剂失去黏性,皮质材料变脆。④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则容易受潮形成污渍斑点。
1.2.4 有害生物
生物侵害包括霉菌、虫害、其他生物侵害等,不仅会对纸质藏品造成直接影响,还有可能存在于展柜、展托、辅助陈列展品、玻璃等物品中,间接影响纸质藏品在展览中的安全。霉菌繁殖速度较快,易附着在纸张、纺织物和木板上,形成大面积的污染;一些霉菌分泌的色素容易渗入纸张纤维,导致纸张变色,难以清除。常见的对纸质藏品造成危害的昆虫有毛衣鱼、烟草甲、书虱等,这些害虫有可能是由隐藏在藏品或展柜木板中的虫卵孵化繁殖的,也有可能是外来引入的污染。害虫蛀食纸张、黏合剂、皮革等其他材料,造成纸张破损、藏品结构松散、字迹图案被破坏。
1.2.5 自然灾害
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纸质藏品带来的损害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大,造成的藏品损失也是毁灭性的。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灾害亦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地震引发的火灾、救火时引发的水灾和污染等情况也经常发生。
纸质藏品在展览中面临的人为风险来源包括执行展览工作的工作人员、展览设备的选择与操作、机构内部的管理问题等,通过控制人这一因素可避免人为风险的发生。
1.3.1 人员因素
工作人员是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的实施者,其藏品操作经验、藏品保护意识、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会直接影响收藏机构应对风险的效果。此外,观众、志愿者、制作施工公司等人员,虽不会直接接触纸质藏品,但是展览过程的参与者。这类人员数量众多、流动性大,属于较不可控的人员因素。由于控制难度大,收藏机构往往不够重视防范这类人群带来的风险,为纸质藏品在展览过程中的安全留下隐患。
1.3.2 设备材料因素
纸质藏品展览中的设备材料是藏品保护的必要因素,对藏品进行包装、运输、展示,以及控制监测展厅环境等工作环节,均离不开高精尖的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如展厅防火设备、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干燥剂、温湿度监测仪、照明灯、展托、包装材料、函套锦盒、运输推车等。缺乏基本设备和材料,部分展览保护工作便无法开展。若设备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则纸质藏品的保护效果亦难以得到保证。如图2所示,使用尺寸不合的“M”形展托,书籍翻开角度与展托角度不一致,摆放时的书籍结构不够稳定,书脊下端承受重力过大,易使结构变形。
图2 尺寸不合适无法发挥支撑作用的展托
1.3.3 组织管理因素
展览组织管理因素是指收藏机构筹备展览时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流程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收藏机构而言,组织管理因素是展览工作开展的依据。若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存在疏漏,参与人员无制度可依,保护工作衔接不上,则难以实现对纸质藏品展览全过程的跟踪保护。当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时,容易出现风险隐患。
藏品在展览中面临的风险隐藏在展览筹备的各个环节,一旦某一环节的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风险带来的危害将会影响其他环节的藏品安全,甚至会扩大风险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因此,实施展览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收藏机构在实施纸质藏品展览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中,应尽可能地收集与展览、纸质藏品保护相关的馆内外信息,识别展览全过程的风险,量化分析展览风险系数,对展览风险进行等级评定,判断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优先次序,最后根据实际的人力、物力,拟定风险处理方案,并定期进行修订,提高方案的可行性,避免方案变为一纸空文。
收藏机构应从机构管理的角度重视展览风险的应对。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展览风险发生时的上报层级,提高风险发生时机构的反应速度。建立风险防范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发生后做出总结,对原来不合适的管理措施进行修改,不断完善收藏机构展览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机制。
培养专业筹展人才是收藏机构提高纸质藏品展览保护水平的关键。筹展团队应兼具筹展流程管理、藏品保护、安全防范的能力以应对风险。所谓专业筹展人才,并非要求每个人都面面俱到,这样易造成职责不清、意见过多、“众口难调”的局面,而是要求展览筹备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保护工作都有专业人员负责,收藏机构内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应具备相关的基本知识,以便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风险发生时应对的效率。
目前不少博物馆已实行策展人制度,由策展人负责在馆内不同部门组建筹展团队,包括志愿者或实习生,目的在于更高效地完成展览⑤。有鉴于此,收藏机构各部门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彼此的藏品保护职责,有条件者可试行策展人制度,促进展览工作的协调和沟通,促进机构内部的经验共享。定期举办纸质藏品保护的培训,邀请机构外专家开展培训,借助外部力量提高业务培训的质量,注重让工作人员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保护的理论知识,避免“纸上谈兵”的漏洞。
对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机构而言,可借助社会力量提高筹展团队的专业能力。引入志愿者力量,鼓励他们发挥所长,同时将一些培训机会向志愿者开放,让他们融入收藏机构的保护队伍当中。此外,亦可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将业务以项目的方式交给外部专业的机构,如藏品修复公司、灯光公司、展览运输公司,确保纸质藏品展览保护的科学性。
目前不少收藏机构仍存在缺乏展览场地、专业展览设备、专业人员团队、专用经费等问题,这导致展览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⑥。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都将提高纸质藏品在展览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在收藏机构无法独自解决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强地区性馆际展览资源共享、展览经验交流、展览保护合作,将有利于提高地区内收藏机构在展览中的藏品保护能力。
一般来说,省级馆展览空间大、设备较专业、人力较为充足、展览经费有一定保障,而市县级机构的办展条件相对较弱,若想仅凭一己之力提高藏品保护水平,难免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目前,国内不少省份的博物馆已成立了流动博物馆业务,在地区内充分调动展览资源,从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方面为公众、成员单位和地区文博事业服务⑦。我国浙江省、江西省已有建立公共图书馆展览联盟的经验,联盟的成立充分调动了各成员馆的资源,有效保证了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展览工作的开展⑧。此类联盟组织可组建展览藏品资源库、展具资源库、文保人才库,实现成员馆之间的优势互补。藏品质量和设备资源的共享是保障纸质藏品展览安全的基础条件,而人才资源的共享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展览服务的开展,尤其是文保人员、布展人员的共享,将弥补某些收藏机构人员不足带来的风险,使展览安全水平得到较高的提升。
搭建不同收藏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邀请专家、有经验的从业者开展馆内培训,借助已有的技术和经验,加快提升机构内纸质藏品保护的能力。以博物馆为例,国内许多博物馆已开始采用策展人制度,以项目制的形式在馆内组建筹展团队,确保每个展览筹备团队的专业性。项目制的筹展团队人员来自各个部门,其中包括了藏品保管员、文保人员和安保人员,多元人才团队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资源,加快筹展沟通效率,从整体把控的角度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博物馆展览的筹备过程强调文保人员的全程参与,包括展前的藏品保护修复、展厅环境检测、展览期间展厅环境监测与控制、撤展后藏品杀虫入库等。而在公共图书馆内,尤其是市县级图书馆,人员有限,人员常身兼多职或缺乏专职文保人员,展前、展中、展后的保护工作难免出现疏漏。
纸质藏品展览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均有开展,不同机构的藏品特色、展览周期不同,因此对展具和保护技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图书馆的纸质藏品展览具有以展示书籍居多、展品材质较为单一、展览周期较短、展品更替较快、展具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对展具的通用性要求较高。因此图书馆可在加强我国传统纸质藏品特性研究、研发更适合书籍展览的展具设备两个方面与科研团队合作,提高纸质藏品展览保护的创新性研究。
近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科技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博物院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故宫博物院书画保护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⑨。我国在纸张基本成分、酸碱度、耐折度等物理性质方面已经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但纸质藏品和附着材料在展览中发生的变化和保护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不同酸碱度、光敏度的纸质藏品共同展出将面临何种风险也有待细化研究。
收藏机构的纸质藏品展览不仅向公众宣传推广馆藏文献,加深公众对纸质藏品的认识,同时也是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保护是利用的首要原则,做好纸质藏品在展览中的保护是文化遗产收藏机构的职责所在。随着收藏机构展览业务的增多,文物保护科技水平的发展,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国文化遗产收藏机构纸质藏品展览风险应对水平将逐步提高。
注释
①斯托洛.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包装、运输、存储及环境考量[M].宋燕,卢燕玲,黄晓宏,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5.
②闫智培,易晓辉,田周玲,等.影响纸张老化的因素及缓解措施初探[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2):110-120.
③彭远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方法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④HATCHFIELD P B,CARPENTER J M.The problem of formaldehyde in museum coll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1986(2):183-188.
⑤陈晨.关于博物馆“策展人制度”项目化管理方式的构建[J].中国博物馆,2015(4):96-101.
⑥刘劲.公共图书馆会展工作的开拓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36-38.
⑦胡锐韬.从现象到定义:博物馆学视域下的流动博物馆构建—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为中心[J].故宫学刊,2021(1):408-422.
⑧⑨郑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展览联盟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