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的兴趣引导

2022-11-22 03:28金霆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9期
关键词:武进区讲座文物

金霆蔚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江苏 常州 213161)

1 有效的兴趣引导来自博物馆教育形式的革新

博物馆馆藏资源是学校无可比拟的,这也是博物馆教育的最大优势。不过,仅仅是在展览大厅陈列起冰冷的金银器、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加上平铺直叙的讲解,很难引发少年儿童的兴趣。而将馆藏资源与声、光、电多媒体等科技手段相结合,孩子们来博物馆参观文物展览时的感受就明显不同,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新奇、惊讶和专注。强烈的效果反差说明,当馆藏资源展示形式被革新、被灵活运用和发挥,其功能作用就很可能被成倍放大,从而有效地吸引参观者,尤其是少年儿童。

形式多样的博物馆教育形式更易为少年儿童所接受并喜欢,这早已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共识。武进区博物馆历年组织举办的文物展览、文物讲座、文物电影电视播放、文物戏曲演出、文物实景互动、博物馆夏令营等,皆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举办的奇妙武博之“博物馆寻宝—文物连连看”“古代投掷游戏—投壶”“历史遗珍—珍贵的常州金银器”互动式讲座、“文物拼图”等富有个性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趣味无穷。在他们的心目中,武进区博物馆里那些原本毫无生气的文物,大多变成了令人难忘的存在。2016年以来,武进区博物馆常年门庭若市,一批又一批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参加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很多孩子觉得学校组织到博物馆参观活动的次数还是太少,他们还要利用节假日带着父母长辈共同参与。实践回音:博物馆教育形式的革新,只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就更容易激发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的兴趣。不过,也由此凸显出如何可持续地创新、不断丰富博物馆教育形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 有效的兴趣引导来自博物馆教育内容的延伸

博物馆里的文物藏品种类众多,历史知识丰富多彩,但在许多少年儿童的眼中,那些静态的展品不会比卡通人物吸引眼球。所以就需要文博工作者将文物藏品加以甄别,对博物馆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重组和整合,结合少年儿童的在校学习科目,设置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的各种文物场景和情景,让他们直击文物现场,激发他们的观赏兴致和探索兴趣,让他们在各种有趣味、有意义的博物馆课堂设计中,去实地体验、积极思考,获取真实感受,体会古人的智慧,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武进区博物馆在“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引领下,将博物馆教育内容大幅延伸,所组织举办的“武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你好,二十四节气’武博自然美育课程”(图1)、“‘文物总动员’武博系列研学课程”(图2)、“我‘拍了拍’汉朝夏令营研学活动”(图3),以及上百场原创或引进的适宜少年儿童观摩的临展(大部分老少皆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图1 “你好,二十四节气”武博自然美育课程

图2 “文物总动员”武博系列研学课程

图3 我“拍了拍”汉朝夏令营研学活动

其中,“我‘拍了拍’汉朝夏令营研学活动”颇具亮点。活动以“汉代”为时间线,以馆藏汉代文物为载体,通过“探秘奇妙武博”“湖畔那些‘潮’”“寻古探今在扬州”“童诗唤醒武博之夏”等4个板块15个主题课程,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秘奇妙的武进区博物馆,深度解析馆内藏品之“汉代文物宝贝”。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将“沉浸式学习”融入博物馆教育活动,真正让孩子们“学”在博物馆,“乐”在博物馆。最具亮点之一是“一探究‘镜’”汉代铜镜体验活动,该活动通过知识科普,通过互动体验,围绕武进区博物馆“史河流韵”展厅内的“汉代八乳规矩镜”,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铜镜”的世界。亮点之二是“汉代的‘食尚’”生活体验活动,该活动围绕武进区博物馆馆藏之“青铜 ”,带领孩子们走进古人的“蒸汽”时代。亮点之三是“汉代先民的环保智慧”体验活动,该活动通过馆藏“汉代陶猪圈”,让孩子们真切地理解汉代陶器,以及古人的环保智慧。

在整个“我‘拍了拍’汉朝夏令营研学活动”中,武进区博物馆贯穿两个教学策略:一是选用博物馆教育中的“问题探究式”为主要策略,在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后,博物馆辅导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带着任务走进博物馆展厅寻宝,在寻宝过程中激发他们对馆藏文物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文物的了解。二是采用了“摹写创作法”,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描摹相关文物,去感悟古人凝聚在文物中的智慧,加深对文物的艺术内涵、文化内涵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大胆创作,完成作品任务,由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活动采用寻宝探秘的形式激发少年儿童的研究兴趣,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文物实体、感受文物内涵,通过与一件一件文物的亲密接触,拓宽视野格局,使孩子们深切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增进了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实践证明,博物馆资源内容合理、切实的延伸,才是兴趣引导的根本。活动内容越是与少年儿童的兴趣契合度高,就越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所设置的教育活动项目的效果也会更好。

早先有人担心博物馆教育内容的延伸,可能会稀释博物馆资源的精彩、特色,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博物馆教育内容的延伸,不但可以使博物馆资源更合理、更科学地组合展示,还能将博物馆文化内容得到更具优势的释放。“文物背后的故事”不单是口头讲座、讲述、讲解,可以是创作令人喜闻乐见的舞台剧目、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也可以是组织有兴趣、有意向的参观者(少年儿童)到相关文物珍品的出土地去探寻、溯源等等。武进区博物馆在“我‘拍了拍’汉朝夏令营研学活动”中设计的“寻古探今在扬州”环节,让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其乐融融。这种博物馆教育内容的延伸,更利于我们博物馆社教工作者施展身手、发挥才华,涉及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空间也更为宽广了。

3 有效的兴趣引导来自博物馆与学校的灵动协作

学校教育是基础,而博物馆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共同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博物馆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为少年儿童提供新颖、有趣的学习资源,为孩子们实现趣味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博物馆与学校的协作能否更紧密些、亲密些、灵动些呢?武进区博物馆的探索实践过程特点鲜明。

方法之一,建立馆校协作团队。武进区博物馆有内设机构“公共服务部”,该部门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牵头组建馆校协作团队。团队除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社会教育专职人员之外,聘请优秀的在校在岗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的退休教师,以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提供有针对性的博物馆教育服务。近些年,该团队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斐然。

方法之二,举办“武博学堂”文化普及讲座,为少年儿童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编辑出版了《龙城风情》(图4,一套三本)博物馆教育读本,同时结合读本内容邀请地方名师(名家、名人)走进“武博学堂”举办地方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引导少年儿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4 《龙城风情》

方法之三,“请进来”和“送上门”相结合。“请进来”即紧紧围绕“兴趣引导”,把学校的少年儿童请进博物馆来参观展览,参加各类讲座,参与博物馆举办的各类社教活动。“送上门”即博物馆将原创展览、专家讲座等送到学校,孩子们在校园内即可观摩文物展览、倾听文物讲座等活动。这种灵活互动既密切了馆校联系、增进了馆校友谊,还直接提升了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效率。

方法之四,“量身定制”博物馆教育活动。武进区博物馆不但把讲座“珍贵的史前玉器”“历史遗珍—珍贵的常州金银器”“汉代礼乐”“珍贵的明代纺织品”等互动式讲座送到武进辖内的学校去,而且还按相关学校需求特点专门制作,体现讲座的“量身定制”“专题定制”。譬如,结合武进当地刘海粟小学提出的,紧扣以“海粟”为主题的需求,围绕“刘海粟十上黄山”这条线索,编排课程材料。武进区博物馆社教专职人员在刘海粟小学开展了“沧海一粟·十上黄山”专题讲座,不仅传递了刘海粟十上黄山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孩子们对刘海粟的艺术生涯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还普及了多种绘画技法,激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活动期间,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感言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也是对武进区博物馆“量身定制”讲座走进学校的褒奖。

博物馆与学校间的灵动协作,在整个博物馆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施少年儿童来博物馆的兴趣引导中,更是显得举足轻重,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探索实践已是迫在眉睫。

4 有效的兴趣引导需要相匹配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设立指标,以评价少年儿童来博物馆的兴趣引导活动之成效,至关紧要。“无比较难分高下,有评价方知优劣”,创制指标可谓一举多得,既有利于博物馆教育活动达成规范化、科学化,还可为整个博物馆教育工作可持续推进提供必要之动力。

该指标的设立,应当遵循简明科学的原则,并具有可操作性。其中应包含参加活动儿童的满意度和馆、校合作双方的满意度,设置活动项目的形式、内容的价值评估,还应顾及活动项目的规模、活动项目安全边际方面之情形,更要凸显文化创新的含量等。将文化创新的“新”视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灵魂,“常办常新”才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根本出路。举个例子,如果一些博物馆每逢端午节,仅仅以“端午节习俗图片展”进行展示,通知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活动,这种效果怎么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吸引网络、新媒体盛行的年轻人呢?但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博物馆,每逢端午来临,主题活动年年有新意,时时现亮点,届届出精彩,必定门庭若市。展开表述,即端午主题在内容上必须尊重历史,形式上则完全可以大胆突破。表现端午主题灵魂人物屈原、伍子胥、曹娥形象故事,可以是展览、讲座,可以是音诗画、诗朗诵,可以是电影、电视、短视频,可以是地方戏剧、曲艺表演,龙舟竞渡、裹粽比赛、调湖船及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皆可相随。当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要在财力、人力(人才)、后勤等方面有保障的基础上进行,按实际可能分门别类组织实施。所以,即便是最通俗、最平常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可创新的空间也是巨大、广阔的。文化创新从哲学上理解也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创新就是创造对于实践范畴的新事物,任何有限的存在都是可以无限再创造的。”对于博物馆教育活动方面的再创新,当然也可以是无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阐释,我们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评价指标(列表)、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且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上列指标(表1)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构建于可靠的实践经验证据之上,坚信能有可供同行参考的地方。

表1 基层博物馆教育活动(少儿)项目评价指标

博物馆教育工作,尤其是如何让少年儿童自发来博物馆参加活动、接受教育,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少年强则国家兴”,现如今上至国务院下至地方政府,无不高度关注青少年教育工作,学校、家庭也都更加关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最后要强调的是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的兴趣引导工作,还关联到“文化自信”构建塑造的国之大计。“博物馆是守护文明的基因宝库”“博物馆是开启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等兴趣大门的钥匙”,博物馆更应称之为国人“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基地”。这文化自信亟须从少年儿童开始抓起,孩子们从小来博物馆接受陶冶,这文化自信更易在他们心灵中生根发芽。孩提时代打下的文化烙印大多不可磨灭,这些烙印可以汇聚成文化自信的基础,基础厚实牢靠,文化自信大厦也便建成有望。

因此,将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的兴趣引导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完全有必要,作为县级基层博物馆,更应如此。“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我等文博工作者理当为他们殚精竭虑,贡献所能。

猜你喜欢
武进区讲座文物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师生作品·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