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茜茜
浙江汉博司法鉴定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20XX年X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中,原告叶某持《借条》(落款处有“陈某”签名字迹)称被告陈某向其借款十余万元,陈某拒不承认,法院为查明事实,委托鉴定机构对该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经检验发现:该《借条》需检的“陈某”签名与“陈某”的样本签名比对,存在笔画衔接不自然、转折生硬、笔画省略等特征(见图1),但二者在运笔、笔顺、搭配等特征上存在诸多符合点。经调查得知上述差异特征是陈某将纸铺在腿上书写所致。
图1 “陈X”签名检材与样本比对
通过上述案例发现,由于改变了平时正常的臀部座椅、两脚自然触地、手腕支撑桌面所形成的固定的书写动作[1],故书写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遭到破坏,笔迹特征也随之变化[2]。目前,笔迹鉴定领域中涉及该类案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故本文针对实践中较为典型的三类非正常条件下书写的签名笔迹进行实验研究。
本研究随机选择67名实验对象,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选取每位实验对象自己的签名为实验材料。
1.正常书写
实验对象坐在椅子上,身体挺直,双脚自然触地,双手置于桌上,左手押于纸面,右手腕部枕着桌面,在纸上以桌面为衬垫物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2.放在桌上背手书写
实验对象坐在椅子上,身体挺直,双脚自然触地,左手背于腰部,右手腕部枕着桌面,在纸上以桌面为衬垫物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拿在手上书写
实验对象坐在椅子上,身体挺直,双脚自然触地,左手拿着纸,右手以左手手面为衬垫物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铺在腿上书写
实验对象坐在椅子上,一脚自然触地,另一脚翘其上,身体弯下在以腿面为衬垫物的纸上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依次观察分析每一位实验对象的实验样本,记录三类非正常条件下书写的笔迹与正常书写的笔迹之间的差异特征,统计各类笔迹特征出现的次数并计算其出现率。
表1 三类非正常条件下书写的签名笔迹特征统计表
1.连笔增多
无论书写者的正常书写笔迹是书写速度较快、连笔较多,还是书写速度较慢、几乎没有连笔,这三类条件下的签名笔迹连笔都明显增多(见图2),出现率在71%左右。主要原因分析系书写者处于不舒适的书写条件下会下意识地增快书写速度,以尽快完成书写活动,故出现连笔增多现象[3]。
图2 连笔特征比对
2.笔画弯曲抖动
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类条件下的签名笔迹都存在笔画弯曲抖动现象(见图3),出现率为53%左右。而出现该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在非正常的条件下,书写者对于书写活动的控制力下降。
图3 笔画弯曲抖动现象
3.搭配失调
在非正常的书写条件下,书写者的控制力减弱,致使书写者无法控制落笔动作,故而出现搭配失调的现象,如结构松散、部位之间错位、不该交叉的部位交叉等(见图4)。综合来看,总的出现率在64%左右。
图4 搭配特征比对
4.压痕加深
对非正常条件下书写的样本与正常样本的纸张背面进行侧光观察,可观察到这四类签名字迹有两类出现较为明显的压痕加深现象(见图5),分别是拿在手上书写的和铺在腿上书写的笔迹。对这两类条件下的签名笔迹进行统计,出现率为69%左右。分析深压痕的形成是因为在手上和腿上书写是属于在较软的衬垫物上书写,此时凹陷形变也较为容易形成,从而纸张上的压痕也就此塑形。
图5 纸张背面压痕比对
5.笔画省略
笔画省略现象(见图6)虽非三类条件下的签名笔迹经常出现的特征,但在实验样本中也时有出现,出现率在28%左右。这是因为在非正常的条件下书写会增加书写活动的难度[4],故书写者为了使书写活动更为简单而省略了个别的笔画或部件。
图6 笔画省略现象
6.另起笔、断笔、多笔
三类条件下的签名笔迹会出现另起笔、断笔、多笔现象(见图7)。而在这三类中属放在桌上背手书写出现该特征最为明显,出现率为65.7%。这是因为放在桌上背手书写,纸无法固定,而笔尖与纸面的摩擦力使运笔时纸张被移动,故书写者会出现断笔、另起笔的特征,有时书写者还会用笔尖固定纸,从而出现了多笔现象。
图7 另起笔、断笔、多笔特征
1.放在桌上背手书写笔迹的检验
这类笔迹主要出现的特征是笔画弯曲抖动、另起笔、断笔、多笔、搭配失调等,而上述特征容易与摹仿笔迹混淆,所以在实践中要看特征细节及结合案情进行具体分析[5]。
2.拿在手上书写笔迹的检验
在判别是否属于拿在手上书写笔迹时,可以查看是否出现连笔增多、压痕加深、搭配失调等特征。在鉴定中有了这方面的考虑,也能更加全面地评断各特征的价值。
3.铺在腿上书写笔迹的检验
在实际鉴定时,若检材连笔较样本多,检材出现压痕加深现象,这时就需考虑书写者是否铺在腿上书写。在收集样本时,鉴定人可要求书写者按照这书写条件书写样本,以加强样本的比对条件。
通过本次实验可发现,作为鉴定人员,应当深入了解案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了解和正确把握这三类非正常条件下签名笔迹特征的规律性,正确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从而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6]。在实际鉴定中,鉴定人应该全面、细致地吃透特征,从而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