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素丽(邢台经济开发区农业办公室)
我国实行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制度可追溯到2006 年,按照当时的社会发展、畜牧业现状、兽医队伍建设等情况来说,应该说是比较实用、行之有效的。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畜牧业结构调整等, 当时的体制已与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需求严重不符, 为更好解决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个人认为探索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很有必要。 下面笔者结合我区工作实际进行分析。
我区共有5 个镇办79 个行政村,常年存栏蛋鸡120 万只,生猪2.5 万头,肉鸡20 万只,肉牛0.3 万头,肉鸭10 万只,羊1 万只,奶牛0.06万余头,大型饲料生产企业8 家,饲料经营企业12 家,禽类屠宰企业1 家(河北争创食品有限公司,肉鸭日屠宰量约为10 万只)。
我区动物防疫机构设置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1 个,核定编制6 人,实有3 人)、乡镇监督分所(3 个,核定编制编制13 人,实有4 人,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2020 年7 月份开发区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后, 将乡镇监督分所划归属地政府管理, 目前我区动物防疫机构仅剩工作人员3 人, 承担全区全区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瘦肉精监管;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奶站、兽药监管,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 养殖业保险等惠农政策的落实等工作。
我区的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由2011 年的20人到目前仅剩3 人,连续多年人员呈只出不进态势,随着部分人员退休、死亡、调离,没有新加入的正式人员,官方兽医数量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畜牧兽医工作正常开展。
我区原有村级防疫员79 人(每个行政村1人),普遍存在年龄大(多数年龄在60、70 多岁)、文化水平低(以小学、初中学历较多)等问题,无法适应现在网络化、电子化工作需求。
我区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邢台市东郊,随着城镇化改革,多数村居在主城区范围内,不适宜搞养殖业,部分镇办已将畜禽养殖清零,仍然保留每个行政村一个协防员已经严重不适应工作要求。
通过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 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承接全区动物防疫工作,资金来源为各级动物防疫资金(不足部分由区财政配套),取消全部原村级防疫员,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第三方公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按照验收打分结果确定拨付第三方资金额。
新增全职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了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不足给畜牧工作带来的困扰, 为有效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人员支撑。
改革后淘汰掉部分老龄化村级防疫员,增加年纪轻、学历高新生力量,动物防疫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这次改革, 将没有养殖量的村级防疫员直接取消,养殖量小、村庄距离近的村进行整合,改村为片区,优化整合原村级防疫员,缩减协防员数量,让劳者获益,杜绝不劳而获,体现收入公平。
通过改革, 可优化利用上级动物防疫专项资金,更新办公设备,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 进行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是解决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面临的人员少、 经费不足、业务水平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议各地加大改革推广力度, 促使动物防疫工作早日迈上新台阶,保障畜牧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