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建设与管理

2022-11-22 22:06汪莲明
魅力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网络时代书籍

汪莲明

(安徽省宁国市图书馆,安徽 宁国 242300)

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呈现出了技术融合化发展的大趋势,在网络支持下,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扭转了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方式。作为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主体的市图书馆,也面临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挑战,迫切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逐步优化与完善自身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变革,保障图书资料的科学建设与高效管理。在此之中,市图书馆需要筛选实用、有效的技术方法,把握信息服务精准性、高效性提升的原则,使图书资料建设管理工作能够突破瓶颈、有效创新,通过服务品质提升发挥自身的教育与服务职能。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所受到的影响分析

(一)图书文献资源内容逐渐丰富、类别逐步拓展

与以纸质图书资料收藏与管理的传统图书馆相比,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资料结构有所转变,在原有纸质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内容。网络时代的图书馆资料有网络信息、馆藏信息两个不同的资源类别,二者均在图书馆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立足读者需求、把握读者喜好,深入挖掘与开发网络资源,从而保证读者日渐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能够有效满足。在网络技术发展之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转变,可利用手机、IPAD 等多种智能终端突破时空的桎梏而实现碎片化阅读,阅读内容也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多个来源,在网络阅读的便利性驱使下,人们更乐于利用网络进行知识吸收,因此,图书馆需要将数字化图书资料建设作为重点[1]。

(二)图书馆图书资料共享得以实现

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是资源得以共享,在网络技术普及化应用之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契机,数字化图书馆建立利于整合基层图书馆力量,通过有限经费的最大化利用而构建特色文献资料库,可对图书馆自身的独特之处进行彰显,从而为层次存在差异的阅读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服务。网络时代的来临,推进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读者可在智能终端设备的辅助下自行搜寻与查找符合自身需求的图书或文献资料,不必亲临图书馆、减少了图书借阅流程,同时也增大了图书资料的整体利用率。通过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馆际间图书资源得到了共享的机会,也可依托数字化共享平台的打造,实现跨区域借书与读书,从而实现图书资料与文献的高效流通与利用。

(三)图书资料管理流通方式日益转变

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是其基本职能所在,传统图书馆借阅服务提供时,首先要查询书目并填制书单,而后结合读者需求内容进行对应性图书资料与文献的查找,不仅借阅流程相对繁琐,并且读者会耗费一定的等待时间。网络时代在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之后,可24 小时持续性为读者提供服务,读者可在网络客户端上自上查找与借阅图书,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也节约了读者的借阅时间损耗。同时,读者可根据需求、从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图书资料中进行针对性的图书资料检索与查找,在规定的操作流程基础上便可高效化完成查找过程,在网络技术支持下促进了传统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流通方式的转变。

二、网络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建设思路

(一)扩充图书资料收集量

图书资料建设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图书资料的大范围扩充保障其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传统图书馆因场地面积有限,存储空间不足,因而无法无限收集与存储图书或文献资料,而网络时代背景下,则可利用多种方式、在多个渠道中进行有价值图书资料的大量收集,对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进行扩充,可不再受场地及空间限制,能够实现图书资料的无上限收集与存储,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资料。

(二)丰富网络电子书内容

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图书管理与借阅为主,并未收集与存储大量的电子书。这是由于网络电子书不具备较高的发布门槛,因而电子书的内容优劣参半、难以辨识,传统图书馆出于优化图书资料质量的目的,而未实现网络电子书的大量收集。另有一方面原因是以往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网络阅读需求不断提升的境况下,图书馆需要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增加网络电子书的收集与存储,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三)大量收集网络电子文献

网络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文献资料的转变,传统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资料量有所削减,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络平台成了文献资料的集中地,为人们利用文献带来了便利。因此在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扩增大量网络电子文献,为专业人士的文献查阅与利用提供便利性与丰富性的资料支持,从而使图书馆的实用性、便民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储备多种外文书籍译本

传统图书馆因图书收藏空间有限,因而所收集图书资料以中文资料居多,并未储备多种不同外文译本的书籍,这就造成了外文书籍品类单一、内容不足的弊端,对有深入阅读与研究外文书籍的读者需求满足产生了限制[2]。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在中文书籍大量储备的同时,增强外文书籍不同译本的存储,从而使读者可根据自身需求、立足多个角度进行外文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三、网络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措施

(一)根据图书类型精细分类

图书查找是图书馆的难点所在,因此,图书馆建设管理中,要通过书籍的归类整理提升书籍查找的便捷度。首先要确保图书类别划分的精准度,图书类别不同其类型各异,还有些图书同时属于多种类型,因而图书分类中应将图书类别的精准划分作为重点。同时,要做到精细化分类,通过类别的细化,为人们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内容,使之在大分类之下划分出来的小分类里快捷查找到所需书籍。

(二)依托互联网线上管理书籍

现阶段,许多图书馆已完成网络化建设,因此,图书馆管理应引入线上管理方式,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图书的类别划分与检索设置。首先,要做好线上书籍的标记,根据书籍的不同设置差异化标记,并且应将根据书籍内容提炼出的关键词囊括在标记之中。同时,要引入线上书籍检索机制[3],利用关键词进行书籍搜索,标记对应关键词的书籍可被筛查出来,从而在快捷的书籍查找之下确保阅读者需求的满足。网上检索机制的完成具备较高难度,可借鉴其他阅读网站的建设机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聘请专业机构对此内容进行外包,从而保障线上图书检索机制能够顺利推行。

(三)实现线上及线下图书的联合管理

图书馆管理中,应做到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的协同开展,通过图书馆全面升级,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做到线下书籍在线上的全面录入,并标注书籍在线下图书馆中的具体存放位置。图书需求者在查找图书内容时,可利用计算机终端设置快速检索到书籍,并明确其所在位置,从而在线下图书馆中能够快速找到实体书籍。同时,也可将VR 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实现线上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图书馆的体验感受,也可使图书馆功能得以进一步拓展,既能提升书籍查找与阅读的便利性,并可吸引更多受众来图书馆阅读书籍。

(四)科学划分网络资源库等级

为确保需求各异、权限不同的人员能够便捷化查阅图书资源,图书馆应合理划分网络资源库等级。由于图书馆除存储普通文献之外,还会收集一些特殊性的档案文献,其存在一定的重要性与保密性,因而需要通过等级设置而限制不够等级的人员查看。图书馆应对网络系统中对应文献资料的查看权限进行设置,并应用身份识别系统,读者可在自身权限范围内自由查阅文献资料,超出权限之外的文献则不可查阅。若是图书馆特殊文献内容并不多,通常设置为高级与低级两个等级即可,不必设置成过于复杂的级别,如此可使图书馆建设时间得以节约,也能确保图书馆权限的清晰划分。

四、网络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成效提升的保障策略

(一)完善基础管理设备及设施

基于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要确保建设管理资金的投入充足,要引入高效化检索系统,并对录入系统进行更新与完善,从而保障图书馆资料建设管理的效果。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图书馆应加强计算机设备引进,并引入网络及检索系统,增强图书检索及借阅流程的规范性与快捷性,提高图书馆资料建设管理的科学性。若是图书馆已应用了网络技术,应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作为重点,做到现有系统的更新与升级,防止利用检索系统查找书籍时出现卡顿问题。此外,图书馆应联合设计单位,共同开发契合图书馆自身发展情况的系统及软件,从而保障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优质化与高效化开展。

(二)强化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管理力度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以及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将数据库的建立作为重点内容。由于当今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图书馆必须要通过大量文献资源的收集而扩充数据库,并增强数据库及其他网络资源平台、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共享性与互动性,以此实现数据库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增强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其可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4]。为此,无论任何规模的图书馆都应加强数据库管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利用,并于数据库建设管理中持续性进行问题的排查、分析与解决,通过数据库管理的细化、管理内容的全面化,保障数据库在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中驱动作用的有效展现。

(三)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建设

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主体,网络时代,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及专业素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要能够娴熟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检索系统,同时可快捷、高效地化解读者阅读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为读者主动服务的意识,在人本原则的支持下,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在高品质与高效率服务提供的同时,加快图书馆资料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化步伐。同时,图书馆应将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作为重点。通过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增强其网络技术水平,从而使之能力素质更为契合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此外,图书馆还要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加入,调整图书管理团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通过团队素质层次的提升,为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四)增设多元化文献检索途径

以往读者在文献检索时主要是利用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进行,或是依靠数据库搜索引擎查找文献资料。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可构建统一化的知识探索平台[5],读者只需利用手机、IPAD 等智能终端设备便可登入知识检索平台自主查询所需资料,并且往往一次搜索便可快捷查找到所需资料,不必进行多次重复的检索操作,文献资料的查找更加便利。此外,图书馆还可研发推广移动App 软件,读者可在此软件支持下快捷查找与阅读书籍。图书馆需要做好文献资料的数字化,数字化范围应包括自身所收集存储的纸质文献或非纸质文献,确保大多数文献资料均可利用智能终端进行在线预览与下载,通过文献检索途径的扩充,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五)保障图书资料的网络安全

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馆资料的安全管理重点是防潮、防火、防虫蛀,并需要做到图书资料的及时修补与核对。基于网络时代的图书资料安全管理,除要对纸质资料进行相同的安全管理之外,还要做好开放性网络所带来的图书资源网络安全管理内容。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及时优化与更新网络系统,查杀病毒、防范黑客攻击,避免感染病毒或有黑客入侵图书馆系统而盗取重要文献资料。图书馆应选用高安全系数的软件系统,做到图书资料数据库安全检查工作的定期化开展,引入用户名密码登录方式,并安装防火墙阻隔黑客及木马病毒入侵,通过全面的安全管理防护增强图书资源库的安全性,确保图书资料数据可安全存储与利用。

结语:网络时代的冲击逐步弱化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需要通过网络化建设逐步完善功能,扩充图书资料内容,提升图书馆管理便捷性、增强管理服务品质。图书馆应从扩充图书资料收集量、丰富网络电子书内容、大量收集网络电子文献、储备多种外文书籍译本几个方面进行图书资料建设,且要做到根据图书类型精细分类、依托互联网线上管理书籍、实现线上及线下图书的联合管理、科学划分网络资源库等级,通过这几项举措实施强化图书资料管理成效。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基础管理设备及设施、强化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力度、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建设、增设多元化文献检索途径、保障图书资料的网络安全,为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与管理成效的提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网络时代书籍
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分析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如何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
网络时代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