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俊,段 军,马雪琴
(1.甘肃省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2.甘肃省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
美国红辣椒果实呈羊角型,果形整齐,成熟果辣椒红素含量高、颜色艳丽,在火锅料理和提炼红色素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红辣椒在河西灌区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几年,随着育苗、生产、加工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特别是“金川红辣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后,深受当地群众和省内外客商的青睐,已成为河西地区部分市、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红辣椒生产过程中,化肥过量使用、农药品种选用和剂量使用不准确、安全间隔期执行不到位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从而造成人体急、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安全隐患[1-2]。为了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依据《NY/T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Y/T394—2013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3—201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DB62/T 2655-2016绿色食品 金昌市日光温室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等规范,结合多年生产实际,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河西灌区露地红辣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选用早熟、优质、丰产、抗病且果实个大、果皮光滑、颜色鲜红、辣度适中、市场价格稳定、适宜金昌地区种植的制干红辣椒品种,如合兴903、美国红、千金红等。
播种前对红辣椒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3],以期消杀种子携带的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具体操作方法:播种前7d左右,晒种1d后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漂除瘪、秕籽,后放入50℃温水中浸泡15min,捞出晾干。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min,或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min,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或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用清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在28~30℃的恒温箱内催芽。4~6d后,当有75%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4-5]。
红辣椒集约化育苗需无病虫、无杂质且具有良好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基质。基质用蛭石∶珍珠岩∶草炭=1∶3∶5,加复合肥(15-15-15)1.5~2kg/m3搅拌均匀。用30%噁霉灵均匀喷洒栽培基质,或均匀掺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采用105~128孔穴盘,填装基质前对穴盘进行消毒处理,用浓度为50~100mg/L的二氧化氯泡腾片液浸泡育苗穴盘30min,清水冲净晾干后装满湿度为55%~60%的基质,刮平备用。
3月初采用单穴单粒播种,播种深度1.0cm左右。前2次要足量浇水,以浇透苗床为宜。出苗后基质含水量要保持在60%左右。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在15~18℃为宜。
红辣椒幼苗出土至子叶展开后,白天要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为缩短红辣椒幼苗缓苗期,移栽定植前7~10d应逐渐降低棚内温度炼苗,白天棚内温度逐渐降到20℃左右,夜间气温降至12℃左右。
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壤土或砂土。红辣椒忌重茬连作[6],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胡麻等作物为宜,不宜选用前茬为瓜类、茄果类蔬菜的地块。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土,耙耱刮平保墒。4月底按40cm行距等距离开沟起垄,沟深20~25cm。采用起垄覆膜一体机,地膜为黑色降解地膜或新型环保地膜,两膜在相邻垄沟内对接,重叠5cm以上,每隔2~3米横压土腰带,确保对接严密。整地起垄时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75~12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225kg/hm2做底肥;用96%以上硫酸铜22.5kg/hm2与沙土拌匀撒于垄面防治疫病;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kg喷施防治虫害;整地起垄后用40%地乐胺乳油均匀喷洒土壤,或用50%乙草胺乳油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喷药后立即起垄覆膜。
选择无粘连、无渗漏且防晒的内镶式滴灌带,滴头间距30cm,滴头流量为2.5L/h。在垄面上沿垄铺设滴灌带,滴灌孔朝上,扎紧滴灌带末端,以防渗漏。同时,配套安装施肥、施药罐。
移栽前用精甲·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或用35%烯酰·霜脲氰悬浮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液,或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淋红辣椒幼苗根茎。5月初,在晴天下午或阴天,在垄面地膜上用打穴器沿滴灌带在滴头处打定植穴。选择健壮无病虫苗脱钵带基质单株单穴定植,株距30cm,行距40cm,保苗75000~82500株/hm2,并覆土压实定植穴口土壤及地膜。
移栽定植后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共浇水6~7次,施肥与浇水同时进行。定植后及时滴灌浇足定根水,浇水量225~300m3/hm2,同时灌施康福多防治蚜虫。缓苗后至花蕾前要适当控制水分蹲苗。为促进生殖生长,花蕾初期喷施开花素叶面肥,以满足开花和坐果需要。坐果期水肥要供应充足,门椒坐住后浇头水,以后每隔7天浇水1次,浇水量120~150m3/hm2。幼果期(门椒坐住后)结合灌水施硫酸钾复合肥120kg/hm2、尿素150kg/hm2;盛果期每灌水2次施硫酸钾复合肥60~90kg/hm2、尿素75~120kg/hm2。为确保所施肥液留存在红辣椒根区,在灌水的前1/2时间段灌水,中间的1/4时间段施肥,最后1/4时间段继续灌水。
红辣椒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和软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和螨类等[7]。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科学防治技术。
选用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与非茄科、非瓜类作物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耕地,清除耕地内辣椒根茎和杂草,远离耕地烧毁或深埋辣椒病株、病残体,集约化培育壮苗,起垄覆膜栽培,平衡施肥[8]。
利用蚜虫、白粉虱等对黄色光的趋性,在红辣椒种植地块悬挂黄色粘虫板。悬挂密度为450~600个/hm2,挂置高度略高于辣椒植株15cm左右。
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可防治细菌性病害。用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用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虫害[9]。
化学防治应交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4.1 疫病 红辣椒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红辣椒苗期疫病幼苗茎秆基部出现水浸状褐色病斑,病苗呈软腐或猝倒状枯萎死亡。成株期疫病大多发生在辣椒枝杈和茎基部,茎秆出现暗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扩展至黑色条斑,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软腐,出现白色霉层,染病以上部位的茎、叶迅速枯萎死亡。叶片发生疫病大多从叶缘开始出现暗绿色病斑,天气潮湿时发病快,病斑扩展迅速,叶片软腐至枯萎脱落,天气干燥时病斑停止扩散呈淡褐色。辣椒果实大多从果蒂发病,天气潮湿时,病斑由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扩展至全果,种子和果肉变为褐色,果肉表面出现稀疏白色絮状霉层,果实迅速脱落[10-11]。
防治措施:辣椒疫病防大于治,病原菌靠灌水传播,发病速度较快,所以在红辣椒生产中要严防暴雨积水和大水漫灌。定植后10~15d用3%甲霜·噁霉灵水剂600~800倍液,或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灌根预防。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同时对病穴周围土壤用生石灰处理,并用50%的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根茎基部或灌根2~3次。发病初期可用52.2%杜邦抑快净1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雾防治[12-13]。为提高防治效果,喷药时可加入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5.4.2 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又称花叶病,主要由蚜虫传播,发病因素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干旱、高温天气辣椒抗病能力降低,蚜虫活跃度增强,病毒病发生随之加重。此外,与瓜类、茄科作物连作,定植时间晚,地势低洼,杂草丛生及辣椒缺水、缺肥或偏施氮肥等因素均易引发病毒病。发病后可造成叶片发黄、褶皱、卷曲,严重的可造成落叶、落花、落果。红辣椒生产中常见的病毒病有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畸形型4种[14-15]。花叶型: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叶脉上有褐色病斑,顶叶小,中、下部叶片易脱落;茎秆出现褐色条斑,病果畸形、皱缩、僵化,果实难以转红或只是局部转红。黄化型:叶片呈黄绿或白绿色,严重时病株上部叶片全部变为黄色,形成下绿上黄,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坏死型:包括斑驳坏死、条纹状坏死和顶枯。斑驳坏死常在果实和叶片上发生,病斑呈不规则红褐色或深褐色,严重时发展成黄褐色病斑或穿孔,造成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一般发生在枝条上,出现红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株干枯死亡;顶枯常发生在辣椒枝杈顶端,幼嫩枝部变褐坏死。畸形型:叶片畸形,辣椒叶片叶脉退绿,病叶从出现黄绿相间病斑、叶面皱缩、病叶增厚、叶缘向上卷曲渐变黄褐色坏死斑叶片。幼嫩叶狭窄,严重时呈丛簇状,果实果面出现不规则绿色病斑。
防治措施:可用2%宁南霉素300倍液或有机液肥+病毒克预防。苗期或发病初期可用2%菌克毒克水剂300倍液+三十烷醇粉剂500倍液,或嘧肽霉素300倍+恢复液1500倍液,或3.95%病毒必克水剂500倍液+0.15%芸苔素5000倍液,或1.5%植病灵500倍液,或用20%病毒A500倍液,或用20%病毒克星1000倍液防治。
5.4.3 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黄绿色病斑,边缘不清晰,无明显白粉状霉,背面密生白粉,病叶脱落较早[16]。
防治措施:速净+沃丰素+大蒜油兑水定期喷雾预防。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通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17-18]。
5.4.4 灰霉病 辣椒灰霉病喜低温、高湿环境,主要依靠气流、露滴、雨水传播。苗期发病,初期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发病茎部溢缩变细,自病部倒伏枯死。成株期发病时茎秆上病斑由不规则水浸状变为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1周后,病部表面出现灰白色霉状物,病部以上枝叶萎蔫枯死[19]。
防治措施:可喷洒40%多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4.5 软腐病 软腐病主要是灌水或雨水飞溅使病菌从辣椒果实破损伤口入侵,主要危害辣椒果实。病果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果实表皮完好,后期变褐色,果实内部腐烂发臭,果实表皮变为白色,失水后干缩、脱落[20]。
防治措施: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烟青虫等蛀果害虫。加强对棉铃虫等蛀果害虫的防治,蛀果害虫会在果实上造成伤口,引发病害。可用5%功夫乳油5000倍液,或20%多灭威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雨后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00倍防治,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菌防治。
5.4.6 蚜虫 蚜虫喜在辣椒叶面、叶背、嫩梢、嫩茎上刺吸植株汁液,造成叶片黄化、卷缩,植株低矮,危害严重时可致辣椒萎蔫枯死。此外,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用浓度为3%~4%洗衣粉溶液连续喷2~3次防治;普遍发生时可用康福多随水滴灌防治;也可用0.3%苦参碱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倍液,或2.5%的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25%吡蚜酮2000倍液喷雾防治[21]。
5.4.7 白粉虱 成虫和若虫刺吸食植物汁液,病叶褪绿、变黄、萎蔫,严重时可使病株枯死。此外,白粉虱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庞大种群分泌的蜜液常会引发煤污病。
防治措施:可用0.12%藻酸丙二醇酯,或用苯氧威·高氯+呋虫胺+粉虱趋避剂,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的杀灭乳油5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30%噻虫嗪悬浮液2000倍液滴灌。
5.4.8 螨类 河西地区危害辣椒的螨类主要是朱砂叶螨,又称棉红蜘蛛,在辣椒叶背面吸食汁液,使病叶变红、干枯、脱落,严重时可使辣椒植株枯死。
防治措施: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25%杀螨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3%克螨特1200倍液,或15%速螨酮乳油2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红辣椒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50d左右。辣椒开始红熟时,选择晴天或多云天气,分级采摘完全成熟的红辣椒。采收时需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杜绝农药残留超标。剔除病果、烂果、污果,储存加工。用于提炼色素、火锅的红辣椒要制干,用作辣椒酱的粉碎打酱。
可采取烘房、摊晾或连秧垛晾。烘房适于大量生产,设备费用较低,操作管理简易。在制干过程中,高温烘烤2~3次。在55~60℃持续机械脱水10~12h,使含水量降至14.50%,用塑料薄膜压紧盖严,堆积2~4d,包装储运。也可采取摊晾或连秧垛晾,切忌扎串阴干导致提炼的色素沦为次品。晾晒过程中要经常翻晒,避免发霉、雨淋,成品无破伤、无疤痕、无黄白皮等[22]。
将红辣椒清洗干净后晾干,用粉碎机粉碎打酱,再将粉碎的红辣椒、花椒、盐、大料按10∶0.03∶1.5∶0.05的比例均匀搅拌,入缸密封7d后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