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农业建设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2022-11-22 22:5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节水灌溉

张 莉

(甘肃省高台县三清渠水管所,甘肃 高台 734304)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农业灌溉用水量的持续增加,我国已有多个灌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水危机。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不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地下水无度开发,导致水位下降,土壤荒漠化,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此情况下,应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国家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便于协调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创设有助于生态农业高水平发展的环境。

1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保障,伴随着社会建设和发展,各个行业的用水量急剧增加,导致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愈加严重。尤其是大量废水、污染物的随意排放,水环境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应围绕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水利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并通过编制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1]。

2 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打破了传统单一种植模式和大水漫灌模式的限制,在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十分必要。

2.1 增强生态农业发展活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依托现有的农业经济体系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是必然选择。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重视程度随之提升。大力推行绿色GDP核算,在核算中扣除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便于规范农业经济行为,增强生态农业的发展活力。因此,通过积极推行绿色GDP概念,以货币形式来表征农业污染损失,使人们更加直观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2.2 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实现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以及基因工程等,依托于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结合农业生产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围绕生态环保的目标要求,充分考量和把握各区域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化配置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在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打造更具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对于农产品加工、包装与检测等环节,遵循质量标准体系有序进行,在相互协调下助力生态农业发展[3]。

作为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保证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3 生态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作用

我国水资源比较稀缺,多地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的限制,一些地区虽修建了水利工程与灌溉设施,但由于水资源稀少,各类设施设备发挥的作用有限。在此情况下,必须探索利用更加高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损耗与浪费。开发利用节水技术,建设生态农业不仅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还有利于涵养水源,改善优化水环境。调查发现,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一大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当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不足,从而使水危机得不到解决[4]。因此,有必要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技术,通过应用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无端损耗,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灌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4 生态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存在问题

4.1 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用水浪费情况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由于配套水利设施不完善,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情况,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会制约农业转型发展。为了改善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各地区纷纷加大了地下水开发力度,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地下水超采问题愈加严重。加之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农业技术应用程度不足,造成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还有很多地区仍然沿袭传统的大水漫灌模式,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出现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问题[5]。与此同时,配套的水利设施不完善,供水能力不强,甚至很多水利设施是20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导致很多工程技术含量不高,建设标准偏低,加之后期管理和维护不足,工程长时间带病运行,长此以往将逐步缩减有效灌溉面积,影响到水利工程积极效应的发挥。

4.2 农业用水污染问题严重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水资源支持,在农业灌溉中,不当的灌溉模式,导致水资源无度损耗,加剧了水资源污染,威胁到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由于水污染不仅会污染地表河流,也会污染地下水,导致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急剧减少。另外,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管理,牲畜粪便随意排放到河流中,严重污染水源地,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6]。除此之外,由于农业生产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加剧了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不仅降低了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还会威胁到人体健康。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完善,导致偷水、盗水问题严重,水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利用。一些地区的农业灌溉技术与标准落后,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不仅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程度,更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7]。

4.3 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耕地无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生产模式的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水土流失问题始终存在,并且诱发了很多新的问题,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严重,地力减退,制约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全面落实。

5 生态农业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措施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应正确看待水资源合理利用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时俱进,转变错误的思想,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理念,便于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赋予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5.1 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合理利用占据重要地位,需要认真分析水资源利用现状,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利用,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统筹规划配置,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8]。改善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通过实地勘察,科学合理的规划挖掘地下水资源潜力,禁止地下水超量开采。改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实现涵养地下水资源的作用。基于雨水积蓄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大气降水资源,避免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同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9]。

5.2 大力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技术,新型滴灌、喷灌、膜下灌溉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让灌区用水危机得到缓解,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鉴于此,应整合资源,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推动我国农业朝着生态、节水的方向发展。

就当前市场上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喷灌技术。相较于漫灌技术,喷灌技术具有灌溉效果好、机械化程度高、成本可控等优点。在田间使用喷灌技术时,操作人员只需要给水源增压,然后让水流通过水管从一定高度落下喷洒到作物茎叶、根部。这种技术的水资源利用率较高。二是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有利于节水的灌溉技术。在应用微灌技术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自然加压或是人为加压的方式,经由低压管道系统的末级毛细管将增压水流输送到农作物生长区域,使根系将水分充分吸收,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还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实践证明,微灌技术具有十分理想的节水效果与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三是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综合型技术,是在整合了覆膜栽培技术和工程节水技术等技术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灌溉过程中,通过在覆盖作物的地膜下设置一层滴灌带,精准输送水资源到达农作物生长区域,满足根系水分需求。由于农作物生长区域覆盖了一层地膜,可以有效改善外界环境带来的影响,切实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波涌灌溉技术。波涌灌溉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放水时间及流量,根据作物类别与土壤含水量时断时续地向畦沟供水。经研究与实践证明,该项灌溉技术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5.3 培肥改土,提升蓄水抗旱能力

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培肥改土,提升蓄水抗旱能力。对于水资源较丰富区域,应大力修建翻板闸、人字闸等集流工程,完善配套流动机泵,大力推动山地微灌模式。对于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则需要大力发展淤地坝,尤其是要注重旱涝保收的沟坝地开发和建设。建立集中连片集雨工程,大力推广和应用旱井机械化挖掘技术,优化蓄水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大力推动硬化集雨场地建设,完善配套灌溉设施,优化种植结构,以期提升灌溉工程的整体效益。此外,大力推广应用农林复合生态型和农田生态型生态农业模式,结合不同生物特征优化组合,优化立体种植结构,并通过农作物间作、轮作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6 结论

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优化、改善水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在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最优化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节水妙想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