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霞
(新疆库车市第八小学,新疆 库车 842000)
温儒敏先生指出“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方法为主,让学生们不再惧怕文言文。”可现实是小学生谈古文色变。如何能让小学生乐学、会学文言文?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思维含量?从教14 年,我不断探索,总结方法,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也是中华灿烂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文言文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但能提升孩子对学习语文的认识,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能够使孩子的言语优雅,丰富孩子们的语感,当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的传承也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需要反复朗读,只有读出层次性,才能更好地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即要求读的时候不减字,不增字,不结结巴巴,有适当停顿,语速适中,达到背诵,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文言文在朗读时更讲究节奏,有明显的音韵美,读起来会更加朗朗上口,给人以享受,故此学生愿读、喜读、喜学、喜背。
小古文首先要读准确,每个字词语段都要读标准,学习文言文要读通文言文,读好文言文,读懂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首先要读准读通,所以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指导朗读,并把字词读的训练放到原文中,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读顺,读出节奏。以《司马光》这篇课文为例,首先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总结了一个帮助孩子们断句的小妙招: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并根据每个孩子们的特点进行了点评,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这两句为例,告知孩子们其实本篇课文中的大多数句子都可以通过“谁?干什么呢?”这样的方式来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地让孩子们体会古文应该如何停顿,并让孩子们在学会朗读的同时还初步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可谓是一举两得。
通过全班齐读、男女赛读、女生齐读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本篇课文的节奏,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去标点朗读”和只出示第一句让学生“背读”做了铺垫。崔老师依据课后第一题的朗读要求,精心设计,层层推进,最终让孩子们能够熟读成诵。让学生读通、读熟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学习文言文更要用上并充分重视“读”这一重要方法。
案例主题《司马光》片段一:
教学过程:读通课文,读出语言节奏。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鼓励生在课堂要大胆、自信。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教师引导语言1:其实你读得非常好,孩子们你们要记住,你这一读,那么多人都认下你了,你要不读,就失去这个机会了,所以一个人要想学得好,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定要自信!好吗?谁再读?
教师引导语言2:除了需要增加一点自信,我几乎没什么可以再帮助你的。我们一起读好吗?
2.教授读文言文停顿的方法。
师:孩子们,我们读这样的文章,有时候你要想一下。看老师这里,第一句,老师在“群儿”后头加了一个停顿线。中国的语言呀,写任何文字几乎都有这样的规律,一般是先说“谁”,然后说他“怎么样”“做什么”。第一句“谁”呢?
生:群儿
师:做什么呢?
生:戏于庭。
(以此类推,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整篇课文的停顿,并指出朗读节奏的快与慢。)
3.挑战无标点、无停顿线的课文,并相机点评。
师:这个谁会读。你看没有标点了,也没有节奏了,古人的文章就是这样。谁来读?
生读师指导;你要读得慢一点,可能比这效果要好,谁再来?
生读师再指导:能这样子读,才真正会读了,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全班齐读、男女赛读、女生齐读)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学习必须有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也是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学文言文,要读、背、译结合。通过方法总结,“译”的难度巧妙破解。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比如在教学中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聚焦文中重点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指导教会学生看注释的方法,最后在黑板的左上方写上“谁干什么”这个句式特点讲故事。作为老师,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里就说了三个维度,其中之一就是“过程与方法”,可见,学习方法比勤奋、比学习知识还要重要,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文言文学习常常用到“翻译”这个词,那么小学文言文要不要“翻译”?当前,有两个误区,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首先要防止这样两种误区:第一种是放手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去把课文读懂;第二种是逐字逐句落实型,即对课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都不放过,古今对照逐句翻译。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对字词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要走极端,适度而为,防止囫囵吞枣,不加理解地朗读和背诵;也不能拔高要求,逐词逐句翻译。
山歌要唱,故事要讲。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以达成对文言文内容的印证。把方法教给学生,看插图,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把一句话一句话连起来就是故事了。”在这里,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为例示范将文言古文变成故事的方法,在实践中学,再让孩子们迁移方法对剩下的句子进行实践练习,完成迁移用。有法可循使得学习的难度降低,增强了孩子们学习小古文的信心,也让孩子们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先练习互相讲故事,再面向全班讲故事,达成文本理解的任务目标。其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讲故事不是翻译,要将故事讲得精彩,让别人记住才是真本事。
案例主题《司马光》片段二
教学过程: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
师:你看,经过读啊,我们已经能熟读成诵了,但是它是一个故事,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那才叫真本事!同学们想不想练一练?
生:想
师:谁来告诉我,怎么就把它讲成故事了?你有没有一个好办法告诉大家你怎么做,有啥好经验?
生总结:可以看注释讲,可以看插图讲故事。
师:好的,那咱们就用这些办法,把它读成一个故事,好吗?
1.结合注释,试着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会学生看注释的方法。)
师:打开102页。你看,比方说第一句,谁知道“庭”字什么意思?
生:“庭”的意思是庭院。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看注释。
师:孩子们看注释,你看上面的正文“庭”这儿有一个“2”,下面的注释有一个2,找到了没?那儿写了个“庭”字,旁边有解释,“庭”是什么意思?庭院。这就是看注释。
生:明白了。
2.在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师:那么后面的这些你就要用刚才的办法好好去读了,赶快自己读,试着讲这个故事。开始。(生阅读后,邀请生上台讲故事)
师:我想请一个小朋友讲,谁来讲?请你来讲,上来上来,先不看书了,给你一个话筒,请你给大家讲一讲吧。
(生有些“万事开头难”的表情)
师:没事,放松一些,别紧张,就按你平时怎么讲故事的方法,讲吧。
生: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司马光砸缸。
师:说司马光就行,大家鼓掌(师带头鼓掌),大家都注意听啦。
……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听了这位同学讲的故事,你觉得他哪里讲得最精彩?孩子们我告诉你啊,学好语文的第一个字就是会听,从古到今无一例外,会听的孩子有成就。你听到了哪里最精彩?你听到什么了?
生1:我听到了他有一些词语觉得很好,比如他说的“沉着冷静”。
生2:还有“一个调皮的小孩子”。
生3:我觉得他词语讲得很好,比如说“失足”。
生4:我觉得也是他用词很好,比如他说的“抛弃”。
师:对呀,那个“弃”他而去就是抛弃,离开他了,有可能是喊大人去了,是不是?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才叫真本事,这个故事才留到你心里了,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永远留下?
生:想。
师:拿出笔来,就在课文旁边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赶快写,尤其是刚才同学讲得好的那些地方,你能写下来才能变成你自己的。注意写字姿势,要尽量快一点。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结构本身就是统编教材最大的创新点,这需要教师以整个单元或者整本教材为备课对象去思考,具备打通各种阅读课型的觉悟和勇气;也需要教师明确“创新”应以“守正”为基础。守正,即守教材之正,尊重、研究、用好教材。守阅读规律之正,阅读知识、方法、技能化为阅读能力,进而形成阅读素养。
守教学规律之正,教——学——学会。设计阅读拓展训练,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又能从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从一篇文言文引出多篇文言文,乃至整本书阅读,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和语言之精妙。课后,精心准备了一篇行文简练的小古文《文彦博灌水取球》,让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来理解故事,通过对比司马光和文彦博的故事,使学生明白“真聪明是要学会解决问题”的道理。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每一节语文课目标达成都应让学生初步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课堂中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理解诗句,也需要不断强化语文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活动,比如讲故事、表演读、排演课本剧、制作人物书签等,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拓展学习途径,于活动中学习语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案例主题《司马光》片段三
教学过程:课外链接,初读《文彦博灌水取球》
师:我们读了讲了,还做了比较、分析,基本上就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但是我告诉你们,文言文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你读得越多,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才能得的越多,想不想做这件事?
《文彦博灌水取球》: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引出课外文言文,师布置阅读任务)
师:就用刚才我们读文言文的办法,赶快自个儿读自个儿的。阅读要求:一要读熟;二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生阅读中)
师: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前后桌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听听别人的,说说你想说的,互相启发,好不好?
(同桌分享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彦博灌水取球》,并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无论是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还是对学生的评价语,都要有恰当的鼓励评价,不能生硬地植入,也不要刻意地安排。比如在学生拿起书本朗读时,老师说“最美的姿态是读书”;在学生不肯举手发言时,老师说“机会就像手里的小鸡,要紧紧抓住”;在朗读后,老师可以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要让更多的人听到你的声音”。“不确定就要试试”“自己努力,才能变得更优秀”“欣赏别人的小孩才是好小孩”“能讲故事,这个故事才是你自己的”……评价语的丰富而适宜,让学生听起来很舒服,可以是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成长,可以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可以是相互欣赏,可以是委婉的要求,可以是明确的指导,还可以是有效的纠错。是的,有效的学习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技艺和批判性思维。
多元诵读,感受古韵;古文巧解,授之以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鼓励评价,聆听花开。这些方法突破了文言文的朗读、翻译、读写迁移等诸多难点,又从课内到课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古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做到导之有法,学得有径,使小学生不再害怕学文言文。
统编教材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要准确定位和把握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深入思考,大胆实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课堂质量,让传统的灿烂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