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萍 颜苗苗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个国家要走向世界、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在各个重要领域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一个政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善于建构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既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突出强调了统战工作在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之一,统一战线自提出以来就是中国话语权建设不可或缺的话语资源,是我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审视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在国内外话语博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传统,又凸显了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时代创新。
话语权是话语主体在特定的话语场域下主导话语内容、整合话语载体、掌控话语环境、强化话语传播的权力或权利。话语权使话语最终得以确认并产生影响和反馈,是一定阶级或集团意识形态的反映,包含着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要求。话语权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离不开特定的话语场域、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环境等,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现实利益格局在话语层面的反映与体现。马克思指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2]161。福柯也强调,话语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在任何社会中,‘话语’的生产既是被控制的、受选择的、受组织的,又是根据一些秩序而被再分配的”[3]。统一战线话语建构也随着社会历史的推进而不断演进。在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内容、特征和目标任务等是不同的,而统一战线话语权作为统一战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其表达形态也随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变迁而不断改变。因此,当下统一战线话语权建设,必须科学总结统一战线及其话语建构的规律和历史经验,拓宽统一战线的认识视野,充分挖掘统一战线话语资源,全面彰显统一战线的话语价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统一战线作为党夺取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服务于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巩固壮大,逐渐形成了契合时代发展场域的话语表达形态。纵观中国统一战线话语表达形态的演进,大致可分为三种表达形态:以“合”为中心的革命形态统一战线话语表达、以“稳”为中心的建设形态统一战线话语表达、以“大”为中心的改革形态统一战线话语表达。
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标准确定统一战线联盟对象,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为共同目标,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认同为共识,经历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阶段。革命形态统一战线的话语表达是随着革命形态统一战线的建立而逐步建构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综合研判,科学分析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准确把握影响革命进程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突出统一战线的革命性和斗争性,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制定出灵活多变的战略方针。通过发表纲领、口号、宣言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广泛发动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深入动员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积极表达并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党的统战话语,逐步构建了以“合”为中心的革命形态统战话语体系。
具体而言,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民主联合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4],号召全国民众“联合起来”,为实现“真正独立自由的中国而奋斗”[5]。在此基础上,党还积极展开统战话语实践,公开或半公开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民主革命纲领,提高了党的政治影响力和组织号召力。土地革命时期,党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面对日寇的武装入侵,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集中与统一全国的救国力量,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战作了充分准备[6]。抗日战争时期,党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入到抗日战争的队伍,制定并不断完善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利用一切公开的、半公开的、党内的、党外的刊物把这套话语传播到全国,最终使得以“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7]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体系逐渐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接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联合政府”话语为主线,辅之以“和平、民主、团结”等价值话语,最广泛地团结各方面的政治力量,使得抗战、进步、民主、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凝聚了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的智慧和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合”的思想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统战话语建设的始终,从大革命时期“只讲联合,不讲斗争”,土地革命时期“只讲斗争,不讲联合”,到抗日战争时期“又联合,又斗争”,解放战争时期更加灵活地运用“联合与斗争”的政策,以“合”为中心的统战话语得到成功运用,逐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对革命形态的统一战线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探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一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在稳定人心、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稳”,即“为着稳定地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要“争取尽可能多地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人”[8],“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9]。过渡时期,建设形态的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旧把阶级关系作为确定统战联盟对象的标准,不断巩固工农联盟,以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等为联盟对象,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共同奋斗目标,以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为共识,自觉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过渡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问题,积极表达统战话语,在统一战线话语建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其一,通过宪法、党章及党的重要会议、文件等对统一战线的性质、主题及作用使命等作出的适时性表述,为统一战线话语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奠定了话语基调和话语走向。《共同纲领》明确规定,统一战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1];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指出,统一战线是“一切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12];“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13]。过渡时期对于统一战线的定性和定位,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及社会阶级构成状况等准确把握作出的科学判断,实践证明,这一判断是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客观实际的。统一战线在党的领导下,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等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统一战线话语的社会化传播,为统一战线话语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党中央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地位作用的重要论断,对统一战线话语建构形成有力的话语引领,也为统一战线话语表达创造了良好的话语环境。1950年,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新任务以及基本方针政策,提高了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为统战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毛泽东在会上着重强调,“从整体看,从长远看,必须要民主党派,要把民主党派的干部看成跟我们的干部一样,手掌手背都是肉,不能有厚薄。对他们要平等,不能莲花出水有高低。我们对民主党派在抗战时有‘团结、抗战、进步’的口号,今天应是‘团结、建设、进步’”[14]188。同年6月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对国内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强调要“四面八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缓和一切可以缓和的地方,为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时期,党高度重视对统战对象的政治领导和思想改造工作,团结和推动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工商界等投身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实践。如提出“五不变”[14]385方针、肯定“三个大有进步”[15],对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起到了团结和稳定的作用;召开“神仙会”以增强统一战线的内部团结,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对全部在押战犯给予教育和生活上的照顾,后又予以分批特赦,在国内外均产生了积极的反响。这些政策举措不仅调整了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关系,调动了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推动了统一战线的话语建构,丰富了统一战线的话语内容。“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遭受重大挫折,统一战线话语建构几乎进入“失语期”。但这一时期,党依旧提出了一些有利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如毛泽东多次重申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指出“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就不能最后地得到解放”[16]。周恩来也为坚持和维护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进行着不懈努力,强调“统战部对统战政策不要动摇”“统战工作必须坚持下去”[17]。正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的关注和维护下,统一战线没有被取消,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有关统一战线组织都得以保留,并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得以恢复。
总的来说,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央统战部先后召开了十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的部署,所有这些对做好这一时期的统战工作发挥了保障作用。这一时期对统一战线的定性定位,将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既稳定了广大统战对象的情绪,为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统一战线话语表达创造了良好的话语环境,对统一战线的话语建构形成了强有力的话语引领。
改革时期的统一战线指的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进步和实践发展。统一战线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前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随着中心任务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性质、内容和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赋予统一战线新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适时转变统一战线的发展形态和发展方向,统一战线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向“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转变,不断开创改革形态下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新局面。与过去相比,改革形态的统一战线突破了过去以阶级关系确定统战联盟对象的标准,演变为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将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围绕一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实现了统一战线由“革命”性质向“爱国”性质的演变。1982年通过的宪法明确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18]自此,统一战线的性质正式实现由“革命”性质向“爱国”性质的转变。
改革时期的统一战线话语表达的中心思想为“大”。进入新时代,这一特征愈为显著。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联盟对象的范围随着时代发展要求更广泛、群体更多元,同盟者队伍更广大,是最具广泛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爱国统一战线;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以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以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价值认同为共识,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工作主线,扩大联合面,加深团结度,“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9],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力量支撑。
改革时期下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统一战线话语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出台党内第一部统一战线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作为统一战线领域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作用作了新概括,对指导思想、主要任务、范围和对象等作了新完善,为巩固和拓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支撑,为统一战线话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话语环境,有力推动了统一战线话语传播。为推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党中央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2015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2016年)、《关于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意见》(2017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2019年)、《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2020年)等法规性文件,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也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2018年新修正的《宪法》进一步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外延,也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提供制度保障。总的来说,改革形态下的统一战线在日趋完善的统战制度下,以“大”为中心的统战话语特征日益凸显,“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日益鲜明,“大统战”战略思维的优势不断发挥,统战队伍不断壮大,统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统一战线话语体系不断完善,这些都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增强了统一战线的话语自信。
话语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意识形态表达的有效工具和载体,是承载特定意识形态内容、形式及目标任务等的有机结合体。话语权在表象上以话语为载体,是话语主体在特定话语场域下主导话语内容、整合话语载体、掌控话语环境、强化话语传播的权力或权利,使得话语得以最终确认并产生影响和反馈,是一定阶级或集团意识形态的反映,包含着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要求。统一战线话语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主导统战话语内容、整合统战话语载体、掌控统战话语环境、强化统战话语传播的权力和权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建党以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实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新话语,统一战线话语的目标指向不断明确。
中国共产党既是统一战线的领导者,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建构的组织者、协调者和领导者,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建构的根本保证。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到重要位置[20],党的领导贯穿统一战线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和全过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召开了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了系列法规文件,推动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创了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最新修订发布的《条例》将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全篇,明确了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了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话语权作为统一战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建构的核心和前提必然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话语权是一定阶级或集团意识形态的反映,包含着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要求。统一战线话语权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意志的集中体现,包含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这就决定了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对各阶层各方面爱国人士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作用,建立和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确保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话语生产和话语实践的组织者、协调者和领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21]统一战线话语权建设也是全党的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统一战线的话语产生是多个话语生产主体的“集合”,是兼具集体性、组织性、多元化的创造活动,这就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话语产生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作用,确保各话语产生主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发展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话语理论。统一战线的话语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既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统战话语理论引领,又离不开契合的话语载体、良好的话语环境和有效的话语传播方式及手段,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党统筹统一战线话语权建设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主导统战话语内容、整合统战话语载体、掌控统战话语环境、强化统战话语传播,引领统一战线话语实践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前进。
话语是一定阶级和利益集团意识形态表达的有效工具和载体,是承载特定意识形态内容、形式及目标任务等的有机结合体,人民群众既是话语建构的生产者、创造者,也是话语实践的接收者、评判者和传播者。统一战线话语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工具,也是承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理想追求的重要载体,建构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最大限度集民心、聚民智、合民力。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2]1031,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3],要“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4]33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接收者、评判者和传播者,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建构,必须充分依靠人民、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好人民群众话语建构生产者和创造者、话语实践接收者、评判者和传播者的作用。
“大团结大联合”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大团结”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联合”即最大限度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旗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妥善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五大关系,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夯实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强共识、聚人心、筑同心、共同行,也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对于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而言,人民群众既是新时代统战话语建构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统战话语实践的接收者和传播者。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的提出和运用,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法宝作用,加强和改进了统一战线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支撑,也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凝聚了强大合力。
任何话语的生成都离不开特定的话语环境,良好的话语环境既是解释话语生成的前提,是决定话语内容产生的基础,也是确保话语成长、话语传播的重要条件,话语权建构亦然。特定的话语环境也是话语权建构的必要条件,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同样离不开与社会历史发展相契合的话语环境。“同心圆”相关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话语表达。“同心圆”理论的提出,是彰显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战略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营造了良好的话语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同心圆”为喻,要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所谓“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4]335。其中,“党的领导”是核心和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目标任务,“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手段和方式,也是画好统一战线同心圆的过程。为了画好新时代统一战线最大最好同心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管齐下,系统发力,既注重认准圆心以强化统战领导力量,又注重稳固圆心,不断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以不断拓展同心圆的内涵;既注重延长半径以联合团结统战对象,又注重求同存异,坚定一致性、包容多样性,以不断拓宽同心圆的外延;既注重恪守底线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因势利导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同心圆”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良好成效,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有效处理和协调了我国重大社会政治关系,尤其是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建立了稳定、团结、友好、和谐的政党关系,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了宗教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各阶层之间和谐发展,加强了两岸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等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增强了全国人民共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建设凝聚了磅礴力量,也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营造了良好的话语环境。
话语权建构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使话语得以最终确认并产生影响和反馈,话语受众的话语认同是话语权建设的关键环节。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的重要环节就是解决好话语受众的认同问题。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科学论断,是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优势和作用的重要保证。对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而言,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巩固和发展,既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凝聚最强合力,又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汇聚最大共识,也为统一战线话语传播提供最广覆盖面。
其一,“大统战工作格局”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凝聚最强合力。“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盘棋”意识,在领导力量上,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统一战线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充分发挥统战部牵头协调、凝心聚力作用,建立由统战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间联系与沟通,将更多社会力量转变为统战工作力量,有利于深度挖掘统战工作资源的深度,全面整合各方资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凝聚起强大合力。
其二,“大统战工作格局”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汇聚最大共识。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9-10理论只有“说服”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和认同,而理论要想“说服”群众,就必须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大统战工作格局”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鲜明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现,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行动导向,为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统一战线内部各种关系协调发展,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共同奋斗力量,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共识、凝聚智慧、汇聚力量,在凝聚强大合力的基础上有力增进了统一战线话语受众的共识,也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汇聚起最大共识。
其三,“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传播提供最广覆盖面。“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拓宽统战工作对象和范围,使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扩展到“两个范围联盟”,总揽体制内外、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等多个类别,逐渐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扩展、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由“大众化”向“圈层化”转变、由“现实人”向“虚拟人”拓展[25]。在统战工作领域,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不断拓宽和完善统一战线工作领域,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港澳台统战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海外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等都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对象覆盖面之广、统战工作范围之大前所未有,这虽然加大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难度,但也在实践中为统一战线话语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利的传播环境,推动了统一战线话语传播,为统一战线话语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话语传播环境。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实践,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在建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和实践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26]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不仅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27],基本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形势下,要解决“挨骂”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失语”问题,而造成“失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一点便是话语环境。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面对复杂多变的话语环境,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一,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中西方在话语博弈中缺乏平等的对话平台。尽管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也表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但国际话语格局“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另一方面,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中国话语建设受到西方国家的群体诘难与打压,致使中方在话语博弈中处于被动局面,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机遇论”“中国责任论”再到“中国病毒论”,西方国家运用舆论占地优势对中国的丑化抹黑从未停止;再者,中国的和平崛起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焦虑不断上升,部分西方国家运用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对中国进行战略施压,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近些年更是把矛头转向中国海外统战工作,声称中国海外统战工作是对他国的“政治干涉”,炮制所谓的“统战干涉论”“侨务干涉论”,并通过政府、相关智库和报刊媒体等对中国海外统战工作进行丑化报道,更有甚者鼓噪反华舆论。这些都给当代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带来诸多挑战。
其二,从国内情况看,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依旧面临一些挑战。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坚持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尤其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后,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力量进一步加大意识形态等的入侵力度,企图动摇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这一阴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几乎走向破产,中国抗疫的成功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入侵造成的部分群众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国内仍旧存在为数不多的“西方代言人”,认为太阳是西方的亮,月亮是西方的圆,将西方的政治制度视作国际标杆,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消解着民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也对当前中国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带来一定的挑战。
其一,部分统战话语主体统战意识薄弱。当前,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部分统战话语主体统战意识较为薄弱。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在统战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部分统战干部统战意识较为薄弱,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统战部门是“清水衙门”“冷门单位”,权力不大,没有地位,也没有话语权,甚至有统战干部自嘲,认为“统战部门自由自在,统战干部自生自灭,统战工作是自娱自乐”;对《条例》等法规文件所赋予的话语权及行使好话语权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未能充分认识到统一战线话语权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统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工作中存在精神不够振奋,工作不够主动等现象,既不认真履行职责,也缺乏说真话谏诤言的勇气和决心,部分统战干部思想较为僵化,安于现状,缺乏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其二,统战话语内容创新力度稍显不足。话语内容是客观、真实反映并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思维的理论表达。建构统一战线话语权,提升统战话语引领力,必须不断创新话语内容。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大统战”“同心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新型统战话语,丰富了统一战线话语内容。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统战话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话语受众的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需求。话语受众是话语建构链条中的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是话语建构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具有构成的广泛性、个性的丰富性和需求的多样性等特征。如何充分考虑群体的多样性,科学分析话语受众的特质,进而与话语受众产生深度对话与共鸣,关系到统战话语传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一方面显然有待加强。此外,当下统一战线话语建构还呈现出实践超前性和理论滞后性的特征,即统一战线话语理论发展滞后于统一战线话语实践,这对创新统战话语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构建新型统战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
其三,统战话语传播有效性有待提高。话语传播是话语内容实现效能转变的重要方式。当前,统战话语权建构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统战话语传播的有效性不足,尤其是传播手段的滞后,导致话语影响力、引导力和感召力不够。一是对新兴话语载体运用不够。当前统一战线话语传播主要集中于主流话语媒介,对新媒介的推行和运用略显不足,尤其是青少年所青睐的新兴媒介如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的运用不够,受众参与度有限,进而导致对话语受众的话语引导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战话语传播。二是多元化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合作力度不够,未能将二者的传播优势进行融合,拓展话语传播阵地,充分发挥媒介融合后的最大效能,进而推动统战话语传播。当然,统战话语传播效力还与统战话语传播环境、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及传播内容等密切相关,对当下而言,提高统战话语传播效力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话语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创新。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中西方政治文化冲突、现代政治斗争较量的日趋激烈,话语权博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19],不断丰富和发展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实践,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统一战线话语权在建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和实践困境。因此,必须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同时讲好统战故事,传播好统战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28]。当前, 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相关统战话语主体统战意识较为薄弱。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在统战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统战系统内部部分统战话语主体统战意识薄弱的现象,必须不断优化统战系统政治生态,增强统战话语主体的统战意识,全力推进统战工作系统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加强和改进统战系统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召开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2019年,党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统战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引导各级统战部门和党内统战干部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而将统战部门建设成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二是进一步强化统战干部教育培养,增强党内外统战干部的统战意识,充分调动和激发民主党派成员政治自觉和政治热情。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积极引导统战系统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保护民主党派成员政治热情的同时激发其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在提高统战干部对统战部门及自身职权客观认知的同时不断提升搞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青年干部教育培养,增强统战干部队伍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29]开展统战工作,同样需要重视对青年干部教育培养,增强统战干部队伍活力。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统战干部队伍的监督。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完善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有效发挥同级监督的作用,努力克服部分统战干部在思想上懈怠、麻木,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确保统战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统战人才提供硬保障,优化政治生态的同时,增强统战话语主体的统战意识。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巅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担负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理论是构建话语权的基础,构建统战话语权的基本前提就是加强统一战线理论建设,不断创新统战话语内容。因此,构建统一战线话语权,必须加强统一战线理论建设,不断创新统战话语内容,提升统战话语引领力。其一,统一战线话语内容建构必须契合时代发展潮流。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0]话语内容是客观、真实反映并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思维的理论表达。这就要求统一战线话语内容建构必须与时俱进,契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发展契合时代主题的统一战线理论。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统一战线话语内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9-10理论要想被群众接受和认同,必须保证理论具有彻底性,而理论的彻底性源于人们的实践以及对实践的反复检验。因此,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加强统一战线理论建设,必须扎根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统战成员、对象的需求,采用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构建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体系,彰显统一战线理论的人民性、大众化和通俗性。其三,创新也是统战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统战理论创新是构建统一战线话语权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31]。因此,必须不断加强统战理论创新,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人民意志,着眼于全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法宝作用,才能“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的局面”[32],才能更好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
话语传播是话语内容实现效能转变的重要方式。统战话语内容优势转化为引导舆论的话语效能的重要手段就是推动统战话语传播。当然,统战话语传播效力还与统战话语传播环境、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及传播内容等密切相关,对当下而言,提高统战话语传播效力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话语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
传播手段是推动话语内容转化为话语效能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33]。新时代,推动统战话语内容转变为引导舆论的话语效能需要不断加强传播手段创新。第一,灵活运用新兴话语载体,推动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的携手共进。“互联网+”时代,话语载体是基础。“互联网+”带动了各种新兴话语载体的出现,促进了话语表达的大众化,推动了话语内容的丰富化,提高了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成为助推新时代统战话语权建构的重要动力。因此,建构统一战线话语权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动主流媒介和非主流媒介的携手共进,科学分析各网络平台的优势,根据各平台受众特征制定相应的统战话语引导方案,提高受众参与度,使人们在思想交流及对话中增强政治辨别力,促进政治认同,进而推动统战话语传播。与此同时,还要打造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内容、技术、平台、管理等共融共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34]。第二,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推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威和话语传播效能正在不断降低,而当前统战话语传播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介,话语内容较为正式,宣传手段过于单一和单调,难以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脱颖而出,故而很难激发公众的阅读欲望,也无法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统战话语传播。因此,推动统一战线话语传播必须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推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融合发展。一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强化阵地意识”。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35]。因此,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24]325二是将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充分融合。多元化媒介环境下,要充分融合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拓展话语传播阵地,充分发挥媒介融合后的最大传播效能,进而推动统战话语传播。
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支持话语理论。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一是要广泛运用民族话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之所以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用民族话语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结合。构建新时代统战话语权也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民族话语,必须广泛运用本土化话语。二是要灵活运用时代话语。话语从历史中走来,在时代中成长。传播新时代统战话语理论,要倾听时代声音,展现时代风貌,积极学习和借鉴新型话语载体的视听传播、语言表达的方式特点,运用网络化、个性化、趣味化的时代语言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易于接受的新兴网络话语等,对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进行文本阐释和话语构建,与时俱进地更新话语方式,更好推动统战话语为不同社会群体所接受。三是要善于运用通俗化的群众话语。毛泽东曾指出,要想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22]851。话语权产生于物质生产并反作用于物质生产,承载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诉求。这就决定了统战话语方式必须认真采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运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化的文风来宣传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推动话语传播的通俗化、大众化。
话语环境是影响话语权建构的外源性因素。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必须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统战话语环境,讲好新时代统战故事。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敏锐、更加充分把握时代变化赋予的机会和条件,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发出自己的声音,讲好自己的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增强自身话语的主动权和影响力,同时推动国际舆论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世界发展趋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36]的重要论断。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7]。不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是共同价值理念,都是中国为世界进步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营造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对外传播的感召力和穿透力,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38]。
积极健康的国内话语环境是构建统一战线话语权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民群众在中西政治理论、意识形态等的斗争和比较中,进一步提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话语权建构营造了健康自信的国内话语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