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芳,芦昱文,把银瓶,边 蕊,邵旭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农业综合保障服务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行,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现代化农业机械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更新和增加。然而伴随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因此,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必须要抓好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工作。
兰州市城关区农业机械主要集中在伏龙坪街道和青白石街道2个涉农街道。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2万kW,全县纳入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150台,建档报户率达到100%;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154人,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5%,驾驶员到期审验率达到100%;共有各类农业机械2810台。其中,拖拉机150台,机引犁312部,微耕机193台,田园管理机103台,半机械化铺膜机36台,卷帘机8台,铡草机11台,排灌机械197台,植保机械1800台。
随着全区主要涉农街道根据区上规划被整体开发,伏龙坪街道土地被整体流转至龙头企业种植,农户仅有零星土地自己种植,很多农户对土地投入力度下降,继续使用老旧机械,没有购置新机械的动力与需求,而这些老旧机械一旦达到报废年限还不淘汰继续使用的话,无疑存在巨大隐患。
农机部门仅1人专职负责牌证办理、购机补贴等所有农机相关业务,而农业机械及驾驶人检查和宣教工作每次需凑齐科室其他业务人员共同前去,给日常监管带来很大不便,很难深入挖掘和探索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另外,随着街道工作职能的转变,已无专人从事农机相关工作,农业农村办及社区服务中心人员本就不多,且业务繁多并身兼数职,分身乏术无暇顾及配合,导致工作开展拖沓,进度缓慢,难以监管到位;至于村级,由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大幅缩减等各种原因,农机管理与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名存实亡。
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因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以40~60岁人员居多,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这些人员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集中开展检查审验时,不能将手扶拖拉机开至村委会院内,农机监理人员只能上门入户,加之山路崎岖,有手扶拖拉机的农户间隔又远,工作开展非常吃力,费时费力,效率很低。同时,对于新的农机作业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掌握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具作业效率的发挥,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率的提升。
近几年购买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小型农业机械的农户数逐渐增多,部分农户当年享受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就不再参加安全技术检验,思想上麻痹大意,觉得年年检验很麻烦,没必要,这无疑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监理人员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又没有行政处罚的权利,如果农机手不予配合,只能采取口头警告和批评教育。有些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表面上应付,实际上无动于衷。这些情况都给农机安全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水平与事故发生概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实际操作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如果对农业机械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掌握各种操作技巧,势必给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比如作业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农作物、石块以及杂草对农业机械的零部件形成堵塞,有的操作人员会在机械还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用手、木棒排除杂物;还有的在机械没转好弯快要掉下梯田时,试图以人力拉住机械,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注重日常维护以及保养对于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很多农机操作人员意识不到这一点,轻视日常维护保养及使用前后的检查工作。正是由于对保养和检查工作的不重视、不到位,埋下了安全隐患,导致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此外,部分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认为维修及检修费用较高,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开支,放弃去专业的维修机构、厂点维修,凭借自身有限的操作经验,买来零件自己维修各种型号的农业机械,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农机安全监理是一项责任重大、内容繁多的工作,涉及牌证核发、安全检验及证照管理,而要出色地完成这些工作,就需要专业的、资质健全的安全监理队伍,但是当前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导致农机监理部门因经费问题而影响监理队伍的全面建设,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浮于表面,未能深入发挥其监管职能作用,进而影响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1]。
农机监理人员从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在执法过程中生硬、简单,缺少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监管效率的意识。处在新时代的农机监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更需要温暖的人情关怀。另外,监管人员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不足,加上不能听取广大农机户的农机使用意见,难免影响整体服务效果,导致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成效不佳,甚至一些工作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等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广大农机户所关心的问题,这一点急需从根源上改变。
大力宣传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农户逐步淘汰耗能高、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报废年限的老旧农机具。为使群众免除往返奔波之苦,农机工作人员可结合工作实际,实施“一站式服务”,确保补贴手续“一次办结”,同时鼓励回收企业上门回收、办理业务;农机工作人员务必现场监督,将发动机等零部件进行拆解销毁,及时上传拆解前、中、后的照片,避免报废的重要零部件二次流入市场。只有把报废更新补贴费用发放给农户,切实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农户才能认同并自觉参与到这项惠农政策中来,从而为进一步消除农机安全隐患、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推动区级、街道、村级3级网格化管理,区级有农机部门,街道有农机安全员,村级有农机安全协管员,农机部门和交管部门形成监管合力,详尽划分各个部门的具体责任和监理内容[2],“乡村农机两员”与“警保两站两员”有机结合,推进实行“一站多能、一人多岗”,把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并加强监督检查,才能解决农机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缺位问题。
一是加大农机手安全教育培训,以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单位,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培训班,召集农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结合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操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学习,确保农机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要点,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二是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加强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力度,通过印制安全操作挂图、农村广播、张贴标语、制作安全操作展板、发放小礼品及开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知识;引导农机手积极参加安全技术检验,在使用前仔细检查制动、转向等性能是否良好,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让不掌握操作技术的人员操作农业机械。
一是深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行业监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驾驶员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将农机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联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共同深入田间、场院,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重点检查农业机械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私自拼装改装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每一起违法行为,还要结合回头复查彻底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虽然农户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过去普遍有所提高,但即使是买1台小功率微耕机、田园管理机也得好几千,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当农业机械发生故障时,农户更多的会通过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小修小补,而不是去专业的维修厂点,更谈不上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在这个问题上,当地政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尤为重要。在准确掌握当地各类农业机械数量、作业特点的基础上,聘请合作社或维修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使农机操作人员掌握常见故障解决方法及最基本的维护保养知识迫在眉睫。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大多情况下“重作业、轻检查,重维修、轻调试”。如果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经验不足,那么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小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机械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农业机械在作业前重视对其各部位的调整及检查,检查完机器的安全性再去作业,对于大幅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概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农业机械完成维修后也需要维修人员进行认真驾驶调试,检验维修更换的配件是否可以正常运行,以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造成伤残事故[3]。
强化监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至关重要,这也是现代农机监理人员必备的品质之一。只有发自内心将农民群众所关心、关注的事放在首位,才能切实做好各项监理工作。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农机安全检查力度,更要从源头上强化农机手的安全操作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同时,要充分挖掘自己的业务潜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及时与相邻县(区)工作人员探讨交流,不断完善自己,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此外,根据实际监理工作制定奖励机制与责任制度,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
首先,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机监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地配备安全检测、宣传器材及计算机等技术装备,为农机安全监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逐步改善监理手段,保障宣传教育、执法检查、专项治理、平安农机创建等工作的开展。其次,抓好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塑造农机监理队伍新形象。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两规定”“两规范”,规范牌证核发和业务管理,严格拖拉机驾驶员的考试办证和拖拉机登记检验工作,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最后,加强农机监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机监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加以重视,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发挥监理部门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保驾护航[1]。当前正处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紧要关头时期要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监理的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氛围。各级政府及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都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完善的奖励和责任机制等,从法律、制度及人才等方面为更好地开展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