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辉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水资源紧缺是影响灌区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景电灌区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整合及利用,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真正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注重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高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注重基于生产需求和管理需求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景电灌区的高质量发展,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粗放型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应结合景电灌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方案,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首先,可以加快信息传递。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运行通畅的通信系统,实现各区域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解决信息闭塞对灌区运行管理的影响,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运行的高效性及可靠性,创造良好的效益。尤其是当前景电工程具有规模大和线路长的特点,只有应用信息技术才能获得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支持,防止造成严重的故障问题。其次,可以增强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各类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一旦发生故障则会对灌溉工作的实施形成限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实现各类提灌设备的全天候监督与控制,在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反馈给检修人员,实现对故障问题的快速处理,避免酿成严重的事故[1]。最后,可以保障计量的准确性。应用信息技术建设远程监测系统,能够更加精细化的控制水量,防止在提灌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相较于传统计量方式而言,远程计量的方式更加高效和便捷,可快速获取工程运行的经济指标,为决策提供依据。
景电灌区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发挥先进科技优势来增强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科技含量,整合资源,稳步推进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面对新时期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相关要求,景电灌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应致力于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助力灌区工程高质量发展。目前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立了数字同步终端设备、传输光缆、数字调度通信、数控交换以及无线接入系统构成的通信网系统,是景电灌区专用;建立办公局域网系统,保证网络数据信息传输速度达到千兆级别;基于嵌入式技术建立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泵站的全方位自动化监管和控制;开发PLC技术下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结合灌区支渠口和独斗口水量计量需求,建立自动式水文纪录仪。基于此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景电灌区运营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取得可观成果的同时,却也暴露出一系列弊病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未能实现景电灌区所有泵站自动化建设,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自动化技术积极效应的发挥;自动式水位仪记录现场的水位变化,却无法实时反馈,同预期的自动化调度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景电灌区只有少数的闸门可以自动化控制,少数泵站可以实现远程图像监控;配套的基础设施资料记录不全面,数据库建设脱离实际情况,未能给后续的景电灌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依据;即便景电灌区内部建立了专门的通信系统,但更多的是主干线上通信,未能实现灌区全方位覆盖,影响到灌区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极大的影响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成效。二是复合型人才缺失。人才是支持景电灌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当前景电灌区管理工作愈加复杂化,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度大幅度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吸收更多高素质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跨专业学习机械、水利、工程管理、电气、自动化控制以及计算机等领域知识,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景电灌区建设成效。但实际上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高,薪酬待遇水平偏低,对于青年骨干人才吸引力不足;对于在岗人员跨专业培训重视程度不高,影响到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三是信息共享程度不足。景电灌区内部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不断延伸拓展,但各部门所建立的系统却不尽相同,此种情况下由于不同系统的格式标准不同,导致信息无法及时传输和共享,影响到景电灌区集中统一管理。另外,支持决策系统建设处于空白状态,信息化系统的积极效应并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和发挥,影响节约能源和调度优化工作高效开展。
景电灌区高质量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景电灌区建设和发展。保证信息源可靠性,有助于提升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因此需要多方论证把关,完善配套基础条件,以便于取得理想效果,避免不必要资源损耗。景电灌区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包括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灌区通信系统、水量计量系统、支渠口闸门控制、设施档案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具体如下:一是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水量计量系统以及支渠口闸门控制系统需要在现有系统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资金推动系统改造,以便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二是基础信息资料电子化。针对景电灌区建设和发展中所产生的纸质资料信息整理,可基于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资源。一方面,基于现有办公网络力量,加强SQL、ACCESS和VF数据库系统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强化水利部门职能,整合开发信息化系统,同现有水利系统之间良性对接,此种方式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资料和经验,还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培养更多优质人才。三是自动化办公系统。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办公软件,实现单位内部各部门工作高质量开展,同水利系统无缝衔接。四是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因此需要积极推动管理机制、工作方式创新变革,为信息化建设提供配套支持,提升信息化系统运转水平。
推动生产过程信息化,一个关键点是实现泵站优化调度运行,提升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优化调度运行,在决策支持系统下制定不同负荷下机电设备运行优化方案、灌溉运行计划,促使各个泵站水资源消耗量均衡,减少能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积极采用PTN传输网技术。建立非生产网物理通道,将生产网和非生产网隔离开来,具备更强的安全性。同时,此项技术具有网络自我诊断和管理功能,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管理、故障管理和配置管理,实现全网IP化高速通信,为调度优化提供坚实可靠的通信支撑。
强化对景电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应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以便在协同配合中共同提升发展水平。强化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对各个组员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使其能够在管理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强化对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全面引领,积极做好组织规划工作,在统筹协调中落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不同部门的交流,以责任机制为依托,强化各岗位职责意识,防止相互推诿而对景电灌区发展造成限制,在运维及管理中体现组织机构的作用[2]。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制,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
攻克自然地理环境对信息传递的制约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实现通信系统的全面优化,构建高效畅通的通信专用网络,防止更多业务发展或网络故障而影响通信质量。确保光纤通信网络在工程各系统的全面覆盖,能够对灌区水情和调度工作情况实施全面监督,以便构建互通互联的管理体系,推动景电灌区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升级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强化对泵站运行状况的监督与管理,以达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通过实时监控的方式,获取现场运行信息,并且为信息的自动化存储和统计分析提供支持,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创造安全的运行环境[3]。图像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可以在景电灌区管理中更具可视化特征,了解设备及厂房周围的环境状况,通过计算机画面监控、报警功能等直观手段帮助调度运行人员对泵站设备的运行进行全面监视与综合管理,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景电工程设备运行稳定性,同时为巡检和运维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此外,水量自动计量系统建设中也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流量统计与监测,实现远程水量计量,按照各水管所区间段的水量管理,严把“进口和出口”水量,防止造成严重的误差。
以创新为引领,站在整个工程发展的角度,跳出传统就水利工程建设而建设的思路,以安全为底线,实用为目标,建设“安全、实用、管用、好用”的信息系统,防止照搬既有模式而对工程运行状况造成影响。了解不同地区的使用需求,遵循“急用先建”的原则,逐步构建完善的灌溉体系,解决本地区的灌溉困难[4]。由于工程建设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逐步建设的方式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资金和人力资源,增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配合效果。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好技术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其达到国际相关标准,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保障网信人才队伍专业化,加大网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才能在景电灌区建设和管理中提高整体质量,防止人才短缺而造成局限性问题。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增进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确保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满足实际工作要求[5]。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其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学术交流等形式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难题,提升景电工程运行质量。鼓励人才的进修和外出参观,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结合景电灌区实际情况提高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积极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使其在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积极创新维护管理机制,强化对每一个站点的管控,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创新运行管理模式,为指挥调度工作提供支持[6]。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维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无人值守,确保景电工程的智能化运行。在未来发展中应以边远地区的视频监控、网信安全和数据平台建设为重点,为智能处理和决策支持提供保障。
在景电灌区高质量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发展模式,为工程运行管理和信息传递提供支持。同时,随着监控系统的建设及应用,也大大提升了景电工程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了工程运行成本,减轻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工程运行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使水量计量更加准确。在实践工作当中,应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系统功能、创新规划设计、引入先进人才和做好管理维护等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提高景电灌区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