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变革下的教师理论自觉:构成、价值及养成路径

2022-11-22 20:25包万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变革理论专业

包万平, 娄 洁

(青海师范大学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由此可见,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经历着方法论的转变:从效率取向转变为兼顾效率与公平,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规范发展转变为特色发展,从传统教育转变为未来教育。[2]可以看出,国家和社会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教师自身面临着日渐增多的未知挑战。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实施者,应积极改变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然而,传统的以经验为主导的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经验体系,这种体系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具体问题时,通常会采用学习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优质课等方式向同行寻求经验,当所寻求的经验起到积极、正向作用时,教师便对这种“经验导向”的问题解决方式深信不疑,而忽视了寻求教育理论的指导。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教师并无法从此类学习中获取变革实践的知识和教学方法。[3]因为变革意味着教师要改变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和风格,甚至教学思维,这不是依靠经验的传授可以实现的。因此,面对改革与不可知的未来,一些教师产生了躲闪与排斥,充满不安全感和焦虑。[4]

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如何教”“教什么”的授课问题上,并将教的结果单纯归结为学生成绩是否提高,从而造成教师对其他范畴的教育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此外,长期以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花大量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处理各种琐碎的学生事务和行政事务等,较少有时间去阅读教育理论著作,导致教育理论在指导教育实践中的缺席,这一点在当前一线中小学教师中尤为明显。

综上,在教育变革时代,经验主导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教育经验作为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很少有教师会怀疑其合理性。[5]然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长期坚持经验导向,面对变革时一方面容易陷入既排斥又不得不改变、改变却无从入手的境遇;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变革的关键实施者,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顺应变革做出改变,而这种变革在短期内难以呈现效果。如果没有对教育改革政策的深刻领会,很容易产生左右摇摆的情绪。因此,为了突破这种困境,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变被动为主动,应该培养教师的理论自觉。为此,本研究就新时代教师理论自觉之构成以及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理论自觉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对处在教育教学改革困境中的教师有所助益。

二、教师理论自觉之构成

关于教师理论自觉,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教师的理论自觉是教师对自身作为理论主体而存在的一种自觉,是教师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审查与反思,进而去剖析这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论、教育对象等各种复杂关系的一种自觉。[5]也有学者认为理论自觉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并能够反向指导教育实践,具体包含三个要素: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把握、对当前教育实践的理性反思和对未来教育实践的理性筹划等。[6]还有学者认为理论自觉是教师将自身作为理论主体而存在的自觉,具体包括教师的理论主体自觉、问题自觉和方法论自觉三个方面。[7]不难发现,教师的理论自觉可以归纳为倡导独立思想和批判反思精神,这种批判与反思不仅是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同时也是对其背后深层次理论关系的反思,进而将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的理论自觉应由以下方面构成。

(一)教师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觉

在现实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其本职工作便是教学,一心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而往往忽视了自己是教学实践的引领者,也是教育变革的推进者。从本质上来讲,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学,更是一项培养人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教师在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复杂问题时,会利用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不断互动进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在学习新知识、拓展新方法、把握新趋向,将新的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融合。可见,不管是在教还是学的问题上,教师都是作为研究者这一特定角色而出现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到教师研究者身份的内在要求,在理论自觉中实现从轻视研究到参与研究,到被肯定,再到成为专业研究者的转变。[8]

(二)教师对教育理论价值的再认知

在从新手教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中,教师所学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经常出现。譬如很多新手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初,要面对教学方法、学生关系等方面的很多问题,可能会产生诸如理论派不上用场、技巧经验更为有用等认识,这种现象反映出教师在实践中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自觉。

教育理论在指导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一,教育理论是教育教学活动出现以来人类智慧的凝结,是一种逻辑和知识体系,教师应以教育理论为基石,以教育理论为指引,形成自身的思维方式。其二,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但并不是教育实践的简单总结,而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一种提炼和阐释,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系统认识。因此教师需要从理论的视角反思教育实践的本质与规律,在处理问题时不仅考虑如何做,更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其三,教育变革是沿着教育原本逻辑而展开的,其内在蕴含着教育理论并受其指导。[9]理论能够变革教育实践,并将变革的能量融入教育实践。[10]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学会怎样进行变革。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变革理念,适应教育发展形势,教师应该自觉主动学习系统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做到对教育实践理论价值的再认知。

(三)教师对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并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重复,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出现忽视时代、理念以及教学对象变化带来的差异,从而缺少对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批判等问题。从本质上讲,理性的反思与批判是个人对习惯的行为、态度、观点等从不同视角进行反省、思考的一种行为,是教师胜任工作的一种能力,也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一种基础能力。

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与批判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有助于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思考、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进而逐步深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直到形成完整和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等。因为在实践中,教师经过批判和反思,可以不断地解析自己教育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并进行客观、冷静、细致与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在此过程中逐步将经验性知识和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其二,有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优化。判断教师教育教学是否有效、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育教学得失几何,就需要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批判与反思。这是一种自我诊断的过程,教师通过检查、调节、分析、反馈等,可以在知识构成上查漏补缺,从而逐步发展和更新知识,寻求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其三,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教师对实践进行批判与反思,是一种惯常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用多种方式审视自身,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对策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四)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理性谋划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从新手教师不断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批判的精神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最终达到目标,实现自我发展。但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份较为稳定的职业,是一个“铁饭碗”,只需按部就班,不用考虑未来发展;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发展等同于职称评定、工资上涨等待遇保障性发展。所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知。

教师在教育变革进程中要转变角色定位,做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者和开发者,要在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动对专业发展进行设计,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不足等,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11]而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成长是在经验与反思交替往复中进行的,同时反思与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将自身的职业看作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职业,不断进行反思与调整,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态度与专业素养,最终达到自身的追求与发展目标。

三、理论自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

(一)助力教师适应教育变革趋势

教育变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自然发生的过程,它不像理性—经验主义方法那样,只要提供一个好的变革方案,教师依此为模板就可以取得成功。[12]而且,教师在教育变革中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向压力:一方面来自于教育政策、学校变革趋势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长期在传统教育教学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模式与经验面对的冲击。这无论是对新入职教师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对其已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进行改造甚至重构。而教育变革的历史证明,不论是盲目接受还是固守传统观念和经验都无法适应教育变革。[7]只有提升教师的理论自觉水平,才能使教师对自身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进而逐渐适应变革的趋势。

(二)助力教师做好未来发展准备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即自觉承担专业发展责任,具有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反思、实践、探索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促使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不断精进的过程。[13]而理论自觉所包含的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建构精神,正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

当今教师教育重点培养教师的超前发展意识和能力,而未来发展准备是教师以自身及其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进而改进教育教学并使教育教学实践更具有合理性、更符合社会与教育发展趋势的过程。[14]教师理论自觉不仅促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未来发展准备,同时也包括对教学理论与实践共生问题、教师人际关系、教育目的、理念以及自主发展意识进行未来发展准备。

四、教师理论自觉之养成路径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当前,很多教师对教育变革的参与仅限于被动执行政策所预期的内容,这样一方面会影响教育变革的深入推行,另一方面也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阻碍。

教师要适应变革趋势,就要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对变革以及实践过程进行剖析,并对变革的理论做出理性批判。教师只有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完全参与者,才能有效推进学校教育变革。[15]为此,教师要认识到理论学习在教育变革和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教育理论。当然,理论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首先要确立终身学习意识,持续学习,才能够让自身更好地在变革中具有理性批判的条件。其次,教师要为自身理论学习创造机会,既要主动寻求教育理论资源,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

(二)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反思能力

很多教师在面对教育变革时会表现得手足无措,这往往是教师对现有问题缺乏深层次理论审视造成的。很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对问题的解决往往依靠已有经验,而不是理论审视,因而难以生成对问题的敏感度与自觉反思。[16]而问题意识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教师提升自身问题意识,首先要以理论为基础,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发现深层次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其次,要将发现问题视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与习惯。很多教师误以为理论一定是高深的,其实不然,理论往往存在于一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后,教师要主动参与到教育变革中来,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尤其是在与同事、研究者的交流中,获得思想上的提升。

(三)发挥主体性,做教育研究者

许多教育家如杜威、皮亚杰等人都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参与教学研究,斯滕豪斯则直接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口号。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一观点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方法上得到了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的支持。[17]

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教师所做的教育科研主要是以实践为导向的行动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18]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研究意识,这种研究意识并非独立于教学之外,而是与教学、学习与研究相互兼容。[19]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研究的范式。教育研究思维要求教师用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解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路径。最后,教师的研究应该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出发,并以教学问题的解决程度检验研究成果是否有效。

教育变革的过程是渐进的、复杂的,也是教育者不断实践、反思与改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此背景下依旧固步自封,便难以得到专业上的发展,甚至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阻碍。因此,教师要认识到理论自觉的重要性,对日常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尤其是在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下,以理论自觉促进理性批判,以理论自觉助推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变革理论专业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部分专业介绍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