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 董晓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伴随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用户不再只是通过单一的渠道获取信息资源,而是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机以及电子阅报机等加以获取。用户接触媒体的形式也有所转变,从静态、被动式转变为动态、主动式。高校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其应积极迎合广大用户的多元需求,运用媒体和对应平台的优势,以实现资源服务的合理整合,同时适当调整资源建设的模式,选择科学的途径,以实现全媒体时代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指标。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并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而随着这种融合的不断增强,其媒体渠道、内容以及功能等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关媒体人员甚至是普通人在理解媒体时就需要将其引申到深层化的概念中,这就是全媒体发展的雏形。全媒体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大众通过任何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想要的信息的目标。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步入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包括各种传播媒介,涵盖人们用来接收信息的所有感官,其根据受众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以便他们理解。这种由传播、采编以及运营三个环节构成的新媒体形式具有自己的特征。首先是动静结合,就是说全媒体时代实现了如杂志等静态和电视等动态的结合;其次是深浅互补,在形式上,其通过合适的渠道传播不同深度的同类型事件;然后是全时在线,全媒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信息的随时在线;再次是及时传输,其在第一时间传播重大信息;还有就是实时终端,能够持续对某一信息进行关注;最后就是交互性,信息的接受者能够将反馈传达给发布者。这些特征的存在不仅促进了媒体行业的发展变化,还对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都会设置专门的图书馆供学生查阅资料。而图书就是传播媒介的一种。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图书馆图书数量的增多,学生想要找到需要的图书往往比较困难,而且传统的图书传播模式也逐渐落后于时代。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这对高校图书馆起着一定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过程就是进行媒介传播的过程,全媒体时代下更增强了传播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还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对其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教育体系中整体的内容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图书馆文献建设以及资源的管理方面导致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可能会存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浪费问题。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利用相关问题的分析,帮助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使其能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日趋完善,以高校图书馆为代表的传统馆藏文献资源的基本结构及具体建设模式也需要做出合理的改变。基于传统意义的角度,图书馆保证了用户的基本需求,为其提供了理想化的借阅环境,但是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及基本服务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对馆藏资源的实际提供情况,高校师生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形式日益多元化,但是其在资源选择方面的能力却存在不足,尽管资源的总量相对庞大,但无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这直接影响着资源建设的进程。科学利用全媒体,同时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有利于促进相关业务的开通,提供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服务渠道,以实现高校图书馆基本资源的利用价值。合理地开发富有特色的资源数据库,逐步丰富电子文献资源,确保及时满足各主体对资源的实际需求,并在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基础上,保证用户享受到的服务呈现出移动式和个性化的基本特点。这不仅对传统资源服务模式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弥补。全媒体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需要更高的标准,馆员的素质水平必须要提升到新的高度,才能为各方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进一步促进信息和新媒体技术的科学融合与发展,适当完善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凸显出全媒体的优势,以保证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整体内容比较复杂。应当注意思想意识方面的建设,提高领导人员、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用户的相关意识观念,如果他们的意义认知不足,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效果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仅是关注到现代化设备以及图书数量的增加,而没有对图书馆中已有的文献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及建设,导致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十分匮乏。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获取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源,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员的素质水平比较低,缺乏开发能力,信息加工处理水平也不足,缺乏对用户的了解,导致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整体的服务效果低下,缺乏特色,无法和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融合。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所使用的现代化技术装备不够先进,存在网络速度极慢以及网络资源不丰富的问题,影响到了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建设。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稳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对图书馆藏书和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重视数量丰富、体系完善的图书馆藏书体系,使其和用户的学习需求相互匹配,要求能够对图书馆用户的客观需求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并结合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心理发展状态,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能够发现用户对于文献信息的需求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多样性的特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但要求能够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来源广泛的信息,同时还要求提供信息的形式类型更加多样,使高校图书馆建设体系受到读者的广泛青睐。其次,全面性的特点。和传统图书馆体现出差异性,目前读者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本地区,而是扩大到了国内甚至国际的信息资源中。因此,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同时也需要体现出极大的空间和时间跨度。另外,新颖性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读者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内容的新颖性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用户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客观需求提高。在文献资源的应用过程中,其周期变化越来越快速,要求图书馆的读者能够具有相应的应对能力,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最后,便捷性的特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需要解锁图书馆藏书数据同时还需要解锁其他的二次文献数据来获取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源信息。
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类型也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要求图书馆能够根据具体的方针以及任务来对采购的各种文献信息进行把控,并在未来长期的时间内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的发展应当重视馆藏的特色体现以及读者对于藏书的使用频率。比如说针对受到读者广泛青睐的参考型电子文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相同内容的印刷型参考工具用书。实际上,高校图书馆中的各种文献资源相互之间的补充和依存,会在多样化的读者信息需求中,体现出各自的优点以及功能。但是在出版方面,现代化的信息资料通常会同时发行印刷版以及电子版,而不是单一的数字化形式。除此之外,电子文献在权威性方面仍然不能和印刷型的文献参考以统一标准进行评价,主要是由于如果仅仅发行电子版的文献,通常会不如印刷版的文献那样严格评审,因此在学术界定位并不统一,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电子版文献的使用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图书馆以及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情报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机构,在藏书规模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体现出差异性的特点,但是他们在教学服务目标方面体现出一致性,尤其是在为教学院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特点。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需要图书馆和资料室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构建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服务保障体系,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两者在高校图书体系中的地位,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
首先,需要重视图书馆与系资料室之间的协调关系。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利用价值会和自身馆内的藏书信息以及现代化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和工作人员的配置等方面存在联系,因此需要对整个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了解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需要提高图书馆对于资料室的管理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重视制度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料管理体系,让图书馆对系资料室实现有效管理。与此同时,系资料室也需要积极学习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系资料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以及图书借阅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确保高校中的文献资源信息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参考,提高整体管理效果。
另外,还需要重视高校图书馆以及不同的资料室内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长期以来,可能由于经费的问题而导致高校图书馆中购置的文献难以符合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除此之外,有限的经费也导致图书馆即便为读者们购置了一些文献,但是文献可能存在重复性,使文献体系受到影响,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在此基础上需要打破原来的限制性因素,组建一个基于图书馆为中心,实现不同文献收藏体系的保障体系,并对目前高校的文献资源进行调整,使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源都能够相互补充,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整体的全面性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跟踪高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情况,获取相关的信息,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加工和整理,促进资源的开发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缓解高校图书馆的压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现实。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各种现代化的网络资源都体现出了检索方便、阅读快速的特点,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同时一部分传统的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效果不好。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和电子图书馆相互配合,成了目前社会的主导图书馆体系,但是实际中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由于依靠计算机及网络存在,阅读体现出一定的限制性。在使用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只有实现实体文献以及虚拟文献资源的有效配合,才能够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更高,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最大化价值。
首先,需要基于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尽量保障科研人员的检索和研究需求。因此,在文献资源的采购过程中需要体现出针对性的特点。纸质文献的采购需要和学生以及一般读者的需求相互匹配,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全面的服务。其次,需要对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目前来说,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都存在利用率低、部分馆藏图书资源闲置的情况,高校花大量经费购入的文献资源仅仅有少数人使用,导致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将其提供读者查阅或短暂的外借,开放给读者,从而能够实现各项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文献资源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限制性,导致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无法得到全面有效地利用及价值最大化,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高校图书馆中文献资源的实际价值,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利用,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建设,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长期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