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何晓
本文介绍了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的低压漏失出砂井现状,研究优化了相应的防砂工艺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下一步的防砂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经过了40多年的开发,油井出砂越来越严重,因出砂导致套损套变井逐年增多,出砂井年作业次数也逐渐上升,个别区块因出砂导致油井停井或报废已近“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发。近年来,针对出砂现状,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总结出了适合南部油田的防砂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南部油田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来屯和王官屯部分出砂井存在低压漏失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孔一段储层胶结疏松,成熟度低,砂岩体的骨架易遭到破坏,出现游离砂;二是出砂井段普遍在1600~1800m之间,脱气原油粘度偏高,游离砂易随油流逸出,造成近井地带亏空。
低压漏失井防砂施工时,由于目的层漏失严重致使砂浆过早在井筒附近脱砂,充填砂不能进入地层深部,沉积在井筒周围,造成防砂施工失败。
以官47-10为例:2009年8月投产,位于官195区块,层位孔一,井段(1747~1900m),只生产5个月就因出砂检泵2次,洗井全部漏失,累计出砂1.7方;2010年5月使用胶结砂防砂,之后仍频繁砂卡,共出砂2.3方。于2015年3月投产,日产液28.5m3,日产油5.22t,地层含水81.7%,因光杆下不去停,吊车活动解卡无效,洗井无效。上修后探砂面1702m(油层1780.8~1809.8m),冲至1816.40m,返出地层砂1方,下入机械防砂管串:丢手头1766m+扶正器+油管+筛管(34m)+沉砂管(4m)+丝堵1816.4m。该井于4月18日措施开井,初期日产液9.61方,日产油3.82吨,含水60.2%,至5月22日日产液8.40方,日产油2.02吨,含水75.9%,取样无砂。6月22日杆卡下不去停,检泵查问题。该井7月再次防砂施工,机械防砂后冲洗打捞丝堵,打捞深度1764.5m,对扣捞上后上提比原负荷多2吨,倒扣30圈后回降至原负荷,下放管柱探鱼顶后直接上提管柱,上提瞬间涨4吨后降至原负荷。提出后发现整套防砂管柱全部捞出。在钻采院现场指导组配防砂管柱,下油管187根遇阻,技术人员计算后发现与设计不符(预计下185根油管即可完成防砂管柱),提出后发现防砂筛管少下3根(2.94m/根,共8.82m)。再次防砂过程中正顶替前置液10方,泵压为0MPa,正替混砂液25方,石英砂1.2方,仍然不起压力,被迫停止施工。
针对低压漏失井防砂难的问题,国内外还未有成熟的理论与技术可供参考。本课题依托孔南长期稳产重大项目,与工程院防砂中心对防砂工艺,充填材料,施工工具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实现低压漏失井顺利防砂施工的目的,达到提高防砂施工成功率的目标。
针对低压漏失井由于防砂目的层存在高渗透带,造成防砂施工中易发生滤水、脱砂、起高压现象。施工前期在不动用大型车组的情况下,将堵漏颗粒挤入油层漏失部位,堵漏颗粒固结后对漏失部位进行暂堵,以达到在低压漏失井上顺利进行防砂施工的目标。
堵漏材料选用DL-1堵漏颗粒,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覆的无机颗粒,在常温下为松散互不粘接的砂粒,其物理性能如下:粒径:0.7~1.0mm;初凝时间:6~8h(50℃);砂粒固结后抗折强度3.3~4.5MPa,抗压强度4.5~6.5MPa,渗透率为1.5~2.5μm2。
固结后的岩心在原油、地层水、酸液和碱液中分别浸泡72h,原油和地层水对DL-1堵漏颗粒的强度和渗透率影响不大;且堵漏颗粒固结岩心有良好的耐酸、碱性。
漏失井防砂施工时易在漏失部位发生滤水脱砂现象,因此,在携砂液中加入了增粘剂,提高携砂性能。基本组成:KCl+增粘剂+防膨剂+助排剂;基本物性:密度为1.04g/cm3,粘度为45~75MPa·s。静态悬砂性能: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漏失井专用携砂液的平均沉砂速度较常规携砂液降低2.5倍左右。
动态悬砂性能:室温下量取500ml漏失井专用携砂液倒入烧杯中,用搅拌器搅拌,控制转速500r/min,10min后停止搅拌,观察查混砂程度和悬砂效果,记录砾石全部沉降至容器底部所需时间。沉降结果显示漏失井专用携砂液混砂均匀,动态悬砂能力好,可满足低压漏失井防砂需求。
为了合理控制堵漏颗粒加入量,准确保证加砂量及砂比,研制了简易填砂工具:砂斗容积0.3m3;砂量控制阀三个控制砂量档位(0.02、0.04、0.06m3/min);进液孔总计30个直径为2cm的圆孔,圆孔表面安装直径0.1cm×0.1cm过滤网;连接头连接头通过转换接头可连接至泵车(水泥车)上水管线。
(1)试验井:女S68-37位于舍女寺油田女14断块,2013年3月投产,生产层位沙一油组,井段1906~1927m,厚度/层数:11.6m/3层,生产8个月砂卡检泵两次,累计出砂2.1方,且油层严重漏失,洗井不返。
存在问题:出砂量大,油层漏失严重,作业过程中40m3洗井液全部漏失,无返出。
解决方案:采取堵漏+防砂技术,设计DL-1堵漏颗粒3m3,石英砂24m3,携砂液230m3,割缝筛管27m。
施工过程:该井于2020年1月22日施工,施工排量1.5~0.8m3/min,泵压18~26MPa,泵注LP-1堵漏颗粒3m3,携砂液119m3,石英砂24m3,与设计要求一致。
实施效果:防砂后日增油3吨,且目前生产1年9个月未出砂,生产平稳。
从10年来的防砂井实施情况和效果来看,化学防砂和机械防砂应选择性应用,机械防砂适用于地层出砂严重且井筒状况较好的油井。
(2)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出砂的矛盾虽然在不断加剧,但是防砂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只要我们充分认识砂的危害和影响,并科学合理地研究应用好防砂技术来治理出砂井,砂害就不会阻碍我们对油田的合理开发。
(3)建立防砂方法优选模型。根据目前南部油田防砂方法适应界限难以确定的问题,我们将建立一套综合防砂方法技术适应性和经济效果的优选模型。①现有防砂方法适应性归纳分析,建立适应条件数据库;②根据专家和实践经验,建立各因素权重系数数据库,表达各因素权重;③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防砂综合模糊评判模型(技术评价);④不同防砂方法油井产能预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