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欢 杨梅 肖哲 陈燕
①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②湖北民族大学运动科学研究中心
基于互联网的运动健康干预模式具有方便、准确、通用和连续等特点,但也存在网络环境安全、信息平台开发不足,推广度不高、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网络干预效果结论不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效监督、加强政策扶持推广力度,转变传统健康观念、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保障信息质量和指导效果。
随着远程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线上运动健康干预模式不断涌现。在大数据背景时代,时下常见的运动手环、运动手表及医疗级别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能有效的监测各项运动及健康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反馈至相关平台,实现了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控[1]。目前,基于互联网的运动健康管理模式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中有如下要的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总结互联网线上慢性病运动健康干预模式的特点,并提出发展应对策略。
(1)智能性。智能信息技术是在线远程健身运动指导慢性病康复的主要支撑点。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了慢性病管理手段的层次,提高了管理手段的效率。比如目前的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测量仪、智能运动手环等智能产品,可以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数据监测和管理,是检验数据信息线下推广的关键。
(2)高效性。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原有线下推广治疗室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局限,其即时交互的信息传递可以让慢性病管理方式更加全自动高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诊断、血糖水平风险预警、智能疾病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可以合理降低医患关系信息交互成本,提高慢性病管理方式的高效性[2]。
(3)便利性。互联网医疗利用专业的智能信息技术,完善疾病诊疗流程和慢性病管理方法。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优质的健康服务。医务人员也可以依靠智能信息技术,更便捷地管理慢性病病人。
(4)可及性。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方法由于人力资源、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通常无法深入。时间、室内空间、机械设备等因素制约着慢性病管理方法的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具有更强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摆脱地域和时间段的堡垒,让优质医疗资源下达更底层、更需要的区域,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普遍性。
(5)持续性。目前的研究表明,持续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不良结果,提高患者满意度[3-5]。目前的慢性病康复在线远程健身运动指导涉及诊断前、诊断中、诊断后项目持续效应的延续,持续跟踪患者病情的进程,跟踪病情的变化[6]。
(1)网络环境安全问题。当慢性病患者接受在线远程健身运动指导的干预时,会出现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患者在申请注册信息时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容易影响患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上的身心健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对营养和健康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经常在网上寻找有关身心健康的专业知识。然而,患者可能会获得不可靠、不准确或不适当的信息,这可能会导致混乱的管理决策。因此,在产品开发信息服务平台时,一方面必须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系数,防止信息泄露;同时设计平台内容以减少或防止基于证据或手册的患者欺诈。
(2)信息平台开发不足,推广度不高。现阶段针对慢性病患者的远程干预大多基于网站建立,智能手机APP分析较少,不方便,且信息服务平台产品的研发大部分在海外进行,未来将重点开发糖尿病、哮喘等常见慢性病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代谢综合征患者信息服务平台的科学性研究,并没有在患病人群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然而,我国绝大多数慢性病患者不仅患有一种慢性病,而且普遍具有多种症状。因此,有必要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为患者设计信息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开发,并探讨其使用实际效果。
(3)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网络干预效果结论不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平台已成为患者获取诊疗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所有注册客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分享视频,信息质量无法保证。慢性病可以区分互联网技术呈现的优质和劣质环卫资源。诊疗信息的质量会影响获得的慢性病常识的准确性,降低辅助治疗管理决策的实际效果。虽然现在已经证实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慢性病患者的代谢指标值,降低其代谢成分,但实际改善效果并不一致。因此,未来需要设计大样本方案和长期纵向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其网络平台的有效性。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效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合理监管的完善,是我国在线长跑健身指导慢性病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加快相关情况的合法化速度,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控制体系必须在多方面健全。尽快解决网络远程健身锻炼指导和慢性病康复销售市场政策法规落后、管控不力的问题。要确保这个新型行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要严。同时,要完善慢性病康复在线远程健身锻炼指导、资质证书评估、个人隐私保护、服务范围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管控,建立各类药企和互联网公司。必须严格核实医师资格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患者开展更高质量、更安全、更高效的在线远程健身运动,指导慢性病康复。
(2)加强政策扶持推广,转变传统健康观念。互联网诊疗的发展趋势,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应跳出传统医疗器械行业意识,建立在线远程健身操,引导慢性病康复以及在未来发展中完善医疗器械行业运行。设想允许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执业更多的是放开医院门诊服务价格,加大药品电商开放范围,正确引导在线远程健身锻炼,以良好的现行政策引导慢性病康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趋势。此外,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必须进一步转变,增加对在线远程健身运动领域的信任,以指导慢性病的康复。
(3)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保障信息质量和指导效果。由于在线远程健身操指导慢性病康复的独特专业能力,指导慢性病康复在线远程健身操的从业者通常会明确提出更高的规定。现阶段优秀人才较少,因此我国和政府机关应着力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从事相关工作,一是要升级高校在线远程健身运动指导慢性病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各高校开设相应的技术专业,为我国输送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学习培养国外优秀工艺和核心理念,普遍提高我国网上慢性病康复的把握水平、服务水平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后,移动医疗的“抗疫”工作经验能否合理转化为持续应用的效果,成为各界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关注的焦点。慢性病病程长、病因复杂、服务需求大。需要保持长期、高频次的沟通和诊疗交流。移动医疗为慢性病管理搭建了更加流畅便捷的综合服务平台。将肺炎疫情期间的“抗疫”工作经验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同时加入大量高效的管理系统和医师助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疾病管理模式或将成为后新冠疫情时期移动医疗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