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 河南平顶山 467000)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让体育学科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这一转变无疑是对学校及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挑战。随着重视程度的增加,体育在中考所占分数的比例逐年提高。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培养人们从小健身的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相应的运动伤害,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带来心理阴影。
所以,对青少年进行运动健康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普及传播工作,和青少年对运动健康伤害预防常识技能的有效学习与技能掌握工作必不可少。在日常运动损伤教学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到对各类运动损伤都有一个足够全面的认识了解,对于其他各类的运动损伤也要能够掌握一些相应专业的急救操作技能,这样做才能真正对运动受伤后的及时治愈康复以及对后期身体的快速恢复发挥出积极的效果。
笔者通过参考文献资料,在做过足够的准备后,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缘由,并提出解决方案。笔者还对部分年级学生进行访谈,确定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部位等。
中学生普遍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往往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没有多少了解,所以一些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就容易造成损伤,这样既会影响学校对学生教育的初衷,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及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其尽量避免损伤,进而达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体育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是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人,如果能够了解和掌握护理知识,对于较轻的损伤就能够实施现场紧急救治,防止出现二次损伤,降低受伤者的致残率。因此,对运动损伤防范意识的普及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调查显示,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急救措施和技能匮乏现象。
要想有效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中受到伤害,就应该让学生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并提前做好准备活动,进而避免学生受到伤害。一旦学生受伤,教师应立刻对受伤的学生进行一定处理,防止损伤加重。
1.肌肉韧带及皮肤表层擦伤
在学生损伤的类型中,最常见的就是由于训练过多引起的肌肉韧带拉伤及由于奔跑等剧烈运动后摔倒导致的皮肤表层擦伤。
2.关节部位
体育课中学生有时会出现关节扭伤或脱臼等情况,如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没有注意自己的力度,导致用力过猛,就有可能会失去重心倒地最终导致关节脱臼及损伤。
3.骨骼部位的骨折
在体育课中,经常有学生因为外力影响最终导致骨折,比如在参加篮球或足球比赛时,多名同学在跑跳过程中有时会多人撞到一起,最终导致跌倒,膝盖直接撞击地面就有可能导致骨骼部位的骨折,有时学生在跌倒时手先着地就有可能引起手部骨折等损伤。
4.休克或鼻出血等其他类型
在体育课中常常会因为天气太热或运动量过大等原因引起学生休克,还有是因为外界撞击等原因导致鼻出血等情况的发生,学生之间无意的撞击都有可能引起鼻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的情况。
1.思想因素
中学生普遍处于好动的阶段,他们往往在运动中没有过多的危险意识,还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引起运动损伤。正是由于他们的预防意识不足,才造成体育课中的损伤发生。他们往往都有很强的好胜心,有些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还会情绪急躁,这都会间接引起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发生。
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注意力是影响运动伤害发生的隐性因素。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身体状况良好,教师教学过程严谨,运动环境和场地设施良好,各项条件都很完善,但受伤的情况还是发生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详细询问受伤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不认真学习练习技巧或在做练习时不注意,这是造成受伤的罪魁祸首。如果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对技术动作形成完整准确的印象,练习时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技术,从而导致心理恐慌动作变形而造成受伤,这种情况下受伤的群体达14%。
2.教学、训练、比赛环节安排得不够合理
(1)部分学校缺乏对运动伤害的基本了解,学生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育安全培训。现在校园里的安全教育大多局限于意外伤害,校园里很少有关于运动伤害的教育,特别是运动伤害的基本知识。此外,体育教师致力于日常的教学内容和质量,忽视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而教学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导致对伤害的认识不足,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运动中的无知进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运动伤害。
(2)部分课程的组织没有科学纪律,教学不符合相应的运动规则,有些学生忽略了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就很容易会由于准备活动不足最终导致学生极易受到伤害。所以在体育课前,教师一定要监督学生完成准备活动。在开始训练之前,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身体必须充分热身,肌肉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必须符合训练的要求。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制定不同的课前准备活动,有时候由于准备活动内容与课堂内容不相符也会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
(3)部分体育教师往往缺乏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缺乏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等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一些年轻体育教师由于工作年限原因或个人训练和技术水平差异,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专业体育技术知识培训和缺乏专业运动意外伤害的防治处理知识,只懂得重视专业体育运动的各项训练技能知识的正确传授,出现意外受伤事故后,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处理事故伤员情况和及时正确地分析出伤病人员潜在的身体损伤因素,没有医疗经验知识的充分积累学习和系统培养,只能由专业医疗部门来负责,受伤的事件就会因此时有发生。
而对于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体操项目中常见的单杠、双杠、跳箱等,需要采取一些心理支持性训练,在对学习者进行的一些初始的练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心理保护训练与心理支持,降低其心理的恐惧情绪与紧张害怕,有助于其体验到运动的技巧性和有效避免伤害。如果一个老师想让一个学生独立训练,不为他们提供有效的保护,伤害会很容易发生。
教师在组织教学、训练及比赛时应该注意组织方法,比如在新学一种技能时,教师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而使学生由易到难地接受所学内容,避免学生由于忽然运动过度导致身体不适。
(4)受伤的原因之一也有运动过程中的过度压力。过度运动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必须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考虑性别和个体差异,制定适当的训练内容并科学地组织运动负荷,以避免超负荷对个别学生造成伤害。
3.客观因素
运动环境、运动器械、运动服装等条件不达标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气候、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运动条件的不足同样容易造成学生发生运动损伤。部分中学的体育场地条件有限,有些器材长期没有得到护理,还有些操场存在跑道过硬、场地不平、沙坑过硬等问题,地面过于僵硬,对脚、腿、膝的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慢性创伤;运动训练器材不配套,学生在使用器材时,影响了技术动作的正常有效发挥,导致运动失控,引起了运动器械伤害;如果一个学生在进行运动时,穿着一些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运动鞋、服装,或者是穿戴一些不合适的小饰物,这样做就有可能造成身体活动时在进行一些动作技术练习后出现技术变形,导致受伤。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外界因素在保护学生安全的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要。
另外,有时天气原因也可以导致学生发生损伤,所以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天气制定不同的授课方式。温度过高,人容易中暑疲劳,肌肉痉挛或脱水;温度过低,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容易引起肌肉紧张;光线不好、风力过大等容易影响视力,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1.强化安全教育
要想有效避免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受伤,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合理运动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服从教师安排,合理运动。
2.做好活动准备
准备活动都是在课前进行的,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进而使学生做好训练的准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训练内容制定不同的准备活动,进而使学生有效避免运动损伤。
3.加强自我保护
要想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学生一定要加强自身保护,学校应该保证每一个运动的学生都有充分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式。教师需要及时端正学生的运动认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医务监督并注意设备的安全卫生
学生由于文化课学习普遍比较辛苦,所以对于体育课的热情较高,在没有充分热身之前,仓促进行运动对身体损伤较大,所以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定期进行体检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当对自身身体素质情况比较了解,在出现疲劳、肌肉抽搐等身体反应时,应当主动减少运动量,或者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部分伤病较严重的学生应该遵守医生的意见来进行适当活动。除此之外,对运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应该在活动时穿适合的服装和鞋子,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率,同时不能佩戴尖锐或者坚硬的物品,以免扎伤自己。
5.加强师资建设
体育教师应加强运动损伤培训的学习,体育教师也应该合理指导学生学习急救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体育课堂措施和制度,让不同的学生针对教师制订的方案做好练习。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对自身的体育知识进行深化,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调整,做到知识积累并做好实践。
6.科学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解释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考虑到课程、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要解决的问题。口述时,应尽量讲得形象、生动、简明、准确、易懂。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如果不注意遵循人体的客观生理状态,不加强体育教育中的运动保护措施,这将导致发生各种类型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严重的运动损伤事故甚至会导致残疾,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在身体发生各种意外的状况时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对运动受伤情况进行及时治疗。还有就是需要学校寻找更合理有效的处理办法,从不同的角度来降低因学生运动而受伤致残的潜在可能性,同时,让受伤学生可以继续在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中保养康复。正如一句谚语中所说,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样,我们只有做到对运动损伤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事件的发生。
1.肌肉韧带拉伤及关节扭伤
当学生出现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扭伤的24—48 小时内,可以采取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进而缓解疼痛,随后可以采取热敷,使血管扩张,进而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如果是二次受伤的患者,疼痛加剧,肿胀严重,有压痛感,患者的肌肉受到严重拉伤,部分骨头出现断裂,肌肉断裂,出现功能障碍时应进行外敷、理疗、按摩。要防止因急救措施处理不当而造成损伤加重。
2.擦伤
学生如果擦伤部位不深,可以在表面涂一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严重就应该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涂上红药水。
3.脱臼
一旦出现脱臼的损伤,应该让学生不要活动,将学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骨折
学生一旦出现骨折损伤,应该避免骨折处活动,进行一定的固定工作,然后送医,防止损伤加重。
通过对上述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研究现状进行的一些简单的阐述以及一些对运动损伤的成因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制订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助于降低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