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川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 安徽合肥 230061)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对教学模式进行升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参与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形成合作学习、彼此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数学意识就要进一步提高。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彻落实生本理念,加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针对各方面知识的教育手段进行革新。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还要对课堂教学技术不断调整,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参与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切实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自发自愿地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自身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实现自身核心素养培养与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的目的。在参与式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学生本身的协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会得到锻炼,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其理论基础是要求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建构,这样的建构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问题,可以基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基于在考试中遇到的难点重点。整体上对学习内容的建构,都是以学生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在学生自我知识结构与需求建构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应辅以情境类教学、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初中数学学习的满足,从而找到初中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达成学习的目标,为未来的发展成才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体系要不断完善。现代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养培育,借此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前进,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思维,对知识点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操作。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对于所有学生按照单一的模式进行指导,虽然看起来达到了一视同仁的效果,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教育工作出现较多漏洞,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不断增加,难以帮助学生快速进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素养培育,要抓住学生的天赋和特长,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然后一步一步地培养和锻炼,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这要比教师单纯地督促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未来的数学素养培育模式要不断地优化,持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试教育落实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整体上的教育质量并不高,因此需要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充分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失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期阶段,针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并罗列出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确保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思考中,能够得到较多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还要坚持对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让学生巩固好自己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态变化,有时候压力较大,学习效率缓慢,此时要对学生因势利导,让学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指导学生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快速实现。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以灌输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整体上由教师主导着“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本身的自主性差。而且由于初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难度,一旦学习中遇到困难,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习效果。同时,现阶段初中教学过于课本化,不能很好地展现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一方面不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以生活应用的思维去理解初中数学,不利于初中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也不符合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教学初衷,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同时,由于教师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教案,进行备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并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真正想法,以及每个学生具体的理解、接受与学习能力,由此无法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的,对学生主体位置的凸显与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而且,在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树立数学应用化的思想,确保数学能够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方面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已经成为常见问题。由于数学是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的升学考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数学学习难度较大,竞争压力较大,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虽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因为思想上的紧张,所以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错误。课堂教学气氛紧张,还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学的组织工作,对于各类知识点的讲解、习题的讲解,都是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那段日子想起来很好玩,我也不知道算不算谈恋爱。当时公司没有给我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在身边,我在那里也没有认识的中国人,她是唯一一个跟我讲中文的人。每天看到她,是当时唯一开心的事情。她可能也有这样的感觉。
现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贯彻落实生本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合理降低学生的压力。继续落实高压教育的方法,并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认可,还有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挑战,整体上的教育质量持续下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多方面的思考引导。
比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未知数,最好是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将方程的知识点代入,然后探索问题的答案。一元一次方程的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要通过方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列举不同的例题,借此看看学生在方程的列举和解答方面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引导学生在方程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特长,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压力。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参与式”教学的首要基础。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相互割裂的情况,因此就出现了教师的绝对权威或者学生的过于呆板。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适时转换角色,由“一言堂”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师的教,要站在学生的思维水平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把握好引导、组织的度,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前提,同学生一起观察、讨论、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个性发展状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自己能够轻松愉快地整合他们已学到的新旧知识,做教师的好帮手、学习的好能手。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与尊重,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关爱,学生才会对教师有敬爱之情。学生往往由“敬爱”老师而转变为爱老师所教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这既是情感迁移的作用体现,也是现代数学观所要求教师达到的育人目标。只要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师生处于平等互助的状态,学生才敢于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出来,才会将更丰富的问题资源提供给大家,使众多的人有了研究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资源。
合作学习模式是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互动,所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是落实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改变分组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为异质分组,该分组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新鲜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时学习小组的构成应当尽可能提升学习小组内部成员的丰富度,每一名学习小组成员都会拥有独特的思维和见解,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之间相互碰撞。其次为编号分组。编号分组是一种分层化教学措施,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可以将学生采取编号分组措施,每一个独特的编号都拥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学生的编号与任务难度相同,让学生在个人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再次为随机分组。随机分组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游戏活动中,为了活动的公平性进行的分组措施,每一个学生的队友都是未知的,这样学生就会为了赢得游戏快速融入团队,促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地完成。最后教师为了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每次课堂分组人数不宜过多,基本在5 人左右即可,过多或过少都无法达到最优化的合作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当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情境教学当中,最好的引子是教学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教学实验,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关的问题,从简从优地设计教学实验,从而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达成学习目标。
以“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使用提出教学问题或者进行教学实验的方法。
第一,提出教学问题。假设有一只小狗在水盆中喝水,小狗每天喝水的体积是一定的,如果水盆中的水是满的,那么随着小狗喝水天数的增加,水盆中水的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呢?第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个水盆,然后计算水盆中水的体积,并告诉学生将喝水天数与水盆中水的体积认定为两条轴,从而去构建一次函数图像。第二个问题是问学生在这个函数图像当中,它的图像会在哪一象限,而这些水又够小狗喝多久?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学生可以掌握“一次函数”的一定意义与计算规律。通过上述教学问题的提出,将“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更加生活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且这样的教学问题更加生动,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
第二,进行教学实验。首先在课堂中准备好一个弹簧和砝码,这个实验就是用一次函数,来探究砝码重量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先安排一名学生对弹簧的自然长度进行测量,然后绘制一个表格,将弹簧的自然长度,以及每次挂上砝码后的变化长度,与砝码重量相对应地填入表格当中,最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代入一次函数进行规律探究。通过教学实验,教师能够更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初中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拉近学生与初中数学的距离,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徒步实践,测量在徒步当中距离和时间的相对关系,而且距离和时间的关系也是较为经典的“一次函数”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每天早上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与时间,然后每天变化一下前往学校的路线,并每天都进行记录,最后在一周之后将记录的内容列成表格进行汇总,从而去利用“一次函数”进行计算,得到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这样亲身体验的实践与总结方法,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一次函数”与我们实际生活的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在中学时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对待学习的状态和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展示教学是否有效的两个重要因素。所以,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十分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参与式教学是效果较好、应用经验具有先进传播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质量保证,最终完成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目标,有利于为未来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方面的相关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