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与实践之维

2022-11-22 16:30周娟
关键词:医疗卫生卫生

周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权益和健康安全,以指导、活动、会议、谈话、讲话、书信、批示、指示等一系列形式,强调人民健康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为指导,对人民健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健康、怎样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新时代医疗卫生保健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鲜明、思想深邃,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1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依据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多元复杂因素集合的产物。同样,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也是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坚实的理论之基、清晰的历史之纬和特定的时代之势。

1.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

基于理论研究创作和政治活动需要,马克思虽然置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于不顾,但对亲朋、友人以及劳苦大众的健康相当关注,系列著作尤其是《资本论》中,触及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状况的创造性论述俯拾即是。《资本论》中引用朱利安·汉特(Julian Hunter)医师的公共卫生调查报告有40余处,篇幅最长的约4 000字。这绝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马克思对产业工人卫生健康问题的深度关切。马克思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之恶”的同时,提出了“保护健康即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为核心的卫生健康思想。在《资本论》中,他尖锐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了“资本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除非社会迫使它去关心”[1],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生命健康遭受疾病困扰和制度摧残,作为产业工人不是幸福而是一种不幸。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工人卫生健康问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实行社会秩序的广泛、深刻变革。列宁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妇幼保健问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必须搞好卫生健康工作,努力消灭虱子、斑疹伤寒等问题,“消除穷乡僻壤那种落后、愚昧、粗野、贫困、疾病丛生的状态”[2],同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遏制霍乱、鼠疫等传染病蔓延。苏维埃俄国卫生健康建设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价值理念,提出了“卫生工作是一件关系着全国人民生、老、病、死的大事,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党必须把它管好”[3],医疗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培养“赤脚医生”和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一系列思想观点,并创造性地推进医疗卫生、疾病防治等伟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增添了鲜活内容。

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大局稳定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健康建设的新举措、新办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一套相对行之有效的人民健康保障体系。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就保障人民健康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上述充分表明,新时代人民健康已经被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为理论基础,是新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的创造性坚持和发展。

1.2 历史借鉴:新中国70多年人民健康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在新中国推进人民卫生健康事业70多年的生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也有一些沉痛教训。诚如邓小平所说:“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4]。这些经验教训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党和政府立足客观实际,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卫生健康政策,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各类疾病风险,多举措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平息“察北鼠疫”等重大疫情以避免群众造成心理恐慌,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良好卫生环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党和政府以乐观心态积极应对重大传染病和其他各类疾病,尽最大努力为人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但在三年困难时期,不仅党内民主和监督制度遭受严重挫折,国家行政运行和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之“‘大跃进’错误决策形成巨大的政治压力,使地方不敢上报灾害和饥荒真情,有些地区甚至说假话”[5],地方传染病情上报失准,上层决策偏离客观实际,各方面也无法有效应对,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疫情危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对重大传染病、特殊疫情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驶入正常轨道,政府和社会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共同主体,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卫生健康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医疗保障能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以及卫生健康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这一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在改革开放前后具有不同的两种方式: 改革开放前,政府是卫生健康领域的主导性角色,医疗卫生被当作一种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特征”[6],科学规范的人民卫生健康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改革开放后,市场化运作中突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导向,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改革目标,医疗卫生改革向深水区稳步推进。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都有一定的差距,医疗卫生深刻性变革刻不容缓。

1.3 时代所需: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民对高质量健康生活的需要也显得更加迫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期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要不再单纯停留在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有了更加广泛、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就此,习近平在论述人民健康问题时,明确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卫生健康政策,构建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并作出向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承诺。当前,侵害人民健康权益、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且呈不断增多态势,重大传染病和重点寄生虫病时隐时现,新冠肺炎等新发高危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为此,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重大疾病疫情和全球生物恐怖新动向,防范健康危害因素交织叠加、连锁联动。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因此,我们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并以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群众头脑,让群众做好克服疾病障碍、应对重大疫情风险的斗争准备。

2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日益增长,有了新的更高期待和要求。在充分认识我国医疗医药、卫生保健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习近平在指导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人民健康科学理论体系。

2.1 始终坚持“人民为上、健康为先”的核心价值取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深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人民对小康社会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党的十八大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里提到的小康社会相较于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小康社会”,又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目标要求。2013年8月,习近平强调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7]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习近平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也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着力维护人民健康,正在铺设一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幸福健康之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健康就没有未来,已经拥有的也可能会丢掉。诚如习近平 2018 年 4 月在海南考察期间所指出的,“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8]。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促进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稳步提升,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生活需求。

2.2 秉持健康为本理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人民健康事业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亟须解决的任务目标。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9]。这段话清楚地表明,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创造有益于人民健康的环境条件,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同时“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0]是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新变化的主动回应,也是新健康理念的重要体现。首先,要完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有效可达的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早期干预,帮助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要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信息支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根据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精神,要加强对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关注,以及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的疾病防控。最后,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1]总之,只有切实领会“全方位、全周期”的精髓要义,才能因势利导、有效作为,持续深化医疗卫生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好影响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促进人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2.3 促进健康公平可及,增进人民健康权益和健康福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健康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增长,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各类传染病和重点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应当看到,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仍然很不充分,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也很不均衡,“各种健康不平等问题依旧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已经成为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核心目标的先决条件。”[11]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公平直接体现着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非常重视健康公平问题,他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9]强调健康“公平”就是要求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公正原则,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目标指向,让健康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城市失业人员、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群等社会弱势群体稳定获取健康资源,共享健康美好生活;突出健康“可及”就是坚持普遍改善的健康工作原则,通过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推动公共健康管理与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解决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努力弥合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和人群之间的健康差距,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2.4 消除人民健康的制约性因素,让人民共建共享健康

享有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在健康权和健康权益的获得与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影响、制约甚至阻碍因素,这加大了保障人民健康的难度。”[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为保障人民健康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此背景下,消除影响人民健康的一系列制约性因素,实现人民共建健康环境、共享健康生活,不能是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或止步于思想观念层次上,而是应体现在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各个环节中。“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9],其中,合理的政策设计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实现人民健康共建共享最根本、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都是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制度政策亦不例外。健康环境营造依靠人民、健康成果由人民共享,归根到底需要制度政策来优化和保障,依靠制度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来消除影响人民健康的制约性因素。为了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医药法》,推动中医药事业依法振兴。而且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总领,以民事法律法规、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为实施基础,以健康领域各种纲要、纲领、计划为行动指南的健康制度体系。”[13]这一制度和政策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健康成果的实践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价值意义

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行审慎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相对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在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当代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科学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3.1 防范化解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战胜新发传染病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健康领域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等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传播隐蔽性强、社会危害性大。这些重大风险,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健康领域的重大风险就是和平年代不见硝烟弥漫而又伴着流血牺牲的战争,场场都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硬仗。对此,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而要审慎应对、积极作为。思想是指路的航标,能穿透历史迷雾,锚定前进方向。在此意义上说,防范化解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充足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更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广泛参与治疗,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0]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医药必将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作出更多中国贡献。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在精准研判分析形势变化和人民需要、着力解决健康领域真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对人民健康问题做出科学指引和具体安排,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健康,怎样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4]因此,我们要精准把握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精髓要义,学深悟透其间蕴含的思想内涵,并自觉把它转化为防范化解健康领域重大风险的思想武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当前面临的一场伟大斗争,与病魔较量,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自觉运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

3.2 推进健康融入制度政策,提高制度政策“恰适性”的重要依据

“恰适性”概念是由美国组织决策研究领域学者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和约翰·奥尔森(Johan P.Olsen) 在《重新发现制度:政治的组织基础》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指“组织行为选择对于特定制度的适当性。”[15]康贝尔(Cambell)将“恰适性”概念借用到制度安排对于制度环境的适宜性上,从而有了制度“恰适性”的宽泛意义。“恰适性”的制度本身就是“为了与环境、人的有机统一而不断改革的制度”[16],涉及人民健康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亦是如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制度性安排,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和安排对新时代人民健康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切中健康中国建设之“脉”,提出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明确要求,凸显了新时代健康问题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不是卫生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部门的“大合唱”,需要多部门协同互动、密切合作。全方位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要求,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制度政策的“恰适性”问题,必须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组建跨领域、跨部门的工作委员会,对相关政策进行健康效益的科学论证、评估,避免关联性政策之间的冲突与抵牾现象。

3.3 深化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改革,贯彻体制创新的基本遵循

就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生活需求,固守传统、抱残守缺是行不通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要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用改革的方式和创新的办法破除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的沉疴积弊。2013年8月,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说,“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17],宣示了深化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关键是把准目标和方向。那么,新时代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又是什么呢?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改革必须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摆在首位,要强化政府责任,突出改革公益性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旨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医疗卫生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院管理制度,等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就上述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是新时代医药卫生等相关领域体制改革迈向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基本遵循。

3.4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科学指引

健康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是新时代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统筹谋划,主动回应人民对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中医药现代化等问题的高度关切。“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提高民众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增进健康权益,其战略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其行动策略是通过改革创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12]新时代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必须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科学指引。一是要深刻理解“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义,加强公共政策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提高制度政策的“恰适性”和执行效率。二是广泛凝聚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要全面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健康中国建设的实践中,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新的健康理念,自觉践行健康要求,积极参与健康行动。三是妥善应对健康中国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挑战,牢牢牵住疾病预防这个“牛鼻子”,解决医疗保险、医药供应、食品安全等健康领域的真问题,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我们相信,坚持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一定能走好符合中国实际的卫生健康发展这条长征路。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笃信坚守,也充分反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诉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论述是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的接续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卫生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智取红领巾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进居家医疗服务
卫生歌
方便卫生的酱料刷
讲卫生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
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