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2-11-22 14:58边凤花王琦珏
现代交际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边凤花 王琦珏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43)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日益丰富,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形式更具时代特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说教。主旋律影视作品人物鲜活、表演有度,与当代大学生审美趋向高度重合,其传播的爱国主义热情更能激发大学生内心情感,使之在学习的同时不忘初心,在思考的同时牢记使命,怀揣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追逐更高的精神理想。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科学地推广和传播主旋律影视作品,能起到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南作用。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概述

影视作品作为明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在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政治观念、理想信念等发挥着其特有的导向作用,而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其中最具有中国内涵的产品,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的新兴形式。它不断增强着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对加速开展和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1.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概念界定

“主旋律”一般指在多声部层次的音乐中,占据一个声部的主要曲调。[1]“主旋律”还有第二层内涵,引申为客观事物主体或其蕴含的主要精神。1987年,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提到“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主旋律”一词首次被用来形容影视作品。[2]自此,“主旋律”这个形容词就在影视界广泛流行开来。主旋律作品意为具有真善美意蕴的、讴歌正能量的作品。

“影视作品”是一种以摄像机作为依托,荧幕和声音作为媒介,以胶片为载体,通过播放器产出的一种多维、动态、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统称。广义上,“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独幕剧等,在狭义上只包括电影和电视剧。如此,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来解读。广义上,主旋律影视作品就是指能宣传真善美的电影、电视纪录片等;狭义上,指由我国政府委托或指定特定制作单位创作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内容多以展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人物及革命历史题材为主。[3]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地道战》《地雷战》到今天的《建国大业》《山海情》《觉醒年代》等,都属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它们都充分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对陶冶情操、塑造价值观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对“主旋律”“影视作品”及“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梳理可知,主旋律影视作品就是能反映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国家正面形象、使人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

2.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特点

唯物辩证法强调,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影视作品中的特殊存在,既有普通影视作品的杂糅性、审美性、思想性等共性,也有不同寻常的个性,如政治性和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商业性和社会性。

首先,主旋律影视作品具有政治性和民族性。政治性作为主旋律影视作品固有的、根本的实质属性,其“基本观点、主要精神”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其中。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主旋律影视作品肩负起了培养全国人民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信仰的使命。主旋律影视作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叙事内容和人物情感,是主导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其政治倾向。与此同时,主旋律影视作品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民族风貌。如在长久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锻造的坚决刚毅的改革精神,在党领导的脱贫工作中形成的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等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性格有其内在独特性,其中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品格都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的优秀资源。

其次,主旋律影视作品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20世纪初拍摄的《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电影,20世纪50年代的《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电视剧,这两部作品是中国影视发展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受到新文化、新理论和新浪潮的影响,开始展现中国力量。不同的时代都会产生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定文化,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状况等,是时代的精神内核。主旋律影视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其内容展现了国内各个时期的历史、方针政策的变化。1932年,左翼文化运动不断兴起,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姊妹花》展现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绪、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也反映了现实生活。近几年,电影《湄公河行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等作品开始突出人的价值关怀,塑造人民英雄。主旋律影视作品寓教于乐,将教育性的内容通过影视作品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地展现出来,使观众见闻习染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主旋律影视作品具有商业性和社会性。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表意见,指出优秀的影视文化应该是同时包含着经济和社会的双层效益和价值的。[4]从这个角度来看,主旋律影视作品理应完全与过去那种政府支持下的、内容单一枯燥的形式不同,而应该借助其独有的商业性的形式从各个渠道传播主流价值观,抛弃单一的说教、冗长的叙述和一成不变的“神剧”式剧情。要让主旋律影视作品变成一件商品,打破艺术、娱乐和思想三者之间的壁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立足其政治属性,加入商业元素,运用商业化的制作和运作经验,成为在新场域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需品。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资料来源于生活,应更好地回馈人民和社会,这也是主旋律影视作品社会性的体现。主旋律影视作品一直是由国家、政府管理的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在引导人们树立三观、反映社会发展步伐,以及记录时代复兴最强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精神方面给予人们鼓舞。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探源

主旋律影视的影响作用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大众传媒及其功能理论中寻找理论基础,只有将理论融入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

1.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在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指导着主旋律影视作品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影响作用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都与之相关联。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理论更能体现其独到的指导作用。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也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理论正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他们领导并参加的工人阶级运动。而文艺理论的创建也是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机械唯物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对人类文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文艺和政治一直都是一个敏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是一种复合体,处于经济对文艺的决定作用及文艺对经济的反作用之间。毛泽东曾说过:“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及其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5]文艺是否促进政治的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理论与其他文艺理论区别的根本标准,而文艺是否为政治服务,也是判断文艺理论是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文艺纳入国家上层建筑,并进一步提出:文艺是一种区别于政治、法律和宗教等特殊上层建筑的主观范畴,因为文艺是审美的。文艺之美体现了人民之美,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需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理论为主旋律影视作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立场原则,只有避免了空想主义和虚无主义,才能做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与实践的不断创新,许多高校和专家开始关注隐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指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的一种方式,具有教学手段灵活、教育目的隐蔽、教授过程平等及育人效果持久四个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诸要素和内容随机融入,且以灵活的方式潜隐在各种载体内,通过一种更加容易被接纳的方式不断渗透到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其综合发展。

作为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旋律影视作品从内容、思想到形式都被注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内核,包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多元化的系统性知识。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与影视艺术的结合,开发和利用了生活中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蛛丝马迹及细小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不仅让人们在观赏和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增强了爱国情感,激发了民族精神。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主旋律影视作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支撑。

3.大众传媒及其功能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不断影响着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人类社会大踏步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应运而生。大众传媒被定义为有能力运作大型媒介系统的社会范畴,且具有一定的规模。[6]显而易见,主旋律影视作品就是通过这种大众传播形式,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从三个层面总结了大众传媒的功能理论,即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及延续社会文化的功能。[7]监测环境的功能就是指大众传媒拥有一种新型的“器官”延伸作用,能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感知、了解、认识并逐渐适应客观环境,进一步改造社会;协调社会的功能就是大众传媒作为一个中介去发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如帮助群众解决自身利益问题、揭露违反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大众媒体具有一定的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而延续社会文化的功能是指人类文明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及影像的形式不断延续和承袭下去。随后,美国学者赖特在拉斯韦尔三功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功能学说。赖特认为,娱乐也是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功能。娱乐功能的提出使大众传媒的功能学说更加完善,毕竟休闲娱乐是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8]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大众传媒功能理论,如:李良荣认为大众传媒的功能为沟通和提取信息,宣传和监督舆论,整合并赚取利润,传播知识及提供娱乐[9];刘建东认为大众传媒还有政治功能,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创设舆论环境[10]。

影视作品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大众传媒及其功能理论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因此,如何推行大众传媒的创新与发展也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指出,在文化建设上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11]。这既说明了主旋律一定是在多样化的基调上产生,也表明了主旋律作品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最终目的就是塑造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积极向上。近几年,《大江大河》《知青》《隐秘而伟大》《觉醒年代》等作品在聚焦大时代背景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小人物的命运。生动的故事和精湛的演技,使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拥有极高的收视率。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中高尚的思想和催人泪下的故事,更多的是它能跟大学生产生心灵上的交流,融入大学生的内心。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属于一种主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旋律影视作品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及道德规范。

1.主旋律影视作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我党发展的第一位问题。毛泽东同志曾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必须始终把准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关乎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信仰共产主义事业,是否认可我国的意识形态。大学生是国家大力培养的后备力量。当遇到不实的舆论煽动和恶意挑拨时,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和意识形态,就会产生动摇和怀疑,这对社会、国家、学校和大学生自身都是极度危险的。

主旋律影视作品中上演的都是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或者政治生活,时刻围绕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剧中所处的历史环境、事件的政治立场、角色的政治选择都能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政治方向。主旋律影视作品运用艺术手段来教育学生,比书本上的政治理论更有效果。

2.主旋律影视作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旋律影视作品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还体现在它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被定义为一个人通过对其周围的客观事物思考后形成的、对自己的行为的效果和意义的总看法和总评价。此时,主旋律影视作品发挥引导作用的进程,就可以界定为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在大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以某种正确的、合乎现实的价值取向来使自己的作用目的同向,发挥其互动功能,形成大学生在不断成长中所需要的,以及社会持续革新所需要的正确的行为准则、思想意识和价值规范。

主旋律影视作品承载着具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想教育政治信息,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主旋律影视作品向我们提出了“面对困难时怎么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并在绵延的故事中给出了方向和答案,这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说,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具体化、生动化的形式向大学生传导这些具有价值引导性的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价值观念,并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价值观,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重新思考和认识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不断纠正,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主旋律影视作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

社会道德规范,简单来说就是分清真、善、美的价值问题。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自始至终都重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尤其重视“善”这个伦理道德问题,强调伦理道德的渗透和影响。人类社会需要秩序,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必定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判断善恶美丑时,大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用正确的道德规范约束个人行为,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刻画不同时代、环境、人物和人物行为的同时,也发出了对人们道德准则的反思和拷问。剧中人物坚持真理和本我的态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处事风格、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革命气质,都在伦理道德上产生渗透和感染作用。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是大学生学习社会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大学生将道德规范外化于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四、阻碍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因素

主旋律影视作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循序渐进共同作用的。因此,我们只有在行动上归于所化,提高站位,找出这些因素和问题,才能让主旋律影视作品发挥更好的影响作用。

1.主旋律影视作品本身流于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资本和利益成为推动影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环境下,主旋律影视作品难免会受到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部分作品流于形式,思想内涵极为浅显。在市场经济和利益的推动下,影视剧作者往往会以资本的需求为导向,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摒弃制作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初衷,以票房盈利为最主要的动机。例如,为了跟紧热度迅速捞金,作品从剧本、选角、拍摄时长,再到后期制作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尤其选角时为了迎合粉丝喜好,不管角色的气质和内涵,直接选择当红的流量明星,粗制滥造,最终使作品变成流水线产品,质量谈不上,更遑论对大学生的教化了。

2.大学生对主旋律影视作品有刻板印象

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2岁,正是青少年向青年转型的过渡期,他们心智不成熟,认识社会和世界的方式十分有限。对于主旋律影视作品,他们大多认为不如综艺、古偶剧及爱情剧吸引力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主旋律影视作品确实陷入了一段瓶颈期,一些影视作品追新猎奇,不尊重历史事实,被大学生打上“雷人”的标签。这些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产生排斥情绪,错过很多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

3.高校忽视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环境,但是很多高校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利用和传播并不充分。虽然高校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影视作品的教化作用也应得到重视。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待提高。观影设施不是很完善,也没有影视作品的资源,传播率和利用率低,这制约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影响作用。造成这种制约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高校和任课教师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挖掘不深,使用不多,没有将其作为教学途径和资源,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高校管理人员没有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传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不积极开展与其相关的实践活动,也不采购与其相关的文化设施,最终限制了这一“能开口的教科书”的陶冶作用。

五、结语

目前,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更具实效性,它以更加轻松的方式使大学生憧憬的学习形式成为现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旋律影视作品叫好不叫座的格局,使大学生的审美热情受到极大的唤醒和高度的激发。在当前主旋律影视作品良好发展的势头下,研究主旋律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典型思想教化价值,为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