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民健身论述的逻辑内涵与时代特征

2022-11-22 14:18周德书黄元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竞技全民总书记

周德书,黄元骋

(1.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出了党和政府对建设一个基于健康国民和健康社会的强大祖国的期盼和决心。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我们重返国际舞台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40年,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让世界知道和了解,而奥运会和种种国际体育竞技场无疑是中国人民表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舞台,因此竞技体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途径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因而受到国家的格外重视。像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竞技体育水平也突飞猛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站到了世界竞技体育的顶峰,同时,也宣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时代的来临。竞技体育、健康体育、休闲娱乐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体育事业发展格局已经开启,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宣言的感召下,健康体育尤其受到了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体育工作的过去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审视、规划和重新定位,积极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蓝图,并特别部署了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内在逻辑,过去十几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全民健身有关思想,对我国体育工作给出了重要指示和明确指导。深入研究和分析习近平全民健身有关论述,对理解习近平体育思想和把握我国未来全民健身工作的总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民健身的论述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对其中的逻辑内涵进行揭示和分析,剖析习近平全民健身思想的立体理论构架,从目标、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指导我国实现全民健康和构建体育强国的伟大实践。

1 习近平全民健身论述中所体现的政治格局与逻辑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多次提及“全民健身”,表达了他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态度和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这其中自然流露出了他对“全民健身”和广义的“体育”概念的理解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总体向前发展的计划和要求,既有全民健康、健康中国和建设强大祖国这样的宏观目标格局,又有推动全民健身行动的具体步骤和途径的注重目标达成的现实格局;既有构建健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大叙事,又有实现人人健康、人人幸福的美好中国的家国 情怀。

1.1 全民健身、全面小康与全民健康三者的逻辑关系

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需要一个中间步骤,或者说是一个社会运行的平台,那就是全面小康。全民健身、全面小康与全民健身三者之间体现着因果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双重逻辑关系。

从因果维度来看,2020年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元年,过去我们在经济欠发达的时期,人们对于小康社会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温饱和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方面,大众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也多聚焦在物质供应丰富、经济充分发展方面,人均收入的提高曾经是全社会最为关心的内容和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构建的逐步完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有了诸多变化,因而对小康社会的期待和理解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小康社会的概念在我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到“小康”的概念,他希望若干年之后,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够成为“小康之家”,那时候的“小康”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胡耀邦总书记正式将“小康”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目标,当时的提法是: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1]。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大会报告中对小康社会的提法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进一步明确,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释,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3]。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把“小康”从生活水平提升到一种社会发展状态,进一步突出了全面、均衡的概念,体现了他对全体中国人民负责的领袖情怀和脚踏实地、注重落实的工作作风。

“小康社会”内涵的不断丰富体现了我党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每一代领导人对社会远景的憧憬和期盼,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原因所在。今天,健康成了幸福生活的充分、必要条件,在这种新思维下,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生活富足而健康的社会,人人健康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康社会”的概念在很多场合已悄然变成了“全面小康”,现在中央提到小康社会的概念时更多的是强调全面小康,意在强调现在提到的“小康”已超越了过去丰衣足食的社会理想。全面小康的“全面”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突出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小康,使全社会都达到小康水平,要尽量消除地区差别,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惠及全国人民;二是不仅在物质上,而且要在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精神层面上全面达到幸福水准,其间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样不可或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构建健康社会是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反过来,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才能有钱有闲地去健身、休闲。而从国家层面来讲,经济充分发展了,国家才有能力投资兴建更多的健身、休闲场所,才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大众的运动健身需求,经济是健康促进的物质保障,全面小康中的核心指标是人均收入。所以,全面小康是全民健身的物质条件,全民健康则是全民健身和全面小康的最终目标。或者说,全民健身是行动,全民健康则是我们所期待的行动结果,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时间维度来看,《全民健身计划》早在1996年就被提出了,那是国务院首次将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在竞技体育和健康体育上全面均衡发展的开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体育事业虽然也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政府和大众重点关注的还是竞技体育,因为经历了几十年相对封闭的发展,我们需要全面步入国际社会,参与到国际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当中,竞技体育是扩大我国影响力和吸引世界关注的最佳途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们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们已经基本成为了奥运国际赛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成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之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感成了我国政府新的关注点,强调全民健身是基于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发生重要变革中暴露出的种种健康问题,同时,由于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趋势也逐渐显现,因此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现代文明病流行化之间似乎存在一种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全世界史无前例,但地区差别和贫富不均问题仍然存在,所以“未富先老”“未富先病”使得我们应对社会健康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应该说,我国政府提出全民健身的时间点,相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程度是超前的。尽管如此,我们在发展经济、重视健康问题之间也存在一种时间先后关系,即:先有经济发展,后有健康重视,这似乎成了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铁律,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对于推动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为什么说我国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全民健身、全面小康、全民健康”是一种政策上的飞跃?因为历史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时间点,今天我们有了相对强大的经济基础,健康促进政策更关注的是行动和落实,已从以往倡导和号召为主发展到现在号召和行动落实并举。

《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有效地强化了国民的健康意识,激发了他们运动健康的热情,但总体健康促进效果并不尽人意,表现在体育资源分配不均、地域间体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体育发展方式创新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这对党和国家的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重新系统地进行了顶层设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变得有章可循,有步骤可依。“全民健康”“体医融合”“健康中国”等都是全民健身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和远景规划。全民健身发展的这种时代特征清楚地表明,从全民健身到全面小康,再到全民健康有着不可逾越的时空逻辑。

1.2 全民健身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健康个体目标

早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敦促各级学校、企事业单位工会积极组织体育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一方面,建国初期,经历了十年战争和多重自然灾害的中国人民,健康状况着实堪忧,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振民族精神是当时的当务之急。此外,那时的中国,国力薄弱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军事斗争形势严峻,所以,全民皆兵是我国国家的基本国策,发展体育运动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紧密联系,增强人民体质很大程度上是为全民皆兵做准备,所以那时的学校体育中包含了许多军事体育的内容。另一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投入远远不足,国家健康促进的最直接、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发展体育运动,把体育运动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虽然建国以后的二十多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发展,但国家依然贫穷落后,即便这样,在政府重视体育工作的政策下,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了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我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形象并不匹配,与西方乃至亚洲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基础差且不成体系,要想尽快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就必须首先与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建立联系,进而融入西方工业体系,加入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链之中,为此,我们首先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评估中国的发展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国家形象和扩大国际影响力,成了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显然,竞技体育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而奥运会是最好的舞台。为此,我国推行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即举国家之力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从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省队、国家队一整套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到省运会、全运会、世界锦标赛、奥运会的一整套竞技体育人才选拔体系,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竞技体育,在努力提升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同时,也在极力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洗别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振奋民族精神。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节节攀升,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们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总数第一,我们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了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竞技体育强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有效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扩大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使我国人民真正体验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当然,这也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合并而取得的整体效应。

冷战时期,各国为了表现自己国家的强大和在经济、科技、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优越性,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成了当时各国优先发展的国策,特别是在苏、美两大超级大国之间,东、西德之间以及中、日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通过竞技体育而暗自较量的国家意志,因此,各国在竞技体育中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之后,国际间通过竞技体育的对立和对抗更多的已转向合作,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也渐渐被淡化,竞技体育的娱乐化、商业化成了一种新的世界潮流。反观我国,当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达到高峰之时,人们也开始对“为金牌而战”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质疑和反思,毕竟我们在竞技体育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其实,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之所以令人质疑还因为,相对于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或者说体育的健康功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比于我们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体育事业的大众体育发展状况已相对滞后了,它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和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作为休闲娱乐、作为健身途径、作为文化时尚,人们对不同形态的体育需求日益丰富和多样。此外,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的是人们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这导致运动缺乏、营养过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新的流行病。同时,环境问题、社会压力问题等导致的种种健康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现代文明病”取代了过去的传染病及营养不良而成为健康的最大杀手,应对这些问题的首选之策便是体育运动。国务院于1995年提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并举的体育国策[5],旨在将全民健身提高到与竞技体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时间,全民健身成为一种社会热潮,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功能受到学界和大众的一直追捧,但也存在推进缓慢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许多方面开始务实摸底、系统规划、狠抓落实,全民健身也被又一次着重提出,并突出强调它是我国当前健康行动的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中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6]。这段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阐述了我们推行全民健身的宗旨就是要让人民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同时,全民健身的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采取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康的总体目标,而这又是构建一个健康社会和强大国家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对人民健康、幸福的基础性意义,把全民健身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表明他希望通过推行全民健身运动而实实在在让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实实在在奠定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础。2019年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要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上狠抓落实,把健康中国建设行动具体落到实处。众所周知,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元年,每个人享有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小康社会的核心要素,从这个角度便可以看出全民健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把推行全民健身的个体化原则作为推进全民健身的切入点,使全民健身不再是一句口号或一个倡导,而是一种行动宣言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他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7]。这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次在这样的高度被纳入到全民健身的概念之中,成为了“全民健身”的重要内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身思想的一个闪光点,体现了他对于体育运动如何影响人的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事业出发点,而且强调了全民健身的个体目标,也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国家为促进人民参与体育健身,积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他把这种国家行动列为国家 战略。

40年改革开放把我国经济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逐渐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时,国家需要从内里真正强大,健康国民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以后,其生活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健康身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享受成了大众的普遍追求,因此,满足人民健身需求是政府新时代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满足人民健身需求”的观点,体现了他对于推行全民健身行动的迫切心情,体现了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落到实处的决心,而从行动和目标达成的角度看,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基础和当务之急。

1.3 人民富足安康是我国构建健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人民富足安康是每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期望和重要的执政目标,只不过对于刚刚发展起来并取得一定经济成就,同时存在部分地区发展还不平衡的中国而言,构建人民富足安康的健康社会的愿望显得尤为迫切。在改革开放初期,全社会都关注经济发展,虽然健康社会构建在任何时期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但那时谈及建设健康社会还是一个相对远期的目标。经过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许多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地区间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充分,医疗负担过重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等等都使得党和政府认识到,人民身心健康是健康社会的基础,提高人民总体健康水平是我们构建健康社会的出发点。而当前我们能够采取的重要措施就要让人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和健康社会的建设中来。

在习近平全民健身思想的总体构架中,个体动员是实现全民健身从一个倡导到落实行动的开始和基础,而全民健身在“中国梦”的构筑中是构建健康社会和实现人民富足安康的近期目标。“中国梦”不是梦,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具体地,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目标和战略规划,实现这个目标分两步走,也就是两个100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下我们必须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从最直接的视角看,全民健身与以上五项都密切相联系。首先,健康国民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国家的建设者首先必须是健康的国民。特别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运动促进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它可以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部分。其次,全民健身在强调科学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要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积极的健康文化传统,摒弃不健康的生活习俗,这就涉及到健康的文化建设。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全民健康行为,而且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反映,是一种文化现象。推行全民健身也是在推广一种健康文化,而健康文化对国民健康的影响更广泛而深远。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健康养生的精华,使之与当代运动促健康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构建健康体育文化是关乎我国整体文化建设的要素。第三,人民健康、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终极奋斗目标,也是维护政治安全和执政地位的核心保障。

全民健身是健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初,中国人在国际上被称为“东亚病夫”,的确那时候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总体较差,即便到了1949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99年平均寿命达到70.8岁,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到2010年,我国平均寿命达到73岁[8]。中国人健康水平的快速提高是中国共产党建政以来在卫生健康领域综合成就的具体表现。过去我们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对传染病的控制(如:天花、疟疾、脊髓灰质炎等)和对总体医疗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方面。今天,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或者称现代文明病成了人们面对的主要健康危险,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等。也就是说,医疗水平和医疗覆盖范围已经不是制约我国全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相反,人们的健康认知、健康意识、健康行为,甚至环境健康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成了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对当前我国健康主要矛盾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我国人民迈向幸福生活新高度的解决方案。

所谓健康社会,就是要保障我们的国家能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健康发展,协调联动。其中,全民健身与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一个更大的话题,它涉及到环境健康与人类行为健康,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文化进步的综合表现,它最终会促进社会健康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中,极力推广环境保护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倡导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健康节约的、环境友好型模式。那么如何能够让人们重视环境对我们人类自身的影响问题呢?重视健康、追求健康是最佳答案,全民健身能够激发人们追求健康的行动和意志,在追求健康的过程自然就会重视环境和生态文明问题,自然会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从这个角度讲,全民健身和健康社会构建更是一种健康精神的塑造。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反观全民健身可以看出,全民健身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一种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9]。健康社会不仅仅是全民健康,更重要的是它要有一种健康的精神力量来激发全社会积极向上、健康和谐。这是十九大以来全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全民健身新的理解和达到的新高度,也是未来我国全民健身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向。

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仅强调个体或者大众的身心健康,而且突出强调了其中重要的社会意涵,它是构建健康社会的关键促进力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0]。我们经常谈到软实力,即国家真正强大不仅表现在它的硬实力上,比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工业化程度等等,而且也表现在它的软实力上,比如:文化影响力、教育水平、国民素质、社会健康等等。显然,习近平思想关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已把全民健身纳入到了国民素质这项国家软实力体系当中,特别是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中,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当作一种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因此要把中国社会构建得完美,才能对世界有良好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他曾说,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1]。

1.4 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终极目标

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而健康中国不仅是国家与民族健康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中国在国际上的一种国家形象,更是中国人自信心的底气与民族自豪感的源泉,树立民族自信心,构建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是唯一途径。因此,全民健身的终极目标就是全民健康,全民健身是行动和过程,全民健康是目标和结果,推动全民健身就是要让全民达到健康状态,最终构建起健康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12]。所谓“全方位”就是要从体育运动、营养饮食、医疗保健和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为人民提供健康保障;“全周期”则是要从生命的全周期考量健康管理与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保障。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2]。不难看出,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出的全民健身的概念实质上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全新的意涵,即: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紧密联系了起来,把全民健康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关注点和出发点。

把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从目标到结果、从行动到最终理想状态的系统工程,这是我国新时代社会管理体系现代化、执政理念科学化在全民健身行动中的具体表现。建设健康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步骤。健康中国不仅仅是中国健康,而且也考虑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健康状态对世界健康事业的影响和贡献。在2016年8月26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提出,今后15年,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行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幅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13]。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放到了更大的范畴和视野中,使我国的健康促进事业被赋予了民族复兴与共享国际的理念。而“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提法,进一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目标中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胸怀。这次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对世界健康事业的意义的重要阐述,也切实地提醒我们,搞好中国的健康事业对全球健康事业的重要性。同时,健康中国建设本身需要我们在健康优先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上勇于创新,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他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健康管理方面的短板和积极探索,尽快完善[14]。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国务院于2019年提出的健康中国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具体制定了实现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步骤和措施,措施涉及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慢性病预防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等诸多方面。全民健身在其中占有重要篇幅,而且与其他各项健康影响因素并列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健康中国建设方案,不能不说这是我国新时代构建健康中国的号角和政策指南,它标志着我国在推动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和构建健康中国的思想和理论上的突破,它赋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更加具体的健康的内容。从纲要中提出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可以看出,对于实现全民健康、构建健康中国,党和政府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行动实施路线图,既规划、构筑了理论体系,又提出了细化的实施步骤,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具体佐证。

2 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身论述的主要内容及其精神实质与时代特征

2.1 强调全民健身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历史上在唐、宋时期曾经是世界上的强国,即便到了清朝早、中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然而清末的闭关自守和西方现代工业的崛起,使中国渐渐被许多西方国家超越,而沦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文化上、国民健康状况等方面都曾遭到歧视。从1911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等领导的辛亥革命一直到今天,中华民族一直有一股内在的驱动力,就是要使中国再次强大,真正成为能影响世界的大国,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无数中国人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关于全民健身论述的内容中也体现着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袖情怀,宣言了他对“中国梦”的具体蓝图的展望。具体地,“中国梦”包含着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人民层面三层涵义,国家层面上,中国梦就是强国梦,要使中国再次强大,成为影响世界和领导世界的中心力量;民族层面上,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是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文化和民族传统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期待;人民层面上,中国梦归根结底是要使人民享有安宁、健康、幸福的生活。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梦想,而身心健康是人们所有梦想的基础,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这种对健康的认识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人们的共识。同样,无论对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还是结果,人民健康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过程而言,没有健康的人民就没有健康的劳动力,就没有一个正常可负担的医疗体系;反过来,没有人民健康的“中国梦”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那个梦。因此,人民健康、幸福是中国梦的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层面、国家层面伟大复兴的基础。

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有底气、有必胜的信念的。综合国家统计局和BBC等媒体报道的数字可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于2009年、2010年前后已超越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无疑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上的基础。然而GDP仅仅是反映经济总量的指标,它不能代表我们已经实现了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真正的强大还要看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社会发展的健全与完善(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等等),还要看我们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等等,而这一切都基于一个最基础的前提,那就是健康的国民与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国民就是指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而健康社会则是指全社会要有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促进的种种政策、法规、公益、文化等一系列影响健康的软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多种场合强调了全民健身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2017年10月18日,他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他认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2],深刻阐述了体育与国家兴旺的辩证关系。同样是在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足见他对人民健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的深刻理解、对全民健康的迫切希望和构建健康中国的坚定决心。中国梦的所有蓝图中都包含着全民健康的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发表的讲话、谈话都把全民健身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可以说,习近平全民健身思想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全民健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不可分。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规划,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更多的是落在当代青少年的肩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少年健康视作关乎民族未来的重大考量,对于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他既有殷切的希望,又有隐隐的担忧。在考察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小学教育时他曾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15]。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社会竞争加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长时间经受负重学业负担和学习上的压力,身体健康状况逐年呈下降趋势,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都曾对此做出促进学生健康的教育与课外活动要求,可以说,目前全社会已强烈意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但在应对此问题的策略上仍然难见端倪。习近平总书记抓住体育的健身性与娱乐性是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特征,强调全民健身和全民健身运动两方面入手的健康促进政策,他在多次参加大型体育活动时表明了这样的观点。在考察张家口冬奥会赛场筹建工作时,他强调要让三亿人走上冰雪运动场,表达了他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带动作用的期待,而且现场勉励青少年冰雪运动集训队员,国家的未来,健康中国构建需要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在看望南京青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他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15]。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需要多种精神支柱的支撑,其中体育精神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讲,全民健身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具精神塑造方面的意义。

当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许多方面需要大力投资发展的情况下,庞大的医疗开支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反过来,相比发达国家,尽管我们的医疗开支总额已经很高,但医疗开支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人均占有的医疗资源更是相去甚远,反映了我国在大众医疗保障方面仍然有待完善。201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开支是111584.57亿美元,占GDP的5.5%,而美国是180366.48亿美元,占GDP的17.1%,日本43830.76亿美元,占GDP的10.2%,德国33636.00亿美元,占GDP的11.3%[16]。医疗开支在GDP中的占比反映了国家对于民生的投入和对国民健康水平的关切,我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努力提高这个比例。2018年的这个占比仅过了一年便有了显著变化,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2019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暨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表示,我国2018年医疗卫生开支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在逐年增加,政府对医疗健康事业也十分重视,但资料显示,我国几十年来居民健康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不仅影响了医疗健康事业本身,对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1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民健身”绝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体育运动的概念,而是把全民健身与经济、社会、文化、医疗等事业联系起来通篇考虑,把全民健身放到“中国梦”的大格局中进行系统规划,从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体育融合”“体医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健身和养生,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健康、向往健康,因为在过去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苦难,战争、自然灾害、传染病、营养不良等由于贫穷和落后而导致的危害健康的因素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因此,全民健身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他对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需要奋力改变命运的奋发的呐喊。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全民健身思想的指引下,健康促进政策密集出台,在体医结合和生态健康等政策中可以看出,今天的全民健身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基础,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同构关系构建[19]。

2.2 把人民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作为新时期全党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我党未来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党对人民的一种宣誓,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翻开了新篇章。而随后的一系列健康促进相关政策着重体现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先后解决了14亿人的温饱问题;使4000多万人脱离贫困;国家一、二线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大力改造和新增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科技、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等等。当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在现代科技、文化深深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时,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幸福度成了新时期人民的新需求,也自然就成了全党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从我国近年来大规模投资的方向多是指向民生的经济指标就可以看出这一点,高铁与铁路的升级改造、新建机场和老旧机场改造、通讯升级与扩容改造、公园运动设施以及环境美化建设等等都是想让人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便利和生活环境更优美。这些美好生活所依赖的硬件环境的建设很容易被老百姓体察到,而社会公益和综合性软环境建设则没有那么直观和外向,事实上,我国在改善人民生活的软环境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包括: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投入的增加;健康教育与健康社会公益建设;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绿色产能投入与落后产能的淘汰或升级改造等等。其中,全民健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强、社会工艺色彩浓厚的国家幸福工程,它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健康,而对人民大众的惠及却润物细无声。体育运动、健身休闲向来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动,只不过温饱之后、富裕之后的人们对它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6]。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行动,并把它列为国家战略,这足以证明,我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已不仅仅限于发展经济,全面脱贫奔小康,而是把切实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民生指标纳入了未来发展的目标体系,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温暖、更加具体、更接地气。

西方发达国家在健康促进方面也有许多举措,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与西方国家的健康促进政策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行动强调全民参与性、国家政策的系统性和目标的达成性。首先,全民健身的提法就阐明了运动健身要全民参与,在运动健康教育、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势头、运动健康社会公益建设等方面,全民健身促进行动已经遍地开花,势不可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把全民健身与健康教育、医疗保障、体医融合、体育健康产业、健康社会公益等编织成网,使他们互相促进、互相支持、互相制约,从而使健康中国的构建目标成为系统的、有步骤的全民行动,这个规划纲要是未来10年我国健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也是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它是我国新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具体体现。在朝向一个既定目标,步调一致的国家动员能力方面,显然我们优于西方,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必然而且已经显现出了这种优势。其次,中国人向来注重健身、养生,在科学生活方式方面更多的人趋于科学和理性,这与西方的享乐主义截然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在推行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行动时能够最广泛地得到人民大众的响应,最深入人心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这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文化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自信”中,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很容易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推广中窥见一斑。中华民族自古有着养生的传统,并创造出诸如:气功、武术太极、五禽戏等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并流传至全世界。改革开放之后,全民对于竞技体育和奥运金牌的热情也是全世界最高涨的,如今,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已达顶峰,人民对竞技体育的热情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引导下迅速地向健康体育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如此看来,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而是全社会健康构建问题,表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个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是我们道路自信的基石。

2.3 把健康中国视为中国走向强盛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的所有论述都体现着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宏大理想,那就是要使国家全面走向强盛。国家走向强盛除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之外,更基础的要有健康的人民和健康社会。我国从2008年奥运会之后,健康体育逐渐成为人们体育价值观的主导,竞技体育热度一定程度上在向全民健身转移,我们惊喜地看到,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在竞技体育与健康休闲体育之间取得了平衡。过去人们对竞技体育金牌的关注也是处于对祖国强盛的愿望和期待,而当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至巅峰之时,人们却清醒地认识到,竞技体育的强大不能代表国家的强大,真正能够保障国家强盛的是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国计民生的保障,人民健康是这一切的基础。相对于竞技体育,我们之前忽视了体育的根本。对健康体育和竞技体育平衡发展的价值转变将大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不仅可以取得积极健康的社会效益,也为体育健康休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从体育教育、体育公益、体育产业多个维度推动体育运动深入人们的生活,其结果必将是体育事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我国高层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的结果,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不仅实现了扩大国家影响力的国际效应预期,而且也为我国健康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造了势,填了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不能用后30年的发展否定前30年的功绩和成就。用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不难想到,经济上如此,体育事业也如此。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需要改革,它是时代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举国体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积极的作用。今天国家发展大计需要对“举国体制”这项国策做出调整,从体制和观念上讲,这并不容易。我们惊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种关于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政策文件、规划密集出台,加强了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并努力引导人们关注运动健康,积极参与健康促进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20]。这里谈到的体育更多的是考虑体育的文化层面的内容,而这种体育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它自然包括竞技体育,但并不限于竞技体育。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领导层首次将体育事业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阐释了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对健康促进、文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综合国力,既有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又包含文化、社会构建、国民健康水平等这样的软实力,两方面缺一不可。

改革开放40年来,温饱富裕之后的百姓对健康的追求更加迫切且更加具体,他们需要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收获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而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健康产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产业,涉及的相关产业多、产业结构复杂,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集群,因此,健康中国行动也是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剂强心剂。通过全民健身促进健康中国构建,可以在民心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等深刻影响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健康中国对于国家走向强盛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从民心层面来讲,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是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与强国战略的必要举措,全民健身符合大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最合民心、最能凝聚民心的国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的最大的民心工程,它更是一项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任务书,其中有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具体步骤和时间限制,其理论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和结果的可预期性都是过去健康促进相关文件未有的,这让老百姓看到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健康中国未来可期。就经济层面而言,全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在于,它大大降低了国家的医疗卫生开支,减轻了国家消耗型经济负担,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可集中用于非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从而可提高全民族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益,这无疑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全民健身间接的经济效应更不可低估,它不仅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健康的劳动力,而且全民健身也涉及健康产业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拓宽产业经济发展的领域,对经济发展起到节约开支和促进产业投资的双重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中,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1]。就文化层面而言,国家的强盛不能缺少文化的强大,文化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潜移默化而效力非凡。强盛的文化不仅能影响本国国民,而且能够对外输出,影响全世界。中国人自古重视健康,重视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一种生活理想,也是一种提醒人们日常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健康和健身文化,弘扬这些文化传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思想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实践,是从全民健康角度推动健康中国构建,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具体行动。

健康中国是百姓的梦想,也是国家的梦想。健康中国行动既有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升百姓福祉的社会学意义,又有全面促进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更有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和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的文化学意义,因而它是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构建健康中国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人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促进健康中国构建的思想是对新时代中国走向强盛的时代脉络的准确把握。

2.4 全面阐释了体育的社会功能

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具有教育功能、文化表现与社会构建功能、政治功能等等;根据体育运动的参与目的,其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比如:竞技体育、健康体育、休闲娱乐体育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就体育的社会功能进行过论述,他对于全民健身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运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狭义范畴,而是把全民健身与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和体育强国梦联系了起来。对于体育的功能作用,他认为,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而且可以将体育运动的智慧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好运用。他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把个人梦、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融合起来[22]。这是他从国家管理和政治的高度对体育多重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把握,基于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近年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政策指向,那就是,以健康体育为突破点,全面均衡地发挥体育的各项社会功能,把我国体育事业的综合发展作为满足人民美好追求的重要途径之一。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家口考察冬奥会筹备工作时强调: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23]。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体育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认知,其中涉及到竞技体育、健康体育、体育产业、休闲娱乐体育,同时也强调了体育对社会构建的功能,它表现了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和习近平体育思想的精神实质。

首先,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社会构建相对滞后了,全民社会福利、社会公益水平、全民健康水平等等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短板,是时候加强这些软实力的构建了。新时代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推广就是把体育事业促进社会构建方面的功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把人民对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追求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纽带。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矛盾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间差异导致的全社会体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有学者就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我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求。为此,建立全民体育服务体系,均衡全民体育建设的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24]。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年来,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向健康体育和体育多重功能转向的过程中,地区间公共体育资源分配的差距已经在缩小,虽然问题依然存在,但进步也是十分明显的。研究显示,我国公共体育资源均衡配置水平差距呈现明显的逐年递减态势,但总体差距依然明显。区域间存量及增量速度差距是导致公共体育资源非均衡发展的主要成因;资源整体增长趋势明显,且状态流动性较高,但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省份依然占比较大,整体向中低水平发展[25]。这些研究都表明,体育事业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

其次,把竞技体育、健康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的时代已然来临,全面、均衡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是当前我国政府一系列体育政策出台的着眼点和明确目标,而这一切的最终结果还是指向人民健康水平。过去我们把奥运金牌看作体育振兴的标志,然而没有其他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做支撑,竞技体育一枝独大并不能满足人民对体育生活的需求,毕竟竞技体育是少数人从事的活动,普通大众更多的是从事运动锻炼、运动休闲、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娱乐等等。近年来,我国人民对体育的兴趣和关注点越来越广泛,可以说,是在竞技体育的带动下,我国体育生活丰富多彩之势已经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曾说:体育不仅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还可以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我们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6]。只有体育各项事业全面、均衡地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体育强国。

最后,体育强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部分,是对我国体育事业新时代发展的一种感召,虽然全民健身是促进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但放到体育强国的战略规划中,全民健身必须与体育的各项社会功能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有效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27]。事实上,我国过去体育事业的发展正是缺乏一种大的格局,以致政府和民众都把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注意力游走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之间,在某一个领域时而过热,时而冷却,很难形成协调发展之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很强的批判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声音,似乎又要否定过去我们的竞技体育发展成就,转而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体育,认为这才是体育运动的本来价值,而过去几十年,竞技体育冲击和影响了我们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不能不说,这又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把握体育事业通盘发展的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全民健身为出发点,系统阐释了体育强国梦的实现路径,正是我们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格局所在。

3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包含了未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具体发展规划和目标愿景,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和逻辑框架。他在很多场合所做的关于全民健身的论述,综合起来也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体育思想精髓,是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期盼。他的全民健身思想实质上包含了竞技体育、健康体育和休闲娱乐体育的体育事业总体框架和协调发展的系统考量。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全民健身思想精髓有利于我们全面贯彻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行动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体育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之路,把满足人民对美好、健康、幸福生活的追求作为每一个体育人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竞技全民总书记
全民·爱·阅读
时局图
电竞种植记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