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1-22 14:04赵永萍张文银赵世军曹晓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定区蔬菜生产

赵永萍,张文银,赵世军,马 莉,曹晓丽

(1.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定西市安定区气候冷凉,因甘蓝、芹菜等为喜凉型蔬菜,种植面积比较大[1-4]。近年来,安定区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按照“提档升级优势产区标准、提质增效灌区设施建设、扩大旱川浅山区特色种植面积”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全区已构成以内官营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16 个乡(镇)发展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片带,提高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2020 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为12 333 hm2,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20万t 和24 亿元。

1 做法及成效

1.1 合理布局,在不同区域分类建设标准化基地

时间上打破了冬季不能种植的限制,形成春季种设施大棚菜、夏季种露天地膜菜,秋季作物收获后种复种菜,冬季利用日光温室、设施大棚等种设施菜的生产方式,优化了区域布局。在市郊区主要种植芹菜,西南部等地主要种植甘蓝和旱地辣椒,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10 000 hm2;在浅山区主要种植旱地辣椒、散花和西葫芦等,种植面积1 333 hm2。种植基地特色明显,形成了“三个流域一条线”的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一是“西巩河流域”芹菜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区,包括西巩驿镇、青岚山乡和石泉乡,水质苦咸,重点发展咸地芹菜绿色高效种植。二是“东河流域”甘蓝、芹菜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区,包括团结镇、凤翔镇、李家堡镇、宁远镇,以地膜甘蓝种植为主,在水资源保灌的水川区发展芹菜种植,扩展“安定芹菜”总量。同时,利用小山泉、小涝池、小水罐等,充分挖掘水资源,在浅山区推广甘蓝等蔬菜种植。三是“关川河流域”甘蓝、芹菜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区,包括巉口镇、鲁家沟镇,结合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改造提升日光温室、单体拱棚等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构建现代化的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蔬菜制种基地和育苗中心等。四是“引洮沿线”高原夏菜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区,包括引洮沿线的内官营、香泉、符家川、凤翔、高峰和称钩驿等乡(镇),本区域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区蔬菜种植的70%以上。以“内官营蔬菜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钢拱架塑料大棚种植芹菜,扩展种植地膜甘蓝、芹菜、娃娃菜、花椰菜、莴笋等高原夏菜,大力促进旱地辣椒、西葫芦节水增效种植。

1.2 强化科技支撑,注重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区上成立了蔬菜产业领导小组,区园艺站负责蔬菜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地膜甘蓝高密度栽培技术在安定区试验成功并全面推广应用,甘蓝定植15 万株/hm2,产量90 000~112 500 kg/hm2;地膜西芹、沙地毛芹精细化种植模式得到全面应用,产量120 000~150 000 kg/hm2;旱地辣椒的种植模式从以往的半膜覆盖种植演变为全膜覆盖,从春季覆膜演变为秋季覆膜或顶凌覆膜,并配套垄沟覆膜、垄上栽培、沟侧栽培等技术,发展势头良好,产量45 000~52 500 kg/hm2;钢架大棚一年三茬蔬菜种植模式(一茬早春小菜,二茬夏季毛芹,三茬秋季西芹),在内官等乡(镇)广泛应用,产量可达22.5万kg/hm2以上;在浅山区推广小水井、小水罐等灌溉设施,充分挖掘水资源,扩大蔬菜种植。

1.3 注重产品质量,按标生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加强产地管理,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增施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印发蔬菜标准化生产各方面技术规程,并配发蔬菜种植档案袋,建立健全原始档案资料;在每个村树立关于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标示牌和农药安全使用的各种警示牌。各乡(镇)和产地市场建立检测站(点),配备相关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操作人员,在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对蔬菜质量进行抽检。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配备专业技术力量加大集中讲授、田间地头指导、宣传、督查和处罚等力度;强化产加销全程监控和蔬菜品牌的创建,对“绿锐”“内官”等蔬菜产品商标加以保护,已有绿色A 级蔬菜产品16个,全区蔬菜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1.4 优化产地市场网络,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

安定区现有蔬菜恒温保鲜库674 间,在各乡(镇)建立产地市场28 个,全区蔬菜的恒温保鲜静态贮藏能力达到5 万t,年周转量一般在100 万t 左右。培育从事蔬菜冷链行业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每年稳定招引各地客商从事蔬菜经销达400 人以上,积极推动蔬菜产品产地直采直销,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推广“农批零对接”“农超对接”等产销模式,带动当地蔬菜商贩300 人以上,有效带动了蔬菜的种植,并解决了销售难问题。同时,在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城市大宗市场成功开辟销售窗口33 个,品牌营销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种植结构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由于农民的科技意识还不够强,蔬菜种植“人种我种、人有我有”,大众菜系多,缺乏精、细的菜品,仍以粗放式大田生产为主。

二是在市场销售方面,品牌建设有待提高。安定区蔬菜产业品牌建设起步比较晚,虽然所产蔬菜能配送到长三角、沿海、京津、成渝等地区,但品牌还没有真正打出去,市场话语权不足。

三是在产业化程度方面,全区以鲜菜销售为主,蔬菜深加工基本空白,产品附加值不高,亟待延链补链。

四是在生态环境方面,蔬菜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菜,年产生尾菜35 万~50 万t,通过推广田间尾菜堆肥技术、尾菜直接还田技术、有机肥生产等措施,处理利用尾菜14 万~20 万t,尾菜处理利用率为40%,处理利用水平比较低。

3 发展潜力

按种植模式,全区蔬菜分露地蔬菜(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其中以露地种植为主的高原夏菜与南方蔬菜相比,具有时间差和品质优势,在全国知名度较高,每年5—10 月销往全国10 多个城市100万t 以上,外销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地理和气候资源来看,高海拔是安定区的一大地理特点,冷凉为特有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夏秋蔬菜分期播种和错期上市,且夏季凉爽的气候特征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少,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优势明显。同时,安定区工业污染轻,冬季光照充足,阴雪天气少,有利于发展反季节设施蔬菜。从区域布局看,在稳定现有川、水地蔬菜规模的基础上,在高海拔低产田或非粮冷凉山区发展夏季蔬菜,并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基础设施,提高蔬菜复种指数,有效扩大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的范围和规模。从技术层面看,安定区种植蔬菜历史久远,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建立了不同品种搭配、不同茬口组合的高原夏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发展蔬菜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市场潜力看,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5],安定区作为甘肃省蔬菜生产重点区域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在稳步扩大外销市场份额的同时,抓住“一带一路”与向西开放机遇,全力推动安定区优质蔬菜“走出去”,实现出口稳定增长,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

4 对策

以“稳定大路菜、强化优势菜、拓展特色菜”为发展方向[5],计划从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标准化种苗繁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市场及信息体系、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水川区蔬菜设施化提档升级,提高旱地蔬菜标准化种植水平,稳定浅山区旱地蔬菜规模,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 333 hm2以上。

4.1 改造提升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一是提升改造菜地灌溉设施,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二是建立田间机耕路和生产路网,将田间土路按照标准砂(硬)化,宽度4 m 左右,提高道路通达度,便于机械化作业。三是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进行平田整地,并推广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四是招引有资质企业建立尾菜处理利用工程,进行有机肥、沼气生产等,也可将一部分田间尾菜就近堆(沤),促进生态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4.2 加强种苗繁育体系标准化建设

一是依托鲁家沟镇蔬菜制种技术先进的定西海阔种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新建集约化育苗基地,示范带动蔬菜产业重点乡(镇)蔬菜集约化育苗。二是注重技术培训与宣传,强化制种、育苗技术的培训,推动蔬菜种苗繁育向专业化发展。三是提升改造育种设施条件,新建或改扩建育苗日光温室,并配温控、通风、换气等设施设备,推广水肥一体化、离地苗床繁育等集约化育苗技术,提高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标准化水平。

4.3 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农业科研公司的对接,进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新蔬菜种植模式,推广“草—粮—菜”“薯—粮—菜”等轮作倒茬,应用增施生物有机肥、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生产技术,解决老菜地连作障碍等问题,保护新菜区耕地地力水平。一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引进优质蔬菜新品种(系),力争每年筛选出优质蔬菜品种5 个左右,带动全区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二是积极推广生物农药。结合涉农项目实施,每年引进生物性新型农药5~10 个,在蔬菜优势产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为全区绿色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建设打好基础。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增施有机肥。加强新老菜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科学施用肥料,重视农家肥肥源建设和有机肥施用,提高有机蔬菜产品生产。四是完善推广机构体系。以区园艺站为核心,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区—乡(镇)—村—社”4 级服务体系,切实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五是加强适用技术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后初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服务等方面新技能、新理念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4.4 加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地向产销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建立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特色蔬菜。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新建或改扩建日光温室基地、钢拱架大棚基地和露地栽培基地等,并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新品种(系)蔬菜种苗(种子)、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集成示范、应用及推广,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走统一管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销售渠道的适度规模经营路子。

4.5 加快完善市场及信息体系

一是依托国家级马铃薯批发市场,完善设施设备和信息网络,规范运营管理,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分级冷藏、包装,提升市场营销和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完善营销网络,加强大中超市、龙头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创新发展网上销售、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拓宽营销渠道。三是拓展市场空间。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加大型展会、宣传推介等活动;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提升整体水平;举办高端论坛或推介活动,提升“甘味”农产品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

4.6 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例行检测。扩充检测检验装备条件和技术力量,以蔬菜农残快速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为主要手段,对全区蔬菜进行检测、监测,保障消费安全,确保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二是强化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三是在蔬菜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完善并督促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应用产品包装标识、建立购销台账等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4.7 注重品牌建设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注册蔬菜优品牌和商标,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农产品认证,提高“绿锐”“内官”等蔬菜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二是加强品牌宣传,结合蔬菜标准化生产活动,积极策划、宣传推介一批蔬菜知名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览和推介会,有效提升“甘味”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对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中国驰名商标”“甘味”农产品等称号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支持,调动品牌创建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安定区蔬菜生产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定西市安定区耕地主要养分含量分析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蔬菜也“疯狂”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