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与保障措施探究

2022-11-22 13:04赵小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供水

赵小玲

(甘肃省武山县城乡供水服务中心,甘肃 武山 741300)

随着我国各种政策向农村倾斜,大量的投资商前往乡镇投资建厂,乡镇企业大量崛起并快速发展,为乡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极大地促进了乡镇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乡镇企业入驻农村虽然对于平衡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此外,农村长期存在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涉及土地、水源、空气等多方面,其中以水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农村地区水源污染直接影响着农民的饮水安全。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具体表现为水源污染范围扩大、污染污排放量增加、污染源来源多样化等,常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化学农药残留、化肥残留等。《2017 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统计,2017年全国地表水1 940 个水质断面及5 100 个地下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准则的仅占66%,农村地区还有超过3 亿人饮用不安全水质,其中超过1.9 亿人饮用的水源存在不同程度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而农村地区水源污染范围已扩大至河流、水库、湖泊、沼泽、沟渠、塘堰及地下水等,已经不同程度影响到农村地区人畜饮用水安全。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好水质检测和安全保障工作的相关意见[1]。国家要求各地尽快贯彻落实农村地区水利改革和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在该背景下,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分析及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基础。通过对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及分析,了解水源污染问题及原因,针对性地做好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及水源污染治理工作,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建设与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

2 农村地区饮用水现状

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标准的判定包括日供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健康水等多项因素。根据我国《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 L 为安全,不低于20~40 L 为基本安全;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 min 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 min 为基本安全;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水”概念要求饮用水符合以下标准:无污染;不含致病菌;无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含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生命活力未退化,水质呈弱碱性、活性强;水源源头为天然好水。根据以上标准,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符合新饮用水标准率较低。

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地区差异较大,饮用水水质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环境管理等多因素影响表现出供需矛盾和污染矛盾。东南多雨地区水网密集,水利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良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相对偏多。其中,经济发展加快地区水源污染矛盾相对严重,但相应的水污染治理和水污染处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证率相对较高。西北少于地区河流湖泊较少,水利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较少,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类型较多,整体质量较差,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其中,经济落后地区水源污染相对较轻,但水利工程建设条件较差,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保证率相对较低[2]。

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问题主要变现为杂质多、病原微生物污染、矿物质含量超标、有害物质污染等问题。大部分矿物质含量超标、有害物质污染来自于工业污水排放、化学农药、化肥等。候黄鹏对我国华南、华北、华东、东北等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污染物超标率≥50%,地表水污染超标率≥71.25%,地下水污染超标率≥43.75%。其中以东北地区农村水样污染超标率最高,水质污染问题最为突出。

3 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重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饮用水水源水质重点问题

3.1.1 水源上游缺乏监管 随着我国城镇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上游水源工业污染问题极为突出。部分地区注重发展经济,对于企业排污监管松懈,企业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导致上游河流水源受到废水污染。企业所排放的污水中包含有毒物质、有害物质,由于河流自净能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水质净化,而上游工业排污问题却长期存在,导致上游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3.1.2 供水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农村地区最为常见的供水设施包括集水窖、小型抽水站、井水等。大部分农村地区给水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且安全供水水质保障措施较差。全国农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地域40%,而拥有较为完善的供水设施的村庄仅占14%。在有供水设施的村庄中,供水设施简陋,且大部分供水设施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自来水供水水平和效率较差。部分地区虽建有小型的集中式供水单位,但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结果显示,饮用水中硝酸盐超标,特别是在枯水期,水质不安全问题突出。部分地区供水管网的入户率不足50%,其中参与供水的用户中有25%用户存在长期不适用供水设施用水的问题[3]。

3.1.3 集水窖水源处理不当 农村地区集水窖水源主要为雨水地表径流汇集,水源流经集水窖的路线较长,导致水源所含杂质较多。农村集水窖明渠集水,水源会受地表不同环境的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较严重;暗渠集水,暗渠多存在年久失修等问题,排水能力差,微生物、寄生虫等污染风险较高。

3.1.4 小型抽水站及配套水利设施不完善 小型抽水站覆盖面小、入户率低、使用率低,且配套设施年久失修,管网水源循环较差。在枯水期小型抽水站矿物质含量超标问题较为突出。

3.1.5 井水水源污染 井水来自于地下,而农村大部分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进而使井水氮、镁、磷等元素超标,水质较硬[4]。

3.1.6 直接取水 农村地区很多村庄饮用水未经处理,直接取自河流、湖泊,经过简单的消毒、沉淀、吸附等处理便用作生活用水或直接饮用。一些杂质可以通过沉淀、吸附等处理去除,但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矿物质元素等难以被处理,长期饮用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2 水源污染原因

3.2.1 农民生产生活排污 农村地区长期存在无序排放畜禽粪污、生活污水以及乱倒垃圾等问题,部分农村建有小型手工作坊等,对于生产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污染水源。

3.2.3 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氮、镁、磷、钾等元素及农药残留对土壤造成污染,农业灌溉或降雨时土壤中各类矿物质元素、农药残留等随地表径流流入小溪、河流、水库、湖泊等,或深入地下水,造成地表径流、地下水不同程度污染[5]。

3.2.3 工业污水排放污染 近些年乡镇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也给地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部分乡镇企业随意排污或倾倒垃圾,致使水源、土壤都受到污染。一些工业企业生产污水中有害物质超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超标。农村水污染监管不严,对企业污水排放及水源污染未能及时处理,因而工业废水污染问题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

4 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保障措施

4.1 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是保障农民安全饮水的基础。在建设饮用水工程时,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饮用水工程项目,尽可能建设与当地人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型供水场,普及自来水供水。在偏僻地区或人口分散地区,可选择建设水库、集水窖、水井,并配套小型抽水泵、净水器等,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此外,还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质情况,并针对不达标水质采取治理措施[6]。

4.2 加强水源保护

采取专业化措施保护农村水源,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体周边环境的保护。同时,规范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排污的监管,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针对农村无序排污倾倒垃圾的问题,应联合环保部门加强对各村庄环境的监管,统一处理生活用水和生活垃圾,减少农村地表污染,预防对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4.3 加大饮用水安全宣传

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求政府、企业、农民等共同参与水源保护、污染治理和污染监管等工作。政府应加大饮用水安全宣传,提高农民对饮用水安全的认识,并呼吁企业及农民自觉参与水质污染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

5 结语

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我国应加强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水利基础条件开展水利工程和相关项目,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工作,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饮用水保障措施,满足农村安全饮水需求。

猜你喜欢
饮用水水源供水
保护水源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南水源头清如许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寻找水源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
包装饮用水乱象:都是“标准”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