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峰
(甘肃省高台县友联水管所,甘肃 高台 734300)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灌溉效率较低这一问题,大量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既增加了成本,延长了灌溉周期,也无法有效地保障农作物产量。为了满足我国农业建设的需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灌溉工程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技术引导,从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灌溉用水,有些地区灌溉效率较低,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灌溉用水管理,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状态,使节水灌溉更加科学化,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存在差异,有些地区耕地面积大,但水资源不足,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需要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还能够实现粮食增产,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和气温对农作物影响大,尽管各地区都有节水工程,但是灌溉用水效率仍然较低,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为有效缓解水资源浪费现象,需要大力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应用,发展新型农业,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另外,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可有效利用并合理调配各地现有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农业在传统生产技术与思想的双重影响下,部分农业从业人员难以改变自身惯性思维,无法从实际角度出发综合考量,所采用的农业生产模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普遍为老人和幼儿,其理解能力差,难以掌握新型农业知识,发生不接受、不理解甚至是抗拒的情况[1]。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灌溉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我国部分地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一是金融机构对于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认为其利润空间较小,在缺乏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农业地区所能够获得经济支持相对较小。二是农村地区的信用评定处于空白状态,无论是银行的融资服务还是其他类型的小额贷款都会涉及人员的信用评定,本身借贷渠道单一的农业人员无法通过银行等机构获取资金,导致整个灌溉工作难以开展。
灌溉设备老旧是导致农田灌溉效率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影响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还会由于设备维护而增加成本支出。以往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大水漫灌模式局限性较大,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前沿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田灌溉效率,还能保障灌溉质量。但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加上资金缺乏,致使后期灌溉设备缺乏专人维护,长此以往,即便灌溉设备破损也无法第一时间维修,影响其作用发挥的同时,还会成为一个新的水资源损耗点[2]。
灌溉用水面积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部分区域由于设计观念陈旧,设计前并未充分实地调查和分析,极大地影响了农田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农田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节水灌溉技术难以真正的应用到实处,即便引进了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布局不合理等原因,也无法保障节水灌溉的效率和质量。我国地域广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以往的农业建设都以传统方式为主[3],灌溉面积设计考虑的不够全面,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更多的是设计人员依托自身工作经验进行设计,影响了灌溉用水效率。
日常工作中要及时转变工作人员的思维认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以及乡村广播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对节水灌溉相关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其对后期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水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积极委派专业人员指导农业生产,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农业生产人员的节水意识,使其认识到节水灌溉对于自身利益和整体社会利益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选择符合要求的滴灌技术,通过演示加深人们对该项技术的理解,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农户的节水灌溉意识,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而满足农业灌溉的日常需要[4]。在此过程中,对于广大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而言,可以通过组织讲座活动,或是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逐步增强对新型水资源灌溉技术手段的认同感,加快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最终实现地区良性发展。
在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过程中,应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包括人员薪资、设备采购和维护、宣传推广等,而且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同样需要资金支持。因此,除了政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以外,也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前往农村地区提供资金服务和技术服务。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高效采集和分析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发多类型的金融借贷产品与服务,农业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前往金融机构申请信贷服务,缓解资金压力,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地方政府应当联合专业人员加强特色化资源管理技术研发应用,充分收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降雨情况、风力大小以及土地质量等数据信息,输入信息化系统中模拟分析,并经由三维立体视图直观呈现。基于此种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解决方案中的不足,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在后续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中,相关人员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消耗量,并分析其中潜在的水资源浪费风险因素。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灌溉用水管理工作,有助于保障水体资源能够满足预期标准,再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农田灌溉资源的分配与规划,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全方位保障农业人员的经济效益。
在大型灌区的改造中需要加强对工程结构的分析,对整个地区进行数据采集,结合信息内容优化工作。通过这一措施,不但能够有效实现对水资源的控制,减少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浪费,同时对节水灌溉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针对灌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首先,引进先进灌溉技术。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灌溉用水技术操作能力,了解滴灌、喷灌、微灌等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特点以及适用情况,强化认知,在充足资金支持下因地制宜选用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加大水资源管控力度,正确认识风险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完善的思维框架,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农业灌溉新技术的研发与优化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试点的方式验证先进技术的可行性。另外,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可扩展存储空间来实现数据信息集成化处理,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
其次,引进先进灌溉设备。为了确保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对设备引进和维护工作的重视,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灌溉设备;对灌溉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隐患,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升设备使用性能;明确农田灌溉设备的操作需求,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完成后续的养护工作[5]。
最后,建立提灌站。提灌站能够有效提高农业地区的灌溉需求。相关部门要先对整个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加以分析,明确水源储量以及分布规律,并找到农田所在的区域,在二者之间完成水资源的储存工作。通过灌溉站点的建立,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管理工作,避免水资源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要实现合理的方案规划,不仅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地区特色化的分析,还要充分实地勘察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在对信息深层次剖析和处理下调整灌溉方案。在开展后续管理工作时,需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模式的重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完成高效的评估与分析,针对当前技术手段与模式应用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建设各方面需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提高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程度,优化和升级传统的管理模式,使之达到最优化状态,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干扰,从而对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新型灌溉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既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又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灌溉需求,还能降低经济成本。在日常工作中,应依托区域经济情况和水文条件,积极引用滴灌技术、膜下覆盖灌溉技术等新型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最优化利用。
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为了满足农业产业建设需求,相关部门要针对地区工作开展合理的规划,对水资源进行精准控制,健全节水灌溉控制体系,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强化效能,优化管理模式,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