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德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祝县分校,甘肃 天祝 733299)
长寿仁豌豆,也称长寿豆、长青豆,豌豆属,硬荚食粒型甜豆。株型丛生直立,叶片深绿色,主要采收新鲜豆荚。其叶色深绿、豆粒饱满、味道鲜美、口感好、含糖高、营养丰富,既可鲜食和炒食,也适合速冻加工制罐,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海拔2 040~4 874 m,年平均气温-0.2~4.0 ℃,无霜期120~145 d,全年日照时数2 500~2 700 h,7—8 月平均气温20 ℃左右,气候冷凉,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凉棚。境内土壤肥沃,特别适宜喜凉蔬菜生长。天祝县生产的长寿豆皮薄、鲜嫩、粗纤维少、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部分出口到东南亚、韩国等地,市场经济效益逐年攀升。近几年天祝县长寿豆种植面积稳定在3 000 hm2左右,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根腐病、白粉病、叶诱病的发生已成为当地长寿豆种植的制约因素。根据当地多年种植经验,总结出了操作行覆膜或不覆膜、轮作倒茬、分区轮作等栽培模式,可增温保墒,提高产量,减轻病害发生程度。现将高寒冷凉二阴地区长寿豆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根系发达,主根侧根生长较旺盛,侧根分布在15~20 cm 土壤中,根瘤较发达。因根部分泌物对翌年根瘤和根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因此不宜连作,要进行轮作倒茬。
茎圆形,中空,表面覆被蜡质和白粉,株高1 m左右。
羽状复叶,有1~3 对小叶,小叶卵圆或椭圆形,顶生小叶变为卷须。茎有一定缠绕性,节部有大托叶1 对。
花着生于叶腋间,总状花序。一般在5~6 节开花,自花授粉。光照不足、温度过高或营养不良易引起落花落荚。
豆荚稍偏平或近圆筒形,深绿色,荚皮稍厚,豆荚长9~10 cm、宽1.4 cm 左右,豆荚粒数为6~10粒,粒径1 cm 左右。
长寿豆最喜在温和而湿润的环境下生长。种子在1~2 ℃条件下开始萌发,以15~18 ℃最为适宜;幼苗期较耐寒,可抗-5 ℃的冻害。幼苗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炼苗,有增产增收作用。种子在9~10 ℃条件下,经过16~20 ℃可以通过春化。生育期最适宜温度10~22 ℃,在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喜长日照和较高温度,当温度超过25℃时不利开花结荚,易形成空荚秕荚,影响产量和品质。
长寿豆在生育期和结荚期喜较强的光照和较长光照时间,以利于营养的输送和积累。
长寿豆具有一定耐旱性和耐湿性,土壤湿度过大有徒长现象,影响植株生长,减少结荚,降低产量。因此,种植长寿豆的地块水分宜见干见湿,田间不可积水。排水不畅会发生烂根,花期长时间干旱影响授粉受精,易形成空荚、秕荚。
长寿豆喜肥沃而湿润的土壤环境,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以土壤pH 值5.5~6.4 较好,pH 值超过7.0 时易发生病害和结荚率降低。长寿豆的氮素营养依赖于根瘤菌活动能力,磷、钾充足时可增强根瘤菌的活力。
选择纯度高、抗病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品种。天祝县种植的品种主要以好农家、台湾霸王、乐美、宝岛等为主。
播种前1~3 d 选晴好天气暴晒种子1 d,并精挑细选,挑去变形、发霉、残破、秕粒等不饱满和不利于发芽的种子。
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灭茬、晒垡,封冻前灌冬水。翌年开春播种前进行整地,结合粑耱用48%氟乐灵乳油1 875~2 250 ml/hm2加水15 kg 用450 kg细沙拌匀,然后均匀撒施在田间,也可加水450 kg均匀喷洒在田间,防止杂草滋生;用3%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均匀撒施在田间,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然后纵横耙耱防治地下害虫。药剂处理2 周后即可播种。一般施有机肥75 00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钾肥150 kg/hm2(在施足有机肥的情况下,化肥最好使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600 kg/hm2)。
长寿豆幼苗期较耐低温冻害,春季要抢墒尽量早播,播期以4 月中旬为宜。境内可根据当地气候提前或者延后播种,不同区域间可错期1 周。播种时用包衣种子或药剂处理过的种子直播,为方便采摘和田间操作管理,采用宽窄行的方式开沟播种,一般宽行(人行道、采摘行、操作行)90~100 cm,窄行20~25 cm。播种分人工点播或穴播机播种,即播2 行窄行加1 行宽行,交替播种,人工点播时每穴1~2 粒,株距5 cm,播种深度4~5 cm。用滚动式穴播机播种时,每穴2 粒种子,穴距7~9 cm,穴深4~5 cm,用种量90~105 kg/hm2。播后将播种沟刮平压实,以利于保墒出苗。注意:开沟时尽量将沟行开直,以利于打桩、田间操作管理、采摘。
根据当地多年种植经验,海拔较低地区(2 400~2 550 m)操作行可不覆膜,海拔较高地区(2 550~2 650 m)操作行可覆膜,以提高地温,起到增温保湿保墒、压杂草、提高产量的目的。
播后3 周左右便可陆续出苗,此时要到田间观察出苗情况,有缺苗断垄现象要及时补种。补种时提前浸泡种子24 h,待种子露白时补种,并在补种沟内洒水使其保持湿润,防止种子脱水影响出苗。
长寿豆在苗期生长比较缓慢,容易发生杂草,出全苗后应及时浅中耕(深度4~6 cm)1 次,使土壤疏松不板结,加速地温升高,有利根系发育;当植株长至10 cm 时,深中耕(深度10~12 cm)1 次,进一步促进根系发育,为高产丰产打下基础。
搭架引蔓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当豆蔓长到25 cm时及时搭架,架高1.5 m。在窄行内每隔5 米栽1 个高1.5 m 的木棒,将铁丝或者塑钢线固定在距地面1.4 m 左右的木棒上(纵丝),两边用木头蹶子将铁丝拉牢、拉紧、拉实。纵丝从第一木杆拉横丝,隔1 杆拉1 条横丝,这样搭的架紧实、坚固、不倒伏,有利于采摘、操作和田间管理。架搭好后开始攀线,最好将线攀在窄行外侧,利于豆秧攀附不下坠。当苗高40 cm 时开始拦腰绳,目的是避免豆秧倒塌落地,以利于采收豆荚和田间管理;另外可促进光合作用,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利于豆荚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长寿豆具有一定的耐旱性,苗期需水量小,应控制水分,防止苗子徒长;初花期至结荚期需水量大,此时若出现连续干旱天气会影响产量和品质;生长期若降雨太多,田间积水,则容易诱发病害和烂根。因长寿豆具有生物固氮性,肥料使用上主要以磷钾肥为主。盛花期、结荚期需肥、需水量大,要及时加强肥水供给,促进植株生长,提高豆荚产量和品质。从初花期开始进行根外追肥,追施二铵225~300 kg/hm2;另外用碧护、芸苔素、植物动力2003、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追肥,每隔7~10 天追施1 次,共追施2~3次。叶面追施时间最好在10 时之前或17 时之后进行,避免用叶面温度高而灼伤叶片。
长寿豆在苗期容易发生根腐病;中、后期易发生白粉病、黑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
5.1.1 根腐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苗期易发病,主要危害根部和根茎部。初发病时根部生长缓慢,叶片萎蔫,靠近地面下部叶片变黄,主根和侧根呈现黄褐色或褐色小斑点。严重时根部坏死,整株死亡,根部呈锈红色或锈褐色,根瘤明显减少。病因主要由连作不倒茬和雨水多、田间积水等造成。防治措施:发病时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25%三唑醇乳油1 500 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 500 倍液兑水灌根防治,每隔7~10 天1 次,连续防治2~3 次。
5.1.2 白粉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中、后期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发病时病菌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叶片正面多。初发病时叶片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随着病斑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全叶,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正常新陈代谢,使产量下降,品质受损。防治措施:发病时可选用70%甲基硫菌磷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几种农药田间交替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10 天1 次,连续防治2~3 次。
5.1.3 霜霉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易发病,病害发生初期植株靠近地面叶片产生淡黄色病斑,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霜状霉层。防治措施:发病时可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田间交替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1O天1 次,连续防治2~3 次。
5.1.4 叶霉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条件下豆尖易发生叶霉病。防治措施:发病时用45%咪鲜胺800 倍液,或50%速克灵1 000 倍液,或40%施佳乐1 000 倍液田间交替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 次,连续防治2~3 次。
5.1.5 黑锈病、褐斑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防治措施:发病时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田间交替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10 天1 次,连续防治2~3 次。
虫害主要以斑潜蝇、地老虎、豆荚螟、斜纹夜蛾幼虫、蓟马等为主。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600~1 200 g/hm2或20%灭蝇胺悬浮剂600~750 g/hm2兑水450 kg 均匀喷雾防治。地老虎、豆荚螟、斜纹夜蛾幼虫可用4.5%高效氯氢菊酯750 ml/hm2,或23%高效氟氯氢菊酯750 ml/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450~600 ml/hm2,或0.5%依维霉素600~900 ml/hm2兑水450 kg 均匀喷雾防治。蓟马可用20%吡虫·虫螨腈300~450 ml/hm2,或4.5%高效氯氢菊脂750 ml/hm2,或23%高效氟氯氢菊酯750 ml/hm2交替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10 天1 次,连续防治2~3 次。注意:因蓟马有昼伏夜行习性,防治最佳时间应掌握在天黑前,田间四周向田中心喷雾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或5%啶虫脒1 500 ml/hm2交替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10 天1次,连续防治2~3 次。
长寿豆受冰雹等灾害后,由于植株受损,田间湿度过大,病菌容易入侵,易发生白粉病、霜霉病、黑锈病等病害。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交替均匀喷雾预防病害,每隔7~10 天1 次,连续防治2~3 次。
在防治病虫害和喷施叶面肥时,雨后要及时补喷,喷雾要求植株表面全覆盖,药液分布均匀。在采收豆荚前15~20 d 停止叶面追肥和使用农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长寿豆主要采收青荚,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商品性降低;收获过晚,籽粒过于饱满,硬度大,不利于销售。待豆荚充分鼓粒后即可分批采收上市,一般谢花后20 d 左右分3~4 批及时采收豆荚上市。
长寿豆生长期共采摘3 次,采摘完后加强肥水管理,叶面喷施碧护、芸苔素、植物动力20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可再行采摘1 次,增加产量和效益。
冷凉二阴山区种植的长寿豆相较于水浇地种植的长寿豆颜色深绿、品相好、产量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产量22 500 kg/hm2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收获后清洁田园,将残枝败叶、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将废旧地膜及时回收;深翻土壤进行晒垡,封冻前灌足冬水,使病菌和虫卵不易过冬,减少来年病菌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