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戴 会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在很多家长眼中,幼儿知识技能习得的重要性远超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对幼儿来说,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教师若能在幼小衔接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能让幼儿快乐的度过幼儿园生活,还能减轻幼儿的升学压力,也能让他们对小学的生活与学习充满憧憬。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增强学习主动性,是幼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针对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现状与研究展开阐述。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指导;二是教师对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关注;三是幼儿自身对于习惯的养成缺乏长期坚持;四是教师对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针对性。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指导。对幼儿来说,教师是他们启蒙阶段的重要人物之一。因此,教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学习习惯培养十分关键。但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系统地制定培养计划,教师应当明确幼儿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如主动提问、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等。针对这些需要养成的习惯,教师应当更加系统地设计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再在具体实施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二是教师缺乏对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明确指导,轻描淡写地提示并不能加强幼儿对学习习惯的重视。相反地,教师应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幼儿如何去做,让幼儿明确目标。总之,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更加系统的计划和明确的指导。
教师对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度不高,也是限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总认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学龄前儿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等他们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就会慢慢形成。教师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很多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升学压力大等问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习习惯也是如此,教师和家长都应当更加重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的是坚持。但是对很多幼儿来说,他们坚持下去很困难。因此,幼儿在良好习惯养成中,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对于幼儿性格养成有负面作用,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的事情,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学习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而这种断断续续的培养方式对于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毫无帮助,甚至会养成他们干什么事情随便放弃的缺点;二是短期的效果会让幼儿认为,如果学习太困难,或是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成效,幼儿很快会放弃,不利于幼儿成长。在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坚持。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对不同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不同,影响了他们养成学习习惯。有些幼儿可能在周围环境等影响下,学习习惯较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有待提升;但是,对其他幼儿来说,恰好相反。在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等面向全班幼儿。这种培养方式的针对性不强,对幼儿学习的习惯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对每个幼儿不同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一生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幼儿,让他们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未来,人类可以坐电梯上太空吗?为什么人类不能操纵天气?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幼儿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自己无法解决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鼓励幼儿不懂就问,及时请教他人,这样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才会越来越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询问其他幼儿,或者由家长和教师答疑解惑。
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幼儿思维的前提。但是,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另一方面,幼儿园举办各种竞赛,激发幼儿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总之,在幼儿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习惯思考、善于思考,进而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当幼儿进入小学后,合作交流成为常态。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引导幼儿合作学习,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基础。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这个过程不仅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讨论,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讨论,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例如,针对“月亮像什么”这个问题,不同幼儿的眼中有不同的答案,这些观察都是基于不同的角度。教师要打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象力更加丰富。
在幼儿学习习惯培养中,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非常有效。教师如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根据幼儿的性格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幼儿缺乏什么学习习惯,针对幼儿所缺乏的学习习惯设计教学活动,契合幼儿学习习惯发展需求。例如,部分幼儿性格比较外向,平时不敢和其他幼儿交流,教师设在计教学活动时,教学过程要侧重于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
幼儿的韧性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坚持,强化幼儿韧性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跑步、跳绳等比赛活动,看谁跑得快,看谁跳得久……以此塑造幼儿的耐心。
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思想上的洗礼,让他们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益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丰富的表达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玩乐中养成学习习惯。教师需要找到幼儿的兴趣点,站在幼儿的角度,提高幼儿对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品质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包含优美的园所自然环境、温馨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等。例如,春天,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悬挂一些花朵和有关春的成语,让幼儿感受春天和书香的气息;来园活动或自由活动中,可适当播放轻音乐,渲染活动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