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风正劲,执楫奋进又一年。回首2021,我们收获满满:
这一年,我们步履不停。湘江之滨——两次走进湖南大学走上“岳麓讲坛·艺术人生论坛”,为广大高校师生们做题为“带你走进黄梅戏的艺术世界”的艺术讲座,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黄梅戏非遗文化的魅力;黄浦江畔——受邀参加“2021 浦东新区戏曲进校园名家讲堂”活动,走进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新小学,进行“黄梅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的主题讲座。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讲述黄梅戏“昨天”的起源、形成和演唱风格,“今天”的千研万磨出的一大批精品剧目,“明天”如何让传统戏曲融入时代,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与台下师生进行互动,演示并指点师生们学习戏曲身段和表情,激发了大家对黄梅戏的喜爱和热情;秦岭脚下——远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开展“安庆移民与黄梅戏起源”调研工作,了解黄梅戏与商南民歌之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为黄梅戏探根寻源。我们深入商南各个乡镇、村组调研;参观商南县博物馆、江西会馆,实地查阅商南县图书馆、文化馆、非遗展厅中所藏的历史文献资料、非遗文化资料;观看县剧团、文化馆的送戏下乡演出、商南民间艺人表演。此外,作为黄梅戏非遗保护单位,我们一直致力于黄梅戏的保护、传承与理论研究等工作,这一年我们走访调研了怀宁、潜山、岳西、池州、黄山等多处古戏楼(台),对古戏楼(台)从文字、照片到音像录制系统性全方位地做好挖掘整理记录工作。
这一年,《黄梅戏艺术》杂志迎来了“不惑之年”。为庆祝这个隆重的日子,我们举行了《黄梅戏艺术》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作者代表、院团代表、读者代表等围绕“《黄梅戏艺术》的办刊历程、发展规划及未来走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衷心地祝愿《黄梅戏艺术》越办越好!自1981 年创刊以来,《黄梅戏艺术》杂志一直秉承着小心细致地记录过去,评析当代,构建未来的学术理念,为黄梅戏艺术发展作好前行的探路人和全程的服务者。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编辑部几代人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办刊之路越走越宽阔,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有目共睹。自2021年第1期起,《黄梅戏艺术》杂志增加了一个印张(16P),由原来的80P 增为现在的96P(96 页)。同时,杂志的封面也进行了改版,还增加了“舞美赏析”“非遗文化”栏目,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读者。另外,在精选黄梅戏优秀唱段栏目里还附上了相应唱段的二维码,读者通过扫码就可以听到或者看到该唱段,大大提升了体验感。
这一年,黄梅戏功臣榜系列丛书再“添新”。《边鼓集》《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黄梅戏唱腔精选集》《黄梅戏器乐演奏教材(上、中、下卷)》《王自诚戏剧作品集》《王世庆黄梅戏唱腔精选100 段》《学唱黄梅戏》9 部专著的出版发行,对进一步继承发扬黄梅戏艺术文化,保存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年,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隆重举行。本届艺术节以“百年风华·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为主题,全国各地老中青三代黄梅戏人汇聚一堂,牢记初心使命,以优异表现向建党百年献礼。尤其是以《不朽的骄杨》《共产党宣言》《太阳山上》为代表的多部黄梅戏优秀作品在艺术节期间精彩上演,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到高质量的黄梅戏,给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了一场场的视听盛宴。
这一年,黄梅戏“意外出圈”。因某网红魔性翻唱《女驸马》,引来众多网友的质疑和争议。央视电影频道更是直接通过抖音平台放出了1959 年严凤英版的《女驸马》片段,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也亲自上阵发视频回应,教大家正宗黄梅戏的唱法。一时间,“黄梅戏好不好唱?到底该怎么唱?”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推而广之,传统戏曲究竟该如何传承发扬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这一年,黄梅戏保护传承有了新办法。《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于2021 年10 月20 日安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21 年12 月22 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2022 年6 月1 日起施行。《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要求,结合安庆市实际,围绕黄梅戏艺术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戏曲文化的高度重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日月其迈,岁律更新。2022 新春伊始,我们就通过“黄梅戏艺术文化”微信公众号推出“过大年看大戏”系列栏目,传播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戏迷过足“戏瘾”,欢乐过年。
传承与创新,让黄梅戏艺术文化在时代的舞台上重新焕发光彩。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扎实做好黄梅戏及地方戏曲(声腔)的挖掘整理、理论研究、保护传承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细致地探索,在牢牢守好传统纸媒阵地《黄梅戏艺术》杂志的基础上,解锁更多黄梅戏在新时期的打开方式——充分运用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掌上黄梅APP、“黄梅戏艺术文化”微信公众号、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官方抖音号等互联网新媒体,用当下最流行、受众面最广、最便捷高效的方式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弘扬黄梅戏优秀传统文化,让尽可能多的人领略到戏曲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22,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人民立场,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再谱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