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舞美设计样式多样化的探索

2022-11-22 09:16
黄梅戏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布景舞美黄梅戏

□ 龙 湾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长河里产生发展的中国戏曲,向世界戏剧百花园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独树一帜。由于人文和自然的双重因素,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中国戏曲如京剧、昆曲、豫剧、川剧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和艺术风格。对于地方戏曲舞美设计多样化的探究,需要从剧本、表演、导演、文武场、唱腔等多方面与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音效等探寻戏曲舞美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优秀的传统黄梅戏剧目应运而生,如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梅戏进入了真正的发展期,同时衍生出专业的黄梅戏音乐编曲制作、剧本研究、舞美设计等领域的人才,创作出了如《龙女》《六尺巷》众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新编剧目。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和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现如今传统的“一桌二椅”“景随人意”的舞美布景已经不足以支撑观众的视觉审美,观众市场日渐低迷,趋于老龄化,如今随着一批优秀的新编黄梅剧目的涌现,舞美设计形式也伴随着产生多样化,舞美新材料,新技术,新思维,新观念日新月异。它正以新的手段、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在生产、传播。以最近再芬黄梅在合肥演出的多台不同风格样式的黄梅戏剧目为例,展开谈谈黄梅戏舞台美术风格样式的多样化。

红色主题新编黄梅戏《不朽的骄杨》,以“绝境、芳华、湘恋、期待、花放”五个章节上演,是一部表达革命浪漫主义的戏曲,用传统黄梅戏曲的风格,现代叙事的手法,把杨开慧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用“历史画卷整体展现,分册剖析细节”的形式展现。该剧多次采用时间穿插闪回的方式,将14岁、19 岁及27 至29 岁的杨开慧从芳华初现,到成长成熟,跟随毛泽东革命道路上直到光荣牺牲的历程,这种场景来回切换的方式需要舞美设计对空间的把握和利用十分精准,直接将观众带入情境中。整场舞美设计多采用中性布景装置,三座框架结构的平台装置根据情节需要来回移动成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支点,该剧多次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例如“监狱”场景中使用的前置投影,“芳华”场景中的大屏影像充分吸收了现代美术中的构成主义,将场景解构、重置。整部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出了黄梅戏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舞台空间结构层次,在营造具有观赏性和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标准的戏剧空间的同时,又兼顾了表演动作和戏剧心理。表演、舞美、灯光都恰到好处,流畅地演绎了传统戏剧的魅力。回顾几年前由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演出的同题材新编黄梅戏《忠魂曲》,又是另一种布景样式。该剧用两块黑平绒幕作为主体结构,配合局部景片景物道具组织画面,用半透明景幕表现第二空间表演区,但橘子洲头的外景略显过实,风格上不够完整统一。

新编黄梅戏《祝福》是对剧种题材的一次拓宽尝试,此次舞美设计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刻画出祥林嫂这一充满悲剧性的艺术形象,该剧舞美设计的视角是对鲁迅先生作品新的解读,从“祥林嫂”第三人称转移到祝福的语法结构上来,全局以一个“福”字为中心架构,并且剧中场景多次以祥林嫂“买福”为命运转折点,前后呼应,串起全场。本剧利用版画元素为设计出发点,结合中性结构平台装置、片景、局部景等多维空间的有机结合,穿插组合在不同的场景中,寻找多维度的传统美学视角,虽然设计思路比较传统,但是也能做到多结构、多层次的分化空间。若能充分利用开场的“福”字为全场的主体设计,随着每场剧情的发展有机性的拆分组合该“福”字,配合灯光营造出戏剧空间变化,通过“福”字的变化组合的视觉隐喻形象隐射出祥林嫂悲剧的一生,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空间解构的方式。回顾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演出的另外两台大戏《徽州女人》和《徽州往事》,都有着成功的演出样式。徽州建筑风格的元素是共同点,设计者巧妙地把徽派建筑的版画样式作为场景的构成元素。大片的黑色切割形成舞美构成的多层几何空间,灵巧地利用平台设置多表演区,景片的移动组合配合着灯光造型营造出如梦如幻的黄梅戏演出空间。成功地融入了黄梅戏的整体艺术氛围中,在全国巡演中广受好评。回顾安庆的黄梅戏舞台上,还曾出现过剪纸元素的舞美样式,也有过独到的艺术效果。黄梅戏舞美绘景制景技法画种的多样包容性,证明了黄梅戏舞美演出样式的多样化成功尝试和舞美工作者的努力和探索。

一戏一样式,新编黄梅戏《金粉世家》脱离了传统戏曲程式化的动作,而这些内容与表现细腻的黄梅戏不谋而合,音乐上也添加了不少民歌元素,表演形式趋于多样化,融入舞剧等表演形式,则需要设计者剥离传统戏曲的写意性和假定性,要与之产生新的反应。整幕剧大量使用条屏布景为场景主体结构,两侧门洞景片的设立,写实与虚拟化的转换与把握,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与来回移动的条屏布景配合进行场景切换,看似简单,但若想处理巧妙确不容易,例如全程条屏布景的水平切换可以增加适当角度,形成多重路线,增加舞蹈演员的表演支点;又如在多媒体投影的使用上,“香山情”这一场作为写意性的勾勒出香山轮廓,如果可以添加些许枫叶造型投影或者通过灯光加大渲染,视觉效果可能会比简单勾勒几笔香山轮廓要更直观。场景中一些细节的处理值得借鉴,如“车站”一景将车站的名字、地点投影在布景上,美学上不同层次的排列组合演绎了车站的场景,巧妙又直观;另外场景中对此使用背投剪影,很细腻地处理了人物心理变化并延伸了空间感。该幕剧无论从表演方式还是从舞美形式都融合现代舞台多样化的可视形象,也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应,是一次黄梅戏风格样式上的探索与实践。

《女驸马》是黄梅戏改编的经典传统剧目,观众百看不厌,这部剧在原有的传统一桌二椅布景下进行了创新,打破了传统戏曲演出布景的局限性,拓宽了舞台空间,尝试融合了平台装置,条屏布景,多媒体等众多元素。安庆舞台上曾演出的新编黄梅戏《相思扣》《六尺巷》《红楼探春》和《鸳鸯剑》等,又是另一种布景样式。共同之处都是巧妙地利用舞台上的一组移动组合的景物装置,形成各场不同的演出空间氛围,虚实结合《六尺巷》把变化中的南墙假定虚设在观众与演员中间的乐池位置,通过演员的表演和音乐的配合来完成倒墙,筑墙,是设计的亮点。而《红楼探春》用几块屏风景片的移动组合就完成了大观园中各个场景的呈现,体现了舞台固定装置在舞美样式中的优势。这种舞台固定装置景片在运动组合中完成场景的布景样式在《缉毒女警官》和《啼笑姻缘》中也有呈现。这种样式符合戏曲舞美的特质,广受业界好评,获得了各项设计奖项。近年,《玉天仙》等黄梅戏小剧场舞美样式异军突起,也有了不俗的表现。从事舞台美术教学后,集中赏析了黄梅戏很多剧目舞美样式,感受到剧目的成功正如曹禺先生说过的那样:舞美成功了,戏就成功了一半。

在早期黄梅戏舞台上,很长一段时间流行着中国画元素的风格样式,以《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女驸马》《罗帕记》等剧目为代表,场景、屏风、天幕都用国画技法绘景,配合着绣花桌围椅披,图案脚片和轻纱幕布,古色古香,与传统戏曲美学和黄梅戏艺术风格浑然一体,但时代感很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天仙配》至今仍保留一台国画风格的布景样式。近年,省黄梅戏剧院陆续复排了几台大戏,釆用了数码布景的风格样式,仙女在天上飞,水族在海里游,大屏上千变万化,让高科技手段参与舞台演出。各地很多演出院团也引进了大屏背景,动态和静态各显神通,但在这种新技术注入舞美样式的同时注意技术要为艺术服务,不要冲淡表演主体,要加强大屏画面的艺术品位和适用样式,从写实素材的拼接中跳出来把握戏曲美学虚实结合的特质。

当下正值文化发展的新阶段,黄梅戏新编剧目的创作也在多元化发展,随之舞台样式也跟随着进行一系列多样化探索和二度碰撞,数码和舞台新技术在舞美设计上的探索与运用,力求在表演空间中追求动态的、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它们可以以多种形式排列组合,以不同空间形态为表演提供支点,串联成空间、时间、结构上的有机本体。黄梅戏的舞台剧目,繁花似锦;黄梅戏的舞美样式,值得赞许。然而当下对于演出空间的体验、构造和表现已经进入激变的时代,期待黄梅戏的舞美空间表现样式有更多的突破。

猜你喜欢
布景舞美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谈舞台布景技术的作用
天凉了下来
“首届舞美大师论坛——感受视听空间的表现力”在京举办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建院60周年优秀剧目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