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及重要价值

2022-11-22 09:15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海洋

唐 刚

(武汉大学 国际法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2)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1]463。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同时又是中国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2]。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是什么?它产生的现实基础有哪些?又有怎样的重要价值?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海洋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立场和观点、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营养,对中国为什么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如何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和深厚的历史逻辑,是一个拥有深厚思想基础的理念。

1.是马克思关于海洋问题的论述及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关于海洋问题的论述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论述海洋问题,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却零星地分布着有关海洋问题的论述,并且通过仔细研究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海洋问题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15世纪后期,随着新大陆发现和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海洋,并发展海运业、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英国迅速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英国、荷兰等资本主义国家迅速从海上向外扩张,积累原始资本,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发展。这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海洋改变世界格局的巨大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3]561。并深入思考海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富强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世界市场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4]。“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发展”[5]32。马克思将英国的强大归结为“殖民地、海军和贸易”[5]95。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63“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的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1]463,不仅强调了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正是马克思关于海洋问题的论述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共同体理论有丰富的论述和独特的见解。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结成共同体的联合形式,以实现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有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概念,这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学预判[6]41。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同体,是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能不断推动人的自我解放以及社会进步。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获得全面发展”[3]571。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的这些理论激活,并完成其现代转化,为人类解决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方案——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尽管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和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但二者在内涵上是相融相通的,都体现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关怀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因而完全可以说,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共同体思想

(1)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当被问及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时,中国古代先哲们的基本观点是“天人合一”,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7]。同时,古代中国的不同学派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独特见解。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道家的“道法自然”观,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佛家的“众生平等”观,强调世间万物是平等的。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协和万邦”“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和合共生”等重要思想。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且还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1]463“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1]464“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1]464“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1]464等,无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共同体思想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对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考,例如,先秦时期提出的“天下”的概念,儒家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道家的“以天下观天下”其实也蕴涵着一种世界观,意指普天之下都是一个命运相联的共同体[6]38。此外还有“和合”思想,“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互信,深化海洋领域务实合作;经济上共同建设蓝色伙伴关系;在安全上树立海洋安全共同体意识,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无一不是从“和合”思想,“天下为公”等思想中汲取营养,是对中国古代共同体思想的传承。

3.总结升华了当代中国海洋治理理论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毛泽东同志为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安全,从战略高度来审视国家的海洋建设,提出将沿海地区作为“临海防线”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还积极开展维护海洋领土和领海主权的活动,例如1958年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这些措施立足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维护和捍卫国家海洋主权、推动建立现代海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处理海洋争端时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8]。江泽民同志还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综合管理能力、完善海洋资源使用制度。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海洋理念,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端。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海洋治理,都对中国如何有效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并发展了这些理论。例如,从毛泽东同志的“临海防线”战略决策到海洋命运共同体“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从邓小平同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从江泽民同志的“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到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胡锦涛同志倡导构建和谐海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都充分说明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党的十八大之前的海洋治理理论一脉相承,不仅继承了这些重要论述,而且还立足于新情况和新形势,总结并升华了当代中国海洋治理理论和实践。

4.汲取了其它国家的海洋治理理论精髓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汲取了其它国家海洋治理理论的精髓。早在1609年,荷兰著名国际法学者雨果·格老秀斯就提出海洋自由论,他指出:海洋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因为自然不仅允许而且强使人们共同使用[9]30。格老秀斯在该书中还明确提出了人类共同财产思想、和平论及和平解决国家间的争端等重要国际法思想[9]33-35。20世纪初,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海权论”,他主张“海洋与国家的兴衰休戚相关,海洋主导权对于世界各国的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10]。20世纪中叶,英国学者哈丁提出“海洋是共有地”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末,马其他常驻联合国代表帕多提出“海洋是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理论,他认为“为预防‘海洋自由’的过度使用,应当明确海洋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不允许任何国家和个人以任何方式据为己有”[11]。总之,经过500多年漫长的历史演进,从“海洋自由论”到“海权论”,从“海洋是共有地”再到目前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海洋是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理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和这些国家的海洋治理理论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都强调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都强调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2]。总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了其它国家海洋治理理论的精髓,其它国家海洋治理理论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的现实基础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拥有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还有力地回应了全球海洋治理的各种问题,它扎根于全球海洋治理实践和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实践逻辑。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及开始在各领域融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13]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并先后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其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彰显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和谐海洋的决心。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及开始在各领域融入,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及其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融入提供现实基础。

2.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及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1]463。海洋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的海洋权益争夺愈演愈烈。尤其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放签署以来,不同国家之间的海洋权益争夺日趋激烈[14]。当前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海洋争端和涉海分歧依然存在,海洋合作面临不少挑战,传统的海洋领土主权争端、岛屿归属争端、海洋划界争端等尚未得到完全解决。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海洋资源过度开采、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非法捕捞、海盗、海上恐怖主义活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再加上全球海洋治理法律制度存在不足,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面临新挑战,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南极与北极等规则秩序的主导权之争尖锐复杂[12],而西方国家在全球海洋事务中仍占据优势,并且短期内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态势难以逆转。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应对这些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对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海洋治理规则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国际海洋交流与合作的实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海洋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深入发展。例如,不同国家在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在国际海洋合作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涉海立场、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的差异,交流合作可能会存在分歧。如何化解分歧,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提高合作效能,是不同国家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倡加强海上对话交流、倡导深化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并强调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将提供更多的海上公共产品。这些丰富的内涵和务实深入的论述,既立足于国际海洋交流与合作实践,又为推动国际海洋交流合作的发展提供指引。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直面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困难和挑战,为新形势下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思想引领,彰显的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和担当[15]。它强调增进海洋各领域务实合作,构建合作开放的海洋;树立新安全观并管控涉海分歧,构建和平安宁的海洋;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构建交流互鉴的海洋;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时代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全球海洋治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回答了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的时代之问。从国内形势来看,目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6]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也在日益增长。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要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交融;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正是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回应。在国际层面,当今世界格局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对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中国从以前规则的被动遵守者向全球海洋治理规则的引领者和塑造者实现转变。同时又给中国参与全球海洋规则制定、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带来机遇。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要深化涉海领域务实合作、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更多的制度供给等内容,展现的是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新理念和新主张,是对全球海洋治理新形势和新要求的回应。

2.理论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推动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全球海洋治理理论的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其中均有明确体现,例如,在“八个明确”中体现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四个坚持”中体现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话语权有待提升,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有关涉海领域合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安全维护、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制度供给、海洋争端解决等重要论述,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立场、传播了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话语体系的构建。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国际法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聚焦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阐释、制度设计等内容,并产生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不乏有全新的理论创新,例如,刘长明、周明珠的《海洋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研究》[17],金永明的《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18],朱芹、高兰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19]等,这些成果既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理论研究上的新开拓,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理论的发展。

3.实践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中国海洋治理实践和海洋事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为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行动指南。面对全球海洋治理困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全球海洋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精准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阐明中国立场、提出中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这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的逻辑起点。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海上安全威胁、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法律制度缺失、涉海分歧和海洋争端等挑战,以这些问题为逻辑起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也正因为如此,针对现实问题精准施策,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要深化海洋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建设蓝色伙伴关系,树立海洋安全共同体意识,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交融,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海上公共产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这不仅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而且还引导中国海洋治理实践和海洋事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也为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行动指南。

4.世界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并为解决海洋争端贡献中国智慧,同时还为建立新的海洋秩序指明方向。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拥有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还具有世界价值,它既是中国的,同时又是世界的。一方面,面对全球海洋治理的困局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深化海洋领域务实合作,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彰显的是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破解当前全球海洋治理困局,有赖于先进理念的指引。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历史发展规律,有助于协调各国行动,化解涉海分歧,推动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的良法善治。另一方面,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现实需要,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共同体思想,并展望全球海洋治理未来。它的世界价值在于超越了狭隘的国家利益,推动了长期以来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主张在共同体中实现和谐共生、和平发展,为全球海洋事业的发展描绘宏伟蓝图,引领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并开辟全球海洋治理新时代[20]。此外,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在海洋争端解决过程中,要完善危机沟通机制,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同时还要深化海洋领域务实合作,树立海洋安全共同体意识,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交融,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且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这个进程中主动提供更多的制度供给与公共产品,这为解决海洋争端贡献中国智慧,也为建立新的海洋秩序指明了方向[21]。

结 语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和需要,是马克思关于海洋问题的论述及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古代中国的共同体思想,发展了当代中国海洋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并借鉴世界其它国家海洋治理的先进成果,同时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生动实践,并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的海洋秩序提供价值论与方法论的指引。总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而是时代的呼唤和全球海洋治理变革的现实需要,它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并且这三个逻辑是内在融贯、有机统一的,共同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思想创造力[22],刻画出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为全球海洋治理注入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的实践生命力。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海洋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