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具有问题行为儿童的教育策略

2022-11-22 06:21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未来之星幼儿园建港路分园田丽屏
亚太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拖拉幼儿园游戏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未来之星幼儿园建港路分园 田丽屏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健康,但是一些孩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那么,什么是问题行为呢?凡是到一定年龄应该做到而不能做到的,或凡是到一定年龄不再做而仍在做的行为,可以看作问题行为,比如幼儿的遗尿、吮指、说谎、过度焦虑、行为退缩等。事实上,生活中真正有重度问题行为的儿童极少,大多数儿童只是在某一行为特征上有异常,也可以说是仅仅具有问题行为的倾向,因此暂且把这种有轻度行为偏异的儿童看作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3—6岁幼儿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世界中,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及与成人、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样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幸福、接受挑战呢?从这里生发出的课程,能帮助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一、捕捉课程生发点,深入主题活动开展

课程生发点,即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内容载体,包括社会文化、自然、生活,特别是幼儿生活中某些具体的、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和需要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生发点,生成为课程活动并不断推进。

案例一:摘下“自私”的帽子

片段一:到了孩子们喜欢的区域游戏时间了,教师向孩子们重点介绍了“火山爆发”“巧手摩天轮”及“有趣的泡泡”等游戏的玩法后,孩子们纷纷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区域材料。小A刚开始选择了“火山爆发”的科学小实验,玩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又来到乐高区,看到小朋友正在搭“摩天轮”,他也想玩,但乐高区的人数已满,没有空位。他就挤在小B的座位上不走,弄得小B没有办法操作。小B跑来告状,等小B回去座位已被小A所占据。好不容易哄得小B去玩别的游戏,游戏“吹泡泡”那边又传来了告状声:“老师,小A抢我的泡泡。”一看,小A正在抢夺小C的泡泡,一边抢还一边说:“我要玩,我要玩。”

片段二:小C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可教师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伴的玩具掉了,她会毫不犹豫地踩过去,而自己的东西保管得完好无损。小朋友摔疼了哭个不停,她不但不同情,还常说:“谁叫他自己眼睛不看。”

上述情况是幼儿园中屡见不鲜的“自私行为”。幼儿是真的自私吗?“自私”的幼儿除了具有“自己的食品不愿给其他人品尝”“好玩的东西不愿和他人一起分享”等最直接的特征外,还具有占有欲强、缺乏同情心、爱提各种要求、交往能力较弱等特征。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要了解儿童,不要随意给幼儿扣上“自私”的帽子。幼儿的诸多行为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那么顺应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需求,课程也需要悄悄地发生变化。一场“为爱努力”的系列主题活动随之产生,我们分为“集爱”“分享”两部曲,首先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爱之中,逐步养成幼儿能够捕捉他人情绪的能力,引导幼儿关心他人。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期间,首先,小中大三个不同阶段开展了“集爱”行动,小班开展了爱的表达、爱的行动、爱的体验、爱的惊喜;中班开展了超级小评委、我是孕妈妈、我为妈妈献礼物;大班开展了设计集爱册、爱要化为行动等活动。其次,我们利用日常情境在实践中感悟分享价值,通过谈话、体验让幼儿学会分享,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分享练习,对幼儿的分享行为采用小贴纸等奖励来强化。同时,我们组织了专门的主题活动,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好东西大家吃”,谈话活动“我分享,我快乐”等活动,在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中逐渐“去自我中心”。最后,我们和家长达成共识——“大人小孩都一样”,注重家长的配合活动。利用周末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做客,组建周末郊游小分队、共阅共读小分队等,让幼儿自然成长。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契机。我们围绕以核心内容为主线的主题,从一日生活、自主性游戏、集体小组学习、学校与家庭携手等多种实施路径,帮助幼儿将零碎经验结构化、完整化,帮助幼儿收获完整的经验。我们利用主题活动这样的综合课程,依照主题活动开展的脉络,带领幼儿去探索、发现和成长。

二、优化一日活动,感悟课程魅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幼儿园教育也越发重视。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保障幼儿园课程时间的高效利用,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学成效。

案例二:带幼儿走出“慢”世界

幼儿园中,有些幼儿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到幼儿园,教师跟家长沟通时,家长也很无奈。小E家长的反馈:小E大班了,穿脱衣服拖拉,用餐拖拉,如厕拖拉……在幼儿园,班级幼儿都吃完点心了,小E却还没有吃完;班级幼儿都躺下午睡了,小E仍然在慢慢地脱衣、折衣。小E总是因为“慢”,让家长、教师头疼。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会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幼儿不仅会由此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让幼儿改掉拖拉的毛病,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做的是与幼儿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为了达成目标,笔者将课程分为四个板块——“故事欣赏”“找拖拉”“体验时间不拖拉”以及“规范行为改拖拉”。四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体验到只要你抓住每一秒,做事不拖拉,一定能够做很多事情,通过具体的事件让幼儿认识时间,懂得时间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改变说话方式,让“待会儿”变成具体时间。如在幼儿入园进入班级后,把“我们待会儿就要户外活动了”改成“5分钟后是我们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准备一下一起出去吧”。可以定好闹钟,也可以指着钟表告诉幼儿指针指到几就要出发,由此幼儿对时间会慢慢产生概念。其次,可以借助闹钟和沙漏放置在幼儿看得见的地方,比如洗手区、喝水区等,用沙漏计时,刺激幼儿的速度。再次,还可以在区域游戏中设计“一分钟看图找不同”“2分钟夹花生”“5分钟穿脱衣服”等游戏,让幼儿体验和感受时间的长短,在不知不觉中改掉“慢”习惯。同时,还应注重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停止催促埋怨,讲究方式方法,如给幼儿限定每日早晨穿衣、洗漱、吃饭的时间段,并做一个简单的记录,定期分析幼儿花费时间的实际情况,坚持完成,使幼儿在自然而然中建立起时间观念。最后,教师需要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学会做计划,提高效率。

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开展的基础,幼儿园在课改背景下推出具有创新理念的游戏教学模式,把兴趣和教育结合起来便会事半功倍。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可以针对幼儿的拖沓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课程,让每一项课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能从中受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关注幼儿需求,推进幼儿课程活动

教育不是满足幼儿所有的需要和兴趣,而是满足对幼儿的身体和精神有真正促进意义的需要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真正的需要,协助幼儿自主推进课程活动。幼儿的活动过程复杂多变,我们眼睛看到的现象和情景不一定是真相,应超越具体情境用心去聆听和感知发生的一切,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抓住重点,采取有用的教学策略,切实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案例三:我不是“坏”小孩

小D刚入园就是有名的“调皮鬼”,调皮任性、爱搞破坏,甚至有咬人的坏习惯,教师都很头疼,因此教师对小D的态度就是不闯大祸、不捣乱就可以了。集中活动的时候,教师让他单独坐在旁边,户外游戏时教师总是要牵着他的手,可是这些并没有让小D变乖巧,反而在集中活动的时候突然发出各种怪声,户外游戏的时候趁教师不注意松开小手去抢小朋友的玩具,或者把小朋友摆好的玩具弄乱。心情好了、高兴了就会大喊大叫,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乱扔物品,如有小朋友劝他,他经常一口咬上去,用这些破坏性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于是,在同伴和教师的心里,小D成为被排斥、孤立的幼儿。

教师遇到这样的情景,应控制自身不悦的情绪,不急于进行是非判断,不急于解决纠纷,而是要认识事情真相,从支持幼儿学习的角度引导幼儿探讨,协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面对幼儿和课程,基于幼儿的情感需求,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既要感性地了解幼儿、感同身受,又要理性地思考,理性地选择课程内容,科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活动。针对此事,我们生成了多个课程活动,如“我想生气怎么办?”“抱一抱”“生气汤”“我会更棒”“我会交朋友”等,在游戏中增加难度,并适当增加静态的如交警指挥车辆、地铁检验员等游戏内容。对于幼儿良好的行为,教师及时奖励,让幼儿从心底渐渐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才是引起教师和同伴关注的正确方式。

幼儿教师和幼儿园课程都要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教师只有切实关注幼儿的真实需要,负责地带着研究的精神去发现内在的联系,拓展课程内容,将课程中的新鲜资源经过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服务幼儿,满足幼儿的需求,从而促进幼儿全方面成长。

四、了解幼儿特性,开展个性化活动

幼儿年龄小,在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感。同时,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教师更应充分关注幼儿情况,帮助幼儿解决各项问题,促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案例四:帮幼儿克服“午睡恐惧症”

幼儿园刚开学的前两天,小M的适应性不错,没有哭闹现象,而且也没有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对此,小M的妈妈非常高兴,因为小M在家里比较依赖妈妈,跟妈妈感情特别深厚,妈妈一直担心小M会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是没有想到小M入园后的表现非常好。然而,小M的妈妈刚刚开心几天,问题就出现了。第二周上学时,每天早上送小M去幼儿园的路上,小M都会不停地跟妈妈念叨:“妈妈,我不想在幼儿园睡觉。”与此同时,教师也发现小M午睡的时候经常会频繁起来小便。为此,教师专门和小M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并建议小M的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是小M的身体并没有问题,频繁起床小便可能是小M对一些时间焦虑造成的。此时,小M妈妈想起来,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M经常会念叨自己不想在幼儿园午睡。

午睡真的会让小M如此焦虑和恐惧吗?小M的妈妈及时和教师进行了沟通,教师也针对幼儿会对幼儿园午睡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幼儿园对幼儿午睡通常具有强制性要求;第二,幼儿在陌生睡眠环境下容易产生胆怯心理;第三,幼儿会担心自己睡觉时尿床;第四,午睡环境条件不适宜。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幼儿对于幼儿园午睡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在教师和小M妈妈的配合下,我们了解到小M主要是因为平时都是和妈妈一起睡,而且都是妈妈帮自己穿脱衣物,所以在幼儿园午睡时会想念妈妈,而且担心自己穿不好衣物被其他小朋友笑话。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专门组织班级幼儿开展了“过家家活动”,让幼儿两人为一组,扮演一个家庭,两名幼儿担任“家长”,玩具娃娃扮演“小孩”,由家长送自己的“小孩”去幼儿园上学,并在入园前做好和“小孩”的沟通工作。尤其要给自己的“孩子”交代午睡的问题,让幼儿以“家长”的身份告诉自己的“小孩”为什么要午睡、午睡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并且教会自己的“小孩”如何穿脱衣服。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大家长”的身份来示范如何自己穿脱衣服,并且可以让幼儿示范给自己的“小孩”看,以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自我穿脱衣服的能力,消除小M的担忧情绪。与此同时,午睡时,教师还注意主动帮助小M穿脱衣物,对于小M自己主动穿脱衣物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逐渐提升小M的信心。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和耐心,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包括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适应能力等。根据幼儿的情况积极寻找问题,并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式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给予幼儿关怀,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的世界是美好、快乐的,他们的成长需要在一个被支持环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关注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天性,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沿着让幼儿幸福的思路展开幼儿园课程设计,在幼儿园课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意识,体现对幼儿的关怀,一切为了幼儿。让幼儿园里的“问题”通过课程来解决,让幼儿做有意义的事。

猜你喜欢
拖拉幼儿园游戏
拒绝拖拉
你是“拖拉王”吗
爱“上”幼儿园
怎样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