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

2022-11-22 06:21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陈美仁
亚太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法治道德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陈美仁

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建立基础的法律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养成优良的品质。从课程目标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并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学校德育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实际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价值,这点与学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校德育工作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延伸,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围绕当前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展开了讨论,期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际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当前,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简单的法律知识,能够改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同。当前,道德与法治成为小学教育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撒下“法律”的种子,使之萌芽,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另外,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之后,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因此,把学校德育工作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在节约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法律意识。

(二)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主要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状况,这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不高。在积极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推动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实践,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有所收获。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并且在成长过程中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相较于枯燥乏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以学校德育工作为基础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学生在面对教师开展的德育工作时积极性更高,并且能够真正做到主动探索德育内涵。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死板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

在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师一味强调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分析,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较为单一。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做到创新教学手段,而是将重点放在对理论性内容的讲解上,这让原本充满趣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积极的求知态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十分有限,学生只能被动听从教师安排,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不正确的情况下,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同样难以得到落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度过高,一味地听从安排,很少进行主动探索知识,最终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融合效果不明显。

(二)学校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联系

在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做好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二者仍然存在脱节的情况,影响了整体的德育实施效果。学校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展开,班主任在工作中以班级管理的形式对学生提出要求,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课程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教师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二者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方式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德育,塑造健康人格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渗透,更需要有意识地进行体验训练,即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与学生兴趣和时代特征相契合的德育实践活动、法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所收获,学习到一定的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的真正含义,形成法律意识。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应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体验中感知法治、在感知中形成法律意识,由此得到发展。要想实现这些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寻求不同的渠道,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寻找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道具,举办各种德育活动,作为道德与法治体验训练的载体。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邀请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开展座谈会,举办作文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赛事;组织学生参观各种法律基地,如青年拘留所和青年教育中心等教育基地,并组织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等类似活动。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理论教育,不实际参与教育实践过程,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小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用心体验和感知,大多数能够在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知识,把学校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创建家校互动课堂,实现思想道德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曲折复杂的工作,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学生每天除了在学校和家庭的时间以外,其他时间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成为德育的对象。让家长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形成家长做学生的教师、孩子做家长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互帮互助,实现第二次“道德提升”。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内容教学为例,针对部分小学生认为父母照顾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不理解父母辛苦工作、不善于向父母表达爱意、不能与父母沟通等情况,开展了“我是小当家”的德育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自己家庭的主人,体验父母一天做的事情:洗衣服、买菜、做饭、拖地等。从一开始的兴奋和喜悦到后面的疲惫和抱怨,学生逐渐意识到家长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懂得从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去体会父母的爱意。通过角色交换,家长也意识到盲目批评和说教对孩子心灵产生的负面影响。家校互动课堂的建立和德育活动的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感恩和尊重,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也得到突破。

(三)寓道德教育于活动中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力和感知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低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存在道德认知方面的问题,而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道德意志方面体现出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想让小学生长时间学习理论,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厌烦,学习效率就会降低。然而,如果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那么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也会提高。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实践课程,开展以诚信考试为主题的班会,让每个人都能独立分享有趣的故事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参加辩论赛、组织学生调查某一社会现状等。学校德育工作多种多样,开展活动的方式也丰富多彩,教师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及时抓住教学机会,尊重学生发展,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

(四)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整合德育资源

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精神和氛围,不仅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象征,还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肥沃土壤。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行为文化,能够体现一所学校学生的文明素质。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导下,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弘毅文化”校园活动,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根据其身心特点在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成长体验。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教育发展规律,学校在小学各年级的升学季、成长季、毕业季“三季”开展了校园“弘毅文化”活动。对于校园的“三季”文化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中找到与之相契合的教育内容,比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升学季”活动,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对小学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喜悦。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这时学校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为后续的小学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等内容为校园“升学季”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以“升学季”“快乐小学生”“结交新朋友”等校园文化活动为主题,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在开学前两周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上好“我是小学生啦”和“校园生活真快乐”两个教学单元,以促进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校园生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学校可以在“成长季”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为学生举办“10岁集体生日”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身体的成长和变化。除此之外,还有思想和精神的变化,只有当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到了六年级的“毕业季”,教师可以结合“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这一单元,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变化,学会尊重、宽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逐渐成长,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总而言之,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学校德育工作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将其进行整合,优化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拓展教学内容,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德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并获得个人素质方面的成长,有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实现德育教学双赢。但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力,搭建家校合作的坚固桥梁,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法治道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