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探究
——以“网络生活新空间”为例

2022-11-22 06:21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苏晋裕
亚太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法律

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 苏晋裕

据调查,近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上升,每年的犯罪人数平均达到20万人。根据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人数占据我国犯罪总人数的15%左右,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不断上升。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该阶段是学生基础建立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过程。但是据调查,我国初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法治观念意识较为薄弱,不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不用说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导致了更多的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不可缺少的素质教育课程,但是许多学校存在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只注重课本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我国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背什么是违法犯罪,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但在生活中仍然会做出违纪违法的事件,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

网络是新时代不可缺少的信息技术手段,网络的良好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但是,网络中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容易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师必须围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四个环节来提升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筑起他们的人生防线。本文以“网络生活新空间”为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暴力事件和网络暴力事件逐渐增多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暴力事件的频繁出现,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其中网络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深深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这些暴力事件的发生,有近1/3是青少年的无知造成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法”,更不懂得如何用“法”。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打击,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暴力事件产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预防校园暴力频发的必要措施。

(二)青少年犯罪年龄降低,犯罪事件频繁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支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青少年犯罪事件不断增加,并且青少年犯罪年龄在逐渐降低,这些事件的发生让人心寒。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的思想观念是在这个阶段建立的。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犯罪的最大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内因主要是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对法律的运用,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外因则是家庭环境、网络信息、社会风气等。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其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缺失

虽然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大量普及,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该课程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初中学生处于未成年人阶段,他们的年龄普遍在12—14岁,思维和逻辑以及对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非常稚嫩,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法”,不知道如何利用“法”,更不用谈法治素养的培养和建立。在学校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大多数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没有非常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不断进行。

(二)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处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阶段,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对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仍然超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要点在于记住教师讲授的知识和课本的主要内容,“三观”没有获得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并未真正获得法治知识,建立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当学生接触负能量事件时,他们的道德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三)讲课形式和内容刻板

伦理与法治是比较枯燥的话题,而学生的情感教育、价值观和态度文化、课本案例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采取单一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大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依然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口头讲述向学生灌输知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往往是教材的很大一部分,枯燥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到疲倦,影响学习效率。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尽管教师在初中教学方法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大多数教师仍以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成绩为首要目标,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强迫学生背诵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会批评甚至惩罚学生,这些做法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法治学习的热情,也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中采用强迫性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书籍,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但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学生意识不足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身心状态发生着显著变化,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品德和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无疑是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学科,但道德与法治考试并不重要,因为是开卷模式,而且教师严格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道德和法治的话题更多的是理论话题,学生用心学习很容易能得到好的成绩。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较低,导致一些学生忽视道德与法治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在难度更大的课程上。同时,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时间安排也远远低于其他课程,这也导致了初中生的法治素养提升更加困难。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容

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进入重要阶段,基础素养的培养成为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内容。

一是学生法治观念。初中生正确认识法治现象、法治本质、法治的功能、法治与生活的关系、法治与情感的关系。为此,初中生应该熟悉我国的法治现状,了解什么是法治,知道和了解法治环境下法律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形成法治意识。

二是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初中生需要形成从法治的角度和对时间的思考来研究、分析、寻找问题原因的习惯。以权利义务的统一实现为例,初中生要明白自己既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形成法治思维习惯是培养法治素养的前提。

三是学生对法治的信念。学生在对法治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慢慢形成法治思想,才能从法治的角度审视问题,建立法治知识与现实关系,形成辩证思维,在此基础上对法治和科学有效性形成更深刻的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让学生建立法治信念:当人们尊重法律时,社会会变得更好。同时,学生需要认识到依法治国是一种信仰,并在行动中付诸实践。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

(一)增设道德和法律的必需课程

初中阶段,人们多数是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只是昙花一现,或者说是无关紧要。但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他们的人品和道德素养如果很高的话也可以在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如果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单纯地培养成学习机器,即使学习很好,但是缺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他们的未来发展不会是长久的。其中,法治素养是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师必须增设道德与法律的必需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对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有效安排教学活动。其次,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生活案例。例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查找并安排网络暴力事件案例,以及网络没有合理运用的案例,如某某中学学生利用网络传播黄色照片被通报批评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讲述网络法律的重要性,并且利用网络典型暴力事件素材,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最后,学校需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列入初中必修课程,把该课程和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必要时可以采用考试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二)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初中生成长过程必须具备的,因为该素养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教材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素材,教师除了利用教材,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其他素材,丰富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教学内容。我国已经进入法治社会,如果学生不了解法律,不会利用法律,就不会懂法律,更不会产生法律信仰。教师应该如何整合教材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呢?首先,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利用,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提前整合初中各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知识,整合分析各年级和各案例的法律知识。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进步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有效使用信息技术。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照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找到书籍短视频,学生可以边看视频边破解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建立QQ群和微信群,定期把教学PPT上传到群里,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场景模拟等新的教学方式,打造新颖课堂。

第二,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动力,学习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融入他们的信念。学生对学习道德和法治的兴趣下降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很常见,而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任务中更好地与教师合作。例如,当教师讲解爱国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并在参观过程中向学生讲述英雄的故事。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时代在不断变化。教师必须持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需要,提高专业素质,从发展的角度让学生融入生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加强教学指导,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叛逆期,简单的文化知识教育已经让他们无法应付,更不用说德育教育知识,简单的灌输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更加无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相反,学生可能会产生厌恶的情绪,长此以往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会逐渐降低。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从基本的内容讲解到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如何加强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呢?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加强新教学理念的指导,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健康快乐发展和进步为出发点,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未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部分的知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当下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信息化时代下对负能量的抵御能力,帮助初中生走好初中路,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