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2-11-22 06:21福建省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李秀娟
亚太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福建省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 李秀娟

作文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它是学好语文、夯实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当前,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其中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培养是习作教学的核心任务。小学写作要构建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小学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及当务之急是帮助学生获取适宜的写作内容、掌握基本的书面语构建要素、养成初步的书面语语感。只有当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都获得长足的发展,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一、现状剖析

(一)作文教学方式呆板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化不断加快,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不断加强,对生活及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随之升级,获取作文信息更加多元。但当下的作文课堂没有充分发挥出时代多元发展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没有秉承“快乐写作”的教学宗旨,没有将学习内容有效内化,师生之间欠缺有效沟通,导致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仍然是接受者的角色,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习作教学面临困境。

(二)作文教学内容单调

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习作的灵魂和核心,但教师教学没有有效扩充作文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创作空间。学生创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活跃度。

(三)多方面困难干扰

许多学生面对作文的第一反应是“难”,习作之前就已产生焦虑和害怕心理,所以一到习作时间,学生更多的表现出无奈与敷衍。学生除了动力性的写作困难,还存在能力性的困难,如心中有话却理不出头绪;积累了不少素材却无法准确表情达意;缺乏描写意识,一下笔就成流水账。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极低,无法把写作当成与人交流的工具,不是考前大背优秀作文选,就是雨天送伞、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课堂上教师关注的眼神、考不好时同学安慰关心等僵化的套路、虚假的感情、牵强的立意。

二、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积累指导

(一)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

统编版语文教材突出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淡化对课文的理性阅读。因此,阅读方面的积累,一是课内学习感悟,夯实语言基础;二是课外广泛阅读,积淀丰厚语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系统地把握小学阅读教材的训练题及其相互关系,有层次、有重点地实现听说读写训练,让全体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扎实训练基本功,提高语文素质,具体可以分低、中、高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词句训练为重点,选择课文提供的词语和基本句式。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训练领悟,扩大词汇量,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认识自然段,知道一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培养初步阅读能力,为阅读课内外读物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中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选择课文中典型的段落,让学生运用低年级学到的读懂句子的本领,划分段落层次,捕捉重点句。提出较难理解或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句与句、层与层的关系,寻找联系和规律,逐步学会读懂一段话的本领,提高学生读段写段能力。

第三阶段(高年级):以篇的训练为主,选择重点课文,在读懂与表达文章中心含义有重要作用的词句、段落的基础上,了解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

各年段的阅试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能力,提高素养”这一中心,增强训练意识,实现语言训练的操作化。通过课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训练中吸收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切实起到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作用,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创建大语文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进行积累。例如,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读书、报,看新闻、儿童节目,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并利用晨会课、班队课、阅读交流课,可读可演,可听故事,可交流心得,丰富素材和表达。同时,要保证每天阅读不少于20分钟,定期展示摘抄、读后感、读书小报等阅读成果,以此激励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热情。

(二)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方面的习作积累主要是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1.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找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家庭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有情有趣的事情:妈妈做了美味的饭菜,等着家人一起吃;奶奶藏了一大把奶糖,偷偷塞给孙子孙女;孩子们跟着妈妈学会了洗衣,向爸爸请教下棋打球、学修电器;爷爷教会自己勤俭和诚实;邻里之间和睦互助……引导学生真诚地关注家庭的变化,观察亲人的动作、表情、话语。学生在细微处见真情,用心体验浓浓的亲情,从中发现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段,积累良好的生活习作素材。

2.启发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寻

学校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学校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镜头:语文课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数学课上,教师幽默风趣的举例;实验课上,神秘莫测的瞬间;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身影……学校中的一点一滴都烙在学生心上,将这些点滴写成日记,字里行间充满情趣。

3.鼓励学生在广阔自然中觅

充满生机的大自然让人陶醉,春天组织学生去踏青、野炊;夏天鼓励学生和家人听蝉鸣、游泳;树叶黄了,带领学生赏秋景,捡落叶;天空变脸了,教会学生看云识天气……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找到习作的“源头活水”,习作自然充满情趣。

教师不仅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情趣之火,使其对世间万物充满感恩,更要让学生学会给予,让他们行动起来,为父母亲人做一件小事,向身边需要帮助陌生人献一点爱心……学生会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写出的作文就不会缺乏情趣。

三、关注写作过程,以片段为抓手训练写作技巧

学生把精彩的生活带进课堂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关注他们的写作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语——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

习作课上,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演示,也可以利用视频再现场景,引导学生说得有序且有趣。如“掰手腕”,写前先重现比赛实况,再按“掰手腕前—掰手腕时—掰手腕后”的顺序观察场上气氛,选手和观众的神态、动作、表情、心情及想法,鼓励学生畅谈掰手腕比赛中趣味横溢的环节,叙说各自印象深刻的场面。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拟出习作纲要,我手写我心,一气呵成。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一般没有太复杂的记叙,但想把记叙文写出情趣让人如临其境,需要对环境、人物、场景等进行具体描写。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展开片段微格训练,强化其写作技巧。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设计了一节针对性的作文指导课。课上,根据学生都喜欢《西游记》的实际情况,笔者抛出问题:“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其中有一集讲的是悟空三借芭蕉扇,你们喜欢这一片段吗?”学生立刻情绪高涨。接着笔者又问:“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唐僧善良,沙僧老实憨厚,孙悟空果敢无畏,猪八戒贪吃好色,牛魔王……笔者接着问:“你们怎么获得对他们的印象的?从哪里获得的?”学生纷纷举例。这时笔者总结:写文章的时候,记叙人物要突出个性,抓住人物特有的方面进行重点描写,才能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生活中有很多类型的人,他们或勤劳勇敢,或贪吃懒惰,或善良质朴,或骄横嚣张……这些人物的特点如果能用文字描述出来,那么具有特点的人物形象塑造就不是困难了。那么,怎样去描写一个人物呢?笔者继续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寻找一个人的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考虑,但是要认真观察这个人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抓住不同之处通过哪件事更能证体现人物特点,从而塑造出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人物。接着,笔者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微格训练。学生写后进行评点,指出人物外貌不用面面俱到,只要在与众不同之处做文章,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重点和特点,对人物印象深刻即可。此后,教师再连续性地布置相应的习作任务强化技能,几次训练后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技巧运用越来越熟练。如周末“小鬼当家”,去菜市场买菜,学生的观察点和感受各有不同,有的觉得市场嘈杂,有的觉得很富有生活气息,对于市场各式各样的商贩描写也是细致到位,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融入真情实感写自己熟知的人和事并想象和创作,写出的作文自然生动,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一篇好的文章仅仅有真实的情感流露是不够的,如果学生的文笔不足,描写不够准确精彩,则会使情感无法有效流露。因此,当学生打出“毛坯”后,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遵循“一课一得”原则,根据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教授学生习作修改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换互阅。通过读、想、议、赏、评、仿、改等一系列思维,自主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逐步实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记叙见闻恰如其分的习作素养。

四、依托习作单元,不断完善训练体系

教师要有目标意识:(1)围绕目标,强化整合意识;(2)围绕目标,理解编者意图;(3)围绕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于习作单元教学,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出四点经验:(1)精读课文教学目标,指向表达方法;(2)将方法指导(“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有机融入单元教学全过程;(3)准确定位习作例文,灵活处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4)习作时要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下面以六年级习作单元的教学为例。

在教学课文《盼》第二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先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明确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通过批注式阅读,感悟在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时通过心理、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将重要部分写具体,从而突出文章中心。在教学习作单元“交流平台”板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归纳梳理两篇精读课文的写法。《夏天里的成长》侧重于用不同方面来表达中心,而《盼》侧重于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随后以“戏迷爷爷”为例,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例可以为表达中心服务,接着在“围绕主题列提纲”的实际操练中,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中心,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教师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将“围绕中心选材和表达”作为本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板块的教学重点。从猜字游戏导入本次习作,带领学生认真审题,进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课堂上,以“泪”字为例,打开学生的思路,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相关事例,最后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进行片段训练,指导学生把重要部分写详细。实践证明,坚持这样的训练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习作核心素养。

五、关注作文全程的评价和激励

激励能将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在“把动作写准确”的习作讲评课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抽奖”激发学生的期待心理,结合寻找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书写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以及点赞高手、朗读高手、观察高手、评改高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点评和修改。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宣判”,只适时给予恰当的激励,或“美文引路”,引导学生自觉模仿,或“衷心祝愿”——“你的进步真大,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赢得更多掌声”,但更多的是“友情提示”——“回想一下,当时你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顺利吗?”“那时你是怎么想的?当时吓坏了吧?”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和谐融洽,气氛自然轻松活跃,不仅增加了课堂的“磁性”,还为达成习作教学目标提供了基础。

实践证明,这些策略使学生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慢慢地,他们的写作内驱力得到激发,写作惧怕心理被消除,写作兴趣和自信提升了,写作技巧掌握了,习作的能力提高了。教师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研究,建立有效的记叙文写作课程内容的尝试,写作过程指导和评价方式方法的转变等也稳步推进了,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